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96)
- 2023(6453)
- 2022(5773)
- 2021(5308)
- 2020(4673)
- 2019(11232)
- 2018(11221)
- 2017(21621)
- 2016(12314)
- 2015(14408)
- 2014(15008)
- 2013(15029)
- 2012(14306)
- 2011(12933)
- 2010(13129)
- 2009(12135)
- 2008(12327)
- 2007(11566)
- 2006(9975)
- 2005(8966)
- 学科
- 济(51901)
- 经济(51849)
- 管理(32745)
- 业(31751)
- 方法(24815)
- 企(24327)
- 企业(24327)
- 数学(21996)
- 数学方法(21778)
- 农(16316)
- 财(15367)
- 中国(12878)
- 地方(12814)
- 学(11571)
- 农业(10877)
- 制(10306)
- 业经(10167)
- 贸(9954)
- 贸易(9950)
- 易(9590)
- 务(8556)
- 财务(8532)
- 财务管理(8496)
- 理论(8271)
- 和(8027)
- 企业财务(7948)
- 银(7871)
- 银行(7848)
- 行(7389)
- 融(7299)
- 机构
- 学院(181657)
- 大学(180561)
- 济(71105)
- 经济(69335)
- 管理(65710)
- 研究(60555)
- 理学(55597)
- 理学院(54921)
- 管理学(53825)
- 管理学院(53474)
- 中国(46961)
- 科学(39402)
- 京(38539)
- 农(35850)
- 财(34084)
- 所(32575)
- 江(30952)
- 研究所(29356)
- 中心(29310)
- 业大(29191)
- 农业(28286)
- 州(26841)
- 财经(26449)
- 范(24551)
- 北京(24393)
- 师范(24243)
- 经(23680)
- 经济学(21990)
- 省(21921)
- 院(21210)
- 基金
- 项目(114166)
- 科学(86860)
- 研究(83148)
- 基金(79382)
- 家(69331)
- 国家(68694)
- 科学基金(57034)
- 社会(49474)
- 社会科(46608)
- 社会科学(46590)
- 省(46569)
- 基金项目(42252)
- 教育(39212)
- 划(38701)
- 自然(37060)
- 自然科(36100)
- 自然科学(36086)
- 编号(35735)
- 自然科学基金(35421)
- 资助(33587)
- 成果(29805)
- 重点(25842)
- 课题(25105)
- 部(25091)
- 发(25015)
- 创(23074)
- 科研(22273)
- 大学(21761)
- 创新(21571)
- 性(21358)
共检索到276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姚函
唐代官员俸禄包括官禄、俸料、职田、力役及其他类型。州县官员的俸料在唐前后期有显著变化。唐前期俸料大致按比例分配,由于可供分配数和员额时有变化以及地方长官决策的影响,俸料分配具有灵活性。安史之乱后,大历、贞元和会昌改革明确了按定额分配的俸禄制度。在藩镇体制逐渐形成和两税三分的背景下,留州钱中的“州县官正料钱”供俸料分配,但州县并未完全按照中央定额实际支给,而是存在因财政困难无法发放或俸料远超定额的情况,因此朝廷多次下敕诏支援或限制部分州县。从正史、墓志、诗文等材料可证,部分藩镇下的州县并不遵循国家旧制和节度使惯俗,对俸禄的分配和管理具有自主性。从制度规定与实际情况不相合的俸禄分配状况,可窥探唐代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弹性和财权问题。
关键词:
唐代 州县官员 俸料分配 实际俸禄 财政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郑蔚萍
唐代音乐诗以音乐为审美对象,艺术地再现了唐音的曼妙,以及诗人听乐时丰富的心理感受。唐代音乐诗通过诸般艺术手法,如以声拟声、以形摹声、侧面烘托以及双声叠韵词的运用,将乐声给予人们的复杂感受,形象地描摹出来。在为后人提供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的同时,唐代音乐诗以其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永恒的经典。
关键词:
唐代 音乐诗 特点 艺术手法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旭送
唐代西州高昌县为解决人地关系矛盾采取了隔地授田措施。高昌县进行隔地授田的田产除了来自部分官田(包括移户之田)之外,还来自居民在异地拥有的田产。高昌县隔地授田分隔县授田与隔乡(城)授田两种,隔县授田在柳中县、交河县、天山县、蒲昌县地界均有分布。高昌城居民提供土地的许多周邻县、乡(城)亦面临土地缺乏问题。政府在隔地授田的分配上采取了公平、便利、世俗优先的原则。隔地授田的授受权属高昌县,所有权归土地所在县。
关键词:
西州高昌县 隔地授田 吐鲁番文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贾发义
寺学的兴起是唐代社会文化环境下的产物。寺院独特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是寺学兴起和发展的基础。寺院的名僧和造访的名士为寺学提供了充足且优质的师资力量。寺学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吸引了僧人和社会各阶层俗人前来受教。寺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佛教内典和中国传统文化两大类。寺学的教学方法兼具异域风格和宗教风格,是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有益补充。寺学不仅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而且对唐代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唐代教育 寺学 寺院 佛教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安福 王玉平
屯垦戍边是中国历代中央王朝治理边疆的重要策略,但目前学界对于屯区民众的社会生活研究较为薄弱。西州是唐朝统一西域后较早进行屯垦的地区,以西州为代表的屯区的劳动群体、屯垦活动和社会观念等,成为唐代屯垦戍边策略下屯区社会生活的缩影,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研究唐代西州屯区民众的生产与生活,将有助于拓展中国屯垦区社会生活的研究领域,对于今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屯区社会治理也有历史借鉴意义。
关键词:
唐代西州 屯区民众 屯垦戍边 社会生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华语
唐代西南地区州(郡)县的增置呈现数量大,增置时间相对集中,新增州(郡)县的地域分布大体相同和增置方式各有侧重等特点。而安置移民之所需,社会经济发展之所求以及纳"化外"之区于"化内"则是州(郡)县增置的主要原因。州(郡)县的增置对安定社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扩大人力资源规模,为人口增长奠定基础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为商品的流通搭建平台等,均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唐代 西南地区 州(郡)县 增置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夏海超 何庄
有关唐代陶质官署印的性质问题争议颇多,主要有随葬论、替代品论和宗教活动论三种观点。笔者在辨析的基础上,从合法性、出土地点、州县设立或复置时间、制作工艺、与铜质官署印的吻合程度、印文风格及印体物理特征等诸多方面判断,唐代陶质官署印极有可能是用于制作正式铜质官署印的印母。
关键词:
陶印 官署印 印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牛来颖
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州县析置的经济考察牛来颖州县废置,历代有之;举废缘由,情势各异。以州县立题,所涉至夥,譬如行政、人口、地理、文化、社会、民族等。本文仅从经济角度入手,通过高宗、武则天时期析置州县的规模及分布变化,透视社会经济发展中人口流向及地区经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恒
秦汉以来成年男子上报年龄信息的传统,是唐代手实制度的主要来源。唐代手实,是籍帐体系中的基础性文书。唐代多数时期一年一次的团貌,须将结果及时登载于手实之上;计帐与户籍的攒造,也需要以手实为基础;唐前期的府兵亦依据手实一年一简点。手实只有一年一造,才能为唐王朝计帐、户籍的攒造以及府兵的简点提供及时且准确的信息。受中唐以来籍帐制度和文书制度变化的影响,唐前期的牒文逐渐变为唐中后期的帖文和状文,手实的某些功能也被户帖或户状所取代。北宋、金及西夏各个时期内,虽然登载内容和信息载体等方面各有差异,但手实制度实质上仍在间续推行。这种关乎民户信息的统计与上报制度,在中国古代存续已久,它是官府开展赋役征派与人口管控的基础,同时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唐代 手实 出土文献 户帖 演变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林子雄
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且发明于唐代。广东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代,但历史上这方面的文献记载属凤毛麟角,且未见有唐代广东出版物留存于世,故以往著述少有提及。文章从唐代以前的广东文献、唐代广东造纸业、唐代广东社会对雕版印刷业需求等方面,初步表述和探究与唐代广东雕版印刷事业相关的各种迹象,并引证唐僧义净为"唐代刊书之先导"之说。
关键词:
唐代 广东 雕版 印刷 文献 佛教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丽
衣冠户作为品官之家的代称在唐前期便已存在。武宗会昌五年后,衣冠户由原来曾任九品以上现职的、待职的和假职的文武官员之家,而变为现职官员及前资官员中"前进士及登科有名闻者"之家的称号。衣冠户涵盖范围的变化,是唐朝廷针对唐后期官职伪滥,赋役负担严重不均而采取的缓和社会矛盾的政策,但终唐一代,这一政策始终未得到认真执行。
关键词:
唐代 衣冠户 进士及第 免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周雪香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丽
特殊的碟形洼地、劳动力的匮乏是制约唐以前太湖东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因素。入唐后,和平环境促进了人口的增殖,尤其是安史之乱使东南地区成为唐王朝的财赋重心地。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苏州社会秩序的高度稳定促使该区域圩田时机成熟。大面积洼地的开垦,吸引大量移民定居其间,苏州税户急剧增长,人多税丰,成为苏州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拓展式的开发促使苏州农业崛起,这与江东其他区域以恢复性开发为主的农业发展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关键词:
唐代 苏州 农业 拓展式开发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马晨光
无论是管理企业,还是治理国家,人才始终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管理的营养,不失为现代企业管理一条可供借鉴的途径。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历时近三百年,唐前期由于统治集团十分重视人才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