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90)
- 2023(12607)
- 2022(11077)
- 2021(10499)
- 2020(8899)
- 2019(20338)
- 2018(20301)
- 2017(39718)
- 2016(21577)
- 2015(23924)
- 2014(23943)
- 2013(23687)
- 2012(21836)
- 2011(19378)
- 2010(19133)
- 2009(17306)
- 2008(16740)
- 2007(14429)
- 2006(12535)
- 2005(10975)
- 学科
- 济(86065)
- 经济(85966)
- 管理(59219)
- 业(57351)
- 企(46285)
- 企业(46285)
- 方法(41609)
- 数学(36424)
- 数学方法(35983)
- 财(23720)
- 农(23638)
- 中国(22239)
- 学(19602)
- 地方(18882)
- 业经(18486)
- 农业(16314)
- 制(15365)
- 贸(14723)
- 贸易(14710)
- 易(14208)
- 理论(13900)
- 和(13404)
- 务(12898)
- 环境(12893)
- 财务(12831)
- 财务管理(12799)
- 技术(12254)
- 银(12234)
- 银行(12188)
- 企业财务(12143)
- 机构
- 大学(302021)
- 学院(298660)
- 管理(120270)
- 济(118800)
- 经济(116251)
- 理学(105319)
- 理学院(104111)
- 管理学(102214)
- 管理学院(101693)
- 研究(100469)
- 中国(73104)
- 京(64488)
- 科学(64067)
- 财(53206)
- 所(50153)
- 农(47891)
- 研究所(46188)
- 业大(45836)
- 中心(45368)
- 财经(43178)
- 江(42313)
- 北京(40529)
- 范(40504)
- 师范(40093)
- 经(39297)
- 农业(37506)
- 院(36960)
- 经济学(35574)
- 州(34406)
- 师范大学(32782)
- 基金
- 项目(212089)
- 科学(167091)
- 基金(154894)
- 研究(152979)
- 家(135600)
- 国家(134511)
- 科学基金(115738)
- 社会(96285)
- 社会科(91267)
- 社会科学(91243)
- 基金项目(83089)
- 省(82014)
- 自然(76729)
- 自然科(75002)
- 自然科学(74986)
- 自然科学基金(73602)
- 教育(69898)
- 划(69364)
- 资助(63855)
- 编号(61707)
- 成果(49097)
- 重点(47339)
- 部(46694)
- 发(44607)
- 创(43542)
- 课题(42118)
- 科研(40962)
- 创新(40664)
- 教育部(39991)
- 国家社会(39432)
- 期刊
- 济(126970)
- 经济(126970)
- 研究(87481)
- 中国(52268)
- 学报(48950)
- 科学(45342)
- 管理(43087)
- 农(42077)
- 财(38420)
- 大学(36966)
- 学学(34725)
- 教育(32035)
- 农业(29416)
- 技术(24958)
- 融(22939)
- 金融(22939)
- 经济研究(20878)
- 业经(20775)
- 财经(20252)
- 经(17243)
- 问题(16594)
- 图书(16236)
- 业(15106)
- 理论(14779)
- 科技(14558)
- 技术经济(14272)
- 商业(13711)
- 版(13665)
- 实践(13598)
- 践(13598)
共检索到425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政利 梁工谦
通过对消费需求曲线假设争论意义进行回顾,根据人所具有的物质和精神两种基本商品属性需要对商品功能效用需求进行分类说明;从社会学视角,通过牦牛肉的价格变动事例,针对不同收入阶层群体面对商品价格变动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进行效用需求解释:消费者的商品效用需求选择,是由生产者的产品功能品质价值创造、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差异和社会阶层区隔共同作用,在阶层层面上的效用需求具有数量趋多性(基数效用)、在空间结构上具有品质趋优性(序数效用)规律的三维扇面空间需求结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婷婷 张淼
扩大城镇居民消费需求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了解城镇居民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特征,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改善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采用2000-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按收入水平分组的38项消费支出数据,运用改进后的扩展型线性支出模型,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基本需求、边际消费倾向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低收入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消费占其可支配收入的较大比重;食品和衣着是其基本需求消费的主要方面;并且在食品、衣着、交通通讯和居住上表现出较大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收入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支出主要集中于享受型消费;在交通、在外用餐、文化娱乐、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和住房上表现出较大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郑云
本文就我国现阶段中等收入阶层需求进行了分析, 得出中等收入阶层比重过小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回升的一个直接因素, 为此提出相关政策措施来提高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 以促进消费: (1) 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为重点,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2) 完善分配制度, 调节过高收入者水平, 以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 (3) 加大教育投入, 进一步提高全民素质; (4) 制定适宜的产业政策,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为先导, 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5)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6)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
关键词:
中等收入阶层 消费需求 边际消费倾向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段先盛
文章利用2000-2005年按五等份分组的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与支出统计资料,分析了各收入阶层的支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与收入的关系,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各收入阶层的支出与收入正相关;(2)平均消费倾向与收入负相关;(3)边际消费倾向与收入既有正相关,也有负相关情形;(4)收入水平高的城镇家庭,其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均低于收入水平低的城镇家庭。基于以上的分析结果,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收入 支出 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正明 钟俊鹏
本文提出并初步界定了不同收入阶层和谐消费的概念,从三个层面分析了不同收入阶层消费不和谐的表现及弊端。在此基础上,析出不同收入阶层的和谐消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内容的结论。最后对不同收入阶层和谐消费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探索,其中重点探讨了扩大公共产品提供的途径。
关键词:
不同收入阶层 和谐消费 小康社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郭庆旺
本文基于经典消费函数的两个基本变量,融合收入分配理论,构建消费函数的收入阶层假说。这一假说为政府制定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消费函数 收入阶层假说 政策含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廖九如
中等收入阶层是收入、生活最稳定的社会阶层,他们具有衣食无忧、重视教育、负债率低的消费特征。应通过尽可能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教育投资、全面实施社会保障制度、鼓励自主创业等措施扩大中等收入阶层。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陈芳
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课题组"所划分的我国十大社会阶层为依据,分别在浙江、湖南、陕西三省选取十大阶层各100名居民,调查各个阶层人群的体育消费的来源、体育消费水平以及体育消费结构,分析并比较我国不同阶层人群体育消费行为,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我国不同阶层人群体育消费的差距是非常显著的,依据体育消费水平,不同社会阶层将区分为上层、中上层、中层、中下层以及下层等五个层次,影响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除了经济资源外,更主要的还有社会资源以及文化资源,实物型体育消费仍然在我国体育消费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我国未来体育市场具有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阶层 体育消费 比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庐进
文章搜集了2002年以后社会转型深入时期上海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相关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对上海城镇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分别从边际消费倾向、基本消费支出、消费支出弹性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各类消费支出的特点。研究发现,不同收入层次的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和不同类型的消费支出各有特点。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规范和引导上海城镇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英隆 袁健
让信息消费在新经济周期中对内需经济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起更有效的作用,需对消费者群体作细分。本文运用系统论方法,对信息消费引入动态时间与空间范畴,并建立三维结构模型。研究表明信息消费由消费者群体不同而产生多层级差异,差异存在于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中。消费者群体个性和消费组合多元多样性构成信息消费异质性。国民的信息消费成长并不均衡,而又存在多层级差异。立足于中国信息消费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从消费差异的时空匹配性关系出发,提出以消费者的劳动-生活方式为中心的战略构架与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仲云云 仲伟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基于消费者同质性假设的经典消费理论解释转型期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及内需不足问题存在明显局限性。分析中国不同阶层居民消费行为的异质性及过度敏感性特征,对揭示中国消费需求不足的真实诱因并制定刺激政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中国居民依据其可支配收入分为高、中、低三个收入阶层,1992—2007年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各阶层居民的消费均存在过度敏感性,且过度敏感性的大小依收入高低呈"V"字型,其敏感性引致了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因此,现阶段应从微观个体差异和宏观体制完善两个角度制定刺激内需的差异化政策,以矫正中国各阶层居民的消费过度...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毅
中产阶层较高的收入和较强的消费能力,以及他们特有的消费文化理念,既引领着消费市场的走向,更影响着供给结构的调整。本文利用1995和2004年珠江三角洲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运用ELES模型对中产阶层的需求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产阶层的基本需求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但边际消费倾向大幅度下降;食品、居住、家庭用品占中产阶层消费的主要部分;教育、医疗等曾一度表现出吉芬商品的性质。中产阶层的需求结构更多的受供给结构的硬约束。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尹玉琳
本文选取职业和收入两个指标,研究代际流动过程中,存在的地位准入差异以及地位结构差异。实证结果发现:中产阶层的代际流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的代际职业继承指数高于女性,同时代际流入指数以及流出指数低于女性,女性代际职业向下流动的风险更高;在代际职业流动方向相同时,在低收入区间女性所占人口比例高于男性,在高收入区间女性所占人口比例低于男性,女性处于劣势地位;代际职业继承时女性能够利用父辈资源能够改善"地位结构差异",而子女发生代际职业流动时,女性无法有效的整合父辈资源扭转劣势地位,表现为代际收入差距更加突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強
从收入分层的角度研究社会群体与社会结构,对于我国当前的改革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收入分层时,人们习惯于将各收入群体分为上、中、下三种层次。从世界各国的统计看,上层收入群体或高收入群体都仅是社会上的少数人。换言之,我们可以将它视为一个常量。这样,社会上的另外两个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就必须是互为消长的关系,即若一个所占比例较大,则另一个必然较小,反之亦然。当中等收入者构成社会的多数(或日主体)时,低收入者就必然成为社会的少数人群体。这时,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在结构上比较稳定。因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成员律律对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有较强的认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