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11)
- 2023(7773)
- 2022(6391)
- 2021(5959)
- 2020(4484)
- 2019(10405)
- 2018(10311)
- 2017(17735)
- 2016(10727)
- 2015(12098)
- 2014(12336)
- 2013(11633)
- 2012(11468)
- 2011(10692)
- 2010(11127)
- 2009(9862)
- 2008(9794)
- 2007(8975)
- 2006(8351)
- 2005(8001)
- 学科
- 济(43073)
- 经济(43029)
- 中国(21501)
- 管理(19957)
- 业(19845)
- 教育(19770)
- 地方(17175)
- 企(13360)
- 企业(13360)
- 农(13297)
- 发(11431)
- 业经(10862)
- 学(10557)
- 地方经济(9880)
- 方法(9759)
- 理论(9718)
- 农业(9353)
- 发展(9100)
- 展(8973)
- 融(8863)
- 金融(8863)
- 银(8353)
- 银行(8341)
- 行(8246)
- 技术(7731)
- 数学(7666)
- 数学方法(7527)
- 贸(7499)
- 贸易(7487)
- 制(7151)
- 机构
- 大学(148797)
- 学院(145882)
- 研究(61551)
- 济(54448)
- 经济(52973)
- 管理(45349)
- 中国(40806)
- 理学(37093)
- 理学院(36444)
- 科学(35838)
- 管理学(35731)
- 管理学院(35411)
- 京(35286)
- 范(32256)
- 师范(32041)
- 教育(31762)
- 所(31746)
- 研究所(28546)
- 师范大学(26273)
- 中心(25909)
- 江(25395)
- 财(25318)
- 北京(24142)
- 农(23066)
- 院(22020)
- 州(20575)
- 技术(19900)
- 财经(18809)
- 业大(18289)
- 农业(17648)
- 基金
- 项目(86768)
- 研究(73478)
- 科学(68902)
- 基金(56480)
- 家(48015)
- 国家(47374)
- 社会(43468)
- 社会科(40883)
- 社会科学(40879)
- 教育(40335)
- 科学基金(38918)
- 省(36379)
- 编号(33041)
- 划(32234)
- 成果(30556)
- 基金项目(28263)
- 课题(27177)
- 发(26481)
- 年(22837)
- 资助(22685)
- 发展(22045)
- 展(21610)
- 重点(21348)
- 自然(21114)
- 自然科(20564)
- 自然科学(20562)
- 规划(20291)
- 部(20164)
- 自然科学基金(20144)
- 项目编号(19198)
共检索到254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王远
伴随中国教育的不断变革和教育学科的快速发展,中国比较教育理论体系逐步成熟,学科身份在论争中逐步明晰,知识领域逐步拓展并不断丰富,学科制度不断完善,这些成果对于繁荣教育理论和革新教育实践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比较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范式、内生动力等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总结和反思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需要从纵向上更多地关注其当代性意义,立足于服务人类教育发展的高阶追求,贡献中国智慧;从横向上更多地开拓其兼容性价值,在构建学术共同体、提升学科内生动力方面作出持续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研究 学科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皇伟
"比较历史分析"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渊源,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之中。从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出发,"比较历史分析"既是传统历史研究法的重新修正和再造,也是对实证和结构功能主义的质疑,并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融合的推进中不断发展。它注重因果分析和历史次序过程、融合多种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致力于系统化和情景化比较,为比较教育学科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比较历史分析"启发比较教育研究者从知识本质观和价值观构筑新的知识观,然而其自身的局限性亦需要全面、辩证、理性、客观地分析,以更好地推动新时代比较教育一流学科建设。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滕珺 龚凡舒
作为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比较教育学天然具有跨国性,学者们往往能在与别国学者的互动中获得参照,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品格。回溯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几代比较教育学人所形成的这一学术共同体具有以下三种鲜明的文化品格:第一,研究主体不仅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而且表现出鲜明的“天下”志向;第二,研究内容反映“经世致用”的价值追求,相关研究成果不仅服务中国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将教育前沿领域的中国关切与世界需要相连接;第三,研究过程突出彰显了“和合共生”的方法准则,不仅关注多样的国别与问题,而且努力促进各种教育思想与实践的融通创新。新时代,继承并发展这些文化品格对于我们建设中国比较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至关重要。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学科发展 文化品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金海
乡村教育在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1世纪以来,我国乡村教育与社会整体发展不相适应,在城镇化进程中经历了快速"萧条期"及趋于"回暖期",依然面临着乡村学校教育质量不高,乡村教育发展整体逐渐式微等问题。乡村教育发展式微现象与乡村教育发展的裹挟式逻辑、内隐式逻辑、虹吸式逻辑以及嵌入式逻辑紧密相关。乡村教育的未来发展振兴,需要从教育现代化整体发展的角度系统考量,以"人的城镇化"建设为背景,更加注重"学生本位",助力乡村教育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为契机,真正回归"乡土本位",促进乡村教育振兴;以"城—乡连续性发展"为方法论,不断凸显"教育本位",实现城乡教育现代化、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 乡村教育 乡村振兴 教育现代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滕珺 肖甦
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创立与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历史息息相关。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全面学习苏联的产物,是当时反帝反修的工具,随后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发展壮大。在这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北京师范大学的比较教育研究完成了从"外国教育资料译介"到"国别专题教育研究"的转型;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学位体系,编写了新中国第一部专业教材;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上,"请进来"与"走出去"同步交织,助力学科发展的同时促进民间外交;在社会服务上,同样也完成了从"内部决策参考"到"教育现代化事业服务"的转型。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开创者们栉风沐雨、脚踏实地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比较教育学人不断前行,共同推动学科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
比较教育 学科建设 北师大外国教育研究所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滕珺 大卫·特纳 吕云震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三大传统优势:政策优势、语言优势、数据/资料优势。然而,这些传统优势目前都面临着国际化和信息化带来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大数据和可视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世界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和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比较教育学者必须重新反思和定位本学科的相对优势。研究者认为,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政策优势依然存在,且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是未来该学科在中国发展的基本方向。虽然大数据打破了传统的数据/资料优势,但中国比较教育学者对全球教育数据的洞察力及解读力将成为该学科发展的新优势。
关键词:
比较教育 大数据 学科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多米尼克·格鲁 刘敏
比较教育对于教育发展和教育研究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比较教育就是教育本身。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不仅要与时俱进地确定研究的内容和新的使命,同时还要在概念、方法上更为开放。提升研究的质量,实现研究方法的创新是学科发展与巩固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比较教育研究 比较的方法 比较的范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贾利帅
意大利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之前以“教育旅行”起家的比较教育、20世纪60-90年代多措并举下的比较教育学黄金期以及21世纪以来重回国际舞台、复兴比较教育学时期。在此过程中,涌现了一批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依其特点可分为比较教育学的奠基者、国际化推广者以及传统的反思与捍卫者。意大利在比较教育学学科基础建设方面较为完善,主要包括学会、期刊、出版机构以及高校四个部分。意大利比较教育学体现出延续“教育旅行”的传统、重视翻译国外比较教育学著作以及积极加强同欧洲比较教育学会的联系与合作三个特点。未来意大利比较教育学需在高校重视度、期刊建设以及语言交流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阮成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经历非均衡发展、非均衡向均衡发展过渡和均衡发展三个政策阶段。在这一进程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动力机制、价值取向、过程保障和文化规则有着自身的演进逻辑。这一政策的未来走向,将以新型非均衡发展为动力机制,以"发展平衡"促进"机会均等"为价值取向,以每个适龄儿童少年均等享有良好教育为过程保障,以尊重和引导教育民意为文化规则,从而将形成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新的政策框架。
关键词: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 教育政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侯怀银
高等教育学在我国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高等教育学要进一步由独立走向成熟,必须处理好学科、学术、学派、学院和学生彼此之间的关系。要强化高等教育学学科的独特地位,强化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中国立场,强化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学术品质,强化中国高等教育学学派的建设。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学科建设 学术品质 学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叶华光
高等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性。科学划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边界,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理论问题。从高职教育的性质和目标分析,其教育对象、教育目标、专业要求和服务范围等方面有自身的特性。为此,政府要大力推动高职教育立法,在体制上促进政府、企业、高职院校多方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体系,强化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高职院校要在专业调整、教学改革和职业培训上下功夫,强化自身特色。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 发展举措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朗 项建英
教会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学科在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教会大学的师资从最初由牧师兼职发展到教育专业教师;课程设置趋于实用化、本土化,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社会;教学方法强调多样化、科学化,积极开展教学实习和教育测量;培养人才注重博专结合等,均开风气之先,促进了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并对中国教育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近代 教会大学 教育学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永平
非理性博弈使很多开发区的做法脱离了经济规律。最近一年多,全国撤销开发区逾七成,核减用地逾六成。“孤岛”状态使开发区发展的边际成本逐步增加,规模型的扩张消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今后,竞争从制度差异走向制度统一,从特惠到普惠,开发区靠政策吃饭的时代已经结束。它的发展已经由政策主导阶段向市场化推进阶段转变,从过去注重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和软环境开发转变。最终实现自主发展,走向新兴工业化地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肖军
德国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其研究主题以东西方国家教育比较及第三世界国家教育研究为主;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其研究主题主要为跨文化教育和国际教育。德国比较教育学学科制度化程度较低,有十余所高校设有比较教育学讲席,其中汉堡大学是比较教育研究的重镇;德国共有3种重要的比较教育学期刊,“国际与跨文化比较教育分会”是学科交流的最重要平台。德国有较多国际知名的比较教育学者。整体来看,德国比较教育学目前处于“失意”和“复兴”之间。
关键词:
德国 比较教育学 学科制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刚
留学生群体是推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主力军。异域学习经历使他们对比较教育研究有着更深刻的理解。留学生系统地探讨比较教育学科功能、研究对象等问题,构建比较教育研究的范式,建立比较教育研究的学术体制,参与比较教育人才培养。20世纪二三十年代留学生群体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