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81)
2023(12995)
2022(10962)
2021(10072)
2020(8198)
2019(18773)
2018(18480)
2017(35067)
2016(18554)
2015(21338)
2014(21211)
2013(21346)
2012(20779)
2011(19477)
2010(19821)
2009(18400)
2008(18358)
2007(16517)
2006(15459)
2005(14571)
作者
(57824)
(48033)
(47871)
(45686)
(31247)
(23201)
(21605)
(18749)
(18572)
(17239)
(16911)
(15973)
(15868)
(15817)
(15564)
(15018)
(14390)
(13995)
(13944)
(13638)
(12434)
(11935)
(11875)
(11228)
(10910)
(10836)
(10818)
(10510)
(9870)
(9679)
学科
(103965)
经济(103872)
管理(49735)
(49332)
(38944)
企业(38944)
方法(34483)
中国(31256)
数学(29494)
数学方法(29266)
地方(27006)
(24114)
业经(21606)
(19858)
贸易(19841)
(19668)
(19216)
(18073)
(17825)
(16655)
银行(16616)
(16607)
金融(16607)
地方经济(16592)
农业(16335)
(16248)
(14776)
环境(14157)
(13758)
(13396)
机构
大学(286868)
学院(284752)
(134605)
经济(132127)
研究(114540)
管理(101920)
中国(88046)
理学(85426)
理学院(84330)
管理学(83155)
管理学院(82593)
科学(65915)
(63589)
(59993)
(59000)
研究所(54041)
中心(48966)
(48438)
财经(45997)
(44235)
经济学(43077)
北京(41880)
(41766)
(40717)
(38426)
经济学院(38403)
业大(38238)
师范(38003)
农业(37850)
(34994)
基金
项目(176993)
科学(139436)
基金(129309)
研究(129218)
(113996)
国家(113075)
科学基金(94665)
社会(85014)
社会科(80793)
社会科学(80777)
(66310)
基金项目(65908)
自然(58349)
教育(57986)
(57066)
自然科(56968)
自然科学(56950)
自然科学基金(56000)
资助(55041)
编号(49457)
(44611)
成果(42163)
重点(41007)
(40385)
课题(36781)
发展(36508)
国家社会(36382)
(36117)
(35938)
中国(34697)
期刊
(162761)
经济(162761)
研究(97384)
中国(64592)
(45805)
学报(44087)
管理(43090)
科学(42558)
(42545)
大学(33515)
(32215)
金融(32215)
农业(31425)
学学(31352)
教育(30407)
经济研究(27659)
财经(24432)
技术(24212)
业经(23912)
(21419)
问题(21312)
(19996)
国际(19031)
世界(18661)
(17784)
技术经济(15772)
统计(13790)
现代(13166)
经济问题(13122)
商业(13095)
共检索到466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汪青松  卢卫强  
比较优势战略的有效性受到了众多经济学家的质疑。发展中国家在采取这种战略时,最大的问题在于比较优势往往难以实现,不能够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如果后发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则可以弥补比较优势战略的这一难题。对于中国来说,应该立足于比较优势,利用后发优势进行不断的“学习”,使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增强其综合国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仉建涛  包晓光  
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关系到一国经济发展的成败,因此,深入研究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及其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笔者认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应紧密结合我国的国情,而不能完全照搬经济学的理论,任何单独一种战略都不能成为我国的主导战略选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文龙  彭智勇  
静态和动态的比较优势分歧的焦点是贸易条件是否恶化,贸易条件又直接取决于一国技术水平进步的速度。虽然,较低技术水平的商品客观存在着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趋势,但一国可以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来优化自己的贸易条件。随着技术链的拉长,传统的重商主义或进口替代加自由贸易两阶段技术赶超模式已过时,新的技术进步模式应该根据一国资源有效配置原则分为为自由贸易,有限产业政策,有限战略性贸易政策三个阶段。中国当前的工业化水平要求只有采取第二阶段战略,才能使资源得到最有效配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柳思维  杜焱  罗会华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弘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为上海创造了绝好的发展机遇,要抓住机遇,取得长足发展,必须看清自己的优势,明确在国际分工中的定位。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上海在国际分工现阶段的定位选择。为此,本文引入新古典贸易理论中的要素禀赋税以及新贸易理论中的竞争优势说,通过对要素禀赋、国内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产业支持等因素的考察,得出结论:上海应该发展它具备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和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同时,要使得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还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教育来创造要素,更进一步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人力资本和知识要素的积累等来促进技术创新,从而在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进而切入国际高端市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匡小平  肖建华  
对当前及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的分析发现,要实现经济进一步增长必须依赖消费;但消费能力低下制约了经济增长,而就业影响了收入增长与消费能力的形成,从而牵制了经济增长。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历史原因,财税政策在缓解就业压力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在三个方面调整财税政策的着力点,可能是舒缓我国就业压力的路径之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林毅夫  李永军  
竞争优势理论的追随者往往将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两个范畴对立起来或者干脆使用竞争优势理论来否定比较优势理论。本文将证明,对两种理论相互关系的上述理解基本上是错误的。与这种理解相反,文章认为,竞争优势的建立离不开比较优势的发挥。发展中国家只有充分依靠和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才能够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的经济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廖春  
本文认为,在七、八十年代,澳门经济的腾飞主要是依靠多重比较优势。但自90 年代以来,澳门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日渐削弱,而竞争优势却未建立, 这是导致近年来澳门经济持续衰退的主要原因。因此,作者认为,今后澳门只有大力发展科技,促进产业升级,树立竞争优势,才能重振澳门经济。最后,本文对在澳门经济发展问题上较为流行的“服务中心论”作了较深入的评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陆德明  张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齐子鹏  段红艳  
不同的地区有其不同的要素禀赋结构,旅游业所采取的发展战略也应有所不同。欠发达地区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状态决定了其旅游业发展必须选择与之相符的技术路径——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本文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应如何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技术选择,以及在此基础上,欠发达地区如何利用比较优势,创造自身的竞争优势,增强旅游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邱曼萍  陈洪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岩梅  
中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引起对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的深入思考,本研究在剖析了低要素比较优势战略带来的环境、收入、劳动力、技术创新等瓶颈问题后,提出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比较优势论",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低要素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具有局限性,完全依赖比较优势理论,国家和企业都将面临一定的风险。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沈桂龙  
比较优势理论的要义是贸易可能性,而不是贸易效益。比较优势战略作为比较优势理论在发展战略上的具体运用,并不能保证一国获得持续、较高的贸易效益。追求贸易效益的最大化是理性国家对外贸易长期追求的目标,只有在比较优势基础上,获得贸易的竞争优势,才能实现发展的赶超。中国比较优势战略的实施对贸易水平的提高和贸易结构的提升有积极的意义,应在贸易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依慧  
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必须立足在比较优势之上 ,而比较优势是动态变化的 ,因此产业发展战略应根据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而及时调整。否则 ,则容易落入比较优势陷阱。改造传统产业 ,强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实现新的竞争优势 ,是中国产业发展两条并行不悖的路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罗影  汪毅霖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和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头号制造业大国的时代背景下,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等后发国家的传统优势已经无法支撑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既是因为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本身具有局限性,更是因为按照“萨缪尔森的忧虑”中的逻辑,中国的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产业升级会损害美国的利益,故后者有激励对前者采取遏制策略。所以,中国经济未来的高质量发展系于新的国家竞争优势,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上的自主创新活力。为此,中国需要有全面而完善的“竞争性产业政策”、适度而有效的“指令性产业政策”以及反映二者间协调配合的“混合性产业政策”,从而方可避免“阿明的提醒”中的不利局面,顺利推进国家竞争优势的培育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完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