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20)
- 2023(18003)
- 2022(14985)
- 2021(13748)
- 2020(11684)
- 2019(26215)
- 2018(25638)
- 2017(50302)
- 2016(26499)
- 2015(29378)
- 2014(28859)
- 2013(28391)
- 2012(26151)
- 2011(23339)
- 2010(23726)
- 2009(22125)
- 2008(21742)
- 2007(19431)
- 2006(17207)
- 2005(15622)
- 学科
- 济(133740)
- 经济(133619)
- 业(100958)
- 管理(91343)
- 企(89960)
- 企业(89960)
- 方法(52128)
- 数学(42314)
- 数学方法(41820)
- 业经(36628)
- 财(35315)
- 农(35106)
- 中国(30550)
- 地方(27905)
- 农业(24723)
- 务(24286)
- 财务(24240)
- 财务管理(24204)
- 制(23729)
- 技术(23369)
- 企业财务(22979)
- 学(22397)
- 贸(20915)
- 贸易(20900)
- 策(20815)
- 理论(20681)
- 和(20334)
- 易(20253)
- 划(19098)
- 体(18309)
- 机构
- 学院(382300)
- 大学(376062)
- 济(175426)
- 经济(172381)
- 管理(155963)
- 理学(133499)
- 理学院(132245)
- 管理学(130520)
- 管理学院(129777)
- 研究(124479)
- 中国(96887)
- 财(79808)
- 京(76760)
- 科学(69170)
- 财经(63156)
- 所(60249)
- 江(58377)
- 中心(57551)
- 经(57229)
- 农(54886)
- 经济学(54185)
- 研究所(53862)
- 业大(49460)
- 经济学院(48620)
- 北京(47949)
- 财经大学(46456)
- 范(46287)
- 师范(45881)
- 州(45557)
- 院(44894)
- 基金
- 项目(247255)
- 科学(199125)
- 研究(186624)
- 基金(182200)
- 家(155155)
- 国家(153797)
- 科学基金(135963)
- 社会(123397)
- 社会科(117293)
- 社会科学(117268)
- 省(97231)
- 基金项目(95541)
- 教育(84854)
- 自然(84742)
- 自然科(82857)
- 自然科学(82842)
- 自然科学基金(81428)
- 划(79276)
- 编号(74497)
- 资助(74005)
- 成果(59376)
- 部(55450)
- 发(55419)
- 创(55121)
- 重点(54940)
- 国家社会(51587)
- 创新(50932)
- 课题(50730)
- 教育部(48783)
- 人文(48644)
- 期刊
- 济(201709)
- 经济(201709)
- 研究(116604)
- 中国(69962)
- 管理(65103)
- 财(64504)
- 农(50389)
- 科学(48104)
- 学报(46233)
- 大学(37440)
- 融(37415)
- 金融(37415)
- 技术(37359)
- 学学(35546)
- 农业(34651)
- 教育(34588)
- 业经(33106)
- 经济研究(33062)
- 财经(32341)
- 经(28168)
- 问题(25699)
- 技术经济(23235)
- 业(20503)
- 贸(20489)
- 世界(19510)
- 统计(19424)
- 现代(19165)
- 商业(19001)
- 策(18624)
- 国际(17920)
共检索到579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林毅夫 蔡嘉瑶 夏俊杰
加强产业政策与环保规制政策的协同,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共赢。在面临环保规制压力时,企业有两类减排方式选择,一类减排方式会导致牺牲经济绩效的冲突性困境,另一类减排方式则可实现环保与经济绩效的共赢。后一类减排方式是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实现路径,但激励企业选择此类减排方式的条件尚缺乏研究。产业发展方式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战略下,产业中的企业环保绩效显著提升,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且通过环保与经济绩效共赢的减排方式实现。内在机制在于,符合比较优势产业中的企业更具有自生能力,通过清洁生产实现减排的能力和意愿更强,具体包括改进绿色技术、增加环保设备设施投入等措施,此类减排机制有助于实现环保与经济绩效共赢,而并非以牺牲经济绩效为代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除直接运用环保政策工具对污染企业进行约束外,还可协同使用产业政策工具,采用遵循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提升企业满足环保合规性的能力、意愿和环保绩效表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
比较优势 产业政策 环保绩效 企业减排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坚
采用何种发展战略才能使我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在经济理论界一直存在重大分歧。两种观点的争论围绕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是否具有指导意义展开,涉及了对比较优势的理解,我国企业是否要自主研发、产业政策的作用等问题。本文首先根据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实践,说明现有理论难以解释的经济现象——我国在自主研发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这不同于"比较优势陷阱"论也不同于"自生能力"论的解释。其次,本文讨论企业能力理论的基本概念,说明比较优势不同于竞争优势,竞争优势依赖于对比较优势的有效利用和企业能力构建。本文最后基于企业能力理论的视角,对比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分析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理论误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彭文平 揭阳扬
本文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纳入产业比较优势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探究中,在产业层面研究了比较优势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检验了在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发展阶段升级以及地区经济发展路径中,政府和市场在产业比较优势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的"因势利导"作用。研究发现产业比较优势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在培育产业比较优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技术发展不同水平、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和产业发展不同程度上,政府的干预有所侧重,但随着地区经济腾飞,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实现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才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研究结果深化了比较优势推动产业升级路径中政府与市场作用的相关研究,为我国结构转型过程中如何平衡政府与市场力量以使得产业升级过程更为平滑,提供了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申广军
选址是企业发展初期最重大的决策行为,影响企业选址的绝对优势因素已经得到了深入的分析,但是比较优势的作用尚未引起注意。本文以新结构经济学为基础,指出地区比较优势在企业选址中的作用,即企业选址要符合当地的比较优势,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通过构建衡量地区比较优势的指标,本文提出一个可操作的一般化程序,可用于企业选址实践中。本文从企业选址的角度拓展了新结构经济学的应用,对企业选址决策中如何考虑地区经济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准则。
关键词:
企业选址 地区比较优势 新结构经济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歆
我国政府已经把减少污染物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到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之中,采取有效的污染物减排政策是中国缓解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排污权交易制度是在总量管制的情况下,通过污染物排放权的分配,最终实现该区域总的排污量削减。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了排污权交易的实施基础,并与行政强制性减排以及环境税减排进行了效率比较,结果表明排污权交易比单纯的行政强制性排污和环境税约束具有更高的市场效率以及灵活性,同时并不会降低整个社会的污染物排放效果。此外,从市场势力的影响、市场信息的影响、交易规则的影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豪 赵国春 张斌
文章理论阐述了财政分权、比较优势对绿色经济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并选取2007—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其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绿色经济发展虽然存在抑制作用,但提高财政分权程度能够激励地方政府通过制定符合地方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来有效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在其中产生了正向中介和调节作用。而后通过门槛效应拓展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存在边际递减,而其对比较优势的正向效应在增强,比较优势在财政分权与绿色经济发展中的正向中介作用在边际增强。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绿色经济发展 比较优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豪 赵国春 张斌
文章理论阐述了财政分权、比较优势对绿色经济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并选取2007—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其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绿色经济发展虽然存在抑制作用,但提高财政分权程度能够激励地方政府通过制定符合地方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来有效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在其中产生了正向中介和调节作用。而后通过门槛效应拓展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存在边际递减,而其对比较优势的正向效应在增强,比较优势在财政分权与绿色经济发展中的正向中介作用在边际增强。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绿色经济发展 比较优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赵婷 陈钊
本文围绕比较优势分析了中央和地方出台产业政策的特征规律。我们发现,中央选择的重点产业仅在东部地区具备或能够培育起比较优势,在中西部则不然。与此同时,在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扶持的重点产业中,中央重点产业占比越来越高,这导致中西部地区在产业政策选择上越来越偏离自己的比较优势。进一步研究发现,偏离程度更大的中西部地区获批了更多的国家级开发区,这为我们理解地方在产业政策制定上为何紧跟中央重点产业而偏离自身比较优势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中央与地方 产业政策 比较优势 开发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梦璇 孙苗 于清溪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一个具有现实操作意义的海洋优势产业甄别方法。该方法改进了林毅夫从衡量“要素禀赋”入手直接甄别比较优势产业的思路,转从比较优势产业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两个外在表现入手,进行间接甄别。此外,使用Bootstrap方法克服了中国省级海洋经济数据样本点过少的问题,并以山东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与已有研究方法的甄别结果相比较,发现在“简单一致率”“调整一致率”准则下,该识别方法的准确性较高,这说明使用Bootstrap测算的投入产出弹性对甄别海洋比较优势产业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孙瑾 刘文革
一、竞争优势产业甄别和政府因势利导分析框架与传统发展经济学不同,林毅夫教授的新结构主义经济学强调了要素禀赋结构和这种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经济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市场内生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变迁,但是每个遵循自身比较优势的国家都有机会运用政府力量在每一个发展阶段调整和改进该阶段的最优经济结构。根据这一理论,本文归纳并补充了新结构主义的一国对外竞争优势产业甄别和政府因势利导分析框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梦璇 孙苗 于清溪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一个具有现实操作意义的海洋优势产业甄别方法。该方法改进了林毅夫从衡量“要素禀赋”入手直接甄别比较优势产业的思路,转从比较优势产业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两个外在表现入手,进行间接甄别。此外,使用Bootstrap方法克服了中国省级海洋经济数据样本点过少的问题,并以山东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与已有研究方法的甄别结果相比较,发现在“简单一致率”“调整一致率”准则下,该识别方法的准确性较高,这说明使用Bootstrap测算的投入产出弹性对甄别海洋比较优势产业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佳君
虽然开发性金融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一产业政策抓手并不被人们所广泛认知。本文首先点明了开发性金融的作用并非仅仅局限于提供资金,而在于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抓手克服外部性和协调性等问题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其次,回顾了二战后在发展思潮的影响下开发性金融机构经历了勃兴——衰退——复兴三个发展阶段,折射出了国际发展思潮从强调政府干预到自由市场的转变,以及近期金融危机后关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再思考。进而,从作为继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后的第三波发展思潮的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剖析了中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佳君
虽然开发性金融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一产业政策抓手并不被人们所广泛认知。本文首先点明了开发性金融的作用并非仅仅局限于提供资金,而在于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抓手克服外部性和协调性等问题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其次,回顾了二战后在发展思潮的影响下开发性金融机构经历了勃兴——衰退——复兴三个发展阶段,折射出了国际发展思潮从强调政府干预到自由市场的转变,以及近期金融危机后关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再思考。进而,从作为继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后的第三波发展思潮的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剖析了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在开发性金融领域的实践。最后,展望了开发性金融研究的三个着力点,即为什么需要开发性金融,如何有效治理监管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及开发性金融对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微观实证研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赵秋运 万岑 张骞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转变为“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取得了经济“增长奇迹”。近些年来,国家对于经济发展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单纯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还要关注环境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以实现包容性可持续发展。对于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能否推动包容性可持续发展,文章选取中国2003—2021年282个城市的数据,使用技术选择指数与包容性可持续发展指数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引入政府和市场以探究两者的作用。文章实证结果表明:遵循比较优势显著促进包容性可持续发展;政府和市场均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而且两者的协同效应明显;东部地区城市、人口规模较大城市及发展水平较高城市中,遵循比较优势对包容性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更显著。本文研究对促进我国各地区包容性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政策启示:一是各地需选择符合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二是立足于比较优势,加强地区间合作,积极融入国际市场;三是选择适宜的创新策略,避免盲目自主创新;四是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五是完善环境治理机制,健全环境治理体系。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军
本来,任何一位受到现代经济学训练的经济学家都深知价格机制在分配资源和实现配置效率上的头等重要性,而这正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但是,当经济学家面对"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东亚奇迹"时,却有难以达成共识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离开了政府的指导和有选择的产业政策的有效实施,这些"奇迹"是否可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争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