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76)
2023(10769)
2022(9193)
2021(8475)
2020(7252)
2019(16183)
2018(15707)
2017(31343)
2016(16311)
2015(18259)
2014(17796)
2013(17495)
2012(15747)
2011(13805)
2010(13414)
2009(11795)
2008(11223)
2007(9484)
2006(7741)
2005(6282)
作者
(43928)
(36588)
(36314)
(34550)
(23070)
(17449)
(16799)
(14368)
(13885)
(12712)
(12510)
(12127)
(11459)
(11291)
(11051)
(10899)
(10895)
(10882)
(10419)
(10390)
(8800)
(8760)
(8732)
(8312)
(8270)
(8072)
(7852)
(7656)
(7248)
(7247)
学科
(70806)
经济(70736)
管理(45568)
(45239)
(36843)
企业(36843)
方法(34891)
数学(31067)
数学方法(30663)
(18730)
业经(16246)
中国(16071)
(15721)
地方(14068)
(12797)
贸易(12794)
农业(12514)
(12440)
产业(11993)
技术(11701)
(11474)
(10647)
环境(10560)
(10480)
理论(10113)
(9989)
财务(9956)
财务管理(9932)
(9497)
金融(9496)
机构
学院(224409)
大学(223564)
(98117)
经济(96495)
管理(93279)
理学(82511)
理学院(81688)
管理学(80392)
管理学院(79956)
研究(70816)
中国(50974)
(44512)
科学(41373)
(40758)
(34338)
财经(34169)
中心(34101)
业大(33652)
(32919)
(31329)
经济学(30672)
(30465)
研究所(30312)
经济学院(28047)
(27871)
师范(27556)
农业(27115)
北京(26659)
(26045)
财经大学(25888)
基金
项目(164624)
科学(132629)
基金(122559)
研究(120641)
(106327)
国家(105489)
科学基金(92768)
社会(79864)
社会科(76101)
社会科学(76084)
基金项目(65673)
(64172)
自然(59478)
自然科(58202)
自然科学(58189)
自然科学基金(57163)
教育(55431)
(53805)
资助(48797)
编号(47394)
(37145)
重点(37012)
(36670)
成果(36302)
(35773)
国家社会(34124)
创新(33378)
教育部(32532)
人文(32123)
科研(31778)
期刊
(95943)
经济(95943)
研究(59248)
中国(35624)
管理(33375)
学报(31569)
科学(30653)
(30405)
(29902)
大学(25317)
学学(24100)
农业(20986)
技术(20455)
教育(19823)
业经(16909)
(16648)
金融(16648)
财经(16176)
经济研究(16116)
(14104)
问题(13247)
技术经济(11439)
(11212)
统计(11190)
商业(10858)
科技(10737)
(10584)
理论(10219)
(10188)
(9832)
共检索到304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谭志雄  罗佳惠  韩经纬  
本文采用微观产品数据,基于产品空间理论检验中国过去国际大循环主导模式下产业“低端道路”路径依赖程度,并分析要素循环是否有利于走出产业“低端锁定”困境。研究表明:传统发展模式下中国省域产业结构演化显著受既有比较优势影响,产业升级处于低端发展路径依赖状态;畅通的要素循环对省域产业升级路径与出口产品比较优势具有显著调节效应,要素流动性显著降低了省域产业升级对比较优势的路径依赖程度;相比低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升级的路径依赖程度更易受到要素循环调节;相比劳动力要素循环与资本要素循环,技术要素循环对比较优势与产业升级路径具有更好的调节效应。研究为中国“由外向内”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水利  苏贝  易正广  
发展中国家通过比较优势进入国际化分工,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陷入价值链"低端锁定"陷阱。基于模块再集成视角,将企业技术资源优势分为技术潜能和创新资源,将系统集成能力作为中介变量,将"低端锁定"突破路径分为同种模块再集成和异种模块再集成,研究技术资源优势、系统集成能力对"低端锁定"突破路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资源优势,即技术潜能与创新资源优势,对突破路径选择发挥正向影响作用;系统集成能力对突破路径选择发挥正向影响作用;技术资源优势对系统集成能力发挥正向影响作用。由此,企业应通过整合及运用技术资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水利  易正广  李韬奋  
发展中国家的模块供应商通常会出现所谓的价值链"低端锁定"现象,直接影响相关企业在全球分工协作网络中的收益,也影响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基于模块分割的最优数量决定理论,本文认为发达国家较高的技术潜力导致了系统集成商所需的较为精细化的模块系统,对于发展中国家较低技术潜力的模块供应商意味着模块的过度分割,导致发展中国家模块供应商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低端锁定";本文通过构建基于技术势能的技术集聚效应模型,分析不同层次模块再集成的运作机理,考察模块化系统中模块规模与边界的变化。从专业化分工视角讨论"低端锁定"成因并提出相关企业的突破路径,为发展中国家模块供应商通过再集成破解"低端锁定"的陷阱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林生  曹东坡  
在全球价值链主导企业的俘获型价值链治理模式下,我国制造业企业长期陷入价值链低端锁定。集聚作为生产者服务业嵌入制造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有效机制,对于制造业企业的升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价值链"主导企业-代工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生产者服务业集聚通过放松代工企业的激励相容约束增加了其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状态的可能性。实证研究表明,生产者服务业集聚有助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突破低端锁定,而对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升级发展却无显著影响。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自身发展定位出现错位、生产者服务业体制改革不彻底和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林生  曹东坡  
在全球价值链主导企业的俘获型价值链治理模式下,我国制造业企业长期陷入价值链低端锁定。集聚作为生产者服务业嵌入制造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有效机制,对于制造业企业的升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价值链"主导企业-代工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生产者服务业集聚通过放松代工企业的激励相容约束增加了其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状态的可能性。实证研究表明,生产者服务业集聚有助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突破低端锁定,而对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升级发展却无显著影响。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自身发展定位出现错位、生产者服务业体制改革不彻底和发展水平偏低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所在。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丁宋涛  刘厚俊  
基于垂直分工演进的全球价值链是当前国际产业组织的典型模式。在借鉴Hay和Morris两阶段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垂直分工的动态演进规律,对垂直分工演变、价值链重构与"低端锁定"突破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知识、技术要素的投入有助于改善南北贸易收益不平衡的现状;提升知识要素投入量,可以削弱跨国领航企业自上而下的绝对优势地位,从而提升后发工业国的国际分工收益,达到"低端锁定"突破的目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佳斌  王厚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产业迅速发展,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市场渠道,我国装备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位置。文章首先采用增加值出口率和GVC地位指数衡量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状况,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我国装备制造业陷入"低端锁定"困境。其次从形成原因角度,提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四种表现形式,引出智能制造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全球价值链跃升的重要途径,并阐述了智能制造的内涵,分析了智能制造对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跃升的作用机理。最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阳阳  申成霖  
本文基于价值链创新的视角提出多种路径,APS嵌入以及其与制造企业的融合与互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价值链的升级;外围环节切入减轻了进入壁垒,通过收购和自主研发打通子价值链环节产品的上下游模块,为进入核心价值链环节做好准备;跨企业信息协作平台能够有效地共享资源,通过对配套资源进行整合管理,可以向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延伸价值链附加价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谦  姜南  戴凤燕  
如何打破跨国公司在全球价值链上设置的"俘获枷锁",已成为中国思考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问题。专利密集型产业作为我国产业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及运用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其对国家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研究专利密集型产业主流文献,对专利密集型产业内涵、主要影响因素与评价标准、发展路径等进行系统分析,在总结专利密集型产业突破"低端锁定"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提升优势转化效率路径的理论空间。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散长剑  
江西制造业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虽然部分环节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总体上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在技术、品牌、渠道等领域面临"低端锁定"的风险。全球价值链的嵌入并不必然导致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跨国公司主导的垂直分工体系存在俘获效应、替代效应和内卷效应,会抑制江西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能力。江西制造业可以在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链条整合能力和标准制定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政府应该围绕制造业核心能力突破的要求,提升产业政策供给质量,加强产业集群协同效应,培育产业高端生产要素,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美娟  
由于中国企业自身的因素以及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进行严密封锁等原因,使得中国企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被锁定于低端环节。该文从改变企业心智模式、构建市场势力和培育国内需求市场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企业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路径选择,并以万向集团为例,讨论了中国企业如何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路径和方法。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周华蓉  贺胜兵  刘友金  
后发企业突破低端锁定是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GVC)中高端的必经之路。论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后发企业、领先企业和后发企业所在国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后发企业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对博弈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复制动态系统存在{突破,封锁,消极}和{不突破,封锁,积极}两个可能的演化稳定策略组合(ESS),系统趋向哪个ESS主要由企业核心能力决定。后发企业的核心能力越强,突破收益越大,越倾向于选择“突破”策略。无论后发企业采用哪种策略,领先企业都会选择“封锁”策略。政府策略选择有机会主义倾向,但政策扶持有利于阻止本国后发企业滑向“不突破”稳定均衡,是促进企业挣脱价值链低端锁定的重要外部力量。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周华蓉  贺胜兵  刘友金  
后发企业突破低端锁定是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GVC)中高端的必经之路。论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后发企业、领先企业和后发企业所在国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后发企业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对博弈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复制动态系统存在{突破,封锁,消极}和{不突破,封锁,积极}两个可能的演化稳定策略组合(ESS),系统趋向哪个ESS主要由企业核心能力决定。后发企业的核心能力越强,突破收益越大,越倾向于选择"突破"策略。无论后发企业采用哪种策略,领先企业都会选择"封锁"策略。政府策略选择有机会主义倾向,但政策扶持有利于阻止本国后发企业滑向"不突破"稳定均衡,是促进企业挣脱价值链低端锁定的重要外部力量。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袁嘉琪  卜伟  杨玉霞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加强了京津冀之间的联系,以此为基础构建区域价值链能够有效突破京津冀在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中的"双重低端锁定"。首先,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证实京津冀处于"双重低端锁定"位置;其次,分析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构建区域价值链的机理,表明该地具备构建区域价值链的条件;最后,从经济、交通和政治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区域联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区域价值链,利用京津冀制造业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共41个月的月度数据建立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京津冀区域价值链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通过后形成的以区域联系为基础的京津冀区域价值链能够促进该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且人均GDP较低的省市产业升级效应越明显;区域联系对京津冀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北京的技术外溢实现的,但技术外溢的正反馈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准  文连阳  庞俊亭  
为突破我国集群双重锁定困局,文章在国外学者提出的"本地流转—全球管道"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将产业集群中的一类重要异质性主体即"知识守门者(Knowledge gatekeepers)"融入该模型,从而构建了产业集群的升级的"本地流转—知识守门者—全球管道"机制,这一机制的构建将有助于我国集群突破双重锁定并实现内外知识互动的开放式发展。文章最后结合苏州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对上述理论框架进行了案例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