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73)
- 2023(4403)
- 2022(3626)
- 2021(3406)
- 2020(2847)
- 2019(6557)
- 2018(6463)
- 2017(12375)
- 2016(6760)
- 2015(7675)
- 2014(7560)
- 2013(7321)
- 2012(7110)
- 2011(6156)
- 2010(6474)
- 2009(6068)
- 2008(6286)
- 2007(5781)
- 2006(5159)
- 2005(4813)
- 学科
- 济(29461)
- 经济(29407)
- 业(21141)
- 管理(18009)
- 企(17154)
- 企业(17154)
- 方法(12525)
- 数学(9710)
- 数学方法(9602)
- 中国(9162)
- 农(8789)
- 财(8384)
- 学(6798)
- 业经(6472)
- 理论(6417)
- 农业(6096)
- 贸(6006)
- 贸易(6001)
- 易(5840)
- 融(5671)
- 金融(5671)
- 劳(5507)
- 劳动(5490)
- 制(5338)
- 务(5320)
- 财务(5311)
- 财务管理(5302)
- 银(5277)
- 银行(5264)
- 企业财务(5134)
- 机构
- 大学(101311)
- 学院(97650)
- 济(45207)
- 经济(44418)
- 管理(36575)
- 研究(36378)
- 理学(31284)
- 理学院(30929)
- 管理学(30449)
- 管理学院(30260)
- 中国(27530)
- 京(22124)
- 财(21745)
- 科学(19482)
- 所(18437)
- 财经(17339)
- 研究所(16543)
- 中心(16045)
- 经(15800)
- 经济学(15069)
- 北京(14362)
- 江(14147)
- 范(13711)
- 农(13706)
- 师范(13593)
- 经济学院(13473)
- 财经大学(13149)
- 院(12852)
- 业大(11992)
- 师范大学(11302)
- 基金
- 项目(61259)
- 科学(48787)
- 研究(46606)
- 基金(45693)
- 家(40431)
- 国家(39620)
- 科学基金(33295)
- 社会(30894)
- 社会科(29189)
- 社会科学(29180)
- 基金项目(23340)
- 省(21869)
- 教育(21572)
- 自然(19986)
- 自然科(19520)
- 自然科学(19515)
- 资助(19294)
- 自然科学基金(19181)
- 划(19036)
- 编号(18497)
- 成果(16708)
- 部(14710)
- 重点(14084)
- 国家社会(13277)
- 教育部(12979)
- 发(12724)
- 性(12634)
- 课题(12606)
- 创(12549)
- 人文(12331)
共检索到155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砚莉
本文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家庭内部成员,主要从夫妻二人拥有的比较优势角度,分析了家庭的形成及其家庭内部劳动分工格局。从理论上阐述在比较优势条件下,专业化和交换将导致整体联合利益增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家庭内部成员劳动分工的劳动力供给均衡点的形成及其变动情况。这一经济模型表明,为了提高家庭质量,实现整个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必须实行家庭内部劳动分工。在充分信息和较低交易成本的前提下,一方面,从纯经济学角度分析家庭的形成及其变动;另一方面,也可以透视出家庭实际变化及相关制度的影响。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家庭 劳动分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伟
随着中国逐渐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比较优势对女性劳动者的生产消费行为影响加大。构建比较优势和女性劳动参与影响家庭生育子女数量的理论模型,并利用地理数据构造工具变量,研究比较优势出口行业中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生育行为的影响及机制。实证结果显示:比较优势和女性劳动参与显著增加了家庭的生育行为,具有比较优势出口行业中越密集使用女性劳动力,家庭生育子女数量越多;比较优势和女性劳动参与通过工资收入和工作强度机制综合提高家庭的生育行为;比较优势出口行业中女性劳动参与对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和户主生育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大,而且相较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而言,对在民营企业就业员工的正向影响更大。在优化行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中,通过缩减劳动时间、增加劳动收入,进而促进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以构建和谐幸福的育儿家庭环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郭晓峰 张洁颖
比较优势理论自提出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国进行国际贸易,获取经济利益,推行贸易自由化的核心理论,主流经济学将比较优势理论作为各国参与世界分工的理论基础。但是现实中一国在存在劳动力供给剩余的条件下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却未取得经济的进步与增长,从而引发对该理论有效性的争论。本文试图在分析劳动供给剩余条件下比较优势理论对一国国际贸易的影响,提出在劳动供给剩余条件下,比较优势理论与一定的保护贸易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月萍
文章从家庭照料与女性劳动参与的矛盾出发,在新古典家庭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引入生命历程视角,考察与父母同住的居住方式对我国城镇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以及对生命历程不同阶段的城镇女性影响的异质性及其产生机制。研究发现,与父母同住对城镇已婚女性在不同年龄段的劳动参与产生不同影响:对年轻已婚女性来说,与父母同住会对其劳动参与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同住父母分担了儿童看护的责任;但随着女性年龄增长,与父母同住对其劳动参与的影响将变为消极作用,主要原因在于女性养老照料负担的增加。因此,在社会照料资源缺失和传统性别观念规范下,与老年父母同住作为一种家庭策略,对女性劳动参与不仅有显著的影响,而且体现出生命阶段的差异性。
关键词:
父母同住 劳动参与 家庭照料 生命历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华民 王基鸣 姚凯辛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期和2015期调查数据考察房价变动对于“男人以事业为重,女人以家庭为重”性别分工观念主导家庭劳动分工模式的冲击效应和替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房价涨幅越大,全域范围的冲击效应和替代效应越明显,家庭女性劳动参与率越高,其中房价收入比是房价变动与女性劳动参与率呈显著负相关的合理解释。进一步的决定机制检验分析表明,房价上涨预期带来家庭劳动分工模式的值变效应,超过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决定效应。传递机制检验分析表明,财富效应和预算约束是房价变动冲击传统性别分工观念主导家庭劳动分工模式的中介传递变量。异质性检验分析表明,房价收入比高的未婚女性、拥有子女数量较多的已婚女性及迁移家庭女性对于传统性别分工观念主导家庭劳动分工模式的认同程度尤低。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面对中国社会老龄化临界点预期,动员女性劳动力资源的政策依据在于提升女性劳动收入水平的激励边际。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军 乐洋 张一飞
本文通过拓展世代交叠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和每周工作时间,作用渠道为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和降低家庭劳动时间,对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造成冲击;对31—40岁、低学历、中低收入家庭、农村地区、外围城市、拥有1—2个孩子的已婚女性而言,数字经济对其劳动参与的促进作用更大;相较于已婚男性、单身男性、单身女性,数字经济发展更偏向于提升已婚女性劳动参与,有利于缓解已婚已育女性的“母职惩罚”;数字经济赋能已婚女性更多选择灵活就业而非正规就业,也提升了正规就业群体的工作时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璟 王征兵 娄季春
以陕西省637户农户调查资料为基础,在家庭内部分工视角下,运用Logit模型分析农户不同特征和认知状况对其耕地质量保护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特征方面,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土地流转类型与地块数量对不完全分工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意愿有显著影响;外出务工和非农收入比重对完全分工农户有显著负向影响;耕地肥力对纯农户有显著正向影响;性别和劳动力人数对不完全分工与完全分工农户有相对显著的正向影响。(2)认知状况方面,经济认知对不完全分工农户的影响大于对完全分工农户的影响,生态认知对三类农户有程度相近的正向影响,情感认知对不完全分工与纯农户的影响要大于对完全分工农户的影响。(3)与不完全分工农户相比,完全分工农户倾向于采取费用型措施,纯农户倾向于采取资产型措施。由此提出建议:提高农户耕地质量保护积极性的关键在于提高各类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认知,促进土地流转,加快实现耕地规模经营;针对不同类型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制定分类补贴政策,加强对农户的技能培训,引导不完全分工农户向完全分工农户和专业纯农户转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席艳乐 刘益冰 尹湲湲
随着新古典理论框架下共享一致偏好和预算约束的单一模型逐步向更为可靠的纳什家庭议价模型转变,区分家庭成员偏好的异质性议价能力作为解释家庭经济行为和决策的核心要素,成为家庭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家庭内部议价能力的内涵界定、测度体系、影响因素及经济效应四个方面对代表性文献进行归纳述评,认为个体特征、家庭结构、社会制度等是影响家庭议价能力的重要因素。同时,议价能力对家庭内部婚姻、金融、就业、生育、消费等家庭决策,以及对后代抚育、女性自主权利、主观感受等社会福利因素都将产生重要影响。最后,本文围绕该领域的研究不足和可供拓展的方向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全面把握家庭内部议价能力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议价能力 家庭决策 社会福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钱玲英
本文首先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工资对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并推导工资变动与比较优势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工资水平对比较优势的影响。结果显示,工资上涨并没有对我国比较优势产生根本性的转变,而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快于工资水平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工资上涨对比较优势的负面效应所导致的。
关键词:
制造业 工资水平 比较优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红忠 连玉君
本文通过对湖北汉川的农户调查发现,单个家庭内部的剩余劳动力已经很少,但对于整个农村而言,还存在大规模以"剩余家庭"形式存在的家庭外部剩余劳动力。同家庭内部的单身剩余劳动力相比,以"剩余家庭"形式存在的家庭外部剩余劳动力,尤其是已婚农民,外出打工的成本非常高,已婚农民退出或不参与城市农民工劳动力市场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民工荒问题并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农户调查 剩余家庭 农村剩余劳动力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吴桂英
在模拟家庭内部决策方面,经济学家们有三类可供选择的模型:共同偏好模型、合作博弈模型和非合作博弈模型。本文通过综述这些模型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过程,对新古典共同偏好效用函数、纳什公理性议价理论和战略性议价理论进行方法论上的比较和分折,并且应用它们对女性劳动供给为、人力资本投资、离婚率和出生率的变化及其内在联系提供一些经济学角度的解释。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钱忠好
从农户家庭决策的角度分析,家庭决策的基础是尽可能地利用家庭内部成员的分工优势,使家庭收益最大化。当非农就业机会出现后,农户是否流转土地及其家庭经营特征取决于家庭拥有的初始土地资源、家庭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农业与非农业的综合比较利益等。结果可能是:尽管存在家庭成员的非农就业,但并不发生土地流转,农户经营兼业化。在当今中国,由于农户人均及户均土地资源有限、农户有着足够的农业劳动能力、农业经营有着相对较高的综合比较利益等,基于家庭收益最大化的考虑,农户决策的结果是:部分家庭成员非农就业,家庭成员内部分工,农户经营兼业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芸
基本公共服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它通过调整家庭内部分工和劳动资源配置,有助于提升家庭收入水平。在家庭效用最大化模型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理论分析发现,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数量有利于提升流动人口的家庭收入。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进行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该结论。研究还发现,基本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家庭收入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取决于个人特征和城市特征。在不同类别基本公共服务中,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基本住房保障和基本劳动就业创业服务的增收效应最为显著。机制研究表明,其他家庭成员的增收效应和就业增进效应共同解释了基本公共服务对家庭总收入的提升作用。进一步研究还表明,基本公共服务将改变家庭随迁策略,对流动人口及其家庭在迁入地的长期居住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明福 李树民
本文从国家比较优势向世界比较优势转化的角度解析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全球产量、企业生产和国家福利的影响,分析了以世界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造成的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分工利益和贸易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分离等一系列的变革,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贸易国在当前国际分工体系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韩雷 钟静芙
基于近年出现的“佛系青年”“躺平”等现象,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有序probit、工具变量法和条件混合过程(CMP)估计发现,独生子女身份对非认知能力中尽责性维度的影响存在两面性。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在主观态度上更具尽责性高分特征,但在客观行为上尽责性得分更低。在乡村样本、男孩样本和父亲从事体制内工作的样本中,独生子女身份对行为尽责性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父母参与的频率相对较高,是独生子女态度更积极的原因之一;在家庭内部分工中,独生子女较少参与家务劳动,是其行为尽责性低分特征的重要根源。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父母生育决策、教养方式以及国家人口政策提供了一定启示。
关键词:
独生子女 非认知能力 父母参与 家务劳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