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03)
2023(4672)
2022(3801)
2021(3639)
2020(3052)
2019(6715)
2018(6751)
2017(13501)
2016(7537)
2015(8375)
2014(8240)
2013(8408)
2012(8068)
2011(7391)
2010(7566)
2009(7195)
2008(7213)
2007(6853)
2006(6160)
2005(5518)
作者
(22031)
(19028)
(18430)
(17689)
(11615)
(9257)
(8289)
(7489)
(7112)
(6570)
(6555)
(6295)
(5979)
(5877)
(5728)
(5598)
(5525)
(5411)
(5232)
(5178)
(4798)
(4731)
(4599)
(4514)
(4305)
(4301)
(4240)
(4011)
(3877)
(3865)
学科
(44083)
(35448)
经济(35408)
农业(29353)
(27561)
业经(12551)
管理(11199)
中国(10382)
方法(9953)
农业经济(9794)
(9221)
劳动(9204)
(8885)
农村(8879)
数学(8700)
数学方法(8633)
土地(8488)
(8234)
地方(7981)
(7961)
人口(6989)
发展(6933)
(6930)
(6916)
企业(6916)
收入(6882)
(6563)
农业劳动(6421)
(6414)
贸易(6412)
机构
学院(110871)
大学(105875)
(51645)
经济(50781)
(43672)
研究(42447)
管理(41891)
理学(36099)
理学院(35725)
管理学(35245)
管理学院(35048)
中国(33882)
农业(33123)
科学(25234)
业大(25085)
(22716)
(22591)
研究所(20508)
中心(20268)
农业大学(20114)
(18988)
(17690)
(15971)
经济管理(15318)
(15145)
财经(14942)
(14807)
(14782)
科学院(14710)
师范(14670)
基金
项目(72738)
科学(57093)
研究(55735)
基金(52420)
(45982)
国家(45470)
科学基金(37943)
社会(36131)
社会科(33644)
社会科学(33637)
(29053)
基金项目(28213)
(26675)
编号(24201)
(23464)
教育(22983)
自然(22771)
自然科(22170)
自然科学(22168)
自然科学基金(21768)
资助(20595)
成果(19069)
(17705)
(16861)
重点(15983)
(15413)
课题(15374)
国家社会(15054)
(14799)
(14756)
期刊
(65237)
经济(65237)
(50678)
农业(34420)
研究(30921)
中国(27517)
学报(18183)
科学(18019)
业经(17474)
(15688)
大学(14692)
(14403)
金融(14403)
学学(14239)
农业经济(13317)
农村(13139)
(13139)
(11419)
问题(10162)
管理(10120)
世界(9542)
农村经济(8806)
教育(8373)
经济问题(8012)
技术(7857)
(7822)
资源(7789)
经济研究(7297)
社会(6944)
财经(6719)
共检索到173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明利  
劳动力和土地作为经济社会的两大要素,二者的配比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效益,其同步发展也是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指标。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密化的农业人口压力已基本缓解,但合乎逻辑的大规模快速农地流转却没有发生。结果显示:劳动力流动不一定引起农地流转,现实中大幅增加的兼业农户减缓了劳动力流动对农地流转的推动作用;劳动力流动对农地流转的推动作用与区位特征关系密切,较高的劳动力流动率并未带来较快的农地流转率。结合现实,可从农户、土地和政府3个方面考察其根本原因,旨在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解决思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庆  刘进  钱有飞  
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考察了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地确权不仅使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显著提高,明显增加流转面积,而且有助于保障农户的权益,激励劳动力外出就业,进而推动了农地流转。在劳动力流动与农地三权分置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效促进农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等提供了参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庆  刘进  钱有飞  
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考察了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地确权不仅使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显著提高,明显增加流转面积,而且有助于保障农户的权益,激励劳动力外出就业,进而推动了农地流转。在劳动力流动与农地三权分置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效促进农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等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新争  
劳动力流动的新趋势反映了劳动力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在我国区域之间的动态转化,东部地区逐步丧失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要素禀赋的显性优势开始呈现。产业转移直接产生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顺应劳动力流动的新趋势,做好产业在区域间的转移和承接,才能转变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促使东部沿海地区进行产业升级,同时带动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在保持我国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侯明利  
随着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镇,农地流转日益加快,二者关系也开始引起关注。本文基于比较优势视角,结合家庭分工理论和推拉理论对其进行学理分析,认为:在农户内部静态比较优势下,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并不一定带动农地流转;在农户间动态比较优势下,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关系因劳动力流动动因不同而有差异。最后给出相关启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长生  王全忠  钟钰  
本文利用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2004—2014年全国村庄面板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和面板数据模型方法分析了农地流转差异的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2014年全国平均流转率仅为16. 65%,东部和平原地区农地流转率相对较高,但整体上农地流转增速放缓;劳动力流动、经济发展程度和道路交通条件改善均对农地流转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政策模拟分析表明,如果农村劳动力全部或接近全部流出,东部和平原地区农地流转率分别从2014年的24%和20%上升到40%和45%,中西部农村的农地流转率分别从12%和20%上升到20%和30%,而丘陵、山地的农地流转率只能分别从12%和13%上升到15%和20%。由此表明,农村人口减少并不必然推高农地流转率,区位、地势等自然地理条件也是影响农地流转的重要因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温太璞  张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工资福利水平加速上升,人口老化趋势加速,不少地方频繁出现"用工荒",特别是2008年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衰退,一些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纷纷撤离中国,国内外有学者提出,中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经济发展进入"刘易斯拐点",劳动力国际比较优势即将消失。由此引发了我国劳动力国际比较优势存废的争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选  
从要素禀赋分析 ,我国除了劳动力资源外 ,其他生产要素与多数发达国家相比几乎无优势可言。我国在劳动力资源方面有着举世公认的比较优势。我国在积极参与国家经济竞争的同时面临完成工业化、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重新认识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和劳动力要素的内涵。要保持我国生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 ,就要改善劳动力资源的构成 ,从多方面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将更多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这就需要在两个方面着力 :一方面是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 ,一方面是高效率地使用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劳动力资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雷  刘斌  
文章使用手工收集和整理的2001-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设置分支机构的数据,考察了地区劳动力市场比较优势与上市公司跨区域资本配置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劳动保护在上述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获取劳动力市场比较优势是上市公司跨区域资本配置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表现为上市公司更可能到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劳动成本低的地区设置分支机构;(2)与上市公司注册地相比,一个地区的劳动力市场比较优势越明显,上市公司到该地区设置分支机构的可能性越大;(3)加强劳动保护强化了上市公司的上述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民营性质和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上市公司中,为了获取劳动力市场比较优势,企业跨区域配置资本的可能性较大,劳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文雄  曾福生  
从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农地资源的附着力角度对我国农地流转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农村大量劳动力的剩余以及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造成农地资源的附着力下降,加之城市对农业劳动力产生的引力,使得农村的劳动力有向外转移的需求,这种劳动力的转移必然造成农地的流转。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云奋  
在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关系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山东省6个市三个区域层次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系数。结果显示,山东省6个市的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耦合关系均处在颉颃时期。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的耦合关系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均具有密切关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新艳  洪炜杰  
已有研究并没有完全一致的证据表明劳动力转移和农地转出两者之间,究竟孰为因孰为果,在计量处理上对内生性问题也未给予足够关注并有效解决。本文采用广东、江西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和气候数据库数据,寻找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的有效工具变量,从互为因果的两个方向验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农地转出不会显著影响劳动力转移,但劳动力转移显著影响农地转出。在明确两个变量之间因果关系作用方向的基础上,采用Probit模型的回归分析表明:在统计意义上,劳动力转移正向显著促进农地流转,但是从系数值看,劳动力转移比例增加1%,农地转出增加仅为0.264%,表明在经济意义上,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流转影响程度相对较弱。由此提出,促进我国农地流转集中及其农业规模经营发展,通过"人动驱动地动"仅是制度安排的一个方面,需匹配其他相关的政策制度一并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激励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盛丹  李坤望  王永进  
本文运用2005年中国省区工业细分产业数据,考察了劳动力流动与我国地区出口比较优势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劳动力流动性较大的地区会在产出波动性较高的行业进行专业化生产,具有出口比较优势。同时,在控制了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源禀赋等传统比较优势影响因素之后,本文的实证结果依然稳健。本文的实证结果对于我国各地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调整地区出口结构,保证地区出口和经济的稳步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涵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夏玉莲  匡远配  曾福生  
基于中国5省25个贫困村1218户农户3年的跟踪调研数据,定量研究了农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户减贫之间的关系,探析了农地流转促进农民减贫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农地流转通过能力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双重作用促进农民减贫,目前收入效应占相对主导地位。农地流转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了当下农民在新环境中的能力贫困状况,并能进一步促进收入效应,让农民脱贫的速度更快、可能性更大、返贫概率更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