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9)
2023(250)
2022(218)
2021(182)
2020(137)
2019(356)
2018(331)
2017(598)
2016(338)
2015(373)
2014(328)
2013(314)
2012(313)
2011(281)
2010(225)
2009(214)
2008(196)
2007(169)
2006(139)
2005(116)
作者
(1043)
(891)
(873)
(831)
(492)
(424)
(392)
(339)
(327)
(301)
(296)
(295)
(264)
(257)
(254)
(248)
(247)
(244)
(244)
(225)
(220)
(210)
(200)
(198)
(187)
(182)
(182)
(179)
(176)
(175)
学科
(1803)
经济(1802)
(1237)
方法(1070)
(1039)
数学(1036)
数学方法(1028)
管理(1013)
(713)
企业(713)
农业(665)
环境(470)
业经(454)
(440)
技术(392)
(348)
规划(300)
环境规划(295)
(281)
财务(281)
财务管理(281)
企业财务(274)
(261)
农村(259)
(259)
(242)
(240)
中国(234)
农业经济(231)
地方(226)
机构
大学(4884)
学院(4842)
(2554)
经济(2536)
管理(2052)
理学(1906)
理学院(1898)
管理学(1873)
管理学院(1873)
研究(1664)
(1577)
业大(1268)
农业(1246)
中国(1111)
科学(1056)
农业大学(936)
(897)
经济管理(856)
(848)
(832)
经济学(804)
研究所(798)
财经(788)
中心(752)
经济学院(751)
(731)
(635)
(610)
财经大学(607)
商学(565)
基金
项目(3927)
科学(3144)
基金(3031)
(2723)
国家(2708)
研究(2613)
科学基金(2340)
社会(1861)
社会科(1782)
社会科学(1781)
(1739)
基金项目(1654)
自然(1552)
自然科(1513)
自然科学(1513)
自然科学基金(1494)
(1362)
资助(1170)
教育(1130)
(1060)
(980)
重点(929)
(904)
(899)
编号(893)
(874)
计划(861)
创新(844)
国家社会(826)
(824)
期刊
(2030)
经济(2030)
(1291)
研究(1203)
学报(1088)
科学(980)
农业(890)
大学(807)
学学(799)
中国(730)
(657)
管理(511)
(488)
财经(424)
业经(415)
经济研究(401)
(378)
技术(366)
业大(337)
技术经济(332)
林业(322)
科技(321)
(309)
农业大学(297)
资源(289)
问题(288)
中国农业(283)
(270)
金融(270)
(258)
共检索到5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鑫磊  李结平  
为探究提高农杆菌侵染效率的最优制备方法,以玉米自交系‘B 104’为转化受体,分析比较YEP固体和液体培养基,AB液体培养基制备的农杆菌EHA 105(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 3301)瞬时侵染幼胚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AB液体培养基制备的农杆菌瞬时侵染率达到100%,染色面积超过30%的幼胚占比约为40%,显著高于YEP培养基制备的农杆菌(P<0.05);AB液体培养基侵染的幼胚产生胚性愈伤的比率为49%,显著高于YEP培养基制备的农杆菌(P<0.05);AB液体培养基侵染产生的转化苗阳性转化率显著高于YEP液体培养基的阳性转化率(P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红  付莉  关晓溪  霍岩  陶承光  史振声  
为建立以潮霉素为选择标记的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玉米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利用携带p MDC141-CYP79A1(含GUS基因)质粒的农杆菌浸染玉米A188幼胚,共培养7d后通过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研究农杆菌的菌液浓度、热激时间和浸染时间等因素对玉米幼胚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农杆菌的菌液浓度的增加、热激时间和浸染时间的延长,GUS表达效率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农杆菌菌液的OD_(600)为0.8、热激预处理时间3min和浸染时间5min时,其GUS瞬时表达率均最高,分别为46.8%、46.4%和51.7%。并在最佳条件下将GUS基因转入到玉米幼胚,以潮霉素为选择标记,进行3次选择培养,将重新分化的抗性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成苗,获得56株潮霉素抗性植株,经PCR分子鉴定,获得22株阳性植株,初步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高效玉米幼胚遗传转化体系,为以抗潮霉素基因作为筛选标记的玉米遗传转化和基因功能验证提供技术基础,获得的抗潮霉素转化植株为玉米育种提供新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奕  范俊山  尚丽霞  于志晶  蔡勤安  马瑞  任贤  
为建立高效稳定的玉米再生体系,以玉米幼胚为受体材料,研究了基因型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以及适宜玉米幼胚生长的诱导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基因型可显著影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H99×A188的诱导率最高(45.28%);N6培养基适合用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同时也适合继代培养;激素组合为MS+6-BA 1.0 mg/L+KT 2.0 mg/L的分化培养基出苗率和转化率最高,易成活;1/2MS培养基附加IBA1.0 mg/L和1.0 g/L活性炭适合于生根培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石珍源  殷桂香  杜丽璞  陶莉丽  徐惠君  叶兴国  
【目的】小麦幼胚再生率与幼胚大小关系密切,改进小麦大龄幼胚再生性能促进小麦转基因研究。【方法】以18个普通小麦基因型和5个硬粒小麦基因型为材料,对其开花授粉后15—17 d的大龄幼胚进行破碎处理、组织培养和农杆菌转化,对转化后的幼胚组织和获得的抗性再生植株分别进行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和PCR检测。【结果】大龄幼胚培养2 d后破碎处理的再生率为18.2%,显著高于完整胚对照(1.7%),培养2 d后进行破碎处理的再生效果高于4和6 d后破碎处理;不同基因型小麦大龄幼胚破碎处理后再生率为16.9%—46.7%,其中,Bobwhite和中8423大龄幼胚再生率达到了40%以上;大龄幼胚破碎后在弱光条件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昌涛  赵玉锦  李坤远  张世煌  
本研究借鉴经典农杆菌介导法,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农杆菌介导玉米萌动胚遗传转化新体系。转基因植株经PCR,PCR-Southern,RT-PCR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外源目的基因已被插入玉米染色体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上表达。采用此方法可省去组织培养过程,取材方便,可操作性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芸  夏燕莉  魏昕  张志明  赵茂俊  荣廷昭  潘光堂  
目的了解玉米幼胚培养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方法选用玉米高幼胚培养能力自交系R18-599(红)与低培养能力自交系R15获得6个世代,幼胚培养测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非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克隆力和愈伤组织绿苗再分化数4个性状,采用6世代平均值分析法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世代联合分析法分别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非胚性愈伤组织出愈率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再分化数受1对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克隆力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但2种方法对克隆力的上位性效应鉴定结果不同。结论比较2种方法的分析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靖  董浩  马海珍  孙全喜  刘江  亓宝秀  李新征  董树亭  
【目的】以育种上常用自交系的幼胚和源于幼苗的幼嫩叶段为外植体,研究它们在愈伤诱导及植株再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建立以叶段为外植体的另一高效稳定的玉米组培体系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选用6个育种上常用自交系,以幼胚和幼嫩叶段为外植体分别进行愈伤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2,4-D对不同外植体初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对不同来源的6个自交系分别统计诱导率及分化率,并观察愈伤组织的形态。【结果】不同外植体对2,4-D浓度的要求不同,且幼嫩叶段相对幼胚较难诱导愈伤且需要的2,4-D浓度更高。同一基因型的幼胚和幼嫩叶段形成的愈伤形态基本无区别,不同基因型之间愈伤形态有差异。不同来源的6个基因型的愈伤诱导率、分化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新梅  张晓东  韩立新  陈耀锋  
为了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幼胚愈伤组织的培养特性,选取19个玉米自交系(属于5个杂种优势类群)为试验材料,以授粉后10~12 d的玉米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因型和培养基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均能通过幼胚愈伤诱导培养形成愈伤组织,其中11个自交系的愈伤组织能分化获得再生植株。Reid、旅大红骨和其他种质3个杂种优势类群中的B73、黄C、478,综31,178、501、先早17、旱21等8个自交系具有较好的幼胚培养特性和植株再生特性,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且愈伤整齐、大小适中、植株再生率高,适宜作为受体材料进行遗传转化。幼胚在附加4 mg/L 2,4-D且去掉水解酪蛋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窦茜  余桂容  杜文平  余尧颖  赵直  彭正松  徐利远  
以5个玉米自交系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基因型、预处理时间、继代时间、培养温度以及器皿等因素对受体系统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基因型的外植体在相同条件下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但是不同基因型间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存在显著差异。继代时间对于愈伤组织生长亦有显著影响。此外,不同培养温度以及不同培养器皿等亦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重要影响因素。实验得出最佳玉米幼胚转基因受体系统为:基因型78599在4℃冷藏预处理1 d,用试管25℃环境下诱导培养2次,继代培养3~4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宝建  刘丽威  徐丽  孟玉杰  桂光菊  徐小炜  金危危  陈绍江  
以玉米荧光单倍体诱导系CAU~(YFP)诱导杂交种郑单958所产生的单倍体幼胚为材料,评价组培条件下除草剂甲基胺草磷(AmiProPhos-methYl,APm)对单倍体幼胚的加倍效果。结果表明:利用荧光鉴别单倍体幼胚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3%以上,单倍体幼胚通过愈伤途径和非愈伤直接发芽途径的生苗效率分别为11.6%和96.8%,非愈伤途径更简便高效。不同浓度APm处理的单倍体雄穗散粉效果存在明显差异,0.2、0.5和1.0μmol/l 3个处理的成株散粉率分别为9.5%、18.5%和37.0%,而对照未发现散粉植株,表明APm处理幼胚可以显著提高单倍体加倍效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雪莲  孙毅  郭平毅  刘惠民  刘少翔  王景雪  解志红  
用农杆菌转化小麦授粉10d后的幼胚,经5‰PPT筛选获得大量正常再生植株。PCR及PCR 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其中23%(18株)再生苗为转化bar基因植株,这些植株可明显提高对basta的抗性。还总结了农杆菌转化小麦幼胚高效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的处理程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周佳君  胡恒康  龚丽  干安格  喻卫武  吴家胜  黄坚钦  张启香  
【目的】以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幼胚为受体材料,开展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揭示影响香榧遗传转化的关键因素,以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香榧幼胚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香榧种子突破种鳞后第8周至第11周的幼胚作为转基因受体材料,比较受体胚龄、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抗生素质量浓度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并采用潮霉素、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及GFP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对遗传转化香榧幼胚培养物进行阳性筛选。【结果】随着香榧幼胚胚龄的增加,抗逆性增强,污染率降低,成活率提高,第10周和第11周幼胚成活率分别为52.1%和52.3%。农杆菌菌液浓度和侵染时间均对香榧幼胚的污染率、成活率、愈伤组织诱导率以及体胚发生率具有显著影响(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红  谢树章  林清  雷开荣  邱正高  张亚勤  王楠  周幼昆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基因型的玉米幼胚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实验,从49份玉米自交系材料中筛选出了5个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的自交系,其中,K6-64,K6-39,DL283-1诱导出的Ⅱ型胚性愈伤,具有很强的长期继代能力和再生能力,适宜作为转化受体材料进行遗传转化研究。对玉米幼胚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1.5~2.0 mg/L 2,4-D能够较好的诱导玉米幼胚产生胚性愈伤组织。一定浓度的6-BA和KT都能够较好的促进玉米愈伤组织分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付凤玲  李晚忱  荣廷昭  潘光堂  
筛选试验结果表明 ,将 N6 培养基 Ca2 + 浓度从 1.13mmol/ L提高到 5 m mol/ L ,对玉米幼胚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和分化具有促进作用。在一次继代过程中 ,Ca2 +浓度为 5 m mol/ L 的培养基上培养的胚性愈伤组织相对生长量比 1.13m mol/ L 的原培养基增加 0 .8倍。 Ca2 +浓度提高以后 ,在培养基中再添加钙调蛋白 (Ca M)抑制剂盐酸氯丙嗪 (CPZ) ,可抑制 Ca2 +的促进作用 ,说明钙增加后对玉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的促进作用受Ca2 + / Ca M信息系统控制。用改进后的 N6 培养基 ,可提高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玉米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子宁  郭北海  方仁  王景林  孙敬三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4-D浸穗法结合低浓度激素培养基进行小穗培养,可以明显改善小麦和玉米杂交种颖果、幼胚及胚乳的发育状况,得胚率由2.1%提高到12.0%;同时表明低浓度激素对杂种发育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但2,4-D和GA优于KT。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