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49)
- 2023(16789)
- 2022(14191)
- 2021(13104)
- 2020(11054)
- 2019(25288)
- 2018(24365)
- 2017(46057)
- 2016(25001)
- 2015(27852)
- 2014(27071)
- 2013(26692)
- 2012(24586)
- 2011(22062)
- 2010(22162)
- 2009(20818)
- 2008(20622)
- 2007(18187)
- 2006(15846)
- 2005(14138)
- 学科
- 济(101775)
- 经济(101655)
- 管理(68003)
- 业(66622)
- 企(53604)
- 企业(53604)
- 方法(46171)
- 数学(40774)
- 数学方法(40368)
- 中国(29574)
- 农(27905)
- 财(27826)
- 贸(22797)
- 贸易(22787)
- 易(22209)
- 学(21922)
- 业经(21267)
- 制(18805)
- 农业(18468)
- 地方(17637)
- 务(17153)
- 财务(17121)
- 财务管理(17083)
- 企业财务(16232)
- 银(16156)
- 融(16123)
- 金融(16121)
- 银行(16086)
- 行(15365)
- 环境(14967)
- 机构
- 大学(358770)
- 学院(355028)
- 济(151168)
- 经济(148471)
- 管理(132126)
- 研究(126866)
- 理学(114694)
- 理学院(113334)
- 管理学(111299)
- 管理学院(110644)
- 中国(94735)
- 科学(77925)
- 京(75267)
- 财(68455)
- 农(66390)
- 所(65398)
- 研究所(59881)
- 中心(56776)
- 业大(55851)
- 财经(55300)
- 农业(52914)
- 江(51000)
- 经(50490)
- 经济学(47960)
- 北京(47361)
- 范(45975)
- 师范(45388)
- 院(44976)
- 经济学院(43472)
- 财经大学(41302)
- 基金
- 项目(241023)
- 科学(189221)
- 基金(177200)
- 研究(170440)
- 家(158284)
- 国家(156738)
- 科学基金(132140)
- 社会(110580)
- 社会科(104861)
- 社会科学(104826)
- 基金项目(92992)
- 省(91705)
- 自然(86022)
- 自然科(84131)
- 自然科学(84098)
- 自然科学基金(82662)
- 划(79025)
- 教育(78696)
- 资助(72386)
- 编号(66546)
- 重点(55384)
- 成果(54188)
- 部(54101)
- 发(51891)
- 创(50690)
- 创新(47390)
- 科研(47135)
- 国家社会(47045)
- 课题(46234)
- 教育部(46148)
- 期刊
- 济(160226)
- 经济(160226)
- 研究(103257)
- 中国(67066)
- 学报(63928)
- 农(59904)
- 科学(55954)
- 财(53243)
- 大学(47243)
- 管理(47209)
- 学学(44606)
- 农业(40802)
- 教育(35329)
- 融(30849)
- 金融(30849)
- 经济研究(28218)
- 财经(27502)
- 技术(27334)
- 业经(25097)
- 经(23752)
- 业(23262)
- 问题(21328)
- 贸(20915)
- 国际(18858)
- 版(18569)
- 世界(17868)
- 技术经济(17309)
- 科技(16469)
- 统计(16324)
- 商业(15723)
共检索到521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良沛 揭筱纹
基于东道国不同类型国家的比较视角,实证检验东道国市场规模、政府治理、资源禀赋和金融资本等因素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市场规模、资源禀赋和政府治理等因素具有显著正向关系;与其他类型国家相比,资源禀赋和政府治理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更为显著。建议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风险分析和预警,国内企业之间则应进行相应的沟通和协调。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良沛 揭筱纹
基于东道国不同类型国家的比较视角,实证检验东道国市场规模、政府治理、资源禀赋和金融资本等因素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市场规模、资源禀赋和政府治理等因素具有显著正向关系;与其他类型国家相比,资源禀赋和政府治理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更为显著。建议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风险分析和预警,国内企业之间则应进行相应的沟通和协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丽
文章以周边国家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2001—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的双向直接投资数据,运用拓展引力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向直接投资依存度较低;"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占比较小,来源国有限;地理距离、东道国GDP、劳动市场效率和技术准备水平对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距离为反向影响,其余变量为正向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熊彬 王梦娇
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是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一环。鉴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异质性特征和空间关联,本文运用2005—2015年中国对沿线48个国家直接投资的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在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三国效应和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证实了第三国效应的三种来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集聚效应、第三国市场潜力和第三国不可测因素的显著影响。此外,东道国市场规模、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劳动力成本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显著,但这些因素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影响有所差异,劳动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王永中 李曦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资源禀赋丰富,但制造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这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开展产能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供了巨大契机。可以预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中国在沿线国家的投资和工程项目承包将会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本文从总体投资、大型项目投资、绿地投资、并购、工程承包等多重视角,对中国在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倪沙 王永兴 景维民
基于2009—201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数据,利用投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并对投资潜力进行了测算。检验分析表明,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同中国GDP、沿线国家GDP、沿线国家对中国产品市场接受程度正相关;同沿线国家劳动力成本负相关;同为WTO成员国阻碍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而签订FTA协定则影响相反。进一步分国家类型检验证明,中国对沿线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受东道国制度环境影响较大;另外,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过度和不足情况各有分布。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直接投资 引力 中国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王永中 李曦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资源禀赋丰富,但制造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这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开展产能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供了巨大契机。可以预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中国在沿线国家的投资和工程项目承包将会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本文从总体投资、大型项目投资、绿地投资、并购、工程承包等多重视角,对中国在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尤苗 王连宫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增速放缓,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引擎。本文以母国影响力为研究视角,对2003—2017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且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补充,研究发现:母国影响力、东道国优势和公司优势共同构成了全面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其中,母国经济影响力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核心驱动力,政治影响力为对外投资保驾护航,文化影响力有助于打消东道国的顾忌。针对当前欧美加大海外投资审查力度的趋势,本文对中国如何发挥母国影响力促进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金叶 沈晓敏
境外园区日益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其对扩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参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2003-2017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参与建设的82个园区的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研究境外园区建设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境外园区建设能显著促进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分类型来看,加工制造型园区与资源利用型园区促进中国投资的作用最为明显,其次为多元综合型园区,商贸物流型园区促进作用最弱;分区域来看,中国在东南亚与南亚参与建设的园区能显著扩大中国投资,但欧洲与非洲的境外园区建设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暂时存在负向影响,中亚与西亚地区园区建设的投资促进效应尚不明显。以上研究结论可为中国境外园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创新中国在对外开放新阶段参与国际合作模式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荣珍 魏倩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得到进一步深化,双向投资与贸易规模不断提升,经贸合作领域日益拓宽。与此同时,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即亚洲地区外又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集聚区域,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在迎来对外投资良好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东道国的投资风险。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特点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考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优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而为我国企业更有效的"走出去",开展并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国际直接投资规则 SWOT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春艳 赵军 徐俊
以基础设施为内容的"硬联通"是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携手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也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主要领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正处于从"走出去"向"走上去"转型的关键时期,提高对外直接投资效率需要锚定方向。基于"一带一路"3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时变随机前沿模型与马尔科夫链,分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异质性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提高及潜力拓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国家的通信、能源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联通水平提升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而交通基础设施联通水平提升暂未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均值逐年攀升,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攀升趋势更为明显;但效率值较低,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且各国间的差距在扩大,存在马太效应;现阶段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潜力表现为开拓型与巨大型,存在长期增长空间。因此,深化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在设施联通建设方面的合作,引导中国企业向"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薄弱的国家进行投资,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运转规模与效率,有助于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惠共赢。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姚战琪
使用OLS、固定效应、面板门槛模型、系统GMM、普通标准误、随机前沿模型等5种方法,对2003~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效率和投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沿线东道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较高的政府效率、沿线各国劳动力丰裕程度与直接投资效率显著正相关,而"一带一路"沿线东道国的法律和腐败监管力度、东道国通信基础设施发达程度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显著负相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玲艳
为了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国政府逐渐增加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然而,在一些非洲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争议中,忽视了中国对其直接投资对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进入该国的影响。本文基于54个非洲国家2003-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如何影响目标国吸引全球FDI。结果显示,在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非洲国家中,如果中国企业增加了对该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那么该国吸引的除中国以外的全球FDI将显著增加,进而为目标国提供更多的外部资金来源。该结论表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的对外投资对全球资本流向致力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非洲国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这些非洲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助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荣斌 陈丹敏
"一带一路"倡议可视为中国的全球供应链策略,因此明确沿线国家在全球供应链上下游的节点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5-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进出口额及各国的GDP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存在国别异质性。沿线发达经济体逐渐成为供应链上游的品牌、渠道乃至技术供给方,沿线发展中经济体既是供应链上游的原料供应地,也是下游的销售市场,而沿线转型经济体则是供应链下游的销售市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协天紫光 薛飞 葛鹏飞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规模的迅猛增长,"中国污染转移论"也被大肆渲染。为了探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与"一带一路"地区绿色发展的关系,文章基于DDF-GML指数系统测算了沿线56个国家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和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检验了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OFDI显著促进了沿线东道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这种促进作用将随着东道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逐渐减弱;同时,其他国家的整体投资则显著抑制了东道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经济规模和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经济规模较大或人力资本充裕的国家,通过引进中国OFDI,将更有利于本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反之,则作用效果并不明显。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树立中国负责任投资大国的形象,而且正面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投资动机的质疑,为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资政策协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双边、多边政策协调的分析视角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东道国制度环境因素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的稳健性动因分析——基于EBA模型实证研究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文化输出视角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测评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对外投资广度、深度及绩效的视角
东道国国家风险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的效率及潜力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