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79)
2023(18969)
2022(16443)
2021(15376)
2020(13177)
2019(30243)
2018(29793)
2017(58392)
2016(31770)
2015(35415)
2014(35218)
2013(34623)
2012(31920)
2011(28458)
2010(28722)
2009(26545)
2008(26095)
2007(22964)
2006(20140)
2005(17703)
作者
(91940)
(76546)
(75884)
(72516)
(49072)
(36780)
(34529)
(29860)
(29095)
(27702)
(26060)
(25824)
(24616)
(24243)
(24124)
(23688)
(22809)
(22719)
(22127)
(22065)
(19006)
(18899)
(18779)
(17696)
(17128)
(17075)
(17034)
(16934)
(15589)
(15112)
学科
(124782)
经济(124637)
管理(93910)
(90675)
(76694)
企业(76694)
方法(61509)
数学(54117)
数学方法(53270)
(36635)
(32887)
中国(31330)
(27489)
业经(26907)
(24393)
财务(24304)
财务管理(24255)
(23723)
企业财务(23173)
地方(23170)
(22477)
贸易(22469)
农业(21870)
(21818)
理论(21734)
技术(19546)
(19408)
银行(19349)
(18922)
金融(18920)
机构
大学(448302)
学院(447458)
(177401)
管理(175911)
经济(173603)
理学(152533)
理学院(150870)
研究(148781)
管理学(147790)
管理学院(146981)
中国(111102)
(94820)
科学(93115)
(84825)
(75397)
(75380)
业大(68726)
研究所(68581)
财经(67738)
中心(67686)
(66098)
(61714)
北京(59802)
农业(59289)
(57208)
师范(56552)
(54794)
经济学(53430)
(53118)
财经大学(50622)
基金
项目(306786)
科学(240686)
基金(223041)
研究(219825)
(196049)
国家(194460)
科学基金(166794)
社会(136660)
社会科(129536)
社会科学(129498)
(119450)
基金项目(116829)
自然(111724)
自然科(109143)
自然科学(109111)
自然科学基金(107163)
教育(102562)
(101504)
资助(94688)
编号(88885)
成果(71951)
重点(68893)
(67654)
(64224)
(63445)
课题(61720)
科研(59507)
创新(59182)
教育部(57844)
大学(57236)
期刊
(188595)
经济(188595)
研究(129173)
中国(82333)
学报(74164)
科学(66680)
(66608)
(66571)
管理(64871)
大学(56252)
学学(53283)
教育(49393)
农业(45637)
(40909)
金融(40909)
技术(40117)
财经(33073)
业经(30739)
经济研究(30728)
(28205)
问题(24252)
(24109)
统计(22366)
技术经济(21925)
(21455)
图书(20773)
科技(20685)
(20306)
理论(20289)
(19475)
共检索到650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琳  廖晓鹏  
本文基于费森—奥尔森估值模型对中国A股市场股价的主要解释因素进行分析,力图在文中解释是何种会计指标成为股价的主要解释变量进而考察了会计信息的投资决策有用性。文中主要研究了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对股价解释能力的程度。本文实证结果发现:2002年以后,我国资本市场存在账面净资产对股价的解释能力逐年增强的现象,且是股价的主要解释力量,解释能力优于会计盈余;账面净资产、会计盈余二者联合对股价的解释能力呈现波动性增强趋势:同时否定了会计盈余单因素对公司股价解释能力逐年增强的假设。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连华  
每股收益计量模型之修正——兼论每股收益与每股帐面份质的关系李连华每股收益(EPS)是股票上市公司所必须对外进行披露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其计量与披露,各国有不同的具体要求,而其中以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的《第15号意见书》(APB.15,1969...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文辉  张维  
根据奥尔森(Ohlson)1995年提出的RIV模型,对公司股票的估值只需预测其未来的盈利而不用考虑现金流和股息政策。通过研究不同的股息分配政策,利用会计理论模型,推导出该模型的成立条件。研究表明该模型在许多正常的经营情况下并不成立,股票定价模型不能回避未来现金流和股息的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松年  司胜华  
论每股收益王松年司胜华每股收益(EPS)是指公司的每一普通股在一个会计年度中所赚得的盈余,在公司的报告业绩计量中每股收益被广泛采用。一、每股收益的历史演进披露每股收益信息并进一步形成有关意见或准则是一个逐步演进的历史过程。最初的指导性文件是1958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香丽  孙绍荣  
随机地抽取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10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100家上市公司的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作因子分析,提取了两个线性无关的因子1和因子2。同时得到了100家上市公司的两个因子得分值。把这两个因子得分值从大到小排列,分成因子大的类和因子小的类。100家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从大到小排列,得到了每股净资产大的类和每股净资产收益小的类。以每股净资产的类作为因变量,两个因子的类作为自变量,建立对数线性模型。得到了每股净资产与因子1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最后对三个变量做单因素多变量的协方差分析。因子1和因子2和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每股净资产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振全  陈守东  
证券市场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融资作用已越来越突出,其中股票市场占有重要地位。股票的定价理论和模型研究成为证券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将借鉴上述理论、模型的启示,从分析股票的理论价值出发,提出股票的价值评价模型,希望它能更准确地反映股票的理论价值,为股票筹资与投资的合理定价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茹萍,徐文学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张昌仁  
每股收益作为法律上归属于股东的股利,在企业财务指标体系中是具有简化评价收益状况、引导投资决策的一个核心质量指标。对于每股收益的计算,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市场效应态度与稳健态度,其计算原则选择,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可由这两种态度对公司产生的收益或成本大小来确立。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雪波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以下简称"每股收益准则")。这是我国正式发布的第一个关于每股收益计算的会计准则。中国证监会2007年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以下简称《披露编报规则》),对每股收益的计算披露进行了规范。本文通过对上述两个文件的阐释和按新旧准则计算的每股收益指标的比较,对每股收益指标进行了分析说明,以便投资者能够正确认识该指标,并据其作出正确的判断。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耿建新  白莹  张驰  
破净指股票价格跌破每股净资产,是股票价格与每股净资产关系的一种极端表现。本文以1 059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修正的Ohlson模型,分组对股价破净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对于业绩为正的非ST企业而言,公司规模大、上市时间早、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的国有企业容易破净;ST企业的股票价格虽下跌,但其重组捷径和壳资源改变了投资者的预期,使ST企业不破净或较少破净。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潘妙丽  
本文以2008、2009年自愿披露每股社会贡献值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影响该指标披露的因素以及每股社会贡献值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在考察每股社会贡献值与公司价值的关系时,本文采用Ohlson(1995)股票价格模型,检验其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和净资产回报率是影响上市公司披露每股社会贡献值的主要因素;但每股社会贡献值指标不具有显著的价值相关性。本文的研究结论启示我们:每股社会贡献值的计算不能简单地重复已有的财务信息,如何真正有效地促进上市公司披露更加本质的社会责任问题,如环境污染,产品安全等信息才是今后的重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依山  
文章运用格罗夫斯—克拉克机制和迪克塞—奥尔森模型对公平与效率这两个目标同时兼顾的可能性进行探讨。经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理论上,公平与效率两个目标可以完全兼顾;不过若将现实的制度和人性引入分析后发现,在当今现实中这个完美的结合点是不存在的,在不同时期,或者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如何权衡这两个目标反而是人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