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89)
- 2023(12918)
- 2022(11006)
- 2021(10440)
- 2020(9084)
- 2019(21245)
- 2018(20846)
- 2017(40232)
- 2016(21375)
- 2015(24703)
- 2014(24555)
- 2013(24542)
- 2012(22832)
- 2011(20599)
- 2010(20303)
- 2009(18923)
- 2008(18854)
- 2007(16361)
- 2006(13747)
- 2005(12265)
- 学科
- 济(97180)
- 经济(97086)
- 管理(59397)
- 业(58093)
- 方法(50817)
- 企(46781)
- 企业(46781)
- 数学(45457)
- 数学方法(44987)
- 贸(26732)
- 贸易(26721)
- 易(25966)
- 中国(25441)
- 财(23960)
- 农(23844)
- 业经(18180)
- 学(17140)
- 地方(16457)
- 制(16259)
- 农业(15497)
- 务(15095)
- 财务(15051)
- 财务管理(15014)
- 融(14377)
- 金融(14374)
- 企业财务(14164)
- 银(14133)
- 银行(14105)
- 和(13784)
- 行(13438)
- 机构
- 大学(315313)
- 学院(312060)
- 济(141116)
- 经济(138768)
- 管理(122857)
- 理学(106857)
- 研究(105791)
- 理学院(105735)
- 管理学(104123)
- 管理学院(103535)
- 中国(80777)
- 京(65295)
- 财(61470)
- 科学(61066)
- 所(52333)
- 财经(50471)
- 中心(48890)
- 农(48671)
- 研究所(47669)
- 经(46079)
- 经济学(44974)
- 业大(44203)
- 江(43494)
- 北京(41171)
- 经济学院(40923)
- 农业(38601)
- 范(38569)
- 师范(38181)
- 院(38035)
- 财经大学(37703)
- 基金
- 项目(210314)
- 科学(166860)
- 基金(156726)
- 研究(152559)
- 家(136123)
- 国家(135109)
- 科学基金(116464)
- 社会(99371)
- 社会科(94473)
- 社会科学(94451)
- 基金项目(82101)
- 省(78663)
- 自然(74877)
- 自然科(73209)
- 自然科学(73188)
- 自然科学基金(71935)
- 教育(70617)
- 划(67331)
- 资助(65949)
- 编号(60073)
- 部(48868)
- 成果(48305)
- 重点(47381)
- 发(44819)
- 创(43638)
- 国家社会(42476)
- 教育部(42428)
- 科研(41120)
- 创新(40989)
- 课题(40839)
- 期刊
- 济(142229)
- 经济(142229)
- 研究(89610)
- 中国(52768)
- 财(47068)
- 学报(45961)
- 科学(43167)
- 管理(42936)
- 农(42165)
- 大学(35475)
- 学学(33467)
- 农业(29090)
- 融(27354)
- 金融(27354)
- 技术(26911)
- 教育(26590)
- 经济研究(25184)
- 财经(24869)
- 贸(22764)
- 业经(21633)
- 经(21380)
- 问题(20286)
- 国际(19922)
- 统计(17430)
- 业(16811)
- 世界(16687)
- 技术经济(16008)
- 策(15259)
- 商业(14734)
- 理论(14272)
共检索到449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增艳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从产品层面延伸到了产品内不同工序层面,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解释这种新型产品内分工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作为产品内分工的表现形式——加工贸易目前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贸易方式。以2000~2005年中国各省市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样本,利用Egger(2005)的方法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得出比较优势仍是加工贸易的重要决定因素。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加工贸易 产品内分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袁欣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怀民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与加工贸易的关系,指出中国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是发挥比较优势,并导致外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国有企业在该领域中淡出的主要原因。本文的实证研究还证明,与利用外资、进口和人口素质的提高等因素一样,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也是中国加工贸易高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伟丽
本文主要以新新贸易理论之一的产品内贸易理论及其拓展研究为基础,运用中国31个省市2002—2008年《对外贸易数据库》年度数据进行分析;根据Hummels提出的VS和VSS概念,对各省市之间的产品内贸易进行度量;同时,运用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考虑各省市消费、VSS、进口、出口、R&D、劳动生产率等变量分析各省市生产率的贡献度,对产品内贸易和地区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对各省市之间参与国际垂直化分工的深浅程度进行比较,并把产品内贸易对地区生产率发展的贡献度进行比较,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产品内贸易 垂直专业化 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寿华
依据比较优势理论的指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比较优势理论在现代国际贸易发展中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易导致发展中国家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本文基于比较优势、贸易条件等相关理论,对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现有的比较优势、贸易条件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比较优势、贸易条件及其与中国GDP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研判中国纺织服装贸易是否面临落入比较优势陷阱的威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庄丽娟
对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劣势非常明显,绝大多数服务行业都呈现出较强的比较劣势,只有旅游、通信和其它商业服务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发展阶段的约束,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薄弱以及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的制约。
关键词:
服务贸易 比较优势 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燕春蓉
欧盟是中国近年来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笔者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方法,选择了中国和欧盟中的七个主要国家分别作了比较优势总体变化的分析,进而对各国2008年SITC细分三位数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中国和欧盟主要国家商品的贸易比较优势的情况,并且根据分析提出了如何促进中国与欧盟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重力 刘德江
本文通过使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对开放以来中国比较优势的变化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从三个角度进行:一是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在产业层次上测算比较优势。二是选取与中国出口产品相竞争的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进行对比。三是以美国、日本、欧盟作为目标市场,比较中国和竞争国在这几大市场上的表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凤娇
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特化系数对中新双边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产业内分工、相似需求和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内互补成为中新两国贸易关系的主要特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伶
借助TII指数、RCA指数、TCI指数、TSC指数,利用2004年~2013年中非贸易数据,定量分析了中非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各自的比较优势、互补性的强弱以及互补的性质。结果表明,中非之间具有很强的贸易互补性,但不同行业有很大差异,且主要是产业间互补。
关键词:
贸易结合度 比较优势 贸易互补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姗
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建立面板模型分析究竟是比较优势还是本地市场效应决定了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生产和贸易类型。研究发现,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生产和贸易类型由比较优势决定;且中西部地区的生产对国内需求的反应远大于东部地区生产对需求的反应。结论表明比较优势理论可以对中国地区间贸易做出解释,该理论并未过时。因此,中国应实行能够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的区域统筹发展战略;此外,那些实行区域产业转移的企业应积极适应国内市场,调整产品性能和属性,适应国内消费者偏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舒燕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成为了各国竞争的焦点。研究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形成和转换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从服务贸易总量、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贸易结构三个方面对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我国服务贸易总量增长迅速,远超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总体竞争力低,结构不平衡。运用1982-2006年的数据,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影响因素的多要素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FDI对服务贸易出口显著正相关。其中,劳动力的产出弹性最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服务贸易 比较优势 TC指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冬 王新
尽管加工贸易型FDI的扩张体现了中国的比较优势、并加速了劳动力转移和就业,但数据显示:在国际贸易和GDP快速增长的同时,普通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工资相对于GDP增长缓慢,并导致了全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的持续下降、消费不足和内外经济失衡。中国的外向型经济事实上已经进入了一个拐点。需要重新审视"加工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路径。
关键词:
外向型工业化 加工贸易 劳动力转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尚涛
本文应用对称性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Lafay指数等指标,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与贸易模式演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服务贸易在结构上以一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密集型服务为主,在一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密集的部门具有比较优势;而在资本和技术密集的现代服务业部门具有长期稳定的比较劣势;Lafay指数及其截面回归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的服务贸易部门在向中间状态收敛,并且我国服务贸易整体上从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模式变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国安 范昌子
自中欧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取得了快速进展。经过2004年东扩的欧盟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我国也成为了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不断扩大的双边贸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欧贸易的互补性。本文利用近十几年的贸易统计数据,分别以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依据对中欧贸易的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了以下结论:中欧双边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主要以产业间的垂直分工为主,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产业内贸易在中欧双边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正逐步向水平方向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