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74)
2023(12331)
2022(9898)
2021(8906)
2020(6949)
2019(15567)
2018(15663)
2017(28059)
2016(16195)
2015(18016)
2014(18011)
2013(16755)
2012(15509)
2011(14258)
2010(14688)
2009(13434)
2008(13031)
2007(11755)
2006(10885)
2005(10270)
作者
(43970)
(36412)
(36229)
(34463)
(23317)
(17279)
(16621)
(14164)
(14010)
(13078)
(12311)
(12236)
(11683)
(11554)
(11377)
(11335)
(10962)
(10807)
(10600)
(10416)
(9482)
(9072)
(8845)
(8412)
(8404)
(8199)
(8192)
(8108)
(7394)
(7308)
学科
(62967)
经济(62894)
管理(36674)
(35423)
中国(27526)
(25815)
企业(25815)
(20898)
地方(20806)
教育(20507)
业经(17057)
方法(16570)
(14734)
农业(14321)
(13929)
数学(13404)
数学方法(13177)
理论(12748)
(12518)
(11943)
发展(11942)
(11900)
金融(11899)
(11815)
(11700)
银行(11680)
(11467)
贸易(11456)
(11414)
地方经济(11094)
机构
学院(217675)
大学(216805)
研究(82800)
(82783)
经济(80669)
管理(72373)
理学(60391)
理学院(59550)
管理学(58279)
中国(58124)
管理学院(57850)
科学(49219)
(48869)
(42089)
(40342)
师范(40017)
(38653)
研究所(37883)
中心(36370)
(36225)
(35070)
教育(34310)
师范大学(32289)
北京(32085)
(29801)
财经(29374)
(29324)
业大(28756)
技术(27839)
农业(26996)
基金
项目(136048)
研究(109277)
科学(107760)
基金(92536)
(79490)
国家(78617)
社会(67242)
科学基金(66161)
社会科(63356)
社会科学(63346)
(56285)
教育(55743)
(48139)
编号(47827)
基金项目(47107)
成果(41830)
自然(38267)
自然科(37359)
自然科学(37353)
课题(36907)
资助(36848)
自然科学基金(36651)
(36623)
重点(32401)
(31184)
发展(30102)
(30024)
(29556)
(28660)
规划(28427)
期刊
(104415)
经济(104415)
研究(77816)
中国(57883)
教育(56852)
(34938)
学报(30374)
科学(28802)
管理(28286)
(28183)
农业(24177)
大学(24110)
(22414)
金融(22414)
技术(22152)
学学(20986)
业经(19533)
经济研究(16920)
职业(14846)
财经(14024)
问题(13495)
(12575)
(12221)
论坛(12221)
(12219)
图书(12126)
(11471)
(10510)
商业(10262)
世界(9975)
共检索到356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国卉男  赵华  李珺  
在社区教育领域,均衡化已经被视为理论研究的核心共识,亦是实践推广的基石与目标,并在不同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实践模式,积累了丰富、成熟的广泛经验:视社区教育为"第三级教育"的北欧各国、视社区教育为个人生涯发展的"补偿教育"的美国、视社区教育为基本的校外公共教育服务的日本,都强调在实践中提供立法保证,加大财政投入支撑,持续均等资源配置等。这些经验对我国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社区教育改革试点要求,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公平均衡与普及覆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严平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日本的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经历了以硬件均衡为内容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以软件均衡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期以及以个性化发展为目标的经济全球化时期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日本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由政府行政指导转变为法制化轨道,在硬件和软件均衡后追求特色和差异化发展,同时教师流动的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与完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武秀霞  
从理想层面看,公平视野下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必须以正义为尺度。这有助于实现均衡化义务教育的要求,即平衡个体偏向与社会依赖、精神与物质、差异与均等之间的关系。然而学校发展所依赖的条件、教育相关人员的利益趋向以及精神的内隐性和教育的长效性等,往往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实践障碍。这种情况下,优质均衡则可能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实践之路。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启林  孔锴  
在全球化的视域下,基础教育面临着一种张力:它既是消除分化与差异的重要手段,又成为拉大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面对张力,基础教育必须均衡发展。文章从政策法律、经费、师资、弱势群体以及办学条件等五个方面总结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国际经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思考与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佳伟  顾月华  
当前,新型城镇化已成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提升全社会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不断推进的城镇化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教育制度、体制、规模、资源配置、学校布局、发展方式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机遇与挑战。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在区域内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理念。本文以东部较发达地区苏州市的实践作为分析对象,探索区域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实现新型城镇化与义务教育均衡统筹发展的路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璐  
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以教育公平理论为基石,但是教育公平理论强调的是机会、结果与状态的平等,而教育的均衡发展理念则是一个考虑到区域均衡、学校均衡、群体均衡、质量均衡、资源均衡配置和尊重差异等纬度的整体理论架构,是为了达到教育公平的目的,对相关政策、条件和资源的合理掌控与调配。本文以国际理论与实践为视角,主要从理论基础、对象层次、任务内容的纬度,探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整体理论结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徐红  
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实施机构,高校理应为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尽职尽责。为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高校应在办学定位、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师资结构、职能体系及科研取向等六大方面合理做好战略调整。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建朝  
基于阿玛蒂亚·森的比较正义视角,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应该充分考量现实复杂性,扬弃罗尔斯平等加补偿的普适正义实现路径,坚持比较正义的进路。比较正义进路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眼于现实具体的教育不均衡,在宽泛理性基础上,以提升教育主体的可行能力为基础、强调保障教育主体实质自由。比较正义范式对教育走向优质均衡起着理论思维变革的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冯建军  
从教育均衡到优质均衡,已经成为新时期发达地区实现教育公平的先行追求。优质均衡是在资源配置均衡的基础上实现质量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质量既包含国家统一标准的要求,也包含个体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国家质量标准和个性发展的统一。因此,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表现为教育质量的底线均衡与特色均衡的统一,是在质量合格底线基础上的特色均衡、差异均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成文  李萍  
教育投入是否均衡关系到教育公平的实现。在我国,由于教育投入的不均衡,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要改变这一状况,应从四方面作出努力:一是扩大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支付转移规模,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保障地方教育经费的合理支出;三是优化贫困地区教育投入结构,加强重点教育项目的建设;四是拓宽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实现投入主体的多元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陆亭  
高等教育在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发展过程中,既需要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化,也需要其布局的合理性。目前我国“自发主导”倾向的高校扩展形式较多地关注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因而带来了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不均衡问题。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重新认识高校集聚人才的功能,重新认识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意义,重视高校布局的合理性,对目前我国的高校区域布局进行调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袁世明  易小红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公共财政的保障力度,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围绕"学无择校,教无择生"的教育理念走出了一条城乡统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云星  李宜江  
从教育自身的价值需要及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教育均衡发展在实践目标上不能为均衡而均衡,需要从"教育均衡的发展"转向"教育的均衡式发展";在实践战略上需要宏观统筹和顶层设计,改"以县为主"的"自下而上"为"上下结合";在实施举措上,需要由注入式推进转向内生式发展;在实施评价上,需要关注内涵评价、过程评价和人的发展评价。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侃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制度作为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的关键,对我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我们必须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与制度重塑来实现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均衡发展,主要的措施包括,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建立合理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和重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建朝  
尽管配置正义理论能够实现教育资源和基本善的均衡分配,有助于教育正义的实现。但由于其视域的局限和偏颇,教育要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其理论视域需要在实现配置正义基础上借助关系正义理论予以审视,共同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图景的达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