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5)
2023(1653)
2022(1488)
2021(1504)
2020(1234)
2019(2707)
2018(2752)
2017(5235)
2016(3052)
2015(3384)
2014(3365)
2013(3197)
2012(2993)
2011(2803)
2010(2899)
2009(2729)
2008(2814)
2007(2533)
2006(2362)
2005(2072)
作者
(8863)
(7388)
(7321)
(7012)
(4718)
(3679)
(3313)
(2769)
(2759)
(2732)
(2674)
(2623)
(2397)
(2393)
(2364)
(2341)
(2233)
(2196)
(2158)
(2098)
(1915)
(1803)
(1736)
(1724)
(1723)
(1702)
(1688)
(1644)
(1599)
(1561)
学科
(11512)
经济(11498)
方法(5037)
管理(4269)
(4229)
(3488)
教育(3373)
(3340)
理论(3234)
地方(2982)
数学(2965)
(2942)
企业(2942)
数学方法(2911)
业经(2868)
农业(2638)
中国(2158)
思想(2078)
经济理论(2052)
政治(1893)
(1841)
贸易(1840)
(1839)
(1771)
(1757)
旅游(1734)
思想政治(1731)
政治教育(1731)
治教(1731)
德育(1712)
机构
学院(44783)
大学(44154)
研究(15709)
管理(14755)
(13792)
经济(13425)
理学(12367)
理学院(12144)
管理学(11836)
管理学院(11732)
科学(11067)
中国(11005)
(9681)
(9671)
(9618)
旅游(9546)
(9525)
师范(9420)
(8150)
师范大学(7747)
研究所(7519)
(7105)
(7003)
(6868)
中心(6703)
北京(6537)
(5922)
财经(5769)
业大(5734)
(5730)
基金
项目(28155)
科学(21541)
研究(20208)
基金(19486)
(17278)
国家(17094)
科学基金(14020)
社会(12702)
社会科(11944)
社会科学(11942)
(11607)
基金项目(10854)
(9563)
教育(9230)
资助(9133)
自然(9012)
自然科(8737)
自然科学(8735)
自然科学基金(8582)
编号(7765)
(7018)
成果(6442)
重点(6294)
课题(5925)
(5710)
发展(5577)
(5508)
科研(5413)
(5282)
大学(5259)
期刊
(18263)
经济(18263)
研究(11655)
学报(7781)
科学(7459)
中国(7293)
(6571)
(6472)
旅游(6472)
(6472)
教育(6059)
(5920)
大学(5792)
学学(5396)
学刊(5213)
旅游学(5208)
游学(5208)
农业(4783)
(4481)
管理(4385)
业经(3425)
(2679)
问题(2628)
(2510)
资源(2484)
财经(2479)
(2398)
金融(2398)
技术(2299)
(2175)
共检索到65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小波  赵夏  
孔子、庄子是儒家、道家的代表人物 ,同时也是中国旅游思想理论的创立者。孔子游历诸侯 ,在漫长的旅途中形成了山水比德的旅游思想 ,庄子则在心游的空间里驰骋自己逍遥的心灵。他们的旅游境界各有千秋 ;君子三道和安贫乐道 ;礼乐社会和至德之世 ;尽善尽美和无言之美分别是孔子、庄子旅游中的人生感悟、社会关怀以及美学追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樊友猛  张小妮  王曰美  
目前学术界对孔子旅游思想的研究涉及到孔子旅游活动的分类,远游观和近游观,提倡听乐观礼的文化之游和体山悟水的自然之游,反对佚游等旅游态度,以及山水比德的旅游审美观等,并认为孔子的旅游思想是功利性的。本文在评述前人成果基础上,指出研究中存在对"旅游"内涵界定不明确,对旅游行为分类不合理,论证中的牵强附会之风,以及比德观的简单化认识等问题,并对孔子"比德"的旅游审美观进行了再审视,认为对孔子的旅游观做功利与否的断定是不切实际和没有意义的。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德刚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实践家,他在许多思想领域、理论领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建立起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依归的政治、社会、伦理思想体系;其中他的旅游休闲与积极入世、"父母在,不远游"、"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以及"游必有方"、"游于艺"等观念,在生活实践和哲学理念两个领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关于旅游休闲观的理论谱系,成为我国古代最早、最系统、也是最成熟的旅游休闲理论。孔子的观念和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旅游休闲实践和旅游休闲理论研究仍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欣亮  
从跨境教育的四个维度——跨境教学、师资培训、文化传播和学生体验来解析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旅游孔子学院在培育跨境教育空间所呈现的教育现象,可以发现它在语言教学上所营造的符号表征、在师资培训方面所表现的共享表征、在文化传播上所传递的文化表征、在学生体验上所培育的情感表征,结构性地促使它构建出适应当地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跨境社会表征。从社会表征的视角来透视孔子学院在异域社会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的路径创新,为我国有效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供了全新的发展范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庆余  
"旅游节事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看似"老生常谈",但确是永恒的话题。2011年9月30日,《中国旅游报》曾推出"旅游节庆的国际化打造"高端对话栏目,其中,"旅游节庆越是有特色,越是民族的,越容易走向国际","旅游节庆的国际化,要实现视野国际化、思维国际化、心态国际化"等观点颇具启发。成功的旅游节庆要同时兼顾"文化底蕴"的本土化与"运作视野、服务标准和发展方向"的国际化。而节庆主题策划的好坏程度,是决定其举办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凡是已举办多年的旅游节庆,其承办方和主办方为了每一届都能够推陈出新,往往是绞尽脑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学通  
(一)孔子传略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鲁国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年73岁。他是商代后裔宋国公族的大夫之后,上代因宋国内战避乱来到鲁国,就做了鲁国人。父亲作过鲁国的鄹邑宰。幼年时相当贫贱,他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但仍保持着低级贵族“士”的地位。他非常好学,也是非常博学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晋超  
1管子、孔子统计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管子,即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颍上(今安徽颍上)人,是春秋初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出身贫贱,经好友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齐相。依托齐国东面临海的地理位置,管仲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实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史记·管晏列传》),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他为政"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责轻重,慎权衡",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实现了霸业,孔子对管仲的功绩曾给予高度评价,他说:"管仲相桓公,霸业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管子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关若村  于秀丽  
孔子与苏格拉底是出现于历史的同一时期,来自于东方和西方的大教育家、思想家,他们都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做出了贡献。文章从对他们所处时代背景的分析,对两者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对象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带给我们对于当代教育的启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宪昌  
曲阜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的故乡。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动在鲁国。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使曲阜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进而可开发为独具特色的专项旅游。 孔子诞辰节游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夏历8月27日。孔子诞辰节游,是利用一年一度的孔子诞生日开展的一项大型旅游活动,时间一般为7—10天。在此期间将在孔庙大成殿前举办规模盛大的仿古祭孔乐舞表演。“祭孔乐舞”是继敦煌乐舞、仿唐乐舞、编钟乐舞之后仿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连起  
我于孔子,自认为是他的一个远年弟子。虽然没正式给这位曲阜老头儿拜过师,窃以为私淑可也,想必先生不会嗔怪。老头儿出身贫寒,我也出身贫寒。老头儿年少时酷爱读书,我也是。更有趣的是,老头儿曾是"孔会计",而我一直做会计到现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武道房  
本文对庄子《逍遥游》的主题重新进行释读。司马迁评价庄子之学"其要归本归于老子之言",历来解庄者,对此阐发不明。《逍遥游》作为《庄子》首篇,开宗明义,实为"明道""颂道"之作,这个"道"即为老子之道。通过考察老子与巫史传统的关系,可以对老子的道论作出新的理解。老子之"道"实际上是从上古时期的"上帝""皇天"等宗教神衹转化而来的一种抽象存在,它虽已不再是人格神,但仍然作为造物主,成为产生和支配宇宙万有的决定性力量。《逍遥游》三节内容,从文脉上看,似全为庄子对惠子的"布道"之言。第一节,通过写小大之辨和万物的有待性,庄子意在描述道体的无大无小及其绝待性、永恒性;第二节,庄子意在说明"证道""见道"乃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追求;第三节以瓠、樗为喻,庄子说明道之大用在于实现人生的自由和逍遥。总之,《逍遥游》并非如传统所说仅是一种心灵无待的自由境界,而是围绕老子宗教性的终极之道而展开的象喻化的文学说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燕  李德民  
庄子《逍遥游》中的"游"对天地万物而言,既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又是一种运动的方式,而"逍遥"则是"游"的一种极致境界。这种境界的达成以归"一"为标志,"一"就是道家哲学中自然而然的本质存在—"道"。对物而言,"游"的本身就是"逍遥"或无所谓"逍遥";对人而言,必须凭借一定的条件和修养工夫才能达此境界。这个凭借的条件就是"知",这个修养工夫就是"觉"。借"知"以进"觉"的过程并非有意为之,而是通过自然无为的"化"。这样,一个世俗中的常人就可以通过大其心、觉其知、无为自化的方式,沿着"逝—远—反"的途径去接近"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储朝晖  
孔子是有“心”的 ,但在偏视的实证心理学眼里 ,孔子之“心”一直被迷蒙着。在重构的大心理学视野中 ,原本的孔子之“心”被发现了 ,它在实证心理学没有耕耘的另一块领地里早已建起了内涵知性、德性、悟性、志性的独特架构。明晰和修复它 ,不只推动心理学的发展 ,更是在中国本土文化基础上发展教育事业所迫切要求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东杰夫  
孔子与亚氏关于"中"的思想是东西方人异曲同工的思想产物,二者几乎产生于相同的历史时期,虽然二者对"中"的界定和阐述不同,但目的相同,并且在理性精神和思想方法方面都有大同小异之处。与此同时,孔子和亚氏的思想对东西方人们的价值标准和思维模式也产生了影响,并且对世界文化的推进也起到了影响性的作用。时至今日,二者的思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并且对时下人们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给出了一种恰当的处理方式。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冯丽娜  
颜氏一族既是儒学世家,也是佛门弟子。虽然《颜氏家训》的创作基于儒者本分,其与儒家思想存在一脉相承的必然联系,但究其内容本身来看,颜氏与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为学科目之选择、治学方法之形成、倾慕效仿之榜样、勤学苦读之目的上实则存在很大差别。运用图书情报学领域的词频统计方法以及知识图谱表示方法对《颜氏家训》与《论语》文本进行词频分布对比分析,揭示二者在教育思想上表现出来的相承(相同)与相异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