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01)
- 2023(19119)
- 2022(15862)
- 2021(14721)
- 2020(12354)
- 2019(27993)
- 2018(27616)
- 2017(52957)
- 2016(28250)
- 2015(31796)
- 2014(31464)
- 2013(31408)
- 2012(29126)
- 2011(26293)
- 2010(26428)
- 2009(24588)
- 2008(24373)
- 2007(21688)
- 2006(19261)
- 2005(17809)
- 学科
- 济(131223)
- 经济(131056)
- 业(100474)
- 管理(93861)
- 企(87932)
- 企业(87932)
- 方法(53191)
- 数学(43143)
- 数学方法(42663)
- 财(37428)
- 中国(37154)
- 农(37059)
- 业经(36241)
- 地方(28387)
- 制(28083)
- 农业(25442)
- 贸(25378)
- 贸易(25359)
- 易(24693)
- 务(24603)
- 财务(24546)
- 财务管理(24501)
- 企业财务(23234)
- 技术(22826)
- 融(21820)
- 金融(21817)
- 和(21581)
- 银(21533)
- 银行(21509)
- 行(20752)
- 机构
- 学院(406659)
- 大学(404079)
- 济(181904)
- 经济(178625)
- 管理(160933)
- 研究(139768)
- 理学(137182)
- 理学院(135788)
- 管理学(133957)
- 管理学院(133166)
- 中国(111062)
- 京(85927)
- 财(85631)
- 科学(78348)
- 所(68989)
- 财经(66819)
- 中心(63835)
- 农(62996)
- 江(61781)
- 研究所(61667)
- 经(60721)
- 经济学(55941)
- 北京(54706)
- 业大(54479)
- 院(50580)
- 经济学院(50303)
- 范(50299)
- 师范(49807)
- 财经大学(49484)
- 农业(48916)
- 基金
- 项目(263214)
- 科学(210841)
- 研究(197057)
- 基金(193795)
- 家(166738)
- 国家(165306)
- 科学基金(144053)
- 社会(129472)
- 社会科(123062)
- 社会科学(123038)
- 省(101643)
- 基金项目(101491)
- 自然(89994)
- 教育(89386)
- 自然科(87935)
- 自然科学(87914)
- 自然科学基金(86380)
- 划(84709)
- 资助(79394)
- 编号(78203)
- 成果(63227)
- 发(60576)
- 部(59692)
- 重点(59037)
- 创(57272)
- 国家社会(54525)
- 课题(54313)
- 创新(53005)
- 制(52664)
- 教育部(52044)
- 期刊
- 济(208323)
- 经济(208323)
- 研究(127096)
- 中国(84143)
- 财(68480)
- 管理(66414)
- 农(58741)
- 科学(54836)
- 学报(53701)
- 融(43595)
- 金融(43595)
- 大学(43180)
- 学学(40688)
- 农业(40371)
- 教育(40063)
- 技术(37763)
- 业经(34340)
- 财经(33860)
- 经济研究(33436)
- 经(29325)
- 问题(27309)
- 贸(24228)
- 业(23770)
- 国际(22834)
- 技术经济(22248)
- 世界(21904)
- 统计(19693)
- 现代(19475)
- 商业(19007)
- 策(18371)
共检索到632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牛志伟 邹昭晞
通过对国内外比较优势与产业升级理论的梳理,创新性地将其概括为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三条途径与产业升级的四个维度,并将二者结合起来,构建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动态转换与产业升级的理论框架,对中国制造业发展指标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得到如下结论:从垂直结构升级考察,中国制造业呈现全方位崛起的态势,完成了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的升级;从水平结构升级考察,依据进口中间品国内配套增值率指数测算,中国制造业国内集成配套能力较强,但依据进出口中间品增值率指数测算,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地位较低;从产业效率考察,中国制造业技术效率世界领先;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显示,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产业效益考察,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低下,但作为增加值构成要素的税收占比很高,中国制造业出口占总产值比重在世界排序较低,中国内需市场潜力巨大。
关键词:
比较优势 产业升级 中国制造业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海波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仍处于工业化阶段,制造业的增长状况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环境下,比较优势理论对于目前讨论和研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策略具有宝贵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以比较优势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综合分析我国制造业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明确我国制造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陷阱 要素禀赋 产业链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文丁
当代的国际分工正由垂直型分工向混合型分工转变 ,呈现出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并存的格局。本文从实证的角度 ,分析了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调整与变迁 ,并对相关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国际分工 制造业 比较优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珂 朱彤
基于外部融资依赖的视角,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国的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变迁之间的关系,结论认为:中国的金融发展构成比较优势变迁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外部融资依赖度的不同,中国的金融发展对各行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存在差异性。高外部融资依赖行业的比较优势得到了显著提升,而低外部融资依赖行业的比较优势却相对稳定。
关键词:
外部融资依赖 金融发展 比较优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耿伟
文章构建了一个国际贸易动态分析框架将技术变迁和比较优势模式的动态演进同时内生化,说明了部门的干中学和国际知识外溢分别是比较优势模式演化呈固化性和流动性的主要动因。但是,内生比较优势在长期内是不断固化还是发生逆转最终是一个经验研究的问题。文章采用了马尔可夫链来考察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动态分布的固化性和流动性的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模式的演变具有固化性的特征。
关键词:
内生比较优势 盖尔顿回归 马尔可夫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跃 蒙永胜
本文以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根据新疆1998-2012年数据,把制造业28个行业分为8大类,以各类行业产值占总制造业产值的比重作为制造业升级测度指标及因变量,以衡量地区是否违背比较优势战略的测度指标TCI指数作为解释变量,选取出口规模、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政府干预程度、科研状况等可能对新疆制造业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经济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分析新疆制造业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结果发现,TCI对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的影响为正,其他行业为负数,说明新疆长期忽视自身比较优势提升,而选择优先发展资源依赖型产业,导致制造业升级"困境",也验证了所谓的"资源诅咒"。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猛 杨先明
将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动态化与要素替代和技术进步联系起来,以探析要素替代增长效应的内在传导机制。选取2001—2014年中国制造业29个行业为研究样本,通过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要素替代弹性的提高通过加快资本积累速度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化的转变;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型技术进步是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变的两条有效途径;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型技术进步对比较优势动态化的边际效应存在相互替代。上述结论在考虑内生性、稳健性问题后依然可靠。因此,未来中国制造业应重点关注要素替代的资本积累效应以及提高技术进步向生产率转化程度,通过进一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以及选择适宜技术进步路径更快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化转变。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猛 杨先明
将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动态化与要素替代和技术进步联系起来,以探析要素替代增长效应的内在传导机制。选取2001—2014年中国制造业29个行业为研究样本,通过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要素替代弹性的提高通过加快资本积累速度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化的转变;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型技术进步是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变的两条有效途径;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型技术进步对比较优势动态化的边际效应存在相互替代。上述结论在考虑内生性、稳健性问题后依然可靠。因此,未来中国制造业应重点关注要素替代的资本积累效应以及提高技术进步向生产率转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郭克莎
医药制造业总体上说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医药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属于比较劣势产业。但是,中国的医药制造业包括了具有传统优势的中药制造业,同时技术含量较低的化学原料药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发展规模,因而中国的医药制造业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殷德生 唐海燕
文章以中国各地区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平均规模来衡量产业选择的效率与风险。在衡量制造业选择的效率与风险时,依据就是看某地区所选择发展的制造业是否遵循了比较优势法则。如果所选择发展的制造业不是比较优势产业,那就形成了产业选择的风险。文章衡量了各地区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了各地区应主导发展的制造业。同时,我们在衡量制造业选择的风险大小时还发现,风险指数较低的地区基本上是分布在要么具有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的地区,要么具有规模经济比较优势的地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耿伟 战楠
采用独立随机增量过程马尔可夫链的方法对中国149个制造业行业的比较优势动态变迁进行实证分析,旨在反映产业比较优势的演变特征。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比较优势的各个状态均以较高的概率保持在原有状态,由此反映出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模式和专业化分工模式的演变具有固化性的特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潘岳
中国的加工制造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了使中国早日成为“世界工厂”,近期应着重推行以下改革: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改善外商投资环境,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培育社会中介组织;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继续创造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
关键词:
加工制造业 世界经济 比较优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廖涵 谢靖 范斐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及有关方法,基于出口增加值的视角,对垂直专业化分工和贸易下中国制造业14个部门的比较优势及要素含量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密集型部门的比较优势得到巩固,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部门已具有比较优势,另一些部门的比较劣势得到改善。总体而言,中国制造业各部门资本密集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中、高技能劳动时间份额也在逐步增大,这为中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规划打下了坚实基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钱诚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对于制造业是否仍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学界形成了不同看法。基于劳动力成本优势动态评价模型研究发现,与发达国家、东欧转型国家及周边东南亚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制造业就业规模优势仍然显著,虽然劳动力绝对成本优势减弱,但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缩小,与周边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依然具有相对成本较低的优势。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国应加快调整人口政策、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及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