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31)
2023(4194)
2022(3474)
2021(3367)
2020(2737)
2019(6224)
2018(6232)
2017(11488)
2016(6277)
2015(7201)
2014(7119)
2013(6688)
2012(6497)
2011(5759)
2010(6152)
2009(5599)
2008(5828)
2007(5354)
2006(4758)
2005(4429)
作者
(17458)
(14597)
(14508)
(13631)
(9633)
(7095)
(6580)
(5543)
(5525)
(5211)
(5049)
(4870)
(4692)
(4651)
(4636)
(4407)
(4270)
(4233)
(4186)
(4104)
(3724)
(3580)
(3427)
(3413)
(3286)
(3252)
(3197)
(3163)
(2958)
(2906)
学科
(24226)
经济(24175)
(15985)
管理(15571)
(13868)
企业(13868)
方法(9512)
中国(7425)
(7183)
数学(6815)
理论(6802)
数学方法(6686)
(6651)
(6297)
业经(5875)
(5291)
金融(5287)
(4940)
(4689)
(4680)
贸易(4679)
教育(4645)
(4636)
银行(4630)
(4521)
(4455)
农业(4360)
地方(3967)
(3511)
(3407)
机构
大学(93327)
学院(90943)
(36918)
经济(36143)
管理(32945)
研究(31868)
理学(28100)
理学院(27749)
管理学(27264)
管理学院(27090)
中国(23192)
(19735)
(18899)
科学(18278)
(15644)
财经(14802)
中心(14360)
研究所(14158)
(13882)
师范(13765)
(13336)
(13113)
北京(12754)
(12571)
经济学(12215)
业大(11325)
(11236)
师范大学(11171)
(11075)
财经大学(11074)
基金
项目(58498)
研究(45945)
科学(45696)
基金(41587)
(36989)
国家(36178)
科学基金(29800)
社会(29135)
社会科(27376)
社会科学(27366)
教育(21828)
(21723)
基金项目(21057)
编号(19554)
(18976)
成果(18119)
自然(17125)
资助(16928)
自然科(16682)
自然科学(16676)
自然科学基金(16373)
课题(13524)
重点(13399)
(13365)
(12594)
(12568)
项目编号(12551)
国家社会(12324)
(12208)
教育部(11778)
期刊
(41928)
经济(41928)
研究(30011)
中国(18591)
教育(15270)
(14898)
学报(13905)
科学(12349)
管理(12328)
(11918)
大学(10841)
学学(9929)
农业(8120)
(7944)
金融(7944)
财经(7456)
技术(6912)
经济研究(6559)
(6492)
图书(5736)
业经(5695)
问题(5489)
世界(5240)
(4916)
(4658)
(4510)
(4463)
论坛(4463)
国际(4214)
书馆(4096)
共检索到139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安北江  
西方民族理论体系的形成早于且成熟于中国,中国在民族国家理论构建中,借鉴并吸收了西方相关民族理论。西方民族理论主要有两大体系:一种是崇尚个人意志的自由主义派提倡的政治民主主义,追求“民族”与“国家”合一的最高政治目标,即国家共同体民族,实现单一民族国家形态,自由成为共识;另一种是以文化血缘为纽带,以族群集体为核心的文化民族主义,即民族共同体民族,实现多民族国家形态,文化属性成为共识。因中西方社会演进历程以及国家构建路径不同,民族理论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所给出的解释也不尽相同。盲目尊崇极端民族主义,为多民族国家的国家建构与国家认同带来阻力,甚至造成民族分裂,引起政治动荡。正确认识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能够为进一步处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矛盾提供理论依据;对比分析中西方民族理论逻辑,能够阐释中国民族国家建构的特殊性与内在合理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泠一  
海外一些单一型的民族国家如日本、法国、波兰、韩国和以色列等国,在把文化产业作为丰富国民精神生活的同时,更把它作为加强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和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在近一个时期以来,文化产业又成为开展国际间合作及市场竞争的重要领域,文化产业的保护与渗透、扶持和开放,已经频繁地成为政府间洽谈的争议性话题;而这些国家发展和保护本国文化产业的做法,值得同样面 临发展文化产业的中国社会加以具体借鉴。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飞  张立球  
中西财政理论关于财政本质的认识 ,既有共性 ,又相区别 ,即都以国家或政府为财政主体 ,而财政客体、财政形式、财政目的 ,各有侧重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是财政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财政职能决定于财政存在的依据 ,同时又规定着财政活动的方向和范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乐先莲  
比较教育研究与民族国家具有与生俱来的密切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在民族国家的不同阶段得以生动体现。民族国家构建构成了现代比较教育研究的基础,比较教育研究对民族国家构建亦高度关注;民族国家发展作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比较教育研究以促进民族国家发展为根本价值旨归;民族国家转型日渐成为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话语,比较教育研究为民族国家转型及其教育发展提供参照。民族国家不同的发展时序及存在方式会导致比较教育研究关注重心的变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亭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处于从传统王朝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时期;与此同时,各界人士传统的天下观逐渐转向现代民族国家观。知识精英与政治精英利用西方现代政治概念和理论,重塑中国传统的"天下""民族""国家"等观念,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和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思想。这一思想转变先后经历了传统社会"天下观"消解和朝贡体系解体,到"中华民族"概念和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初步形成几个阶段。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许纪霖  
本文对晚清以来中国思想家对民族国家认同的观点作了历史的评述。文章认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文化事件之一,是传统中华文明帝国的瓦解,中国面临着共同体认同的危机,即存在着是政治认同还是文化认同之间的紧张关系。文章认为,在共和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并非没有结合的可能。现代民族国家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与政治的结合,是在民族的基础上形成的国家共同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秦新锋  
中西方财政理论体系比较及借鉴秦新锋一、中西方财政理论逻辑的比较中西方财政理论体系有着不同的理论逻辑。西方财政理论的逻辑是:市场是基础,市场能够完成的,则市场比政府更有效率,只有市场不能办到的(称为"市场失败")或者市场效率极低的(称为"市场失效"),...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民族国家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具有合理性。本文从比较教育研究的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四个方面阐述了民族国家的合理性,并且讨论了民族国家在比较教育研究的世界性和全球性特征上的合理性。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张燕军  
公元7世纪以后的中东政治深深地打上了伊斯兰教的烙印。在现代中东政治中,伊斯兰教构成了影响中东民族国家构建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由于两者间存在的不协调,使伊斯兰教对中东民族国家构建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并存。这一特性在沙特阿拉伯的民族国家构建进程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伊斯兰教在塑造沙特国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沙特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滞后。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既有历史传统的影响,也与伊斯兰教的某些内生性特征与社会发展不适应密切相关。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许传静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学军  
既有的解释我国学校教育制度产生原因的分析视角,或淡化了世界因素的影响,或未能深入地回答"为什么晚清政府选择教育作为回应挑战的重要手段"、"为什么模仿其他国家的教育模式"等问题。它们倾向于将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理解为政治自觉的结果。然而,表面上的政治自觉,实则根源于意识不及的文化-认知因素,它与晚清时期世界观的转变深深勾连,正是新的世界观合法化了民族国家模式。而支撑民族国家模式的各种信念又使晚清士大夫相信,建立学校教育制度是造就政治人才,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侯力强  戴月明  
国际关系究竟有没有一个外部环境?这是每个国际关系研究者所必须回答的问题.以往学者大多注重于对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即民族国家的研究,内容涉及国家利益、国家主权、对外关系、军事战略、均势理论等,把国际体系当作包罗万象的独立系统.他们认为,国际体系已遍及全球,囊括世界各国,在此之外还能存在什么外部环境呢?然而,历史的发展表明,国际关系确实存在一个外部环境,即世界市场,民族国家和世界市场已从内外两方面成为决定国际关系发展的两大力量.本文试从民族国家和主权观念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经济动因着手,就民族国家和世界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一些探索.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崧  
本文尝试对教育世俗化的概念进行初步的分析,并从民族国家与教育制度世俗化的关系入手来看教育世俗化发生的机制和性质。作者认为,教育世俗化的根本是实现教育制度的世俗化,它是从教育的国家化开始的,但它并不意味着教育的非宗教化,而是要确立一个在宗教上保持中立的教育体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静  文绪武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非营利组织治理既有自律模式,也有政府管制模式。深入研究当代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设立制度、对本人交易规制、税收待遇方面的理论与经验,对我国社会治理领域的改革和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唐金成  唐思  
保险中介人起源于保险业发达国家,是国外保险市场的中坚力量,英国、美国、日本的保险中介市场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保险中介制度模式。本文总结了发达国家保险中介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发达国家保险中介市场状况及基本特征,分析了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可资借鉴的一些国际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