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1)
- 2023(11322)
- 2022(9539)
- 2021(8981)
- 2020(7771)
- 2019(17568)
- 2018(17154)
- 2017(34565)
- 2016(18338)
- 2015(20322)
- 2014(20241)
- 2013(19854)
- 2012(18402)
- 2011(16533)
- 2010(16558)
- 2009(15456)
- 2008(14084)
- 2007(11968)
- 2006(10006)
- 2005(8712)
- 学科
- 济(79743)
- 经济(79664)
- 管理(56282)
- 业(56030)
- 企(47380)
- 企业(47380)
- 方法(45223)
- 数学(41125)
- 数学方法(40680)
- 财(23213)
- 农(17790)
- 中国(17621)
- 务(16300)
- 财务(16260)
- 财务管理(16229)
- 企业财务(15664)
- 制(15055)
- 业经(14760)
- 贸(14480)
- 贸易(14471)
- 学(14285)
- 融(14256)
- 金融(14255)
- 易(14069)
- 银(12740)
- 银行(12722)
- 地方(12119)
- 技术(12103)
- 行(12076)
- 农业(11656)
- 机构
- 大学(262449)
- 学院(259049)
- 济(112869)
- 经济(110949)
- 管理(106559)
- 理学(93322)
- 理学院(92467)
- 管理学(90960)
- 管理学院(90479)
- 研究(81400)
- 中国(63159)
- 财(52798)
- 京(52765)
- 科学(46911)
- 财经(43647)
- 经(40102)
- 农(39503)
- 所(39151)
- 中心(38983)
- 业大(37767)
- 经济学(36305)
- 江(35818)
- 研究所(35509)
- 财经大学(33373)
- 经济学院(33098)
- 北京(32360)
- 农业(31286)
- 范(29764)
- 商学(29740)
- 院(29584)
- 基金
- 项目(181609)
- 科学(145669)
- 基金(137761)
- 研究(128715)
- 家(119996)
- 国家(119127)
- 科学基金(104495)
- 社会(85101)
- 社会科(81068)
- 社会科学(81049)
- 基金项目(72772)
- 自然(69504)
- 省(68130)
- 自然科(68032)
- 自然科学(68014)
- 自然科学基金(66844)
- 教育(60427)
- 划(58416)
- 资助(57861)
- 编号(49095)
- 部(42170)
- 重点(40436)
- 创(38353)
- 成果(38224)
- 发(37190)
- 教育部(37029)
- 国家社会(36469)
- 创新(35927)
- 科研(35900)
- 人文(35617)
共检索到364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方立兵 刘海飞 李心丹
本文提出并运用"SA-ΓCo Va R"分析,在全球经济环境处于危机期和稳定期两种情景下,从系统性危机传染强度的视角,比较了"金砖五国"股票市场的系统重要性。结果发现:(1)在危机期,金砖成员国市场的系统重要性无显著差异,但在稳定期,中国股市具有最高的系统重要性,即中国股市在稳定期对外围市场组合的风险影响最大;(2)上述结果不会因外围市场组合是金砖市场组合还是成熟市场组合而改变。因此,可以认为中国股市在稳定期具有最高的系统重要性。
关键词:
金砖国家 系统重要性 危机传染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小勇 王维红
本文研究由美国次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染性,首先应用分位点回归模型变点检测方法检测出中国股票市场被传染的具体时刻,并以此时刻将危机划分为危机前、后期。最后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及脉冲效应函数证明传染的存在性以及传染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倪晋武 段希文 蒲斯伟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股票市场的价格趋势和波动特征与此前相比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分别研究了金融危机前和金融危机中我国沪市与香港、美国股市的传染效应,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BEKK-MGARCH模型分别考察市场间价格的传染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前,美国道.琼斯指数和香港恒生指数对我国上证指数都存在价格引导作用。而金融危机中,上证指数一方面仍旧受道.琼斯指数趋势的引导,但另一方面反而影响了恒生指数的价格趋势;在波动溢出效应方面,金融危机前,恒生指数对上证指数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金融危机中,上证指数反而对恒生指数具有一定程度的单向波动传染效应,同时道.琼斯指数对上证指数...
关键词:
全球金融危机 传染效应 股票市场连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杜子平 高立宝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自由贸易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某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会迅速传导,造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本文采用分层条件Copula函数方法,以美国、日本、英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五个市场的主要股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2008金融危机前后股指间的相关性,对股指危机传染路径进行初步分析。并采用条件Copula方法对传染路径进行进一步探讨,为应对金融危机、防范危机传染提供理论方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正 贺根庆
笔者采用DCC-MVGARCH和BEKK-MVGARCH模型,研究次贷危机冲击前后中美股票市场时变联动关系和美国金融风险向中国传染的途径。研究发现,危机前中美股票市场保持着较弱的正向联动关系,次贷危机后两个市场联动性明显增强;同时,研究发现美国金融风险主要通过贸易溢出和投资者预期的净传染效应进行传染,金融溢出的传染效果不太明显。笔者认为应当注重投资者预期管理,疏导金融风险;建议管理当局采用灵活的汇率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自主性,实施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抵御金融危机传染,确保金融安全。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田新民 陈仁全
基于2005—2021年的申万一级行业指数,采用GED-GJR-GARCH-DCC模型考察行业波动的同步性,并借助VAR模型的广义方差分解方法构建波动风险溢出层次网络,系统性分析风险的跨行业传染问题。研究发现,行业波动的动态变化具有明显的“事件驱动”特征,极端事件不仅加剧了行业间波动的同步性、非对称性和溢出效应,而且破坏了行业波动关联网络的原有结构。从行业波动的方向性溢出来看,位于产业链中游的制造类行业具有较强的风险溢出能力,上游资源类行业和金融类支撑性行业容易受到其他行业的冲击,具有风险净吸收效应。行业波动溢出层次网络揭示出风险的跨行业传染沿循“风险输出型行业—风险中介型行业—风险吸收型行业”的传导渠道。鉴于此,监管部门应当根据行业风险传染机制进行分类监管,平抑行业波动同步性,切断风险传染渠道,提高风险监控和处理能力。
关键词:
同步性 风险溢出 层次网络 风险传染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倪敏 裴平 蒋彧
本文构建时变Copula模型,选取533组样本数据,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期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传染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在样本区间,德法两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与中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之间具有较高的动态相关性,英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与中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之间具有一定的动态相关性,美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与中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之间不具有动态相关性;德法两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与中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出现爆发性增加的时间点完全一致;英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与中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出现爆发性增加的时间点两者基本一致。可以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股票市场具有显著的传染效应。
关键词: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中国股票市场 传染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克达 庞晓波 王姗姗
在"复杂网络构建-网络结构分析-金融危机传染模拟"的分析框架下,利用2004~2015年全球4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股市数据估计各股票市场之间的非对称因果关系,构建全球股市网络,从网络结构变化的角度定量刻画两次危机对全球及中国股市的传染,同时利用带有潜伏期的传染病模型模拟金融危机的传染过程。研究发现,金融危机的冲击会使全球股市网络出现结构突变,次贷危机对全球股票市场的传染性远高于欧债危机,但对中国股市的传染弱于欧债危机;中国股市在两次危机期间均没有受到美国和希腊的直接传染,尽管国际影响力仍然较低,但是外部冲击的影响却逐渐增强;次贷危机在网络中的传染存在扩散阈值和崩溃阈值,而希腊作为单一传染源则不会导致全球股市网络的崩溃;潜伏期虽然能够为各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提供时间,但是潜伏期越长,危机传染性就越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贾凯威
本文采用亚洲主要国家股市与美国股市的日交易数据,对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亚洲主要国家股市的动态传染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次贷危机期间亚洲各国股市与美国股市的相关系数均显著高于次贷危机前与次贷危机后,股市成为美国次贷危机重要的传染机制;各国股市与美国股市动态相关系数存在结构性断点,但是没有足够证据表明相关系数存在趋势性漂移,即动态相关系数存在均值回归现象(mean-reversion);各国股市与美国股市均为正相关,但是在相关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国股市与美国股市动态相关系数均存在着显著的时变性,这为资产管理公司实行积极管理策略提供了依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朝阳 安亚人
以全球范围内44个国家及地区的数据为基础,文章系统考察了信贷扩张、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在系统性银行危机中的作用和实现方式。文章研究表明:危机前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金融自由化是信贷扩张的深层次原因,而由于信贷扩张而引致其后资产价格剧烈波动是系统性银行危机爆发的直接诱因。基于此,文章提出宏观层面"逆周期"稳定金融市场的金融监管策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文革 吕冰
文章以乌克兰危机为例,基于能源全球价值链(GVC)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法和多国周频股市数据,研究并检验了局部地区危机对各国金融市场的不对称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各国能源GVC参与度的提高,乌克兰危机对各国金融市场的负面冲击愈加明显,且该冲击在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低、与俄政治经济关系不佳的国家中表现得愈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乌克兰危机所造成的国际能源供给紧缩,会通过增加各国各部门的生产成本和引发各国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期,进而给各国金融市场带来负面影响。文章研究为如何应对以乌克兰危机为代表的局部地区危机的跨境外溢效应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志洋 金鑫
股票市场能够反映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观点和判断。与国际研究结论类似,中国股票市场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概念的反应整体不显著,中国股票市场并不"看好"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本文认为这是由于"全球系统重要性"的声誉增加值的利好信息与监管负担增加的利空信息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股票市场能够反映所有市场参与者观点的假设条件下,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不会给金融机构带来额外的负面影响。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冯乾 杨景坛 吴治军
欧洲债务危机中,评级机构对主权信用评级的调整以及引发的股票市场波动一直广受关注。论文对此采用事件研究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评级下调对非事件国股票市场超额收益率有显著为负的溢出效应,而评级上升的这种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表明评级下调和上升的不对称效应在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的欧洲区域经济体内并不成立;经济总量越大的国家发生评级调整时,对其他国家的股票市场溢出效应越小;区分子样本后,评级调整的不对称效应在债务危机期间存在,但危机期间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并不比危机之前更显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青
文章通过运用经济计量模型中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2009年1月到2012年3月的月度数据来研究后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股票市场与银行信贷的关联性,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基础上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及方差分解的操作。检验结果表明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股票市场与银行信贷相互关联性程度较小,各自的预测效果不明显。针对实证结果提出我国股市要加强政策制度的监管与执行、不断进行金融创新的政策建议,以期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西村友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市场呈现出一体化趋势,证券价格的国际联动关系日益显著。有鉴于此,本文主要着眼于中美两国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应用EGARCH模型与CCF检验法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主要结论为:(1)EGARCH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中美两国股票市场具有持续性与非对称性特征;(2)通过CCF检验法,发现了中国股票市场对美国股票市场的单方向波动溢出效应的新证据。另外,在较弱的显著水平下,本文还发现了美国股票市场开始影响中国股票市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开放,证券价格的国际联动性将会提高,中国股票市场全球化的表现越来越突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