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61)
- 2023(12028)
- 2022(9982)
- 2021(9190)
- 2020(7920)
- 2019(18462)
- 2018(18099)
- 2017(35078)
- 2016(19011)
- 2015(22041)
- 2014(22061)
- 2013(22400)
- 2012(21477)
- 2011(19745)
- 2010(19845)
- 2009(18789)
- 2008(18698)
- 2007(16855)
- 2006(14937)
- 2005(13801)
- 学科
- 济(104933)
- 经济(104833)
- 管理(50871)
- 业(48310)
- 方法(41840)
- 企(38189)
- 企业(38189)
- 数学(37091)
- 数学方法(36842)
- 中国(26412)
- 农(22808)
- 地方(22218)
- 财(20909)
- 学(20866)
- 贸(19701)
- 贸易(19692)
- 业经(19308)
- 易(19113)
- 制(17090)
- 农业(15101)
- 融(14697)
- 金融(14695)
- 银(14485)
- 银行(14445)
- 地方经济(14389)
- 和(14069)
- 行(13911)
- 环境(13824)
- 体(12227)
- 务(11698)
- 机构
- 大学(295033)
- 学院(289867)
- 济(137349)
- 经济(134903)
- 研究(111119)
- 管理(106195)
- 理学(90688)
- 理学院(89522)
- 管理学(88174)
- 管理学院(87611)
- 中国(84647)
- 科学(64618)
- 京(63355)
- 财(60041)
- 所(58335)
- 研究所(52913)
- 农(49090)
- 中心(48163)
- 财经(48000)
- 经济学(44760)
- 经(43581)
- 江(42744)
- 北京(41170)
- 业大(40614)
- 经济学院(40219)
- 院(39157)
- 农业(38681)
- 范(38193)
- 师范(37873)
- 财经大学(35464)
- 基金
- 项目(184401)
- 科学(145172)
- 基金(136225)
- 研究(133460)
- 家(119512)
- 国家(118591)
- 科学基金(99643)
- 社会(87762)
- 社会科(83242)
- 社会科学(83220)
- 基金项目(70987)
- 省(67746)
- 自然(62300)
- 自然科(60863)
- 自然科学(60843)
- 教育(60181)
- 自然科学基金(59814)
- 划(58673)
- 资助(57092)
- 编号(51426)
- 部(43052)
- 成果(42890)
- 重点(42232)
- 发(41349)
- 国家社会(37579)
- 创(37332)
- 教育部(36833)
- 课题(36183)
- 中国(36122)
- 科研(35406)
- 期刊
- 济(156372)
- 经济(156372)
- 研究(92792)
- 中国(56073)
- 财(45739)
- 学报(45456)
- 农(44180)
- 科学(42626)
- 管理(39153)
- 大学(33879)
- 学学(31846)
- 农业(29831)
- 融(28422)
- 金融(28422)
- 经济研究(26670)
- 财经(25208)
- 教育(25192)
- 技术(23156)
- 经(21872)
- 业经(21451)
- 问题(20846)
- 贸(19468)
- 世界(18064)
- 国际(17897)
- 业(17347)
- 技术经济(16486)
- 统计(15512)
- 商业(13295)
- 策(13285)
- 资源(13047)
共检索到448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江瑞平
恢复邦交正常化30年来,中日经济关系获得了迅速发展,目前又到了重要转型期。促使中日经济关系转型的重要原因是中日比较经济优势的变化。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始终处于萧条或衰退之中,由此也对中日经济关系发展造成了多重阻碍;而中国经济则长期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由此也对中日经济关系发展形成了多方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还对日本经济本身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夸大中国经济崛起对日本威胁的“中国威胁论”具有明显片面性。
关键词:
中日经济关系 比较经济优势 中国威胁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
自 2 0 0 2年以来 ,日本经济的各项指标基本上都在恶化 ,惟独出口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展望 2 0 0 3年度的日本 ,经济增长依旧要靠外需拉动 ,对亚洲经济特别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依赖性不断增强。相应地 ,中日两国的经济磨擦也在从贸易领域发展到金融领域 ,最近日本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动向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
日本经济形势 中日经济关系 人民币升值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周应恒
中日两国,比邻而居,交往源远流长。以甲午战争为契机,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中,日本获得了对中国的全面优势,历次战争的痛苦记忆使得胜败双方国民的心态迥异。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两国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以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为标志的新大国崛起,逐步改变了百年来日方的优势地位。中国国民自信心的提升与没有清算历史的愤懑,对应的是日本国民心态从单纯的优越感转为失落、妒忌、恐惧交织的五味杂陈。日本日益依赖日美同盟的强化来平衡对华交往的失衡。日美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同盟的强化,必将对中日经济关系构成冲击,也使局势大大超越了两国以及经济的范畴。中日经济关系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的影响,未...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于津平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于永达
日本的国际经济关系走向与中日经济合作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于永达日本经济可谓当今世界上利用海外条件、借翼而飞的经济类型中最成功的一例,国际环境的变化对其发展具有突出的影响。1991年东西方冷战结束后复杂的国际局势,从不同侧面制约、抵减或促进着日本经济的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崔万田 战岐林
小泉政府上台以来,尽管中日政治关系趋于紧张,但是经济交往总额仍然保持强劲增长,因而出现了“政冷经热”的说法。同时,由于日本在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因而有人认“政治冷经济亦不热”。本文通过对中日长期贸易和投资数据的考察,并以此作为判断双边经济关系“冷热”的基本标准,发现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虽然中日从1978年以来的“经热”是源于两国关系的“政热”,但在短期内,当前的“政冷”尚未殃及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导致“经冷”。
关键词:
中日 经济关系 贸易 投资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罗元铮
新形势下的中日经济关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罗元铮编者按:罗元铮教授是我国老一辈的经济学家,多年来,对我刊的发展给予了热情的指导和支持。值此中日建交22年周年之际,我们有幸发表罗教授的专稿“新形势下的中日经济关系”,是对中日建交的一个最好的记念。我们...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姜春明
自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由于两国政府和民间企业的长期不懈努力,使两国的经济和贸易关系得到不断发展。尤其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开放,苏联解体并走向市场经济,中俄和中韩关系的改善,围绕亚太地区政治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进一步加快了这一地区的资本、商品、技术和劳动的流动,因而使中日经济关系又迎来了90年代的新时期。目前,两国在进出口贸易、日本对华投资以及日元贷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出现了可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季风
经过70年的长期合作与磨合,中日经济关系已然形成互惠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但仍然存在相互投资不均衡、非理性竞争加剧等问题。在全球变局背景下,作为主要参与力量,中美日的大国关系变化也将影响中日经济走向,中国实力的持续上升将对中日经济关系产生正向影响,美国的战略收缩也在改变着日本的战略选择。另外,新时代为中日经济合作开辟新天地;中国实现新时代战略目标需要借鉴日本经验;"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日经济合作提供新平台。整体来看,近中期的中日经济关系将保持稳定甚至较快发展,中日两国也将在全球价值链、节能环保、共同应对老龄化等前沿、重点领域继续深化合作。在全球变局下,中日经济关系会遇到各种挑战,但仍将保持健康发展的大趋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郭廷选 何立波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及其它对外经济关系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外贸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加到1989年的1116.8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9.9%提高到1989年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宋绍英
战后东亚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各国(地区)之间发展上追赶结构和经济上互补关系的形成以及各国国家战略中经济中心意识的增强,导致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态势,并为建立区域经济新秩序创造了有利条件。东亚经济新秩序应是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横向秩序”。建立这样的经济关系,大国的责任和贡献是重要的,当然决不应是以大国支配为内涵的“国际贡献论”,而应倡导国际主义,反对狭隘民族主义。要害是在真诚合作中解决好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问题。特别是要处理好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合作问题,这种合作既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合作关系问题,又体现了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共同发展问题,因而有着关键意义。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玉来
近年来,日本多边贸易战略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除了引领CPTPP生效之外,还与欧盟签署并生效了日欧EPA。由此,日本对外贸易总量的FTA覆盖率逼近40%,虽然距离其70%的战略目标仍有很大差距,但已经跻身世界领先阵营,安倍首相所提出的"自由贸易旗手"也似乎变得更加现实。以此为重要背景,加之日本同样面临"特朗普冲击"等逆全球化潮流的巨大压力,中日经济关系将迎来新的变化,甚至有结构性调整的可能性。日本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转变就是很好例证。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安志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