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46)
2023(10391)
2022(8889)
2021(7939)
2020(6391)
2019(14466)
2018(14449)
2017(27199)
2016(14694)
2015(16616)
2014(16896)
2013(16910)
2012(16576)
2011(15560)
2010(16373)
2009(15202)
2008(15099)
2007(13890)
2006(13089)
2005(12617)
作者
(45151)
(37539)
(37392)
(35698)
(24389)
(18169)
(17001)
(14488)
(14318)
(13731)
(13110)
(12516)
(12511)
(12435)
(11974)
(11648)
(11154)
(10905)
(10904)
(10665)
(10029)
(9265)
(9214)
(8792)
(8552)
(8543)
(8485)
(8427)
(7689)
(7465)
学科
(86148)
经济(86063)
管理(39377)
(38813)
(29771)
企业(29771)
地方(27597)
中国(25239)
方法(22805)
(20917)
数学(18898)
数学方法(18694)
业经(18668)
地方经济(16758)
(15914)
(14948)
农业(14657)
(14244)
金融(14243)
(14034)
银行(14016)
(13699)
(13509)
(13156)
贸易(13140)
(12990)
(12529)
环境(11453)
(11116)
(10857)
机构
学院(223154)
大学(222622)
(102728)
经济(100527)
研究(88713)
管理(78737)
中国(68380)
理学(64701)
理学院(63800)
管理学(62875)
管理学院(62402)
科学(50128)
(49581)
(46317)
(46298)
研究所(41114)
中心(39298)
(37869)
(35221)
财经(34960)
(33184)
北京(33006)
师范(32906)
经济学(31834)
(31315)
(31240)
(30602)
经济学院(28126)
(27774)
业大(27567)
基金
项目(131132)
科学(102535)
研究(100113)
基金(92193)
(79527)
国家(78798)
科学基金(65998)
社会(64403)
社会科(61014)
社会科学(61002)
(51202)
基金项目(47004)
教育(45160)
(43077)
编号(40766)
自然(38807)
资助(38393)
自然科(37846)
自然科学(37839)
自然科学基金(37162)
成果(35697)
(35529)
课题(30438)
重点(30257)
发展(29485)
(29004)
(28782)
(26504)
国家社会(26384)
(25774)
期刊
(135809)
经济(135809)
研究(80718)
中国(55022)
(34761)
(34224)
管理(34213)
学报(30477)
科学(30064)
教育(29840)
(27902)
金融(27902)
大学(23479)
农业(23229)
经济研究(21901)
学学(21370)
业经(21001)
技术(20522)
财经(18282)
问题(17211)
(16064)
(14465)
国际(13860)
世界(13464)
图书(12619)
技术经济(12589)
(12383)
(11652)
论坛(11652)
商业(11241)
共检索到385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陆德明  张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国民  罗小锋  李振唐  
本文采用生产函数法,分析了各要素对中西部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利用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Jr)的数学模型,测算出中西部地区在四个行业领域的技术与制度方面的后发优势。提出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同时实施,共同推进,是变后发潜在优势为后发增长动力,促进中西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选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汪青松  卢卫强  
比较优势战略的有效性受到了众多经济学家的质疑。发展中国家在采取这种战略时,最大的问题在于比较优势往往难以实现,不能够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如果后发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则可以弥补比较优势战略的这一难题。对于中国来说,应该立足于比较优势,利用后发优势进行不断的“学习”,使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增强其综合国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俊亮  
本文从产业规模角度,同时结合技术角度的分析,着重在比较优势的框架内探讨了产业规模与技术的相互影响机制,运用发展经济学和比较优势理论,在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及政策建议,包括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综合开发能源、矿产资源;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润  
动态比较优势导向与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贵州财经学院于润在通过对外贸易来改变产业结构进而进一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导向形态中,有两种在世界范围内运用比较普遍,一种是静态比较优势导向形态,一种是动态比较优势导向形态。将这两种形态加以比较分析和进一步拓展,并结...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仉建涛  包晓光  
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关系到一国经济发展的成败,因此,深入研究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及其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笔者认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应紧密结合我国的国情,而不能完全照搬经济学的理论,任何单独一种战略都不能成为我国的主导战略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文学  
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王文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却日益突出。目前,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大体为6:3:l,而且这种差距还在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一帆  
本文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是简单的新一轮中西部重点发展战略或第二次“西进”,必须吸取过去偏颇发展的教训,坚持走协调发展的路子。加快中西部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人才和生产资料等投入,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解决,而不能用“一平二调”的手段“调东补西”。并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发展的基本思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卢嘉瑞  张云  田学斌  陈永国  
世纪之交,环渤海地区有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环渤海地区应当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的优势,谋划具有全局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以便从地理意义上的北方“龙头”变为经济社会意义上的北方“龙头”,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富有活力的新的增长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匡小平  肖建华  
对当前及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的分析发现,要实现经济进一步增长必须依赖消费;但消费能力低下制约了经济增长,而就业影响了收入增长与消费能力的形成,从而牵制了经济增长。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历史原因,财税政策在缓解就业压力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在三个方面调整财税政策的着力点,可能是舒缓我国就业压力的路径之一。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文龙  彭智勇  
静态和动态的比较优势分歧的焦点是贸易条件是否恶化,贸易条件又直接取决于一国技术水平进步的速度。虽然,较低技术水平的商品客观存在着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趋势,但一国可以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来优化自己的贸易条件。随着技术链的拉长,传统的重商主义或进口替代加自由贸易两阶段技术赶超模式已过时,新的技术进步模式应该根据一国资源有效配置原则分为为自由贸易,有限产业政策,有限战略性贸易政策三个阶段。中国当前的工业化水平要求只有采取第二阶段战略,才能使资源得到最有效配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孙早  
西部经济发展战略的再思考——兼论自然资源优势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孙早(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整个经济对能源、原材料等资源型产品的消耗大幅度上升,能源——原材料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日趋严重。与此同时,过大的东西部差距也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段兴民  
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段兴民一、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确实拉大了,目前还在继续拉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都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与此同时,由于诸多因素的作用,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发展得更快,因而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柳思维  杜焱  罗会华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董锁成  
一、西部经济地带的多重属性 (一)地域空间与地理位置的二重性。西部地区(笔者按:本文的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广西等11省区)。疆域辽阔、空间广袤,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10以上,但人口仅占全国的3/10,可谓地旷人稀。仅此而言,似乎西部的国土可为经济活动和生产力布局提供广阔的空间。但是,西部大面积的戈壁沙漠、崇山峻岭以及号称“世界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