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31)
- 2023(7942)
- 2022(6456)
- 2021(6152)
- 2020(4850)
- 2019(11042)
- 2018(10525)
- 2017(20228)
- 2016(10507)
- 2015(12038)
- 2014(11687)
- 2013(11891)
- 2012(11306)
- 2011(10385)
- 2010(10097)
- 2009(9447)
- 2008(9336)
- 2007(8094)
- 2006(7237)
- 2005(6677)
- 学科
- 济(55232)
- 经济(55188)
- 业(26414)
- 管理(25274)
- 方法(21107)
- 企(19894)
- 企业(19894)
- 数学(18499)
- 数学方法(18392)
- 中国(17687)
- 农(14652)
- 贸(13035)
- 贸易(13027)
- 易(12774)
- 业经(12641)
- 地方(10895)
- 产业(10546)
- 制(9673)
- 农业(9559)
- 财(8875)
- 融(8434)
- 金融(8433)
- 银(8415)
- 银行(8409)
- 行(8228)
- 学(8122)
- 发(7885)
- 技术(7854)
- 环境(7554)
- 和(7268)
- 机构
- 大学(158270)
- 学院(157318)
- 济(81006)
- 经济(79980)
- 研究(62368)
- 管理(59269)
- 理学(50906)
- 理学院(50359)
- 管理学(49893)
- 管理学院(49593)
- 中国(47521)
- 京(34082)
- 科学(33035)
- 财(32994)
- 所(30769)
- 研究所(27981)
- 经济学(27063)
- 财经(26854)
- 中心(26751)
- 经(24649)
- 经济学院(24460)
- 北京(22452)
- 院(22394)
- 农(21951)
- 江(21210)
- 范(20211)
- 财经大学(20083)
- 师范(20056)
- 业大(19081)
- 科学院(19055)
- 基金
- 项目(104685)
- 科学(84468)
- 研究(80134)
- 基金(78315)
- 家(68065)
- 国家(67586)
- 科学基金(57571)
- 社会(55038)
- 社会科(52474)
- 社会科学(52467)
- 基金项目(40273)
- 省(37751)
- 教育(35236)
- 自然(33303)
- 自然科(32533)
- 划(32529)
- 自然科学(32527)
- 资助(32165)
- 自然科学基金(32009)
- 编号(30210)
- 发(25393)
- 部(25095)
- 成果(24784)
- 国家社会(24460)
- 重点(24199)
- 中国(23687)
- 创(22646)
- 教育部(21980)
- 发展(21752)
- 课题(21663)
共检索到239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其仔
一个国家的产业升级路径由其比较优势演化路径所决定。不同的国家因其当前的产业结构不同,其未来的演化路径就会有所差异。比较优势演化的路径不一定是线性的、连续的,可能出现分岔和断档,由此,产业升级的路径也不一定是线性,也可能出现分岔和断档。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经济之所以出现高速平稳增长,与中国根据比较优势的演化路径,调整产业升级路径的关系很大;中国的出口之谜与中国适应比较优势演化路径的分岔、实施产业升级分岔战略关系很大。自2006年以后,中国的比较优势演化开始面临要求突变的压力。这种压力到2008年演变成比较优势的局部性"断档"。有效化解这种断档的风险,防止比较优势由局部性断档转化成全局性断档,从...
关键词:
比较优势 产业升级路径 分岔 断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炳南 黄太洋
随着全球分工体系的深化与国际贸易形式的演进,国际生产与贸易的格局正经历着深刻的调整,全球价值链成为了当今国际分工的主要发生形式,对各国的价值创造体系持续进行着重构与深化,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但产业结构仍停留在价值链的分工中低端,而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从比较优势的演化入手,讨论了比较优势如何演化以及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产业升级三者的联动关系,分析了中国产业的三大基本特征,认为中国产业升级必须走比较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昌林
本文在明确我国离岸服务外包比较优势和劣势,对我国离岸服务外包业比较优势进行演化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立足现有比较优势,积极创造动态比较优势"的中国离岸服务外包发展总体思路,并从产业整体发展态势、产业结构布局、人才结构、服务外包平台和企业能力建设等离岸服务外包关键绩效领域进行产业升级路径的具体设计。
关键词:
离岸服务外包 比较优势演化 路径 中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静 李春艳 陈艺毛 杨文爽
多年来产业升级路径依赖问题的讨论一直存在遵循比较优势的"渐进式产业升级路径"还是偏离比较优势的"创新式产业升级路径"的争议,基于产业空间结构,可视化东北地区2005-2015年产业升级路径,并实证检验东北地区产业升级路径依赖。"十一五"期间,东北地区产业升级路径遵循比较优势,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显性比较优势产业数量逐步增多,产业升级成功比例较高;进入"十二五"时期后,产业升级路径开始偏离比较优势,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规模没有进一步扩大,显性比较优势产业数量没有进一步增加,产业升级成功比例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比较优势 产业升级 路径依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梅
产业升级是产业结构转换和产业效率提高的过程,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内部逐渐形成的不断适应产业发展环境变化、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培育过程。引起产业发展条件变化的因素,其实也就是引起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各种因素。比较优势是产业分工的基础,因而也与基于分工基础上的产业升级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探索产业发展环境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产业升级问题,即以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化为视角对产业升级的内涵和动力,对比较优势的长期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以中国为例探索比较优势动态变化中产业升级的路径问题。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动态演化 产业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静 李春艳 陈艺毛 杨文爽
多年来产业升级路径依赖问题的讨论一直存在遵循比较优势的"渐进式产业升级路径"还是偏离比较优势的"创新式产业升级路径"的争议,基于产业空间结构,可视化东北地区2005-2015年产业升级路径,并实证检验东北地区产业升级路径依赖。"十一五"期间,东北地区产业升级路径遵循比较优势,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显性比较优势产业数量逐步增多,产业升级成功比例较高;进入"十二五"时期后,产业升级路径开始偏离比较优势,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规模没有进一步扩大,显性比较优势产业数量没有进一步增加,产业升级成功比例减少;整体上,东北地区产业升级路径遵循比较优势,并且比较优势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的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高于阻止产业失势的作用,东北地区应在遵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型产业升级,盲目向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往往会造成东北地区产业升级断档进而陷入产业升级陷阱之中。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比较优势 产业升级 路径依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文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产品产业的生产和出口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显现了较强的比较优势,但贸易利益和竞争优势并不特别明显。本文从竞争优势理论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水产品产业从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
水产品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依慧
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必须立足在比较优势之上 ,而比较优势是动态变化的 ,因此产业发展战略应根据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而及时调整。否则 ,则容易落入比较优势陷阱。改造传统产业 ,强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实现新的竞争优势 ,是中国产业发展两条并行不悖的路径。
关键词: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陷阱 产业发展战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邹晓辉
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一国据以发展经济和对外贸易的两种理论,各有其优缺点。绝对的否定或肯定两者中的任意一个,在实践中都是有害的。中国产业结构还不合理,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国力,把两种理论结合起来考虑,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提高我国国际经济地位。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国家竞争优势 动态利益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凌丹 朱方兰 胡惟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深化为全球价值链分工。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3个方面阐释了OFDI对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影响机理,利用WIOD数据库测算出1995-2014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产业出口优化度EO指数、GVC地位指数并分别表征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应用改进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对3个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开展OFDI可以促进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实现价值链攀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邓向荣 曹红
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但在产业升级路径选择上却始终存在着遵循还是偏离比较优势的激烈争议,给产业政策合意性带来极大困惑。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结构视角,利用Feenstra全球商品贸易数据及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在构建全球产品空间布局图的基础上,可视化中国1962—2014年产业升级路径,并实证检验中国与世界各国产业升级与比较优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球产业升级偏离比较优势程度与经济增幅正相关,生产能力累积引发产业持续创新是跨越式增长的重要原因;中国50余年的产业升级具有适度偏离比较优势特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退出障碍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抑制技术密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拥军
从战略的角度讲,发挥比较优势不仅仅涉及贸易战略的选择,而且关系到如何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而产业升级则是对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提升,必然要求政府进行干预。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机制是改革的大方向,过分强调产业升级将会造成整个经济体系产生新的扭曲并延误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
比较优势 产业升级 市场机制 政府干预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学军
分析1978~1997年间中国市场化改革中制度环境对技术选择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技术选择路径与比较优势发生偏离的主要原因是,在这一时期大企业优先发展策略下,形成了有利于大企业发展的垄断性资源配置制度和政策环境,导致具有资本密集型技术选择偏好的大企业异常发展,而中小企业却受到严重抑制。在此基础上,利用1978~199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制度变化影响技术选择的分析逻辑。要建立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技术结构,最重要的是建立公平的、竞争性的市场制度。
关键词:
市场化改革 制度环境 技术选择 比较优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毛琦梁 王菲
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理论来解释国家内部地区比较优势对于产业升级路径的影响机制。以中国为案例,刻画地级地区产业升级的动态演进路径,实证分析比较优势对于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产业升级受累积生产能力禀赋的影响,沿着与现有生产结构相近的道路发展,体现出路径依赖的过程。不过,可达性高的地区产业升级对于本地累积生产能力禀赋的依赖要弱于可达性低的地区,一定程度上说明区域一体化程度是影响产业升级的重要方面。具有更多"机会"和"潜力"与外界交流能够缓解自身比较优势约束,实现更大程度的升级。同时,这也作为一个经验证据说明解读经济问题时把握空间尺度的重要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