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5)
2023(9049)
2022(8124)
2021(7783)
2020(6584)
2019(15289)
2018(15309)
2017(29437)
2016(16213)
2015(18223)
2014(18186)
2013(18091)
2012(16446)
2011(14702)
2010(14467)
2009(13120)
2008(12495)
2007(10641)
2006(9081)
2005(7733)
作者
(47653)
(39320)
(39211)
(37227)
(25145)
(19082)
(17760)
(15734)
(15173)
(13906)
(13698)
(13173)
(12371)
(12344)
(12229)
(12025)
(12006)
(11727)
(11321)
(11173)
(10026)
(9667)
(9411)
(9018)
(8856)
(8851)
(8769)
(8628)
(7999)
(7904)
学科
(61013)
经济(60949)
管理(44079)
(41551)
(35241)
企业(35241)
方法(30021)
数学(25752)
数学方法(25458)
(18907)
(15246)
中国(14577)
(14027)
业经(13217)
地方(12124)
理论(11587)
(10657)
农业(10259)
(10087)
贸易(10082)
技术(9910)
环境(9840)
(9758)
教育(9517)
(9297)
财务(9240)
财务管理(9226)
(9128)
企业财务(8743)
(8493)
机构
大学(228978)
学院(225563)
管理(91626)
(82355)
经济(80419)
理学(80341)
理学院(79427)
管理学(78013)
管理学院(77618)
研究(74499)
中国(51885)
科学(50554)
(48754)
(39464)
(37994)
业大(37815)
(35696)
研究所(35280)
中心(33076)
农业(31337)
(31181)
北京(30487)
(30421)
师范(30041)
财经(29692)
(27057)
(27032)
(25820)
技术(25044)
师范大学(24475)
基金
项目(163132)
科学(126437)
基金(117053)
研究(116753)
(102983)
国家(102142)
科学基金(86848)
社会(70327)
社会科(66425)
社会科学(66405)
(64502)
基金项目(63238)
自然(58904)
自然科(57480)
自然科学(57466)
自然科学基金(56396)
(54640)
教育(53347)
资助(48188)
编号(47986)
成果(38748)
重点(36345)
(35014)
(34146)
(33953)
课题(32628)
科研(31814)
创新(31591)
计划(30808)
大学(30299)
期刊
(86236)
经济(86236)
研究(62791)
学报(41574)
中国(37573)
科学(36419)
(35213)
管理(31930)
大学(30128)
学学(28305)
教育(25968)
(25291)
农业(25140)
技术(18753)
图书(14460)
业经(14170)
(14083)
金融(14083)
财经(13564)
经济研究(13219)
(12624)
科技(12337)
理论(12007)
实践(11345)
(11345)
(11333)
问题(11140)
(11060)
业大(11046)
情报(10943)
共检索到311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后平  严静君  
毒蛾绒茧蜂为聚寄生,自然寄生率高,在我国北方每年发生四代,前二代寄生舞毒蛾,后二代寄生松毛虫,以幼虫在松毛虫越冬幼虫中越冬。各虫态历期分别为:卵和幼虫期25~35d,茧蛹期6~8d,成虫寿命8~14d,5~10d。成虫羽化率高,最喜欢产卵寄生2龄舞毒蛾幼虫。每头雌蜂繁殖后代数量平均为636±176头,最多953头。温度影响各虫态发育历期,对成虫羽化亦有明显影响。在4~5℃下对茧进行冷藏,40d内对茧内蛹无不良影响,但冷藏预蛹期的茧则会影响成虫羽化。经冷藏后,成虫寿命有缩短趋势。饲养密度及饲料是影响成虫寿命的重要因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建云  肖铁光  王文艺  肖芬  
以大蜡螟低龄幼虫为繁殖寄主,对蜡螟绒茧蜂的有关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79℃和338.5日度.22,25,30和32.5℃恒温下的平均世代历期分别为29.36,21.41,16.88和19.94 d.蜡螟绒茧蜂在35℃条件下不能完成发育,全世代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连喜  陈家骅  黄居昌  陈乾锦  
在福州地区对南美斑潜蝇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潜蝇茧蜂进行了初步研究 ,田间调查表明 :潜蝇茧蜂是南美斑潜蝇的主要寄生性天敌 ,寄生率达 7% -66% ;在 (2 5± 1 )℃、相对湿度 70 %的条件下 ,该蜂完成 1个世代需 1 4.3 d,成虫开始羽化后的第 3天为羽化高峰期 ;该蜂可行两性生殖 ,其子代雌雄性比为 1 .2 3∶ 1 .0 0 ,也可营孤雌产雄生殖 ;寄生过程搜索时间较长 ,为 4-1 0 min,而产卵时间较短 ,为 2 0 -40 s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进  唐彦  吴雨恒  梁瑶  商红红  王星  
于2017年5月中下旬,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湘乡县的天然原始次生枫香树林暴发枫毒蛾林区采集枫毒蛾(LymantrianebulosaWileman)幼虫,于室内饲养,观察记录枫毒蛾幼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及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枫毒蛾幼虫虫体可视毒毛随着龄期增加而逐渐增多,翻缩腺颜色逐渐加深;随龄期增加,枫毒蛾头宽、体宽及体长均显著加大,其中头宽可作为枫毒蛾幼虫最佳的分龄指标,体长和体宽可作为辅助指标;在27℃的饲养条件下,枫毒蛾幼虫龄期为7龄,完成1个世代约需66.7d,成虫雌、雄比为0.9655,单雌产卵量为(330.43±27.801)粒。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剑  舒金平  华正媛  徐天森  王浩杰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我国特有的重要油料树种。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K和β-胡萝卜素,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1-2]。随着油茶经济地位的提升,种植面积及开发力度的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金耀  屈振刚  
对管侧沟茧蜂的寄生行为、寄主范围、寄主大小的选择及生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侧沟茧蜂主要寄生夜蛾科的甜菜夜蛾、粘虫和斜纹夜蛾等害虫的1~2龄幼虫,对粘虫1~3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42,0.54,0.05,3龄以上幼虫很少寄生。管侧沟茧蜂羽化后当天就能交配寄生,雌成蜂6日龄前的寄生数量占90%,在19~25℃单雌平均产茧30个,单雌最多产茧89个,雌蜂平均寿命,最长13 d,该蜂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和控制目标害虫的能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爱平  王奎武  蒋杰贤  季香云  游兰韶  
为人工繁殖淡足侧沟茧蜂以控制甜菜夜蛾的发生为害,在室内恒温27℃条件下,以专用人工饲料饲喂甜菜夜蛾接种淡足侧沟茧蜂,研究了淡足侧沟茧蜂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淡足侧沟茧蜂羽化多在白天,以8:00至16:00时最多,雄蜂早于雌蜂.出蜂时间6~7 d,以1~3 d最多,占90%以上.雌雄一生均可交配多次.未交配雌蜂其子代全为雄蜂.雌蜂产卵高蜂多在羽化交配后1~3 d,卵多产于幼虫腹部第5腹节与臀节之间;绝大多数寄主体内只产1粒卵.2)在一天中,侧沟茧蜂的寄生率以14:00至22:00时间段最高.雌蜂以第2天的寄生率最高.单雌一生平均寄生虫数可达101.6头.淡足侧沟茧蜂对甜菜夜蛾1~4龄幼虫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爱平  游兰韶  周志成  刘新桃  陈绍鹄  
斯氏蜜蜂茧蜂是寄生中蜂的寄生蜂.用中蜂为寄主,采用人工接蜂、定期解剖的方法,在室内进行了斯氏蜜蜂茧蜂的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表明,斯氏蜜蜂茧蜂在贵州仁怀1年3代,以蛹茧越冬,第1代卵至老熟幼虫历期36~39 d,在人工接蜂条件下寄生率平均为23.33%,羽化率高达1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茜  李鑫  于建光  王冠华  辛文  
【目的】探讨茶细蛾雕绒茧蜂的交配行为,为其饲养、田间应用及对金纹细蛾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茶细蛾雕绒茧蜂羽化后,通过24 h连续观察,记录雌雄蜂混合配对的日交配行为;通过雌雄蜂逐一配对试验,观察记录日交配行为及交配日龄、持续时间和次数。【结果】茶细蛾雕绒茧蜂羽化当天即可交配,在观察的24 h内,每个时间段都有交配行为和雄蜂兴奋行为,且交配行为主要发生在白天。交配具有明显的节律性,交配高峰出现在上午09:00-11:00。雌雄交配时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单头雌蜂最高交配次数为4次,雄蜂为6次;平均交配次数分别为0.83和1.77次,平均寿命分别为2.30和3.23 d。交配过程分为3个阶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茜  李鑫  于建光  王冠华  辛文  
【目的】探讨茶细蛾雕绒茧蜂的交配行为,为其饲养、田间应用及对金纹细蛾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茶细蛾雕绒茧蜂羽化后,通过24h连续观察,记录雌雄蜂混合配对的日交配行为;通过雌雄蜂逐一配对试验,观察记录日交配行为及交配日龄、持续时间和次数。【结果】茶细蛾雕绒茧蜂羽化当天即可交配,在观察的24h内,每个时间段都有交配行为和雄蜂兴奋行为,且交配行为主要发生在白天。交配具有明显的节律性,交配高峰出现在上午09:00-11:00。雌雄交配时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单头雌蜂最高交配次数为4次,雄蜂为6次;平均交配次数分别为0.83和1.77次,平均寿命分别为2.30和3.23d。交配过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苗苗  舒金平  王井田  华正媛  刘达富  王浩杰  徐天森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又叫茶子树,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与油橄榄(olea europaea l.)、椰子(CoCos nuCifera l.)、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q.)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山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被誉为"东方橄榄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琼  李孟楼  杨忠歧  
20 0 0 - 0 3从陕西武功采集花绒坚甲成虫 36 0头 ,每 5头 1组放入用杨树木块凿制的人工虫道内 ,在实验室中饲养 ,观测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 ,花绒坚甲成虫寿命 3年以上 ,3年内可连续发生 6代及 2 1对姊妹代 ,世代重叠。成虫 10月上旬开始在虫道内越冬 ,翌年 3月下旬开始活动 ,越冬成虫 1年产卵 2次 ,卵期平均 12 .7d,幼虫期平均 8.4 d,茧蛹期平均 2 5 .6 d。第 1次和第 2次产卵发育的成虫分别为第 1姊妹代和第 2姊妹代成虫。第 1姊妹代成虫部分于 8月上旬开始产卵 ,9月中旬产卵结束 ,9月下旬第 2代成虫羽化 ;第 2姊妹代成虫当年不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晓庆  郭萧  盛忠雷  彭萍  林强  胡翔  黄尚俊  
本文就茶细蛾成虫生物学特性及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其种群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细蛾成虫雌雄个体之间无明显差异,只是雌成虫尾部具有暗褐色长毛,区别于雄虫;成虫主要在黄昏后至清晨前羽化,并多数在夜晚进行交配。通过2011年在重庆地区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其种群动态显示,茶细蛾在重庆地区年发生7代,成虫始见于4月中旬,终见于12月上旬。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毓银  吴志远  蒋捷  
苌楚鸠蝠蛾PhassusactinidiaeYangetWang是福建近年来严重为害猕猴桃的一种新的蛀干害虫.我们于1984-1989年在建宁县猕猴桃试验站进行研究。该虫一年一代,以卵在树兜的地面越冬,幼虫为害猕猴桃植株韧皮部和髓部,外部形成虫屑包,内部形成蛀道,阻滞养分和水分的正常输送,轻者枝叶发黄,重者风折枯死。除选用抗虫品种外,采用2.5%溴氰菊脂1:5000液灌注;90%敌百虫晶体1:200制成毒泥塞虫孔;凡士林加敌敌畏环涂阻止幼虫上树;细铁丝钩杀幼虫、捕捉刚羽化成虫等综合防治措施,效果良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石冰  江祖森  李锦权  刘志诚  刘建峰  王春夏  
本文报道肉桂双瓣卷蛾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短期简易测报方法。在肉桂害虫卵上发现螟黄赤眼蜂,经人工大量繁殖后,两年来在西江林业局下属富石等11个林场53.3 ha肉桂林上散放,取得卵粒寄生率提高60.49%~92.54%,肉桂枯梢率降低27.45%~90.55%的良好效果。应用50%巴丹1 000倍液或每公顷用2%巴丹粉剂37.5 kg,于肉桂新梢抽出2 cm左右喷杀,有显著保梢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