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4)
- 2023(2366)
- 2022(1866)
- 2021(2023)
- 2020(1535)
- 2019(3679)
- 2018(3892)
- 2017(5516)
- 2016(4448)
- 2015(5060)
- 2014(5350)
- 2013(4403)
- 2012(4206)
- 2011(3932)
- 2010(4169)
- 2009(3388)
- 2008(3391)
- 2007(3175)
- 2006(2932)
- 2005(2746)
- 学科
- 教育(18241)
- 中国(8822)
- 济(6246)
- 经济(6234)
- 理论(5847)
- 教学(5364)
- 管理(4666)
- 学(4473)
- 业(3617)
- 发(3430)
- 发展(3306)
- 展(3184)
- 革(3178)
- 改革(3115)
- 研究(3107)
- 思想(3069)
- 高等(3019)
- 政治(2917)
- 教育改革(2771)
- 思想政治(2760)
- 政治教育(2760)
- 治教(2760)
- 德育(2737)
- 企(2642)
- 企业(2642)
- 方法(2642)
- 学校(2580)
- 技术(2501)
- 学法(2392)
- 教学法(2392)
- 机构
- 大学(54978)
- 学院(49119)
- 教育(25786)
- 研究(21603)
- 范(18396)
- 师范(18327)
- 师范大学(15469)
- 京(13591)
- 科学(11992)
- 济(11398)
- 管理(11267)
- 经济(10863)
- 所(10693)
- 职业(10486)
- 教育学(9961)
- 研究所(9792)
- 北京(9735)
- 技术(9732)
- 理学(9564)
- 理学院(9312)
- 江(9034)
- 管理学(8965)
- 管理学院(8835)
- 中国(8780)
- 中心(8335)
- 院(7710)
- 教育学院(7312)
- 职业技术(7147)
- 州(6919)
- 研究院(6364)
共检索到84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项贤明
比较教育作为一门解释不同民族国家教育现象的教育学科 ,其话语实践总是同民族国家的社会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这种话语实践往往隐含着不同民族国家在教育科学乃至社会文化方面话语权力的争夺。通过分析研究本土生活中的日常生活层面的教育话语、本土教育实践中活跃的教育话语、民族传统教育理论中具有生命力的教育话语和民族交流本身产生的教育话语 ,进而使之体系化 ,探索并逐步建立兼具第三世界本土特色和国际通用性的比较教育话语体系 ,在教育和文化解殖民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
比较教育 文化霸权 新殖民主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宝来 李磊
比较教育的学科地位与建设问题一直是困扰比较教育学界的一个本体论问题。本文主要从方法论建设重心的转移、重视教育传统因素对建立本国独特的比较教育话语体系的积极影响以及在进行比较教育研究时应注重本国的教育"输出"这三方面,对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进行反思与探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生兆欣
社会角色,总是在历史与结构中定格。20世纪中国比较教育话语生产者所扮演的角色,就其历史特征来说,大致经历了从"公共性"到"意识形态化"再到"专业性"的转变;就其角色的结构特征来说,他们在比较教育话语场外部扮演的是"统治阶级中的被统治者",在比较教育话语场内部也由于资本和惯习的不同而扮演不同的角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明全 陈川南
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比较教育学者自觉汲取更宏观的哲学社会学思潮来阐释该领域的相关问题,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学科理论取向,如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取向、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取向和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取向。在每一种理论取向的关照下,诸如现代化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依附理论、解放理论等具体学术观点和主张被用来解释该研究领域的相关现象和问题,这为比较教育研究带来了丰富的话语体系,推动了学科理论建构和学术思想的争鸣。在当今时代的大变局之下,我国的比较教育研究需要正视两百多年来比较教育学科积累下来的学术遗产,在世界学术舞台上贡献自己对学科发展的思考和中国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案,由此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变革中寻求超越。这也是我国比较教育学者应当肩负的时代责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浩
英国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的国际声誉,这与其顺时施宜的教育政策密不可分。基于批判话语分析的视角对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的文本特征以及政策制定、实施过程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其政策文本擅于使用被动语态隐藏权力主体、运用名词化结构增强文本权威性、利用情态动词明确权责划分。并且,不同时期的法案在政策内容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方面都体现出政策话语与政治话语、民间话语间的明显互文。在此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共同参与高等教育话语权的争夺,在相互的抗衡与妥协中构建合理的话语秩序。
关键词:
英国 高等教育政策 政策文本 话语分析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璐 康立新
《愤怒的葡萄》是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背景下,乔德一家人向加利福尼亚逃荒,以图获得美好的生活。然而,现实的残酷造成等待他们的仍然是饥荒、贫穷和失业,美梦的破碎导致成千上万像乔德这样的家庭奋起反抗。以权力话语理论为切入点,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进行解读,有助于实现微观权力和宏观权力的结合,进一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关键词:
权力 话语 话语实践 话语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陈信 柯平
文章阐释了后现代语境中话语的权力、话语成规的表现形式及话语分析在LIS领域的应用,认为打破话语成规的话语分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探寻新的话语,二是伪装成现有话语。
关键词:
LIS 话语成规 话语权力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慧兰
本文主旨是探讨全球化话语与教育的关联性。首先藉由主要文献的整理探讨“全球化”一词所指涉的现象、涵义和论辩,了解全球化是一个涉及权力、多重声音和多元实际的复杂谜题或抗争历程,厘清全球化与全球资本主义的密切关联;其次探讨全球化话语与教育的关系,借用詹妮弗·陈-提伯肯恩的架构,归纳出目前全球化话语中四种不同研究取向的主要关怀、提问焦点,包括社会重建、教育制度主义、教育多边主义以及全球社会正义等,说明其不同的价值取向,其中涉及竞争求胜或社会正义的论辩和抗争,尤其针对“全球社会正义”研究取向,说明批判教育学学者对于全球资本主义的教育批判;然后以高等教育为主,说明资本主义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尤其以台湾地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国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话语与实践话语的争论经历了从“数量”到“逻辑”两个阶段。尽管在学术领域实践话语占据了主导,在实践领域却是学科话语占据着主体。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正处于从传统的以学科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转向以项目课程或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阶段。职业教育课程从学科话语到实践话语的转换,实际上意味着思考课程问题的思维方式的转换。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打破从理论到实践的机械课程设计思路,转向让学生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来建构理论知识。
关键词:
职业教育课程 学科话语 实践话语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金生鈜
教育中存在知识权力、国家权力、教师权力等权力形式,教育权力在支配性结构中转变成消极的霸权或暴力。权力是社会实现公共秩序、保障社会权利、实现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团结的必要形式,暴力则破坏公共利益和公共生活。教育权力保障教育世界的公共秩序和交往理性,使得教育这种公共生活的形式和空间得以存在,从而使学生在教育生活中获得平等的权力和权利。教育权力的失能和不足,造成教育中种种压制性暴力的泛滥。
关键词:
权力 暴力 公共生活 教育权力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琳
本文通过回顾商务话语研究的起源和理论基础,梳理和比较中外商务话语研究在研究热点主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特点等多个方面的异同,阐释我国商务话语研究的重要意义,并试图为廓清国内商务话语研究方向提供一定借鉴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
商务话语 研究领域 比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Juergen Schriewer 冯巍
全球化或国际化是当今世界教育体系以及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显著特征。对于教育全球化进程和与之相关的教育话语,既要认识到它们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又不能混为一谈,而是需要从恰当的理论视角对之进行审视和分析。在本文中,作者首先概述了全球化交流的背景和相关话语,接着对全球化与特定民族文化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介绍了洪堡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的有关成果,包括对研究教育全球化的不同理论视角的分析和比较、对国际性的多元解释等。
关键词:
教育 全球化 话语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小秋
教育实践话语是基于行动、活动等分析概括而成的文本语言。由中外教育实践话语的流派发展起来的实践话语的谱系,从实证性的、经验性和隐喻性的研究视角诠释了教育实践到底是什么,使我们初识了发展中的教育实践话语的特征。
关键词:
中外 教育实践 话语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承先 陈学飞
教育本土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不同话语的交流过程。西方的教育话语存在明显的霸权现象,中国教育本土化的逻辑前提就是要打破西方教育话语霸权,使中国本土的教育话语得以觉醒与重构,使中国教育的真实需要得到符合传统与现实的正确表达。在教育本土化的过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发展的核心是本土传统,与外来传统交流的目的不是成为外来传统的追随者,而是要通过外来传统促成本土传统的发展。只有平等的交流才是正常的状态,只有基于自身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价值才可能促进本土传统的发展。
关键词:
话语权 教育本土化 全球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润洲
教育定义多元根源于其自身的逻辑框架,表现为认知主体的差异、教育自身的复杂以及教育定义的特性等。作为自觉的教育者,直面教育定义多元这一事实,应明确各教育定义的意涵,洞察教育之为教育的根本,廓清自己心目中的教育。
关键词:
教育定义 多元 话语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