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36)
- 2023(17355)
- 2022(14326)
- 2021(13072)
- 2020(10999)
- 2019(24163)
- 2018(23570)
- 2017(44708)
- 2016(23844)
- 2015(25881)
- 2014(24732)
- 2013(24172)
- 2012(21485)
- 2011(19085)
- 2010(19217)
- 2009(18316)
- 2008(17517)
- 2007(15550)
- 2006(13585)
- 2005(12235)
- 学科
- 济(95033)
- 经济(94924)
- 业(94416)
- 企(85419)
- 企业(85419)
- 管理(80451)
- 方法(39167)
- 业经(33038)
- 财(31583)
- 农(30850)
- 数学(30065)
- 数学方法(29746)
- 中国(29098)
- 融(27380)
- 金融(27379)
- 银(25558)
- 银行(25509)
- 行(24639)
- 务(23246)
- 财务(23218)
- 财务管理(23195)
- 农业(22470)
- 制(22217)
- 企业财务(22043)
- 技术(21637)
- 理论(19391)
- 地方(18656)
- 学(18558)
- 贸(18166)
- 贸易(18149)
- 机构
- 学院(328536)
- 大学(321789)
- 济(137307)
- 经济(134813)
- 管理(129644)
- 理学(111725)
- 理学院(110616)
- 管理学(108962)
- 管理学院(108368)
- 研究(103917)
- 中国(86188)
- 京(65437)
- 财(64840)
- 科学(62786)
- 农(59307)
- 财经(51671)
- 所(51392)
- 中心(49692)
- 江(49614)
- 业大(49385)
- 农业(47005)
- 经(47005)
- 研究所(46624)
- 经济学(42508)
- 北京(40153)
- 州(39639)
- 范(38758)
- 经济学院(38501)
- 财经大学(38262)
- 师范(38219)
- 基金
- 项目(219886)
- 科学(174723)
- 研究(160358)
- 基金(160200)
- 家(140263)
- 国家(138970)
- 科学基金(120504)
- 社会(105039)
- 社会科(99774)
- 社会科学(99752)
- 省(88757)
- 基金项目(84718)
- 自然(77101)
- 自然科(75424)
- 自然科学(75402)
- 自然科学基金(74133)
- 教育(72834)
- 划(72608)
- 资助(63416)
- 编号(63352)
- 创(52274)
- 重点(49663)
- 成果(49547)
- 发(48360)
- 创新(47992)
- 部(47537)
- 业(47019)
- 国家社会(43988)
- 课题(43629)
- 科研(42006)
- 期刊
- 济(151193)
- 经济(151193)
- 研究(93026)
- 中国(63482)
- 农(55168)
- 财(53379)
- 管理(52775)
- 学报(50626)
- 科学(47056)
- 融(41280)
- 金融(41280)
- 大学(38390)
- 农业(37203)
- 学学(36732)
- 教育(31546)
- 技术(28483)
- 业经(27592)
- 财经(25894)
- 经济研究(24584)
- 业(22506)
- 经(22430)
- 问题(19189)
- 技术经济(17760)
- 科技(16453)
- 商业(16405)
- 现代(15964)
- 财会(15779)
- 版(15677)
- 贸(15405)
- 世界(14426)
共检索到488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唐春勇 金登科 赖彦钊 陈力婷
为深入探究专精特新企业的产学融合模式,基于知识溢出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使用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专利数据,分析不同产学融合模式(合作研发与成果转化)对不同类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1)合作研发对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均有促进作用,其中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质量的影响强于非专精特新企业,在创新数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2)现阶段,成果转化对增强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小,且对不同企业没有显著差异,表明中国企业对高校专利的吸收能力还待进一步提高;(3)于专精特新企业而言,合作研发对其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成果转化。经倾向得分匹配(PSM)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本研究为大中小企业选择适合的产学合作战略以协同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和实证证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梅 张子薇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创新主力军,而数据要素作为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生产要素,如何实现其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为进一步对理解数据要素和专精特新企业的交互融合提供经验证据,为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基于资源编排理论视角,选取2017—2021年中国A股专精特新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方法(OLS)分析数据要素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据要素显著提高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其中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在高技术行业和处于竞争激烈环境中的专精特新企业更为显著,并通过提高研发人才集聚程度使专精特新企业有更强的动力提高创新能力;数据要素在短期内会增加专精特新企业运营成本,但在长期下对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作用显著。据此,提出重视数据要素在专精特新企业中的融合应用、优化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引进政策和内部资源配置、强化政府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投入行为的重视等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伊珂 何锋
以2012—2022年A股“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数字金融发展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有效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该结论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数字金融发展主要通过缓解资本错配、增强风险承担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提升。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型、制造业和东部地区“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强。为进一步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应加强数据能力建设,提升数字金融效能;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风险承担能力;构建资源共享机制,协同推动企业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伊珂 何锋
以2012—2022年A股“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数字金融发展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有效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该结论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数字金融发展主要通过缓解资本错配、增强风险承担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提升。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型、制造业和东部地区“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强。为进一步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应加强数据能力建设,提升数字金融效能;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风险承担能力;构建资源共享机制,协同推动企业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屹然 胡晓 张博
为推动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双向融合,采用调研数据结合主观指标评分的方法,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3092家专精特新类企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潜在融合路径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专精特新企业利用快速识别新知识与技术、快速融合新技术与自身技术、快速处理合作技术问题、快速感知合作伙伴技术变化四个维度形成创新链;通过增强核心技术自有率、增强核心技术先进性、提升市场认可度三个维度转化创新链;最终通过提升行业影响力与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比两个维度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关键词:
专精特新企业 创新链 产业链 结构方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屹然 胡晓 张博
为推动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双向融合,采用调研数据结合主观指标评分的方法,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3092家专精特新类企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潜在融合路径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专精特新企业利用快速识别新知识与技术、快速融合新技术与自身技术、快速处理合作技术问题、快速感知合作伙伴技术变化四个维度形成创新链;通过增强核心技术自有率、增强核心技术先进性、提升市场认可度三个维度转化创新链;最终通过提升行业影响力与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比两个维度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关键词:
专精特新企业 创新链 产业链 结构方程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春爱 沈志慧
“专精特新”企业不同技术战略选择与实施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差异性影响。以2019—2021年A股上市“专精特新”企业为研究样本,依据专利信息将企业技术战略划分为自主型—连续型技术战略、自主型—拓展型技术战略、合作型—连续型技术战略以及合作型—拓展型技术战略,实证检验了企业实施不同技术战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专精特新”企业实施合作型—拓展型技术战略对提高企业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效果更显著;当企业处于竞争激烈行业时,实施合作型—拓展型技术战略更能有效提高企业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随着企业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实施合作型—连续型技术战略对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效果更显著。研究对国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具有重要建设意义,同时对引导“专精特新”企业技术战略制定,进一步发展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静中
文章指出,产品差异化策略对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它为企业自主创新战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维模式、具体途径和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用产品差异化策略实施企业自主创新战略,应设计不同功能和效用的产品,对产品外形、颜色、款式等实行差异化,使用不同的新材料,实施产品包装装潢差异化,实施营销策略差异化,实施产品服务差异化,实施产品品牌和商标差异化,将产品的标准化与差异化相结合来创造差异化。
关键词:
产品差异化 自主创新 集成创新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喻昊
本文首次提出了"差异化组合战略"概念,是企业战略理论的重大突破。运用这个新理论,可以破解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步履维艰的难题,使企业真正能够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运用创新精神进行持续发展进步。
关键词:
企业战略 差异化 技术创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宁娟 彭其 舒成利
数字化转型为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新契机,但其对实质性和策略性绿色创新的差异化影响机制仍模糊不清。基于中国A股上市企业2010—2021年的数据,探究数字化转型对实质性绿色创新和策略性绿色创新的影响,分析企业规模和区域市场化程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开展这两种绿色创新活动,但数字化转型对实质性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之后,这些结果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企业规模和市场化程度强化了数字化转型与两种类型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而在非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影响更突出,企业规模和市场化程度的调节作用也存在异质性。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许晖 李阳 刘田田 谢丹丹
“专精特新”企业高度聚焦某一细分市场并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却也因细分市场容量有限而导致专业化“锁定”问题。该类企业如何基于既有优势搜寻创新机会来突破发展瓶颈?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充分的理论解释。本文基于创新搜寻视角,选取四家“专精特新”企业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探索该类企业通过创新搜寻突破专业化“锁定”的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创新搜寻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突破专业化“锁定”困境的逻辑起点,呈现组合性、异质性、合作性特征。第二,面对资源有限性约束,“专精特新”企业通过“资源借力”和“资源放大”等杠杆化行动聚合力量,助推创新搜寻方案落地。第三,基于研发与需求的平衡策略是“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困境的重要路径,包括需求拉动研发、研发推动需求、研发与需求双向驱动三类。本文拓宽了创新搜寻理论的解释边界,为“专精特新”企业突破专业化“锁定”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许晖 李阳 刘田田 谢丹丹
“专精特新”企业高度聚焦某一细分市场并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却也因细分市场容量有限而导致专业化“锁定”问题。该类企业如何基于既有优势搜寻创新机会来突破发展瓶颈?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充分的理论解释。本文基于创新搜寻视角,选取四家“专精特新”企业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探索该类企业通过创新搜寻突破专业化“锁定”的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创新搜寻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突破专业化“锁定”困境的逻辑起点,呈现组合性、异质性、合作性特征。第二,面对资源有限性约束,“专精特新”企业通过“资源借力”和“资源放大”等杠杆化行动聚合力量,助推创新搜寻方案落地。第三,基于研发与需求的平衡策略是“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困境的重要路径,包括需求拉动研发、研发推动需求、研发与需求双向驱动三类。本文拓宽了创新搜寻理论的解释边界,为“专精特新”企业突破专业化“锁定”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晓梅 黄巍
企业与主要供应商和客户在合作中相互产生嵌入性行为可为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本研究从关系嵌入性视角出发,同时考虑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以2017—2021年中国专精特新上市企业的样本数据为例,探究供应链集中度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以及企业规模和行业竞争度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均正向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2)在供应商集中度与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分析中,企业规模的门槛具有单一性和双重性,而行业竞争度仅有双重性;(3)在客户集中度与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中,企业规模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行业竞争度则存在单一和双重门槛效应。本研究为企业供应链管理与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克和 刘晓梦
近年来,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助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本文以2016—2021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税收优惠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优惠有利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税收优惠对于成熟期的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激励效果更佳,更能有效提升民营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税收激励提供实证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甜 窦钱斌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代表,利用SFA模型从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对中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中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效率在研发阶段约为0.565,在转化阶段约为0.470,企业间差距较小;研发阶段创新效率较高的企业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转化阶段则集中在新疆和辽宁,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可以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防止“中部塌陷”的有效渠道;研发阶段创新效率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教育、软件等行业,转化阶段则集中在水利、制造业等行业,这些是创新驱动“中国智造”的直接力量。
关键词:
专精特新 企业创新 创新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