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95)
2023(6617)
2022(5520)
2021(5461)
2020(4453)
2019(10120)
2018(10277)
2017(19568)
2016(11163)
2015(12334)
2014(12443)
2013(12263)
2012(11423)
2011(10537)
2010(10903)
2009(10275)
2008(10521)
2007(9388)
2006(8976)
2005(8200)
作者
(30765)
(26683)
(25803)
(25094)
(16310)
(12751)
(11700)
(10109)
(10092)
(9381)
(9174)
(9012)
(8378)
(8361)
(8130)
(7863)
(7666)
(7605)
(7379)
(7278)
(6791)
(6512)
(6349)
(6330)
(5986)
(5971)
(5876)
(5768)
(5468)
(5377)
学科
(49561)
(49548)
经济(49491)
(34914)
农业(33003)
管理(21471)
业经(17694)
(14943)
中国(14364)
(14315)
企业(14315)
农业经济(12724)
地方(12203)
方法(12008)
(11833)
(11614)
土地(11471)
(11154)
数学(10493)
数学方法(10300)
(9926)
(9832)
农村(9811)
发展(9736)
(9723)
收入(9006)
(8556)
银行(8550)
(8248)
(8057)
机构
学院(156103)
大学(151479)
(66994)
经济(65520)
研究(58478)
管理(56986)
(49473)
中国(47868)
理学(47781)
理学院(47213)
管理学(46436)
管理学院(46146)
农业(37171)
科学(34366)
(33195)
(31635)
(30788)
业大(29816)
中心(28036)
研究所(27110)
(26827)
(23153)
师范(23000)
财经(22912)
农业大学(22844)
(22227)
北京(21150)
(20616)
(20450)
(19678)
基金
项目(95410)
研究(75402)
科学(74455)
基金(67155)
(58048)
国家(57352)
社会(48098)
科学基金(47801)
社会科(44855)
社会科学(44842)
(38667)
基金项目(35488)
编号(33297)
教育(33072)
(31220)
(29286)
成果(27921)
自然(27730)
自然科(26973)
自然科学(26970)
自然科学基金(26439)
资助(26405)
课题(22775)
(22737)
(22019)
重点(21282)
(20346)
(19743)
国家社会(19623)
(19127)
期刊
(91365)
经济(91365)
(57218)
研究(51725)
中国(42676)
农业(38556)
学报(23934)
科学(23906)
(22782)
业经(21681)
(20591)
金融(20591)
教育(20053)
大学(19500)
学学(18298)
(16827)
管理(16328)
农业经济(15280)
农村(15185)
(15185)
问题(13548)
技术(11935)
财经(11027)
世界(10731)
经济研究(10731)
(10652)
农村经济(9989)
经济问题(9987)
社会(9797)
(9561)
共检索到261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云霞  
上世纪30年代的农村经历了不同的改造和实验。由于对中国社会的本位认识、农村遭受破坏的理念思维、改造农村的思维角度的不同,进而产生了相异的结果。反思农村改造的历史经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有裨益。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德元  
香港乐施会的年刊要笔者以2000 字的篇幅介绍一下这20多年来农村改革的情况,这实在是个很难完成的任务,因为这20多年来中国农村改革千头万绪,两万字也说不完。不过,根据笔者的理解,虽然中国农村改革的实践过程和政策研究非常复杂, 但都是围绕着土地而进行的,即中国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土地革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胡亦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在很大范围内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已经难以与现代农业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相适应。土地资源需要更优化的配置。在浙江,一场被称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甘小武  邹进文  朱华雄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之际,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今天,在财政已经上升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背景下,研究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财政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思想根源于现实也反映现实,土地革命时期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孕育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财政思想,具体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管理三大方面。这三个方面的思想密切关联,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传统财政学的雏形,构成了新中国社会主义财政学的重要基础,对于我国当今财政工作和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小宝  郑德荣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妇女特殊利益的高度关注,缘于妇女特殊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动员妇女参加革命的突破口,也是妇女通过参加革命追求自身解放的内在动力。中国共产党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将妇女特殊利益定位为"阶级基础上的特殊利益";从性别视角出发,将妇女特殊利益理解为"富有性别内涵的特殊利益";从战略思维出发,将妇女特殊利益升华为"具有策略价值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妇女所遭遇压迫的特殊性,通过"找准契合点、抓住关键点、把握平衡点"开创性地解决妇女的特殊利益。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为何看见,如何理解,怎样解决"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潘云成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国社会存在各种矛盾。这些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广泛性、复杂性、多重性、长期性等主要特点。各种矛盾的互相交织和相互影响,使这一时期的我国政局变得动荡不安,也引发了频繁和密集的内外冲突与战争,同时也使中日民族矛盾由此上升并最终成为制约和影响我国国内的其他社会矛盾的主要矛盾。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何伟福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粉碎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解决红军和苏维埃政府粮食供给问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曾发动三次借谷运动。通过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协调,以及政治宣传与鼓动,在坚持群众自愿自觉、不强行摊派的原则下,根据地群众广泛开展了节省粮食借给苏维埃政府的竞赛运动,顺利完成了三次借谷任务,为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作出了重要贡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豪  
不同于传统的乡村社会流动,1937—1949年冀中乡村的社会流动是中共革命主导下的社会流动。这种政治外力主导下的社会流动跟西方社会学语境下的社会流动也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因为这种社会流动的运行所彰显出的并不是冀中乡村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而是冀中乡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变迁,同时也凸显出了中共革命下冀中乡村社会的开放程度之高。在中共革命所主导的社会流动机制中,冀中乡村的地主和农民还都表现出了明显的理性,使中共革命的实践一度变成了世俗化的社会运行,地主和农民所选择的实际路径就具有很明显的博弈性质和理性色彩,是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妹  
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在稳步地发展进步,农村各方面的建设也取得了积极的成绩。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不禁好奇,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乡村革命与乡村建设是如何展开的,我党为何会选择农村路线,以及这条路线究竟是如何展开的,最终又取得了何种的成效?这些问题,应该在党史中寻找答案。学者刘学礼所著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青年学者论丛—乡村革命与乡村建设》(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正是这样一本历史色彩浓郁、可读性较强、画面感突出的优秀党史读物。通过阅读此书,了解我党的历史,探究农村革命路线提出的来龙去脉,分析抗战时期乡村革命及乡村建设展开的具体路径,并跟随作者的分析考证,感叹于在特殊阶段我党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感动于艰苦奋斗的革命前辈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感恩于新时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尹振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译介马克思主义货币学说的基础上,将这一学说应用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形成了包括实行商品经济、利用货币关系摧毁旧货币机构和建立新货币机构、清查旧货币和通行新货币、独占货币发行和统一货币制度、控制纸币发行数量和保证纸币流通信用、坚持经济发行货币和积极组织回笼货币、努力吸收储蓄存款和贷款投放生产事业等一系列思想在内的红色货币思想。以红色货币思想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了第一次大规模建立货币体系的实践,全面推动了革命战争环境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为日后构建成熟的货币理论体系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尹振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译介马克思主义货币学说的基础上,将这一学说应用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形成了包括实行商品经济、利用货币关系摧毁旧货币机构和建立新货币机构、清查旧货币和通行新货币、独占货币发行和统一货币制度、控制纸币发行数量和保证纸币流通信用、坚持经济发行货币和积极组织回笼货币、努力吸收储蓄存款和贷款投放生产事业等一系列思想在内的红色货币思想。以红色货币思想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了第一次大规模建立货币体系的实践,全面推动了革命战争环境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为日后构建成熟的货币理论体系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尹振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译介马克思主义货币学说的基础上,将这一学说应用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形成了包括实行商品经济、利用货币关系摧毁旧货币机构和建立新货币机构、清查旧货币和通行新货币、独占货币发行和统一货币制度、控制纸币发行数量和保证纸币流通信用、坚持经济发行货币和积极组织回笼货币、努力吸收储蓄存款和贷款投放生产事业等一系列思想在内的红色货币思想。以红色货币思想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了第一次大规模建立货币体系的实践,全面推动了革命战争环境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为日后构建成熟的货币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静  
土改结束后至集体化高潮前,在地权个人私有存在的短短几年时间内,中国共产党的相关土地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权到保护农民土地产权私有以及倡导土地买卖、租佃自由,从对老区互助合作组织和党员买地、出租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到逐渐批判土地买卖、租佃自由,最后通过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入组入社的合作化运动,从根本上杜绝了土地自由流转存在的合法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勇  
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地权危机与《寻乌调查》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城市取向"及"工商崇拜"的现代化进程中,广大乡村地区因为被拒斥在现代化建设之外而陷入"总体性危机":广大农民群体极端贫困、农业生产日趋内卷化、乡村副业衰落、农村土地兼并、村庄社会失序凋敝[1]。其中,又以"农村地权危机"最甚。所谓"农村地权危机"是指乡村社会中由于土地买卖兼并而导致的土地恶性集中、地权分配严重不均现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勇  
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地权危机与《寻乌调查》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城市取向"及"工商崇拜"的现代化进程中,广大乡村地区因为被拒斥在现代化建设之外而陷入"总体性危机":广大农民群体极端贫困、农业生产日趋内卷化、乡村副业衰落、农村土地兼并、村庄社会失序凋敝[1]。其中,又以"农村地权危机"最甚。所谓"农村地权危机"是指乡村社会中由于土地买卖兼并而导致的土地恶性集中、地权分配严重不均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