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61)
- 2023(6101)
- 2022(4774)
- 2021(4775)
- 2020(3355)
- 2019(7936)
- 2018(8004)
- 2017(12353)
- 2016(7746)
- 2015(8789)
- 2014(9116)
- 2013(7883)
- 2012(7284)
- 2011(6859)
- 2010(7160)
- 2009(6154)
- 2008(6146)
- 2007(5701)
- 2006(5200)
- 2005(4892)
- 学科
- 济(22436)
- 经济(22407)
- 教育(20412)
- 管理(14572)
- 中国(13435)
- 业(12430)
- 企(10480)
- 企业(10480)
- 理论(10447)
- 学(8526)
- 方法(7537)
- 农(7018)
- 教学(6939)
- 业经(6628)
- 发(5951)
- 财(5511)
- 发展(5386)
- 展(5263)
- 数学(5165)
- 数学方法(5009)
- 思想(4919)
- 农业(4778)
- 政治(4721)
- 制(4719)
- 和(4468)
- 地方(4305)
- 技术(4268)
- 思想政治(4210)
- 政治教育(4210)
- 治教(4210)
- 机构
- 大学(106547)
- 学院(101889)
- 研究(38511)
- 济(33245)
- 经济(32207)
- 管理(30159)
- 教育(29039)
- 理学(25590)
- 范(25436)
- 师范(25322)
- 理学院(25163)
- 管理学(24589)
- 京(24363)
- 管理学院(24353)
- 中国(22561)
- 科学(21527)
- 师范大学(20944)
- 所(18475)
- 财(17351)
- 江(16843)
- 研究所(16725)
- 北京(16606)
- 中心(15684)
- 职业(15282)
- 技术(15169)
- 院(14182)
- 州(13444)
- 财经(13285)
- 经(12038)
- 研究院(11224)
- 基金
- 项目(61437)
- 研究(55925)
- 科学(49346)
- 基金(39386)
- 教育(34291)
- 家(32759)
- 社会(32558)
- 国家(32271)
- 社会科(30275)
- 社会科学(30269)
- 科学基金(26449)
- 编号(26319)
- 省(25355)
- 成果(25331)
- 划(23431)
- 课题(22060)
- 年(19440)
- 基金项目(19095)
- 规划(16198)
- 项目编号(15894)
- 重点(15718)
- 性(15662)
- 部(15355)
- 资助(15317)
- 发(15261)
- 度(14374)
- 教育部(14064)
- 阶(13600)
- 段(13542)
- 阶段(13508)
共检索到166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柴恋琪
理论建设攸关比较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基础和学科发展,是比较教育学科生长的内在根基和学科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反思比较教育的理论发展,可以窥见其理论发展不足、理论范式单一和学科信念薄弱等现实问题。比较教育理论深化有助于增强比较教育学科的知识生产能力,有助于提升比较教育学科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助于培育比较教育学科的文化品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比较教育学科需要不断深化其理论知识生产、中国化建构、跨界创新和文化传承,从而促进比较教育学科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理论 比较教育研究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徐林 王阿舒
技能型社会需高职思政教育与时俱进。基于生态学与协同学的“道德—知识—技能”分析框架,将高职思政教育作为职教类型特质下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系统,以此探究其育人机理:达至德技双馨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培养大国工匠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实现技能强国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进而,审思现实发现部分院校囿于学科、价值取向单一,部分教师墨守成规、开发资源及创新教学能力欠佳,部分学生被动接受、融通转化自主发展意识不强。为此,高职思政教育需丰实价值取向,将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凝聚人心协同起来;守正创新,以文化人、因材育人、以身示范;指向技能强国,助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任伟伟
通识教育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策略。当下通识教育正处于教师"烦教"和学生"厌学"的困境。要走出困境理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在专业教育中渗透通识教育,提升通识教育教师的素质。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课程建设 教师素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林毅 于巧娥
高等教育分流是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和社会对人才多元化需求的重要教育机制。目前,高等教育分流存在对普通本科教育过度依赖、与社会实践脱节、不同类型高等教育间合作不畅等问题。对此,建立结构合理的多元化高等教育体系、推广产学研结合的高等教育培养方式、建立全国范围内不同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制度等是实现高等教育分流目标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分流 教育大众化 社会实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东照 邓宏宝
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学术界现有研究更多是基于教育学的视角,突出了政府和职业院校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关键性作用。从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出发,工匠精神培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当前我国工匠精神培育存在“多重场域”,且在培育场域与惯习涵养间存在“互动困境”。应通过积极建构现代工匠的文化认同、有效促进学习场域的融合衔接、切实涵养行动主体的工匠惯习、大力增强工匠实践的资本转化等方式,不断契合工匠精神培育的主客观结构,将现代工匠由被社会生产异化的“工具人”还原为学会自我反思的“实践人”,以促进社会主体工匠惯习的养成。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场域与惯习 职业教育 培育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晏维龙
回归本科教育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本科教育改革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本科教育要重塑敬畏教育的文化,敬畏课堂、敬畏知识。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他提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
关键词:
本科教育 大学教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汪立超
微时代的到来,给高职生带来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影响,也给高职生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以新媒介为契机,立足实际,剖析微时代高职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探索新媒介与高职生道德教育的有效融合。创新道德教育内容和载体,构建多维立体的道德教育格局,强化教育平台建设,是微时代化解高职生道德教育困境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微时代 高职生 道德教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方芳 吕慧 钟秉林
受社会文化和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英才教育政策及其发展演进大致历经了初建、加速发展和成熟发展三个阶段。澳大利亚政府选取加涅的“天赋与才能区分模型”作为理论框架,采用定量和定性多种识别工具进行英才学生的早期发现与甄选,并鼓励政府、学校和家庭等多方主体参与其中。澳大利亚英才教育主要采取两种安置模式,专门的英才学校以及普通学校开设的英才班或英才项目;同时综合采用了课程差异化、分组式学习、加速式学习三种培养策略。澳大利亚开展英才教育的经验审思主要包括:转变社会教育观念,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加强识别工具研究,健全英才选拔机制;丰富英才培养模式,补强专业师资力量;关注弱势英才群体,构建保障支持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萌梦
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我国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课程思政实施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以构建高职院课程思政军事理论课"64255"教学体系为研究主题,提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措施,重点分析以"课堂、实践、社团、网络、社区"军事理论课程思政"五育融合"实践路径的具体举措及实施效果,旨在强调把"课程思政"融入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激发教育合力,增强思政育人的实效性,以期为全国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改革提供案例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裴新伟
分化与整合是社会发展的双重逻辑。进入新时代以来,西部的农民阶层分化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农村转移人口的流向,以及农民群体的异质性等方面发生了新变化。在此背景下,西部农村的社会整合面临着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失衡、农村转移人口"融城困难"且"返乡无力"、农村的经济发展缺乏内生动力,以及传统的农村社会整合力量式微等问题。需要从"东西一体"与"城乡融合"的逻辑出发,通过大力发展西部的职业教育、破除阻碍农村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的制度藩篱、优化西部农村的居住布局,以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助推西部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整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安波
文章就明确《教育学》课程教学必须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道德教学目标,渗透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因素,明确实现课程育人目标的路径与方法,让《教育学》课程能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郝玉贵
会计专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培养高质量的德才兼备的MPAcc人才,特色和思政融合教育是现实的选择。本文聚焦绿色会计专硕思政与特色融合教育,以马克思会计思想和习近平"两山"理念为指导,探究设计绿色会计专硕课程体系的"思政+基本+特色"融合教育目标和实现路径,对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德才兼备的MPAcc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会计专硕 课程思政 课程特色 融合教育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郝玉贵
会计专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培养高质量的德才兼备的MPAcc人才,特色和思政融合教育是现实的选择。本文聚焦绿色会计专硕思政与特色融合教育,以马克思会计思想和习近平"两山"理念为指导,探究设计绿色会计专硕课程体系的"思政+基本+特色"融合教育目标和实现路径,对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德才兼备的MPAcc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会计专硕 课程思政 课程特色 融合教育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郝玉贵
会计专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培养高质量的德才兼备的MPAcc人才,特色和思政融合教育是现实的选择。本文聚焦绿色会计专硕思政与特色融合教育,以马克思会计思想和习近平“两山”理念为指导,探究设计绿色会计专硕课程体系的“思政+基本+特色”融合教育目标和实现路径,对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德才兼备的MPAcc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会计专硕 课程思政 课程特色 融合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平利
我们应当在行动社会学意义上深入理解“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新时代”这个判断,据此审问和慎思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在当下的四种表现形态:“差异化”形态、“类型化”形态、“效率化”形态、“适应性”形态。面对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应当探索复杂性职业教育学、建构意义性职业教育的“质量契约”,并且促进训练性职业教育的终结。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职业教育 形态 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