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96)
- 2023(2727)
- 2022(2142)
- 2021(2329)
- 2020(1832)
- 2019(4276)
- 2018(4385)
- 2017(6437)
- 2016(4911)
- 2015(5576)
- 2014(5905)
- 2013(4992)
- 2012(4753)
- 2011(4502)
- 2010(4768)
- 2009(4048)
- 2008(4033)
- 2007(3752)
- 2006(3481)
- 2005(3315)
- 学科
- 教育(18474)
- 济(9577)
- 经济(9566)
- 中国(9388)
- 学(8825)
- 理论(6947)
- 教学(5865)
- 管理(4639)
- 发(3713)
- 思想(3562)
- 发展(3554)
- 业(3518)
- 研究(3496)
- 展(3432)
- 政治(3382)
- 革(3244)
- 方法(3194)
- 改革(3146)
- 高等(3051)
- 经济学(2989)
- 思想政治(2822)
- 政治教育(2822)
- 治教(2822)
- 德育(2800)
- 学法(2794)
- 教学法(2794)
- 教育改革(2776)
- 学校(2572)
- 技术(2571)
- 企(2471)
- 机构
- 大学(65046)
- 学院(58087)
- 教育(26356)
- 研究(25552)
- 范(19820)
- 师范(19717)
- 师范大学(16589)
- 京(15790)
- 济(15262)
- 科学(14809)
- 经济(14670)
- 管理(13508)
- 所(12975)
- 研究所(11914)
- 中国(11488)
- 北京(11153)
- 理学(11135)
- 职业(10922)
- 理学院(10853)
- 技术(10831)
- 江(10520)
- 管理学(10463)
- 管理学院(10315)
- 教育学(10133)
- 中心(9865)
- 院(8925)
- 州(8032)
- 财(7596)
- 职业技术(7472)
- 教育学院(7447)
共检索到99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现平
本文基于“从教育的视角理解比较教育”的思路,从目的功能、逻辑起点、对象内容等几个主要侧面,对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学作了比较研究。作者认为,教育之用在于改造人,进而改造社会,比较教育之用在于改造教育自身,进而改造社会;教育以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比较教育以教育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规律,解决如何育人问题,比较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发展规律,解决如何认识教育、如何对待教育、如何发展教育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对比较教育学的理解。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教育学 比较研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项贤明
在迪尔凯姆等探索社会研究科学化的过程中,"比较"是作为社会科学一种基本的研究方法而被提出的。朱利安关于比较教育研究的设想,是与当时社会研究探寻科学化的大背景相一致的。然而,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实际是作为一个翻译介绍的"工种"被重建起来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卷入全球化进程,比较教育研究如今已不能满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教育科学其它学科的需要。在国际上,比较教育研究的科学化探索早在20世纪中叶即已开始。比较教育研究要成功应对时代的变化和全球化的挑战,就必须回归科学的"比较"并逐步实现自身的科学化,进而建立其学科同一性,即从"比较教育"走向"比较教育学"。
关键词:
比较教育 教育科学 学科建设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范涌峰 廖其发
比较教育学面临文化屏障和文化殖民两种文化上的规约,这种文化上的规约似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合理性和解释力。然而实际上,文化规约并不意味着比较教育学学科合理性的消融。超越文化规约的根本途径恰恰在于以主体间性哲学作为理论基础,以文化作为立足点和基本视野进行比较教育学研究;此外,比较教育研究者还须致力于提升自身国际化的文化素养和东西方话语转换技术,建立基于主体间性哲学理念的比较教育学话语言说秩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比较教育学是以探求民族国家教育知识为对象的一门学科和科学,它表现了由比较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学科存在的独特性,是以培养"人"的民族国家教育知识为学科存在依据和逻辑起点的,拥有基于比较方法一元论的学科多元方法,它是具有来源于民族国家教育知识的多学科解释视角的学科概念和理论体系。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傅松涛
本文指出目前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无论从其现实感性形态上说,还是从其实质规定性上看,都明显地存在着歧义性和含糊性。为此,比较教育理论工作者有责任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形成关于比较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科学概念和共识。作者认为,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可界定为“比较性教育”,即指多态性、多样性和多元性教育。把“比较性教育”作为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比较教育学学科独立化的需要,也是在本体论层次辩证把握教育形态类型差异性和共同性的需要,更是现代人承认和尊重教育多样性观念的实质内容和具体表现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田小红
以不同视角关照比较教育学知识与教育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从改革开放后我国比较教育学研究实践来看,比较教育学仍然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从比较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和教育学其他分支学科不得不广泛采用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式的角度看,比较教育学正在成为教育学本身,基于这种发展趋势和教育学本身的发展历史以及时代的发展特点,比较教育学应该成为教育研究的高级形态。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教育学 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论及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但事实上,长期以来,教育学只是普通教育学的简称,在这种意义上,高等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完全是并列的关系。要想摆脱这种逻辑上的困境,使得“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成为客观的事实,重建完备的教育学是必需的前提。
关键词:
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项贤明
教育学的科学化乃至其作为学科独立存续所面对的最主要威胁之一,便是模糊的学术边界对其论域的清晰性以及知识的有效性的消极影响。造成学科边界模糊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学以学校这一不完全的时空框架来限定其研究对象而造成的研究对象迷失,这也进而使其失去了基本的理论焦点。在教育学、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等社会科学的一级学科层次上,所有的学科都在研究同一个对象,即人的社会活动,因而这些学科之间的边界是理论上的而非具体对象的边界。教育学与社会科学其他学科之间的边界,就在于它是从人的社会活动对人生长发展的意义和作用这一独特的
关键词:
教育学 学科 社会科学 边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金洲
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处于这一重要历史发展时期的教育学需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彰显教育智慧;聚焦教育改革,构筑教育自身的创新体系;推进理论原创,引领教育理念的变革方向;关注教育实践,注重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注重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探讨,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前提下,对教育决策进行分析与评判。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钢
一 教育学(pedagogy)一词,源于希腊语的教仆(pedagogue),专指照料年幼男孩的奴隶。由于“教育学”是从“教仆”这个词派生出来的,而它又作为关注教育过程的应用艺术,很少受到尊重,所以从词源上看,“教育学”没有深奥的“科学”涵义。在赫尔巴特之前,也确实很少有人把它当作科学,仅将其看作是对教育活动的议论、感想和设想。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姚琳 彭泽平
当前我国比较教育学的困境是其"现实存在方式的困境"而不是"学科本身存在价值的危机",其核心表现在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乏力以及自身理论体系建设的滞后,但并不意味着社会已经丧失了对比较教育的需求。我国比较教育研究要走出困境,实现自我超越,必须树立应有的"身份自信",牢记自身的时代使命,不断提高服务国家教育战略需求的能力并致力于自身理论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这是比较教育学科安身立命的基点与焕发蓬勃生机的内在源泉。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研究 学科建设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迟艳杰
长期致力于教学理论反思和建设的徐继存教授,在最近出版的著作《教育学的学科立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以下简称《立场》)中,对自己的教育研究经历做了回顾:从初识教学论、再学教学论、教授教学论、问题教学论、守望教学论到践行教学论,我们就不难理解他在本书中对教育学的关切和认识,是基于他自己的教育生活,也能体会出他这是由心发出、由行诠释的教育学者的立场。一、《立场》的立论前提:一个理论贡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英杰
我们要认识和走出比较教育学科危机,就有必要重新认识比较教育学科存在的基本理性:比较教育研究是教育科学知识的源泉;比较教育研究是思想的实验室;比较教育研究是批判的利器;比较教育研究是提供前沿服务的平台;比较教育研究是国际教育交流的论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袁利平
比较是比较教育学作为一门制度化学科的逻辑起点。比较教育学的知识形态是由有一定逻辑联系的经验知识、技术知识和理论知识所组成的知识体系,它是比较教育学科的本质属性。比较教育学研究主体及其需求的复杂性和教育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比较教育学价值取向的多元性,这不仅决定着比较教育学科的生存根基与发展方向,而且从根本上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思想资源和意义世界。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知识形态 价值取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述胜 毕苑 娄岙菲 张小丽
以“用”为目的、向西方倾斜而自我否定的学术心态、公式化的创作方式和形式化地追逐西方学术新潮以便迅速在中国加以运用等的结合,是中国现代教育学的重要传统,它导致了中国教育学在文化上的双重隔绝:既隔绝于中国文化历史传统,也隔绝于西方文化历史传统。要改变这一状态并使教育学保持必要的文化张力,理应把传统教育学术纳入研究视野,从教育学史拓展到教育学术史的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