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44)
2023(3382)
2022(2658)
2021(2878)
2020(2336)
2019(5400)
2018(5330)
2017(8034)
2016(5867)
2015(6667)
2014(6963)
2013(6056)
2012(5865)
2011(5556)
2010(5892)
2009(5106)
2008(5084)
2007(4679)
2006(4338)
2005(4169)
作者
(14585)
(11942)
(11913)
(11667)
(7772)
(5787)
(5703)
(4894)
(4629)
(4375)
(4217)
(4049)
(3987)
(3899)
(3894)
(3855)
(3849)
(3672)
(3578)
(3563)
(3544)
(3099)
(2928)
(2902)
(2845)
(2830)
(2756)
(2606)
(2526)
(2511)
学科
教育(19178)
(11891)
经济(11876)
中国(11036)
(10485)
理论(7998)
管理(6730)
教学(6574)
(4859)
研究(4822)
(4083)
方法(3929)
发展(3803)
思想(3707)
(3680)
(3591)
企业(3591)
(3545)
政治(3536)
改革(3339)
经济学(3282)
高等(3261)
学法(3220)
教学法(3220)
技术(3035)
(2994)
学校(2980)
思想政治(2937)
政治教育(2937)
治教(2937)
机构
大学(80089)
学院(71230)
研究(31710)
教育(28401)
(22482)
师范(22339)
科学(19892)
(19528)
师范大学(18779)
(18509)
管理(17780)
经济(17778)
(16308)
中国(15807)
研究所(15012)
理学(14606)
理学院(14239)
管理学(13758)
管理学院(13576)
北京(13545)
(13018)
技术(12604)
中心(12468)
职业(11611)
(11180)
教育学(10782)
(10511)
(9870)
(9473)
业大(9301)
基金
项目(42423)
研究(38718)
科学(33987)
教育(27191)
基金(25748)
(22172)
国家(21832)
社会(20275)
成果(19898)
编号(18977)
社会科(18686)
社会科学(18681)
(17821)
(17635)
课题(16848)
科学基金(16745)
(14477)
基金项目(12208)
规划(11934)
重点(11606)
项目编号(11539)
(11293)
研究成果(10848)
(10691)
资助(10546)
(10494)
(10463)
(10274)
教育部(10177)
大学(9473)
期刊
教育(48207)
研究(33721)
中国(26117)
(21041)
经济(21041)
学报(12480)
职业(11006)
大学(10123)
科学(10029)
技术(9501)
(8790)
学学(7278)
技术教育(7207)
职业技术(7207)
职业技术教育(7207)
图书(6987)
(6883)
农业(6324)
(6084)
论坛(6084)
高等(5900)
管理(5448)
高等教育(5150)
成人(4873)
成人教育(4873)
书馆(4870)
图书馆(4870)
(4731)
发展(4115)
(4115)
共检索到123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傅松涛  
把比较教育学的学科新形象科学地确定为教育形态类型学,是时代发展、教育科学分工和学科基本性质与历史使命的必然反映和要求。它用最具通用性和科学性的写生叙事、综合推演和科学类比有机结合的教育生态学话语、文本和思维方法,集中展示、准确描述、具体抽象和完整反映各种生态样式差异多样性和实质共性有机统一的教育形态和类型,深刻揭示和合理建构各种层面的教育形态和类型的生态结构、成因、运行和功能,为比较教育学学科共同体提供一个真实可靠的生产生活专业园地和平台,启示和支撑共同体内部及其与外部社会成员之间更好地进行教育对话、交流、共处、共识、借鉴、共享、互动和共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邢彦明  
教育类型学是一门研究教育分类现象,揭示教育类型发展规律的交叉科学,其研究对象总体上是教育的共性之同和个性差异,具体可归纳为教育类型分类方法与标准,类型特征与内部结构,不同教育类型间相互关系三个方面。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确立了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起点,奠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政策基石,指明了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行动方向,开创了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实现路径,是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制度体系、治理体系的出发点,对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傅松涛  
作为一门公认的以学科名义长期建设和发展的学科,比较教育学科理应成为并称为“比较教育学”,弃“学”直呼“比较教育”,是淡化和规避比较教育学学科性的非学科化的表现。非学科化倾向背离了中国比较教育学的现实生态环境和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极大地削弱了比较教育学的科学性,已经和正在给比较教育学的健康发展和学科建设造成明显的消极影响。比较教育学的健康发展需要真正的学科化和超学科化建设,即依据教育学科体系的视阈分层、对象分化和条件分用的规律和原则,以教育社会生态学为学科底版,以教育形态类型学为学科骨架和形象,以多态性教育为研究对象,为自己明确地进行学科定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张晓瑞  
成人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在大力倡导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日,发展却举步维艰。面对成人教育学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情况,其学科定位无疑是当下亟待解决的。本文对成人教育学学科定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学科研究主体、学科理念、学科本体三方面予以破解,确立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的独立定位。这一定位将会对成人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扩充、价值体系的确立以及学科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兰英  金家新  
运用现象学的视角,分析探讨比较教育朝向他者教育实事的"悬置"与客观、在直观与再现中实现比较教育对他者教育生活的解释、在借鉴与超越中对他者教育生活进行批判性的反思。比较教育研究应该从现象学"朝向实事本身"中得到启迪,这对比较教育的学科化建设与科学化发展有着特有的意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郭卉  
学科不仅是一种知识理论体系,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建制。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制发展迅速,但其学科定位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从"学科逻辑"和"社会需求逻辑"两方面分析发现,当今的高等教育学已经突破了教育学的学科框架,不是隶属于教育学的一个研究领域,而是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因此,将高等教育学列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学学科知识发展需要,高等教育学需发展成为独立于教育学的一级学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小强  
当人们说"高等教育学不是一门学科"时,实际上混淆了学科成立的条件和学科成熟的标准这两个问题。高等教育学符合学科成立的条件,但还没有达到学科成熟的标准,因此高等教育学目前还只是一门"应然学科"。应然学科的建设走的是以学科的外在建制来推动学科的内在建制的道路。作为应然学科的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需要保持坚定的学科信仰,要更加重视外在建制的建设和应用研究,并加强对学科的哲学反思。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项贤明  
在教育学的发展史上,存在着作为科目、学科和科学的三种教育学。作为师范教育科目的教育学,是师资训练所需各类知识的汇总;以作为科目的教育学为基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学逐渐形成;独立的教育学学科,经过科学化发展,逐步成为作为科学的教育学。将作为科目的教育学和作为学科的教育学区别开来,进而对教育学的知识类型和逻辑陈述进行厘清,这是教育学这门学科走向科学必要的基础工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袁利平  
比较是比较教育学作为一门制度化学科的逻辑起点。比较教育学的知识形态是由有一定逻辑联系的经验知识、技术知识和理论知识所组成的知识体系,它是比较教育学科的本质属性。比较教育学研究主体及其需求的复杂性和教育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比较教育学价值取向的多元性,这不仅决定着比较教育学科的生存根基与发展方向,而且从根本上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思想资源和意义世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元涛  
多学科的"联合",其行动单位依然还是"学科",而不是"学科间"或"跨学科"。困扰中国教育学的核心问题,不是森严的学科边界所造成的思想桎梏,反而是学科边界意识淡漠所导致的"无立场"陈述。教育学学科边界的确立,最核心的问题是教育学者学科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学科认同感的强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现平  
本文基于“从教育的视角理解比较教育”的思路,从目的功能、逻辑起点、对象内容等几个主要侧面,对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学作了比较研究。作者认为,教育之用在于改造人,进而改造社会,比较教育之用在于改造教育自身,进而改造社会;教育以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比较教育以教育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规律,解决如何育人问题,比较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发展规律,解决如何认识教育、如何对待教育、如何发展教育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对比较教育学的理解。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涂阳军  渠晴晴  
打造一流教育学学科是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比较了中外15所大学SSCI教育学学科的篇数、篇均被引以及论文所发期刊影响因子均值的差异及趋势。结果发现:中国大学在教育学论文发表期刊影响因子均值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少数世界一流大学教育学科,但在篇均被引上与国外大学的差距仍较大,在总篇数上的差距更大且这种差距在加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李旭  
20世纪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创立、初步发展、停滞、复苏、重建、成型七个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学者对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定义、功能、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等进行了探索。回顾20世纪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可以发现当前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发展亟待解决:学科独立性、学术空间、价值立场、国内外交流合作机制以及本土化五个问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付八军  
建设高等教育学一级学科,实现高等教育学的"再学科化",关键在于完善我国现行的学科制度。将体育学、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从教育学学科门类中分离出来,再按照不同的教育活动领域设置相应的行业性学科,就可以实现高等教育学从二级学科发展到一级学科。从我国学科制度的变革趋势、矛盾冲突以及国(境)外学科设置制度的现状来看,以这种思路来实现"高等教育学"再学科化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向东  
教育作为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不可能有统一的定义。教育自身是一种指向"人"的实践活动。仅仅将教育自身作为"本体"去界定,只能勾勒出教育范畴"永恒性"的一面;教育自身只有在"教育是怎样的"问题域中才能展开它丰富的历史内涵,并在对"教育何以可能""、教育何以如此"的探究中得到解释。教育自身与"办教育""、用教育"的关联,形成了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实践活动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是多学科研究教育的客观基础。立足于教育自身、拓宽视野、开放边界,是教育学在多学科研究教育的语境中可以秉持的学科立场;站在这一立场上反思,教育的价值尺度是"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能够揭示教育"历史性"的那些范畴,一定是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