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04)
- 2023(9452)
- 2022(7596)
- 2021(7201)
- 2020(5473)
- 2019(12519)
- 2018(12252)
- 2017(21574)
- 2016(12869)
- 2015(14612)
- 2014(14751)
- 2013(13860)
- 2012(13369)
- 2011(12463)
- 2010(12833)
- 2009(11517)
- 2008(11401)
- 2007(10421)
- 2006(9730)
- 2005(9247)
- 学科
- 济(50983)
- 经济(50938)
- 业(25720)
- 管理(25549)
- 中国(23472)
- 教育(20813)
- 地方(18199)
- 企(17893)
- 企业(17893)
- 农(16463)
- 学(14403)
- 业经(12844)
- 发(12217)
- 方法(12156)
- 理论(11801)
- 农业(11514)
- 地方经济(10285)
- 融(9918)
- 金融(9917)
- 发展(9778)
- 展(9651)
- 数学(9605)
- 银(9557)
- 银行(9541)
- 数学方法(9430)
- 行(9396)
- 技术(9041)
- 制(8860)
- 财(8708)
- 贸(8460)
- 机构
- 学院(176750)
- 大学(176677)
- 研究(70449)
- 济(65828)
- 经济(64110)
- 管理(55596)
- 中国(47447)
- 理学(45817)
- 理学院(45099)
- 管理学(44194)
- 管理学院(43831)
- 科学(41722)
- 京(40774)
- 所(36449)
- 范(36035)
- 师范(35761)
- 教育(34118)
- 研究所(32766)
- 财(30979)
- 江(30418)
- 中心(30082)
- 师范大学(28984)
- 农(28087)
- 北京(27522)
- 院(25256)
- 技术(24908)
- 州(24495)
- 财经(23363)
- 业大(22700)
- 职业(22332)
- 基金
- 项目(106140)
- 研究(88887)
- 科学(83776)
- 基金(69346)
- 家(59141)
- 国家(58349)
- 社会(52593)
- 社会科(49405)
- 社会科学(49399)
- 教育(48257)
- 科学基金(48033)
- 省(45219)
- 编号(40008)
- 划(39296)
- 成果(36015)
- 基金项目(34849)
- 课题(32568)
- 发(30562)
- 资助(28010)
- 年(27529)
- 自然(26524)
- 重点(25937)
- 自然科(25802)
- 自然科学(25799)
- 自然科学基金(25292)
- 发展(25242)
- 展(24751)
- 部(24374)
- 规划(24281)
- 性(23367)
- 期刊
- 济(85123)
- 经济(85123)
- 研究(66615)
- 教育(57739)
- 中国(51105)
- 农(27802)
- 学报(24814)
- 科学(22932)
- 财(21952)
- 管理(21483)
- 技术(20490)
- 大学(19880)
- 农业(19396)
- 融(17768)
- 金融(17768)
- 学学(16778)
- 职业(16070)
- 业经(15252)
- 经济研究(13175)
- 财经(11481)
- 坛(11380)
- 论坛(11380)
- 技术教育(10866)
- 职业技术(10866)
- 职业技术教育(10866)
- 问题(10747)
- 图书(10351)
- 经(10061)
- 发(9879)
- 业(9765)
共检索到298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姚琳 彭泽平
当前我国比较教育学的困境是其"现实存在方式的困境"而不是"学科本身存在价值的危机",其核心表现在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乏力以及自身理论体系建设的滞后,但并不意味着社会已经丧失了对比较教育的需求。我国比较教育研究要走出困境,实现自我超越,必须树立应有的"身份自信",牢记自身的时代使命,不断提高服务国家教育战略需求的能力并致力于自身理论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这是比较教育学科安身立命的基点与焕发蓬勃生机的内在源泉。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研究 学科建设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现平
本文基于“从教育的视角理解比较教育”的思路,从目的功能、逻辑起点、对象内容等几个主要侧面,对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学作了比较研究。作者认为,教育之用在于改造人,进而改造社会,比较教育之用在于改造教育自身,进而改造社会;教育以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比较教育以教育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规律,解决如何育人问题,比较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发展规律,解决如何认识教育、如何对待教育、如何发展教育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对比较教育学的理解。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教育学 比较研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项贤明
在迪尔凯姆等探索社会研究科学化的过程中,"比较"是作为社会科学一种基本的研究方法而被提出的。朱利安关于比较教育研究的设想,是与当时社会研究探寻科学化的大背景相一致的。然而,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实际是作为一个翻译介绍的"工种"被重建起来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卷入全球化进程,比较教育研究如今已不能满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教育科学其它学科的需要。在国际上,比较教育研究的科学化探索早在20世纪中叶即已开始。比较教育研究要成功应对时代的变化和全球化的挑战,就必须回归科学的"比较"并逐步实现自身的科学化,进而建立其学科同一性,即从"比较教育"走向"比较教育学"。
关键词:
比较教育 教育科学 学科建设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滕珺 龚凡舒
作为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比较教育学天然具有跨国性,学者们往往能在与别国学者的互动中获得参照,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品格。回溯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几代比较教育学人所形成的这一学术共同体具有以下三种鲜明的文化品格:第一,研究主体不仅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而且表现出鲜明的“天下”志向;第二,研究内容反映“经世致用”的价值追求,相关研究成果不仅服务中国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将教育前沿领域的中国关切与世界需要相连接;第三,研究过程突出彰显了“和合共生”的方法准则,不仅关注多样的国别与问题,而且努力促进各种教育思想与实践的融通创新。新时代,继承并发展这些文化品格对于我们建设中国比较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至关重要。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学科发展 文化品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冯永琴
学生学业评价是一个价值的判断和确认的过程。学生的学业以知识和能力为评价对象,知识的性质和知识、能力的载体及其价值取向无疑是评价的前提。本文根据目前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成果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的比较及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 学生学业评价 比较及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学风 冯增俊
试析当代世界比较教育学的发展趋向王学风冯增俊比较教育学经历了近二百年的发展,已获得长足的进步,对当代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新世纪来临之际,不断涌现的高新科技浪潮,以及由此推动的更加激烈的人类社会变革和所引发的崭新的教育实践,都向比较教育提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增俊
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与教育发展密切相关,而中国教育的现代转变则与比较教育发展相一致。因此,积极吸收国际教育改革成果,转变那种单一移植和单纯介绍外国教育的传统比较教育学科概念,创建以理性借鉴为主导的比较教育研究分析框架,从探讨教育发展的规律上来把握当代教育改革,是比较教育学科走出发展危机的关键,也是中国现代教育所必需的。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教育学科 中国比较教育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德伟 王喜娟 卫沈丽
现代区域研究是"二战"前后兴起的综合研究特定区域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问题的研究领域,其方法论和研究范式被广泛运用于人文、社会科学和部分自然科学。中国的比较教育学正在面临诸多危机,中国比较教育学克服危机的出路在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而其基础性、根本性工作就是扎实地开展教育的区域研究。为了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学理论,研究者要按照区域研究的方法论,切实开展教育的区域研究实践,通过"比较"努力实现比较教育的理论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贾利帅
意大利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之前以“教育旅行”起家的比较教育、20世纪60-90年代多措并举下的比较教育学黄金期以及21世纪以来重回国际舞台、复兴比较教育学时期。在此过程中,涌现了一批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依其特点可分为比较教育学的奠基者、国际化推广者以及传统的反思与捍卫者。意大利在比较教育学学科基础建设方面较为完善,主要包括学会、期刊、出版机构以及高校四个部分。意大利比较教育学体现出延续“教育旅行”的传统、重视翻译国外比较教育学著作以及积极加强同欧洲比较教育学会的联系与合作三个特点。未来意大利比较教育学需在高校重视度、期刊建设以及语言交流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早明 冯增俊
改革开放以来,比较教育学与教育的发展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力地配合并推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变。在这一进程中,比较教育学重视借鉴学习国际教育经验,逐步转变早期偏重简单移植、单纯介绍外国教育的传统教育学科概念,实现了从模仿到扬弃、从移植到创新、从批判到融合的演变历程,也促使比较教育学科创立起以理性借鉴为主导的研究分析框架,从探讨教育发展的规律上来把握和推进当代教育改革。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教育改革 比较教育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赵同友 张德强
教育学本土化是许多"后发型"现代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20世纪上半叶,韩国教育学是日本输入的"殖民教育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流行美国的"科学的民主教育学",专业共同体、课程结构、学术论文的方法和选题都具有浓重的美国特征。韩国对美国教育学的单方面依赖造成了理论脱离实践的严重问题。基于这种困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开始全力推进教育学本土化。其路径主要有四条:一是国家层面的倡导,建立本土化研究机构;二是学术界对外来理论和本土经验的持续反思;三是对韩国文化教育史的系统深入研究,推崇对韩国现实教育问题的实证研究;四是师法多种资源,不再"一边倒"地学习美国。韩国教育学从日本"殖民教育学"到美国"科学的民主教育学",再到韩国"美式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彰显了韩国社会在融入世界主流文明与保留民族特色之间的平衡所做的努力。
关键词:
教育学 本土化 韩国 美式教育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安萍 陈若愚 李锦春
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学学科构建的基础,论述了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中的争论与困境,提出研究生教育学的发展要充分借鉴吸收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经验。研究生教育学在将来的发展中应强化服务职能,增强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服务能力;深化理论体系建设,通过积极借鉴和引进其他成熟学科的理论体系,完成从经典学科思维向现代学科思维的转变。研究生教育研究者应该开放性地借鉴和吸收其他成熟学科的研究方法,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积极融入鲜活的院校研究生教育实践,促进研究生教育研究院校特色的形成;广泛涉猎人文社科以及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夯实从事研究所应具备的宽广知识基础,努力提升研究者自身的学术水平。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研究者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阳荣威 唐琼
教育学科在中美两国发展境遇迥异,美国教育学的发展处于最强势的地位,而在中国则处于受冷落的境况。美国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是其作为一种强势学科存在的主要推动力量。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教育学在美国如此繁荣?美国教师的专业化运动和教育学的应用化以及提升学历后收入的提高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的教育学科生存环境,对我国教育学的发展提出政策性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教育学专业 生存境况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范涌峰 廖其发
比较教育学面临文化屏障和文化殖民两种文化上的规约,这种文化上的规约似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合理性和解释力。然而实际上,文化规约并不意味着比较教育学学科合理性的消融。超越文化规约的根本途径恰恰在于以主体间性哲学作为理论基础,以文化作为立足点和基本视野进行比较教育学研究;此外,比较教育研究者还须致力于提升自身国际化的文化素养和东西方话语转换技术,建立基于主体间性哲学理念的比较教育学话语言说秩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比较教育学是以探求民族国家教育知识为对象的一门学科和科学,它表现了由比较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学科存在的独特性,是以培养"人"的民族国家教育知识为学科存在依据和逻辑起点的,拥有基于比较方法一元论的学科多元方法,它是具有来源于民族国家教育知识的多学科解释视角的学科概念和理论体系。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