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19)
2023(11390)
2022(9046)
2021(8519)
2020(6723)
2019(14701)
2018(14471)
2017(26420)
2016(14529)
2015(16021)
2014(15219)
2013(14509)
2012(13562)
2011(12230)
2010(12618)
2009(11636)
2008(11321)
2007(10583)
2006(9522)
2005(8313)
作者
(39735)
(33964)
(33041)
(31246)
(21012)
(16201)
(14918)
(12915)
(12709)
(11848)
(11492)
(11210)
(10601)
(10524)
(10428)
(9987)
(9751)
(9746)
(9575)
(9512)
(8319)
(8160)
(8097)
(7981)
(7641)
(7607)
(7432)
(7252)
(6789)
(6727)
学科
(56922)
经济(56843)
(50078)
(49179)
管理(36665)
农业(32895)
(29093)
企业(29093)
业经(20950)
中国(17977)
方法(15762)
技术(14912)
地方(13919)
(13516)
数学(13186)
数学方法(13008)
农业经济(12442)
(11923)
(11276)
(10650)
银行(10627)
(10302)
(10115)
(10029)
发展(9919)
(9897)
(9707)
金融(9706)
(9569)
(9519)
机构
学院(195977)
大学(189399)
(81807)
经济(80090)
管理(74290)
研究(70631)
理学(63404)
理学院(62710)
管理学(61713)
管理学院(61324)
中国(55222)
(52800)
科学(41507)
(40031)
农业(39839)
(35066)
业大(34873)
(34362)
中心(33916)
(31920)
研究所(31710)
(27433)
师范(27201)
财经(26260)
(25304)
北京(24729)
(24667)
农业大学(24338)
(23884)
(23631)
基金
项目(132024)
科学(104195)
研究(103101)
基金(93172)
(81945)
国家(80723)
科学基金(68576)
社会(65918)
社会科(61890)
社会科学(61874)
(54715)
基金项目(48897)
教育(45961)
(44153)
编号(43606)
自然(40620)
自然科(39658)
自然科学(39646)
自然科学基金(38954)
成果(35539)
资助(35041)
(30949)
(30713)
(30693)
课题(30539)
重点(29739)
(28816)
创新(28700)
国家社会(27585)
(26707)
期刊
(100912)
经济(100912)
(59651)
研究(58517)
中国(50523)
农业(40516)
学报(30570)
科学(29296)
教育(27362)
管理(26231)
(24930)
大学(24433)
业经(23530)
学学(22918)
(22347)
金融(22347)
(20131)
技术(19223)
农业经济(14653)
农村(14427)
(14427)
问题(13688)
经济研究(13318)
(12461)
世界(12212)
财经(12096)
科技(11194)
(10568)
社会(10342)
经济问题(10180)
共检索到310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雒珊  
随着现代化转型的深入,农村家庭的伦理和功能整合已经不足以呈现家庭转型的丰富面向。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农村三代家庭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出现了母系偏向的家庭整合样态,其特征表现为日常互动的母系偏向、资源整合的母系偏重和儿童抚育的母女合作。在母系偏向的整合实践中,少子家庭下的情感合法性支撑构成了整合空间,家庭利益需求下的情感策略作为整合动力,权变结构下年轻女性的情感资源成为整合优势,凸显出偏向母系家庭的情感整合样态和家庭秩序。情感整合的出现说明情感结构足以成为影响家庭样态的前台力量,中国家庭开始从父子一体转向亲子一体,家庭功能实现的情感权重显化,并且在双系互动中由于情感资源的优势,女系开始隐性崛起。由此表明,家庭的情感化和亲密化是理解家庭现代化转型实践的又一重要面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雒珊  
随着现代化转型的深入,农村家庭的伦理和功能整合已经不足以呈现家庭转型的丰富面向。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农村三代家庭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出现了母系偏向的家庭整合样态,其特征表现为日常互动的母系偏向、资源整合的母系偏重和儿童抚育的母女合作。在母系偏向的整合实践中,少子家庭下的情感合法性支撑构成了整合空间,家庭利益需求下的情感策略作为整合动力,权变结构下年轻女性的情感资源成为整合优势,凸显出偏向母系家庭的情感整合样态和家庭秩序。情感整合的出现说明情感结构足以成为影响家庭样态的前台力量,中国家庭开始从父子一体转向亲子一体,家庭功能实现的情感权重显化,并且在双系互动中由于情感资源的优势,女系开始隐性崛起。由此表明,家庭的情感化和亲密化是理解家庭现代化转型实践的又一重要面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雪霖  
在快速的城市化背景下,江汉平原却形成了高比例的新三代家庭结构,挑战了主流的西方现代化家庭理论的普适性,需要给予新的解释。新三代家庭结构具有家庭结构的时空分离、年轻媳妇占主导和代际不平衡等特征。村庄内部的进城竞争、城市化的中国道路和家庭内部的代际压力转移共同形塑了新三代家庭结构。在社会阶层分化并固化的趋势下,新三代家庭结构有助于城市化竞争和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但同时又是以代际剥削为代价的。生活在村中的中年人承受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面临生存危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云桥  
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出去后,对农村家庭造成较大冲击,出现大量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农村家庭功能随之出现了失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如果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解决不好,影响的不仅仅是农村家庭成员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会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就是试图探讨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及其影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守纪  王成仁  
本文在分析中国农村信用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村信用的特征是家庭代际信用,在现代经济环境中,这种信用很难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这种信用形式也是造成农民贷款难的原因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了过渡信用形式——农户互助信用,并且建议以农户互助信用小组作为需求方来构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涨宝  杨柳  
随着社会转型和家庭结构的变迁,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并陷入严重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经济上供养水平不足、生活上日常照料欠缺、精神上慰藉需求匮乏等方面。基于"结构—关系—主体"的分析视角,系统阐述了农村养老困境产生的机理。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社会养老氛围淡化、土地保障功能弱化以及社会保障功能不足等是"结构性"因素;村庄共同体中传统长老秩序弱化、父权制衰落引发中青年崛起和女性地位上升带来的婆媳矛盾显化则构成了"关系性"因素;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以及"顾彼失此"为"主体性"因素。即便如此,家庭养老模式因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强  吴炳方  周月敏  朱亮  
三峡移民作为迄今为止动迁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非自愿性工程移民群体而广受关注。通过2009年大量的抽样调查数据来讨论三峡农村移民家庭的生活安置适应性问题。得到的基本结论:对于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家庭适应目前的居住生活,移民家庭的居住条件、医疗保障普遍得到了改善;三峡农村移民家庭的生活也存在生活成本增加和建房费用可能导致的负债隐患,这可能对移民总体的生活安置满意度的选择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三峡农村移民家庭生活安置适应性受到搬迁时间的影响显著。因此,建议关注移民居住生活社会适应一定要与移民生活成本联系紧密;农村移民生活安置工作还要继续完善;移民的适应性与移民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建立相关体系和指标,做进一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长洪  
本文根据国家计生委2000年全国5省农村家庭选点调查数据,分析评价计划生育对家庭生活质量诸方面产生的良性影响。结论是,计划生育使家庭生育行为向“少生、优育”转变,由此带来促进家庭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子女抚养教育质量的提高、增进母亲身体健康、促进妇女地位提高和家庭幸福等效益。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逸先  崔玉平  
在我国农村 ,户主在家庭生活中一般占有重要地位 ,在许多方面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 ,户主文化素质的高低成为影响农村居民家庭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问卷调查 ,对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农村居民家庭户主在家庭收入、子女受教育及家庭人口计划生育等几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并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户主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进而全面改善农村居民家庭生活质量提出了几点参考意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茜  
代际关系是家庭关系的主轴。随着家庭现代化的转型,代际出现资源和权力双重失衡但家庭仍然维持整体平衡样态的悖论。从家庭再生产视角出发,通过对家庭代际关系性质和功能的探讨,指出当前代际关系的双重失衡正是代际双方在家庭生存理性下采取的策略行动。通过采取资源下位优先分配、权力独立且合作、情感表达日常化与世俗化等调适手段,代际形成基于价值与情感整合的再平衡,并生成新家庭主义,在发挥家庭合力的同时带来家庭风险。上述研究表明,现代化背景下中国家庭发展走向并不符合家庭现代化理论,呈现出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更加细致和持续的研究,家庭政策制定需要面向家庭整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茜  
代际关系是家庭关系的主轴。随着家庭现代化的转型,代际出现资源和权力双重失衡但家庭仍然维持整体平衡样态的悖论。从家庭再生产视角出发,通过对家庭代际关系性质和功能的探讨,指出当前代际关系的双重失衡正是代际双方在家庭生存理性下采取的策略行动。通过采取资源下位优先分配、权力独立且合作、情感表达日常化与世俗化等调适手段,代际形成基于价值与情感整合的再平衡,并生成新家庭主义,在发挥家庭合力的同时带来家庭风险。上述研究表明,现代化背景下中国家庭发展走向并不符合家庭现代化理论,呈现出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更加细致和持续的研究,家庭政策制定需要面向家庭整体。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烨霞  李树茁  靳小怡  
劳动力外流在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老年人的家庭养老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利用深圳市外来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从子女角度分析了中国农村子女外出务工三代家庭中老年人的经济支持。结果显示:首先,农村老年人与其外出务工子女三代家庭的代际支持符合合作群体模型:经济支持主要由子女流向老年父母,最有需要的老年父母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众多老年父母给留守未成年孙子女提供了同住和生活照料帮助,老年父母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支持。其次,外出务工子女的城市化程度并没有影响其提供的经济支持。最后,文章指出了研究结果对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促进剩余劳动力外流的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方向新  
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对农村社区生活,特别是对家庭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1990年,我参加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队,在桃源县同仁村工作一年,对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及其对家庭生育、家庭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同仁村是一个典型的以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董永茂  
本文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利用1998、2003年浙江省农村家庭消费开支调查资料,对浙江省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揭示出消费结构的特征和变动方向,以认识和把握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从而为浙江省制定宏观产业政策、产品结构调整以及企业制定营销战略提供参考信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宾  马九杰  
采用湖北省和重庆市485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偏远山区新生代农民工向农村家庭转移的收入金额是否显著少于传统农民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尽管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偏远山区低年龄段外出农民工向农村家庭转移的收入金额少于高年龄段外出农民工,但"是不是新生代农民工"并未对偏远山区外出农民工向农村家庭转移的收入金额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偏远山区,农民工低龄化并非城乡收入差距不能持续收敛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