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59)
- 2023(5226)
- 2022(4354)
- 2021(3991)
- 2020(3421)
- 2019(7792)
- 2018(7843)
- 2017(14692)
- 2016(7880)
- 2015(8811)
- 2014(8637)
- 2013(8655)
- 2012(8149)
- 2011(7428)
- 2010(7524)
- 2009(6896)
- 2008(7242)
- 2007(6660)
- 2006(5761)
- 2005(5361)
- 学科
- 济(36744)
- 经济(36697)
- 业(25179)
- 管理(24281)
- 企(21664)
- 企业(21664)
- 方法(15341)
- 数学(12930)
- 数学方法(12783)
- 中国(9165)
- 贸(8806)
- 贸易(8804)
- 财(8802)
- 易(8605)
- 农(8275)
- 业经(7915)
- 地方(7287)
- 制(6789)
- 融(6281)
- 金融(6281)
- 银(6184)
- 银行(6176)
- 学(6096)
- 行(5937)
- 策(5792)
- 划(5784)
- 技术(5700)
- 农业(5556)
- 务(5395)
- 财务(5377)
- 机构
- 大学(117797)
- 学院(116499)
- 济(53752)
- 经济(52731)
- 管理(45797)
- 研究(42348)
- 理学(39340)
- 理学院(38900)
- 管理学(38296)
- 管理学院(38024)
- 中国(31528)
- 京(24705)
- 财(24064)
- 科学(23032)
- 所(21340)
- 财经(19457)
- 研究所(19166)
- 中心(18634)
- 经(17630)
- 江(17565)
- 经济学(16687)
- 农(16172)
- 院(15981)
- 北京(15948)
- 经济学院(15164)
- 范(14935)
- 师范(14797)
- 财经大学(14515)
- 业大(14352)
- 州(13898)
- 基金
- 项目(75867)
- 科学(60490)
- 基金(56489)
- 研究(56325)
- 家(49367)
- 国家(49006)
- 科学基金(41874)
- 社会(36766)
- 社会科(35077)
- 社会科学(35069)
- 基金项目(28647)
- 省(27690)
- 自然(26270)
- 教育(25783)
- 自然科(25709)
- 自然科学(25704)
- 自然科学基金(25266)
- 划(24194)
- 资助(23880)
- 编号(22150)
- 成果(18323)
- 部(17724)
- 重点(17220)
- 发(16706)
- 国家社会(15905)
- 创(15713)
- 课题(15563)
- 教育部(15420)
- 人文(14726)
- 创新(14678)
共检索到180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兴年
中国对外开放的路径选择一直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要素禀赋结构及其比较优势决定经济发展的具体产业与发展方式;另一种观点主张应该改变某些要素的相对价格,为企业创造一个学习的机会与制度环境。科学地评价一种经济发展路径的优劣,必须从动态而非静态的角度,看它能否为社会、企业与个人提供学习技术、培育人力资本的制度环境,也就是说能否使技术学习、能力开发与产业竞争力提高形成良性循环,获得跨期的净增值收益。
关键词:
合成谬误 锁定效应 相对价格 干中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谭志雄 罗佳惠 韩经纬
本文采用微观产品数据,基于产品空间理论检验中国过去国际大循环主导模式下产业“低端道路”路径依赖程度,并分析要素循环是否有利于走出产业“低端锁定”困境。研究表明:传统发展模式下中国省域产业结构演化显著受既有比较优势影响,产业升级处于低端发展路径依赖状态;畅通的要素循环对省域产业升级路径与出口产品比较优势具有显著调节效应,要素流动性显著降低了省域产业升级对比较优势的路径依赖程度;相比低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升级的路径依赖程度更易受到要素循环调节;相比劳动力要素循环与资本要素循环,技术要素循环对比较优势与产业升级路径具有更好的调节效应。研究为中国“由外向内”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撑。
关键词:
双循环 产品空间 比较优势 产业升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建伟
改革开放以来,比较优势始终是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参与国际分工的一项重要原则。随着国内外条件和发展环境的变化,我国比较优势的形成条件和产业载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是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差异趋于弱化,竞争关系开始由垂直型互补分工向水平型横向分工转变;一些领域相比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增强,垂直型分工格局逐渐形成。基于此,我国需要对传统的发展路径和外贸格局进行调整,在构建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型竞争关系、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加快双边自贸区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徐建伟
随着国内外条件和发展环境变化,我国比较优势的形成条件和产业载体出现了不同与以往新的变化,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差异趋于弱化,竞争关系开始由垂直型互补分工向水平型横向分工转变;一些领域相比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增强,垂直型分工格局逐渐形成。基于此,我国需要对传统的发展路径和外贸格局进行调整,在构建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型竞争关系、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加快双边自贸区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黎开颜 陈飞翔
本文从锁定效应的视角来分析对外开放对中国技术水平发展的影响。在一个新古典配置模型基础上,本文说明我国在开放进程中技术水平的发展具有路径依赖性,并以高技术产业1996~2006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数据包络方法测量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技术变化等指标,揭示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存在的技术变化锁定特征。本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分时段对比研究深化开放时期高新技术产业锁定效应的传导机制,发现人力资本和研发资本是技术变化锁定的主要影响途径,这两类要素资源质的提高将有利于我国摆脱开放中锁定效应的影响。
关键词:
锁定效应 技术依赖 技术锁定 开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茹慧超 邓峰
数字技术研发应用推动创新内涵嬗变。考虑到数字技术创新潜藏逆向锁定风险,基于技术路径依赖理论,结合2011—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字技术专利申请数据,采用非径向超效率SBM方法测度我国数字技术锁定,检验数字技术锁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侵蚀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锁定对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显著侵蚀效应,且该影响遵循“显著侵蚀—侵蚀效果收敛—侵蚀效果强化”这一非线性轨迹;(2)受技术空间扩散影响,数字技术锁定对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邻地侵蚀”效应;(3)与内部技术引进相比,外部技术引进能显著打破数字技术逆向锁定演进轨道,处于弱制度创新环境的地区通过技术模仿遏制数字技术锁定的边际收益更高;(4)技术消化吸收对数字技术锁定的遏制效果在区域间存在非对称性特征,知识产权保护能为知识吸收和数字技术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研究结论可为数字经济时代下化解数字逆向锁定风险、突破“数字锁定枷锁”提供策略指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幼文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阐述了新开放观研究的主题,并逐一提出了基本观点与研究思路。论文涉及了外贸效益、外资效益、国际分工地位与综合国力评估四个领域的近20个问题,试图以此澄清目前对外开放中的一些模糊观念,并为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研究思路。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梅妮
竞争优势理论的追随者往往将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两个范畴对立起来,或者干脆使用竞争优势理论来否定比较优势理论。林毅夫先生在指出对这两种理论相互关系的上述理解是错误的、主张竞争优势的建立离不开比较优势发挥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尝试通过新兴古典的超边际分析,论证了促进国际贸易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同时也为林毅夫先生的观点提供了佐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艾贺玲
对广东产业比较优势的转变进程、现状和未来变化方向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广东的产业比较优势在改革开放后已有了明显的升级和进步 ,广东的产业比较优势内在地决定于其要素禀赋结构和技术水平。目前 ,广东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仍具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 ,但出口竞争力提高的速度较慢 ,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已有了较大的提高 ,目前已具有了中等竞争力 ,而且出口竞争力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广东的贸易战略向一种更为自由、开放的比较优势战略的转变将更有利于广东获取贸易利益 ,更好地促进广东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
广东 比较优势 贸易战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蒋灵多 陆毅 陈勇兵
培育出口新优势与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是"十三五"规划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的重要举措,城市群建设为出口新优势的培育提供了可能。本文采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与城市统计年鉴数据考察了城市空间邻近对城市出口比较优势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城市间交互作用对毗邻城市新产品与现有产品出口优势的培育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以长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主的东南地区最为显著;且更大程度促进了毗邻城市非优势出口产品与中低技能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优势培育;空间毗邻是城市间发挥交互作用的必要条件。政府应加快城市群建设步伐,促进邻近城市间知识外溢等交互作用的便利化,推动中国出口新优势培育。
关键词:
毗邻效应 知识外溢 出口比较优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吉国 周娟 田野青
古典经济学家提出并经完善的比较优势原理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基本依据。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对外贸易的实践证明,中国就是依据比较优势原理选择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然而,竞争优势更能体现一个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比较优势只是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竞争优势理论在当今国际贸易中具有更现实的指导意义。中固要在比较优势基础上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将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
关键词: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中国对外贸易 战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飞翔 俞兆云 居励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开放经济运行过程中要素配置锁定效应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1992—2006年期间在开放条件下资源重组过程中形成的工业结构偏差,定量检验锁定效应对工业结构偏差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国际贸易的扩展和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具有特殊的资源配置导向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开放条件下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持续地强化对初级要素资源的使用与积累,另一方面表现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仍然主要依赖于低层次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
关键词:
锁定效应 工业结构变动 资源配置导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靳涛 张建辉
中国政府大规模支出应对这次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但这种积极的财政投入会不会挤出外商直接投资?就目前来看,学术界对此问题缺乏令人信服的深入研究。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实证检验,以期能较好回答政府支出是否会挤出FDI。研究结果揭示,二者之间不仅存在协整关系,还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FDI是政府扩大支出的格兰杰原因,而政府扩大支出并不是引致FDI流入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总体来看,政府支出不是挤出FDI的内在原因,但两者存在的负向协整关系说明,政府支出对FDI的抑制作用还是客观存在的。此外,本文还进一步把政府支出分成几个部分来分别检验其与FDI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政府生产性支出会明显挤出FDI,而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修松 刘军
大企业利用资金、技术、组织与市场优势扩大规模与经营范围产生规模效应,利用大量产品与企业网络实现技术传播与扩散推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文章以2002-2013年中国500强企业为样本,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和系统广义矩方法研究大企业规模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500强企业规模与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当选择较为发达的经济省份进行回归时发现这种负效应作用更加明显。分析认为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溢出实现地区经济收敛,同时由于组织惯性与技术垄断导致技术锁定而产生"大企业陷阱",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
关键词:
企业管理 大企业陷阱 经济收敛 技术经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飞翔 黎开颜 刘佳
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区不平衡发展的格局并没得到改变。本文在建立开放条件下的要素投入锁定效应模型基础上,通过计量分析1990~200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阐述了锁定效应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发现由于要素投入锁定效应的存在导致了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而改革开放则进一步加剧了要素的锁定效应。
关键词:
锁定效应 地区发展不平衡 要素投入 开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