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20)
- 2023(5859)
- 2022(4885)
- 2021(4884)
- 2020(4063)
- 2019(9546)
- 2018(9379)
- 2017(17968)
- 2016(9483)
- 2015(11303)
- 2014(11129)
- 2013(11118)
- 2012(10476)
- 2011(9393)
- 2010(9350)
- 2009(8560)
- 2008(8621)
- 2007(7367)
- 2006(6485)
- 2005(6030)
- 学科
- 济(39852)
- 经济(39803)
- 管理(22071)
- 业(20898)
- 方法(17642)
- 企(16875)
- 企业(16875)
- 中国(15339)
- 数学(14773)
- 数学方法(14652)
- 贸(11628)
- 贸易(11620)
- 易(11451)
- 农(10257)
- 业经(8507)
- 财(8135)
- 制(8074)
- 银(7304)
- 银行(7299)
- 理论(7177)
- 行(7088)
- 学(6885)
- 融(6822)
- 金融(6820)
- 和(6719)
- 农业(6328)
- 教育(6130)
- 关系(6122)
- 出(5956)
- 地方(5812)
- 机构
- 大学(137291)
- 学院(135203)
- 济(62892)
- 经济(61889)
- 研究(50836)
- 管理(48450)
- 理学(41072)
- 理学院(40571)
- 中国(40555)
- 管理学(40058)
- 管理学院(39800)
- 京(30182)
- 财(27510)
- 科学(27470)
- 所(25121)
- 研究所(22810)
- 中心(22221)
- 财经(22098)
- 经济学(21208)
- 经(20388)
- 北京(20130)
- 范(19502)
- 师范(19328)
- 经济学院(19067)
- 江(18524)
- 农(18070)
- 院(17868)
- 财经大学(16553)
- 师范大学(15730)
- 业大(15611)
- 基金
- 项目(86628)
- 科学(68309)
- 研究(67030)
- 基金(63431)
- 家(55394)
- 国家(54969)
- 科学基金(46026)
- 社会(44031)
- 社会科(41798)
- 社会科学(41787)
- 基金项目(32350)
- 教育(31165)
- 省(30066)
- 资助(26909)
- 自然(26749)
- 划(26675)
- 编号(26579)
- 自然科(26182)
- 自然科学(26176)
- 自然科学基金(25754)
- 成果(23102)
- 部(21149)
- 中国(20206)
- 重点(19968)
- 国家社会(19394)
- 发(19387)
- 课题(18860)
- 教育部(18499)
- 创(18270)
- 大学(17353)
共检索到209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庆本
主持人语:上个世纪70年代,一些港台学者打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大旗,提出与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相并列的"阐发法",初步显示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文化自信"。随着比较文学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在海内外中国比较文学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阐发法"经过"单向阐释"向"双向阐释"的过渡,已然发展为今天作为比较文学中国范式的"跨文化阐释"。跨文化阐释追求不同文化之间平等交流互鉴,因而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全球民粹主义盛行的今天,面对新冠病毒疫情,我们有必要重申跨文化阐释中国范式所追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理念,
关键词:
比较文学 中国范式 文化自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傅紫琼
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经济的全面发展为中国文化发展构建了良好的环境,使得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得到迅猛发展,中日比较文学更是成为当前比较文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我国高校的汉语文学系或外国汉语文学系,已取得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只有明确研究的定位与特色才能从源头上弥补不足。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一书从研究课题和方法入手,以文学史的时代顺序和代表作品为纵线,介绍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界的研究成果,加深读者对于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认识与理解。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宁
关于当代比较文学的特征和热点话题,不同的学者已经表示了不同的看法。我的看法是,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国际比较文学界近年来出现了一个新的转向,也即所谓的"世界转向"(world turn)。这一"转向"的特征在于从以往的一对一的比较研究逐步转向一种总体的、综合的、比较研究,实际上体现了总体文学的特征。具体说来,就是将过去的那种专注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或另几国文学的影响以及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另几
关键词:
比较诗学 全球化 国别文学 文学阐释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蒋承勇
一学术研究发展到今天,像“比较文学”是一个学科还是一种方法之类的问题,学界同仁通常会认为没有必要讨论。不过笔者并不这么看。在比较文学刚刚兴起的19世纪,以克罗齐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比较文学不是一个学科,而仅仅是一种方法时,对力主比较文学成为一个学科的学者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尔后,经过众多学者反复论证和研究实践,
关键词:
比较文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施旭
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是中国学术界,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最早探索中国、中国性、中国学派、中国道路的领域,先于国内许多其它社会学科门类,如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因此,可以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领先、具有前瞻性和创意性的学科,也是我们中国社会科学中的骄傲。而且对于至今仍然盲目追随西学,疏于民族文化自觉的学科来说,中国比较文学界也是一个榜样。这里我想主要从我的文化话语研究和当代中国话语研究的角度,谈谈中国文学研究中国化的发展战略,特别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建设目标与任务。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松 陈国伟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汉学史的内在流变等诸多因素。内外因素交织的历史语境生成了文学性历史与历史性文学的辩证以及解构主义思路。通过考察三位华裔学者不同的美学范式与交叉谱系,可以更好地揭示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整体脉络,为国内文学史研究提供互鉴与交流的跨文化阐释思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姚继中
关于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目前在国内作为热门学科发展得非常快。然而,由于该学科是在两个不同的平台上各自发展,相互之间缺少有效的统合与交流,致使中日比较文学研究出现了一些十分重大的方向性问题与方法问题。以日本文学研究在中国、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之现状、中日比较文学之未来———方法论为议进行阐述,可以对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之现状与未来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
中日比较文学 现状 未来 方法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教育研究,先后出现了三种研究范式和两次范式转换。首先是政治教育范式向绩效主义范式的转换,其次是绩效主义范式向文化学范式的转换。文化学范式是以人为中心,从文化出发来研究人、从人出发来研究文化所形成的研究范式。文化学范式正在成为中国教育研究的主导或主流范式,它带来了教育学学科和教育理论的革命性变化,对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教育研究 研究范式 文化学范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洋生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英语文学教育因其无功利和反功利性而遭遇严峻挑战,其学科地位处于缺失状态,而其课程教学举步维艰。从后殖民主义课程观角度,作为半殖民产物的英语文学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显示,英语文学作为学科和课程一直被误解、误表、误述。我国英语文学教育工作者在充满政治张力和权力关系的历史过程中,表现出了学科意识淡薄、课程理念阙如、课程责任感匮乏、对英语文学理解偏差等问题。要从英语文学教育的特殊性出发,借鉴后殖民主义的文化批判态度、反话语霸权的立场等,促成英语文学课程范式的实质性改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戴俊骋
文学地理学日益受到文学和地理学两大学科的重视,但是两大学科下的文学地理学研究的路径"大相径庭"。通过现有文献综述,对文学地理学的"文学面"与"地理面"进行梳理比较,发现目前文学学科对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较为成熟,地理学科对文学地理学的重视程度与文学相比仍不足,且本土化研究基本缺失。现有基于学科的研究框架体系,造成了两个"文学地理学"的假象,亟待打破学科边界,从研究意义、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上逐步走向融合并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杰远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都必须在一定的文化框架下进行。教育不应该仅仅是文化的受体,而应主动地对文化做出选择。教育存在的真正价值表现在:作为客体的教育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作为主体的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实现这一价值的关键在于教育的理念与过程能否恰当地选择和渗透符合其内在需求的文化范式。教育文化范式选择是教育研究的基础、教育协调的纽带、教育变革的内在动力,教育的文化范式选择应依据教育目的、教育对象的主体特征,以及社会的时代属性确定。当代教育应有的文化范式是自然与人文共生范式、一体与多元和合范式、原生与次生融通范式。
关键词:
文化范式 教育目的 教育价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明全
关注文化因素是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选择,也是当代比较教育学术探究的重要主题,文化范式是比较教育研究应该遵循的理论取向和实践范型。比较教育的文化范式在本质上蕴含"解释"和"共生"两种内涵。在文化范式下,比较教育研究注重阐述各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并致力于本国教育的发展,其功能在于促进对异文化和他国教育的解释性理解,文化和历史传统成为解释国家之间教育差异的根本原因,而民族性则成为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文化范式可以提高比较教育研究的解释力,促进教育领域的国际理解;借助中华传统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教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向蓓莉
在批判地分析比较教育研究中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研究范式的积极与消极特征[1]以及参照其它比较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多元文化主义的比较教育学研究范式,对该范式之基本观点及其对于跨文化教育所能作出的贡献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价值判断 范式 多元文化主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现平
比较教育学与比较文学在近两百年成长中,有着惊人相似的学科发展历程、学术品格特质和现实问题困境。这说明它们存在着共同的命运、共同的需要、共同的利益,应走到一起同舟共济。所以本文建议两门学科结成合作伙伴,引入“比较学科”和“比较科学”研究平台,成立比较科学研究中心,推动跨学科的联合与合作。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辉
什么是比较文学?对比较文学学者而言,这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无疑是一个困难而重要的问题。英国比较文学学者苏珊·巴斯奈特在《比较文学批评导论》一书开篇就曾说过:"凡是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人迟早都得尝试回答这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什么是比较文学?"~((1))巴斯奈特的这个说法,看似平常,却也难免会让人感到有几分"多余"。不断追问学科的定义和真正外延和内涵,难道不是任何一个学科发生发展的必要前提吗?岂止是比较文学的学者需要不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巴斯奈特 雷马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