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14)
2023(12994)
2022(10838)
2021(10069)
2020(8134)
2019(18551)
2018(18222)
2017(34393)
2016(18107)
2015(20772)
2014(20503)
2013(20519)
2012(19877)
2011(18148)
2010(18300)
2009(16472)
2008(16360)
2007(14377)
2006(13080)
2005(12140)
作者
(53363)
(44553)
(44263)
(41863)
(28618)
(21359)
(20083)
(17231)
(17083)
(15826)
(15382)
(15069)
(14446)
(14268)
(13968)
(13717)
(13186)
(12870)
(12718)
(12658)
(11456)
(10829)
(10742)
(10279)
(9962)
(9907)
(9843)
(9752)
(9002)
(8917)
学科
(89190)
经济(89101)
(47596)
管理(45700)
(35228)
企业(35228)
方法(29845)
中国(29567)
(25877)
数学(25670)
数学方法(25475)
地方(25065)
业经(20153)
(18238)
贸易(18221)
技术(17739)
(17662)
农业(17655)
(15620)
(15361)
(14954)
(14889)
金融(14886)
(14539)
银行(14511)
(14181)
(14152)
地方经济(14006)
环境(13701)
产业(13453)
机构
大学(264385)
学院(263311)
(120660)
经济(118456)
研究(104345)
管理(95939)
理学(80796)
理学院(79731)
中国(79540)
管理学(78635)
管理学院(78088)
科学(60013)
(59459)
(53243)
(51303)
研究所(48084)
中心(46334)
(44199)
(40611)
财经(40156)
北京(38947)
经济学(38050)
(37977)
师范(37644)
(37440)
(36576)
业大(36208)
农业(34297)
经济学院(34225)
(32348)
基金
项目(171590)
科学(135814)
研究(129722)
基金(123912)
(108881)
国家(107631)
科学基金(90533)
社会(84437)
社会科(80175)
社会科学(80160)
(65647)
基金项目(64677)
教育(57384)
(55684)
自然(54378)
自然科(53071)
自然科学(53058)
自然科学基金(52137)
编号(51156)
资助(50348)
(44030)
成果(42410)
重点(39308)
(38763)
课题(36798)
(36420)
发展(36310)
国家社会(36079)
(35729)
创新(34214)
期刊
(142887)
经济(142887)
研究(88312)
中国(61822)
(42154)
科学(38661)
学报(38278)
管理(38163)
(36795)
教育(31585)
农业(29617)
大学(29500)
(27632)
金融(27632)
学学(27192)
技术(24981)
经济研究(23671)
业经(22397)
财经(19900)
问题(19150)
(17598)
(17301)
(17217)
世界(16705)
国际(16348)
技术经济(14926)
图书(13653)
(13577)
论坛(13577)
科技(13268)
共检索到426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代谦  李唐  
考察中国近代经济史,本文发现近代中国不同产业走上了不同的技术进步道路。有的产业(如纺纱、造船、钢铁、采矿、铁路、邮电通信等)技术进步一步到位,整体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有些产业(如织布、磨粉、榨油、缫丝、丝织等)则采取了渐进式的技术进步道路。本文在一个简单的两部门模型中分析了落后国家这种二元技术进步现象。决定这种二元技术进步的仍然是落后国家的比较优势:对于那些落后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技术进步只能采取渐进式的发展道路;那些比较劣势的产业,反倒能够采取一步到位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史中落后国家二元技术进步道路的考察对于当今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以及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道路选择具有非常重大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尹翔硕  徐建斌  
本文通过对两国模型的一般均衡分析,从贸易的角度阐明了推动技术进步重要性,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不仅要利用现有的比较优势,更应当通过教育和科技政策,转变比较优势。本文的分析表明,推动技术进步不能仅仅推动高技术产业或低技术产业的发展,而应当同时提高两类产业的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既获得当前的贸易得益,又获得长远的增长得益,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建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邢楠  袁礼  国胜铁  
考察近代中国丝织业技术发展史,发现不同要素禀赋结构地区的适宜性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不同。与先发国家具有相似要素禀赋结构的地区,选择以"要素积累驱动技术引进"的方式,通过要素积累缩小与先发国家要素结构差距的同时引进前沿技术;而与先发国家具有互补要素结构地区,为缩小技术引进的效率损失,则选择符合自身禀赋结构的技术类型,通过"技术引进与要素积累交互推进"这一循环往复的技术进步路径,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孙早  王文  
开放经济条件下,在一个相对集权的体制中,为规避潜在的风险,民营企业通常会采取"消极适应或积极适应"两种发展形式。"以牺牲企业对外部(技术、市场)变化适应性为代价换取产权安全"的消极适应型发展的直接后果是使得政府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努力受挫。与消极适应型发展模式不同,一些民营企业会选择积极适应型的发展模式,即通过寻求官方庇护的政治方式来确保创新收益安全,企业发展与滋生腐败之间极易发生联系。"‘腐败’成为企业发展‘润滑剂’"现象的出现,侵蚀了国家政治体制,加剧了政府和社会大众的不满,客观上加大了企业发展面临的潜在风险。体制"怪圈"的形成,既不利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又极可能引发政府统治的合法性危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安民  黄静波  
建立中间产品种类扩张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来探讨技术落后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对外经贸往来程度如何影响其技术进步,并使用我国数据来对模型结论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通过增加对自主创新的激励来促进技术进步,也会降低我国通过对外经贸往来而接触新知识、新技能并进行学习与模仿的机会,从而减弱这一途径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就溢出渠道而言,对外贸易比FDI对我国技术进步更为重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露平  吴岩  
马克思主义的落后国家发展理论是新时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建构的理论来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经从"政治运动逻辑"转至"经济启蒙逻辑",并拓展为经济化的实践逻辑,不断呼唤着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落后国家发展理论推进了中国政治经济学建构,中国经验与中国方案丰富和发展了落后国家发展理论。就本质而言,新时代中国政治经济学从哲学维度提出了中国科学有效地发展经济的路径,实现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整体和谐,形成了人民经济学与财富经济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科  
针对我国目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换及比较优势退位问题,本文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目前的出口贸易中占据主体地位,其原因主要是由我国国内经济的二元化结构所决定的,因此应当继续遵循自己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和贸易。当资本积累的边际效用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优化劳动力就成为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走上效益化增长道路的重要手段,并提出可能的政策性建议,包括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生产地区转移和降低制度成本等。伴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工资率上涨,最终达到增强本国产业和贸易竞争优势的目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依慧  
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必须立足在比较优势之上 ,而比较优势是动态变化的 ,因此产业发展战略应根据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而及时调整。否则 ,则容易落入比较优势陷阱。改造传统产业 ,强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实现新的竞争优势 ,是中国产业发展两条并行不悖的路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文龙  彭智勇  
静态和动态的比较优势分歧的焦点是贸易条件是否恶化,贸易条件又直接取决于一国技术水平进步的速度。虽然,较低技术水平的商品客观存在着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趋势,但一国可以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来优化自己的贸易条件。随着技术链的拉长,传统的重商主义或进口替代加自由贸易两阶段技术赶超模式已过时,新的技术进步模式应该根据一国资源有效配置原则分为为自由贸易,有限产业政策,有限战略性贸易政策三个阶段。中国当前的工业化水平要求只有采取第二阶段战略,才能使资源得到最有效配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炜  曾晓强  
一当代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即现代产业部门(工业)和传统产业部门(农业)并存;现代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与经济极落后的农村并存。在区域发展中,现代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剧锦文  
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快速发展这一事实,利用中国五城市制造业中私营企业的数据,在检验了相关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比较优势模型,在控制了企业规模、行业等变量之后,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的快速发展并不在于企业的制度优势,而是由于这类企业在融资、人力资本吸纳等经营条件和政府的政策偏好、企业所处地区等运营环境方面更具优越性;企业的比较优势确实是企业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因,获取资源或许是导致企业制度变革的入口,但企业制度的实质性变革取决于企业家对由此放弃的控制权与预期收益之间的权衡。这些结论为我们正确把握目前我国私营企业的基本性质和状态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樊丽明  石绍宾  
一、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与公共品市场供给:理论分析框架(一)市场供给公共品的特征:可排他。尽管公共品的基本属性是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但这不意味着所有公共品都具有相同程度的非排他性质,也不意味着公共品一定不可以排他。实际上,排他的实质是一个成本问题而不是一个逻辑问题,其可行或者不可行依赖于执行成本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许晨  燕红忠  
近代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变十分缓慢,并没有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与之相对应的是,近代货币制度也呈现出分层化特征,货币市场的分层在很大程度上恰好与现代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分割相对应。本文基于二元经济理论与实证视角,分析各层次市场之间的传递机制,反映分层化的货币体系与二元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货币传导的经济效应和对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近代中国的二元货币体系根植于二元经济结构,又与其相互融合、固化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均衡,这是造成近代二元经济结构长期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代谦  别朝霞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动态比较优势模型研究人力资本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与先前的文献不同,本文认为动态比较优势的核心是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本一方面可作为一种要素投入用于各种经济活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外部性,能够有效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研发部门的效率,这种外部性是发展中国家培育自己动态比较优势的核心。只有人力资本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使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演变,才能使发展中国家不断进入更高级的产业,实现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