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64)
2023(12534)
2022(10567)
2021(9732)
2020(7899)
2019(17893)
2018(17802)
2017(33995)
2016(18155)
2015(20464)
2014(20700)
2013(20358)
2012(19328)
2011(17885)
2010(18833)
2009(17302)
2008(16878)
2007(15247)
2006(13927)
2005(13089)
作者
(54035)
(44749)
(44707)
(42461)
(29093)
(21436)
(20424)
(17278)
(17154)
(16137)
(15562)
(15173)
(14643)
(14561)
(14064)
(13743)
(13272)
(12953)
(12777)
(12604)
(11589)
(11008)
(10951)
(10523)
(10115)
(10089)
(9893)
(9800)
(9090)
(8789)
学科
(98638)
经济(98541)
管理(44809)
(44065)
(34449)
企业(34449)
方法(33257)
数学(28883)
数学方法(28306)
中国(26993)
地方(26400)
(22476)
业经(20167)
(18371)
(16205)
金融(16204)
地方经济(16154)
农业(15367)
(15365)
(15107)
银行(15082)
(15006)
贸易(14993)
(14972)
(14706)
(14377)
理论(13734)
(13479)
(12712)
环境(12396)
机构
大学(268095)
学院(267850)
(119465)
经济(117034)
研究(101376)
管理(97063)
理学(81594)
理学院(80543)
管理学(78945)
管理学院(78420)
中国(77043)
(58745)
科学(58721)
(52991)
(52358)
研究所(47000)
中心(44763)
(41964)
(41892)
财经(40947)
(38580)
北京(38554)
师范(38235)
经济学(37258)
(36929)
(35993)
业大(35235)
(33611)
经济学院(32993)
农业(32238)
基金
项目(165772)
科学(130142)
研究(123832)
基金(118167)
(103226)
国家(102004)
科学基金(86006)
社会(78975)
社会科(74925)
社会科学(74904)
(64728)
基金项目(60381)
教育(57118)
(54529)
自然(52907)
自然科(51675)
自然科学(51665)
自然科学基金(50704)
资助(49960)
编号(49929)
成果(42552)
(41474)
重点(37961)
(36532)
课题(36293)
(34071)
发展(33807)
(33268)
国家社会(32522)
创新(31921)
期刊
(147411)
经济(147411)
研究(89892)
中国(60697)
管理(41342)
(39948)
(38714)
学报(38001)
科学(36648)
教育(34886)
大学(29633)
(29121)
金融(29121)
农业(27525)
学学(27462)
技术(25834)
经济研究(24421)
业经(22238)
财经(20700)
问题(18304)
(18111)
世界(15644)
(15559)
统计(15249)
(15135)
技术经济(14884)
国际(14800)
(13526)
图书(13442)
(12857)
共检索到435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建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史龙祥  
本文从静态与动态比较优势的角度揭示了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变迁的动因,并从产业间与产业内比较优势的角度对“后雁行模式”形态进行分析,认为东亚地区将逐步形成网络型复合分工结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代谦  李唐  
考察中国近代经济史,本文发现近代中国不同产业走上了不同的技术进步道路。有的产业(如纺纱、造船、钢铁、采矿、铁路、邮电通信等)技术进步一步到位,整体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有些产业(如织布、磨粉、榨油、缫丝、丝织等)则采取了渐进式的技术进步道路。本文在一个简单的两部门模型中分析了落后国家这种二元技术进步现象。决定这种二元技术进步的仍然是落后国家的比较优势:对于那些落后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技术进步只能采取渐进式的发展道路;那些比较劣势的产业,反倒能够采取一步到位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史中落后国家二元技术进步道路的考察对于当今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以及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道路选择具有非常重大的借鉴意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立冰  
本文对东亚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对“东亚模式”的种种非议进行了分析,提出“东亚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启示是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大力发展科教,并就此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论述。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洪良  
东亚经济模式造就了亚洲经济奇迹,给世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成功的经验。但东亚模式的缺陷也使东亚诸国陷入了金融危机而蒙受巨大损失。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东亚经济模式有一定的相似性,正确地认识彼此间的异同,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东亚各国经济发展中走过的弯路,对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尹翔硕  徐建斌  
本文通过对两国模型的一般均衡分析,从贸易的角度阐明了推动技术进步重要性,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不仅要利用现有的比较优势,更应当通过教育和科技政策,转变比较优势。本文的分析表明,推动技术进步不能仅仅推动高技术产业或低技术产业的发展,而应当同时提高两类产业的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既获得当前的贸易得益,又获得长远的增长得益,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露萍  
一、导论 近二、三十年来,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倍受世界瞩目。从1960年以来,HPAEs的增长速度比东亚其它国家和地区快一倍多,比拉丁美洲和南亚将近快两倍,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快5倍。同样,它们的发展速度也远高于工业化国家和中东北非的石油输出国。在1960年至1985年之间,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实际人均收入增加了四倍多,东南亚新兴工业化国家也增加了一倍多。如此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在世界经济史上也是罕见的,被世界银行1993年政策调研报告誉为“东亚奇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露平  吴岩  
马克思主义的落后国家发展理论是新时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建构的理论来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经从"政治运动逻辑"转至"经济启蒙逻辑",并拓展为经济化的实践逻辑,不断呼唤着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落后国家发展理论推进了中国政治经济学建构,中国经验与中国方案丰富和发展了落后国家发展理论。就本质而言,新时代中国政治经济学从哲学维度提出了中国科学有效地发展经济的路径,实现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整体和谐,形成了人民经济学与财富经济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江时学  
一、东亚的“成功”与拉美的“失败” 拉美和东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具有两个最为明显的共同之处:第一,它们都是第三世界中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地区)。第二,制造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拉美和东亚之间也有显而易见的差异性。拉美实施进口替代的时间比东亚早,而且具有更强烈的民众主义色彩。尽管拉美具有东亚缺乏的许多优势,但是相比之下,拉美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业绩却不及东亚。目前,东亚早已经赶上甚至超过拉美。在80年代,两个地区的差异更加明显:拉美陷入了“失去的10年”,而东亚却在快速发展。在收入分配方面,东亚的业绩也优于拉美。国外学者曾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和论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林毅夫  李永军  
竞争优势理论的追随者往往将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两个范畴对立起来或者干脆使用竞争优势理论来否定比较优势理论。本文将证明,对两种理论相互关系的上述理解基本上是错误的。与这种理解相反,文章认为,竞争优势的建立离不开比较优势的发挥。发展中国家只有充分依靠和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才能够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的经济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友花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基本上都将战略重点放在其比较优势领域,并形成了四种不同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文章认为,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应从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中国人口的能源使用、消费行为两条主要途径出发,不断创新,形成中国独特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林毅夫  孙希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新平  
"低碳经济"是本世纪初提出的新理念,但经济的"低碳化"趋势却在20世纪末就已经出现了。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促进经济低碳化的政策正朝着多样化、综合化的方向演变,但财税政策仍是其中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汪青松  卢卫强  
比较优势战略的有效性受到了众多经济学家的质疑。发展中国家在采取这种战略时,最大的问题在于比较优势往往难以实现,不能够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如果后发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则可以弥补比较优势战略的这一难题。对于中国来说,应该立足于比较优势,利用后发优势进行不断的“学习”,使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增强其综合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