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68)
- 2023(19039)
- 2022(15851)
- 2021(14850)
- 2020(12237)
- 2019(28295)
- 2018(27827)
- 2017(52693)
- 2016(28444)
- 2015(32373)
- 2014(32261)
- 2013(32216)
- 2012(30315)
- 2011(27789)
- 2010(27653)
- 2009(25856)
- 2008(25612)
- 2007(22731)
- 2006(20362)
- 2005(18724)
- 学科
- 济(136774)
- 经济(136639)
- 管理(76956)
- 业(74460)
- 企(57948)
- 企业(57948)
- 方法(54281)
- 数学(47635)
- 数学方法(47063)
- 中国(38920)
- 农(36080)
- 地方(31301)
- 财(29770)
- 业经(28361)
- 学(27576)
- 贸(25117)
- 贸易(25101)
- 农业(24745)
- 易(24324)
- 制(23852)
- 银(20828)
- 银行(20776)
- 融(20660)
- 金融(20655)
- 行(19976)
- 和(19785)
- 环境(19716)
- 理论(17962)
- 发(17800)
- 地方经济(17701)
- 机构
- 大学(419188)
- 学院(417727)
- 济(183220)
- 经济(179613)
- 管理(155140)
- 研究(153457)
- 理学(132343)
- 理学院(130747)
- 管理学(128439)
- 管理学院(127653)
- 中国(117073)
- 科学(92588)
- 京(90545)
- 财(82084)
- 所(79326)
- 农(72654)
- 研究所(71890)
- 中心(69041)
- 财经(64820)
- 江(63578)
- 业大(61023)
- 经(58778)
- 北京(57938)
- 经济学(57441)
- 农业(56993)
- 范(55703)
- 师范(55101)
- 院(54987)
- 经济学院(51499)
- 州(50310)
- 基金
- 项目(273499)
- 科学(214861)
- 基金(198858)
- 研究(197826)
- 家(175061)
- 国家(173626)
- 科学基金(147065)
- 社会(127032)
- 社会科(120420)
- 社会科学(120388)
- 省(105274)
- 基金项目(103630)
- 自然(94102)
- 自然科(91833)
- 自然科学(91799)
- 教育(90531)
- 自然科学基金(90154)
- 划(89419)
- 资助(82937)
- 编号(78813)
- 成果(65025)
- 发(62837)
- 重点(62681)
- 部(61219)
- 创(56011)
- 课题(55501)
- 国家社会(53487)
- 科研(52584)
- 创新(52522)
- 教育部(52158)
- 期刊
- 济(208738)
- 经济(208738)
- 研究(128333)
- 中国(86128)
- 学报(67357)
- 农(66713)
- 财(62896)
- 科学(62116)
- 管理(58588)
- 大学(50581)
- 学学(47427)
- 农业(45525)
- 教育(43231)
- 融(40643)
- 金融(40643)
- 技术(36677)
- 经济研究(34492)
- 财经(32816)
- 业经(31956)
- 经(28449)
- 问题(27464)
- 业(24954)
- 贸(23902)
- 技术经济(21825)
- 世界(21698)
- 统计(21670)
- 国际(21590)
- 图书(20137)
- 资源(19551)
- 版(19449)
共检索到644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亮亮 张晖明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原因可主要归结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人口集聚规模、制度因素的地区差异,导致各地区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集聚及要素配置方面出现差别,"资源诅咒"并非是导致地区经济差距的原因。因此,具备自然资源比较优势的地区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不断推动自然资本优势向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优势的转化,通过将资源租金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城镇化进程,缩小地区间地理区位、人口集聚规模的差异,实现地区经济增长的渐进收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安印 刘博
本文借助"资源诅咒"假说模型,利用2000-2017年中亚地区五国面板数据对中亚地区能源资源开发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检验。进一步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时间阶段,检验了2008-2012和2013-2017两阶段中亚地区能源资源开发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中亚地区能源资源开发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关系,排除了地区长期依赖能源资源开发引致"资源诅咒"的假说。相较于2008年后较为严峻的发展形势,"一带一路"倡议后中亚地区能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关系显著提升。能源资源开发通过增加物质资本投资和提升市场开放度促进经济增长。更深层次的研究发现,中亚地区不存在"资源诅咒"的原因在于要素禀赋优势持续存在,地缘政治和腐败寻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未上升为主导因素。
关键词:
中亚 能源资源 “一带一路” 合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凡勇
作者分别从"资源诅咒"的存在性、传导机制以及破解对策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了有关中国资源富集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理论分析的欠缺以及实证研究模型设定误差与数据样本来源的单一化,不能较好的认识并解决对国内资源富集区域的经济增长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的案例与理论分析,促进国外研究成果的中国化。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区域经济增长 资源诅咒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春生 莫秀蓉
先天禀赋优势决定的仅是潜在比较优势,而后天还需要通过有效行动将潜在比较优势转化为实际比较优势后,丰裕资源才能对地区的经济增长发挥切实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检验相关行动有效性的命题,并利用2002-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相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后,结果稳健地表明,近年资源富集区的行动特别是人力资本培育和提升市场化水平的相关行动更为有效。同时本文也指出,潜在比较优势向实际比较优势的转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资源富集区近年的表现不意味着这些地区就永远地避免了资源优势陷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盈之 胡永舜
本文从"资源诅咒"假说出发,对内蒙古地区的资源优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检验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内蒙古的确存在着"资源诅咒"现象,主要原因是资源开发导致的"荷兰病"效应。但西部大开发以后,随着国家及地区各项政策的实施",资源诅咒"现象在内蒙古地区被破解。通过进一步实证分析,本文发现该地区破解"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制造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使得经济增长呈现出可持续性,但随着近年来该地区能源开发强度的增大,制度弱化的趋势日益呈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邵帅 齐中英
本文应用"资源诅咒"理论假说,通过1991—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计量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能源开发确实带来了"资源诅咒"效应;虽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前能源开发负向作用于对外开放度、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但"诅咒"效应尚未明显产生,而实施大开发后能源开发对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的负向作用有所增强,从而导致诅咒效应明显出现。通过进一步的实证考察,我们发现能源开发在西部主要通过其对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的挤出效应,以及滋生寻租和腐败而引起的政治制度弱化效...
关键词:
能源开发 经济增长 资源诅咒 传导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严红
"资源诅咒"及其消极影响在西部民族地区广泛存在,其根源就在于过分依赖外援而忽视了内生增长能力的培育,因此通过内生增长打破"资源诅咒"是西部民族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切入点和突破口。基于西部民族地区"资源诅咒"广泛存在的残酷现实,分析内生增长的理论内涵、内生增长打破"资源诅咒"的逻辑机理以及西部民族地区实施内生增长的障碍因素,提出通过构建人力资本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走内生增长之路,是西部民族地区打破"资源诅咒"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内生增长 资源诅咒 西部民族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严红
"资源诅咒"及其消极影响在西部民族地区广泛存在,其根源就在于过分依赖外援而忽视了内生增长能力的培育,因此通过内生增长打破"资源诅咒"是西部民族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切入点和突破口。基于西部民族地区"资源诅咒"广泛存在的残酷现实,分析内生增长的理论内涵、内生增长打破"资源诅咒"的逻辑机理以及西部民族地区实施内生增长的障碍因素,提出通过构建人力资本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走内生增长之路,是西部民族地区打破"资源诅咒"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内生增长 资源诅咒 西部民族地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馨 牛叔文 丁永霞 赵春升 孙红杰
我国的能源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论文选取一次能源生产量和对外依存度两个解释变量作为资源丰裕度指标,用中国30个省区1997—2007年的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因资料限制,未计算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分析近10多年来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讨论"资源诅咒"假说在我国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两个解释变量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都说明了能源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即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但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很小,说明"资源诅咒"的效应不明显。并且这种负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小,反映了"资源诅咒"现象不具有长期性,在我国已渐趋淡化。特别是一些能源资源大省如内蒙古和山东已经破解了...
关键词:
能源 经济增长 资源诅咒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克星
本文将经济发展分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以2009-2014年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样本数据分析,验证全域和东中西部地区建设用地"资源诅咒"效应。结果表明:(1)全国层面,建设用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资源诅咒"效应不显著,而对产业结构具有显著的"资源诅咒"效应;(2)东部地区,建设用地资源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资源诅咒"效应,对产业结构的作用不显著;(3)中部地区,建设用地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资源祝福"效应;(4)西部地区,建设用地资源对经济增长存在"资源祝福"效应,而对产业结构存
关键词:
建设用地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资源诅咒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谢姗
文章依据内生增长模型,对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对地区技术进步的贡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规模经济对东部地区技术进步的解释要大于对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解释相差无几。从全国范围来看,规模经济对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要远大于比较优势对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从而表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已转变到依靠规模经济拉动的方向上来,规模经济而不是地区的比较优势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作用。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规模经济 比较优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岳利萍 吴振磊 白永秀
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来说究竟是"财富"还是"诅咒"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我国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了对自然资源的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负相关关系,但资源禀赋通过何种渠道影响经济增长尚缺乏理论和实证检验。本文以"条件收敛"假说为基础,构建了资源禀赋对人均收入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区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在此基础上,以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地域分布与储量前十名的18个省(区)19年的自然资源储量以及经济社会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直接、间接和总效应大小的同时,对我国资源富集地区资源禀赋影响经济增长的渠道...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秀生 盛见
就地区经济增长而言,丰裕的自然资源既存在比较优势的促进作用,又存在比较优势弱势化的约束作用。因而自然资源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要看到其促进作用,更要关注其约束作用。中部地区既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更要消除其约束作用,促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世进
文章基于"资源诅咒"学说,利用1995~201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以能源资源为代表的资源丰裕度指标,对资源充裕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际层面存在"资源诅咒"现象。"资源诅咒"成为解释区域间经济增长差异的一个重要角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慧 康静
"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经典命题,但是区域经济发展是否存在资源诅咒,国内既有研究尚未形成统一意见。本文以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2001—2016年陕西省人均GDP增长率、资源丰裕度、制造业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科技创新水平、产业结构等数据,建立O LS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陕西省地区经济增长存在资源诅咒现象,发展制造业和促进人力资本的有效积累可以减轻资源诅咒对经济增长负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