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07)
- 2023(12101)
- 2022(10077)
- 2021(9068)
- 2020(7381)
- 2019(16523)
- 2018(15925)
- 2017(29920)
- 2016(16293)
- 2015(17636)
- 2014(17292)
- 2013(16964)
- 2012(15995)
- 2011(14710)
- 2010(14800)
- 2009(13565)
- 2008(13343)
- 2007(11867)
- 2006(10684)
- 2005(9774)
- 学科
- 济(70306)
- 经济(70224)
- 业(47008)
- 管理(44399)
- 企(34285)
- 企业(34285)
- 方法(26158)
- 中国(23871)
- 数学(22938)
- 数学方法(22764)
- 农(20983)
- 地方(19875)
- 业经(16966)
- 财(16022)
- 银(15346)
- 银行(15298)
- 农业(14713)
- 行(14703)
- 贸(14239)
- 贸易(14228)
- 融(14143)
- 金融(14143)
- 制(13918)
- 易(13773)
- 学(13501)
- 技术(11587)
- 环境(11532)
- 发(11375)
- 地方经济(10998)
- 险(10971)
- 机构
- 学院(233539)
- 大学(232342)
- 济(97500)
- 经济(95596)
- 管理(88198)
- 研究(83594)
- 理学(75719)
- 理学院(74743)
- 管理学(73440)
- 管理学院(73022)
- 中国(66456)
- 科学(52843)
- 京(49704)
- 农(48521)
- 财(44827)
- 所(43410)
- 研究所(39586)
- 业大(38675)
- 农业(38316)
- 中心(38310)
- 江(35714)
- 财经(35286)
- 经(32177)
- 北京(31424)
- 范(30654)
- 师范(30193)
- 院(29780)
- 经济学(29553)
- 州(28635)
- 省(27317)
- 基金
- 项目(157976)
- 科学(124688)
- 基金(115508)
- 研究(109833)
- 家(103234)
- 国家(102308)
- 科学基金(87063)
- 社会(72211)
- 社会科(68481)
- 社会科学(68463)
- 省(62433)
- 基金项目(61483)
- 自然(57432)
- 自然科(56185)
- 自然科学(56168)
- 自然科学基金(55202)
- 划(53043)
- 教育(49547)
- 资助(46303)
- 编号(42360)
- 发(38976)
- 重点(35845)
- 部(34069)
- 创(33312)
- 成果(33068)
- 创新(31206)
- 科研(30588)
- 发展(30392)
- 国家社会(30176)
- 计划(30095)
- 期刊
- 济(109497)
- 经济(109497)
- 研究(70632)
- 中国(50743)
- 农(44606)
- 学报(42066)
- 科学(37804)
- 财(32350)
- 管理(32201)
- 大学(31220)
- 农业(30176)
- 学学(29878)
- 融(29197)
- 金融(29197)
- 教育(23098)
- 业经(19723)
- 经济研究(18178)
- 技术(17890)
- 财经(17241)
- 业(15904)
- 经(14692)
- 问题(14235)
- 商业(11882)
- 科技(11694)
- 版(11689)
- 技术经济(11544)
- 业大(11210)
- 贸(11171)
- 国际(10233)
- 理论(10192)
共检索到356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燕芳 刘丽莎 刘丽君 徐良苑
母亲风险是儿童早期消极发展的重要预测因素,其不仅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还可能通过影响教养行为进一步危害儿童的健康发展。本研究以1877名4.5~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母亲低学历、身体差和抑郁三个方面风险因素对学前儿童读写能力、数学能力、社会技能和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母亲教养行为(敏感性、积极情感表达、认知指导、提供社交机会)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母亲低学历显著预测儿童读写能力、数学能力、社会技能和问题行为;母亲身体差、抑郁均显著预测儿童社会技能和问题行为。(2)母亲敏感性和积极情感表达在各项风险因素对儿童各方面发展的预测中均发挥了中介作用;母亲认知指导在母亲低学历预测四个方面,以及...
关键词:
母亲风险 教养行为 学前儿童 早期发展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畅 伍新春 邹盛奇
协同教养指在教养儿童的过程中,家庭中多名承担教养责任的成人相互协作所构成的联盟。在双亲家庭中,第一个孩子降生后,父母子系统从夫妻子系统中分化出来,形成父母协同教养关系。之后随着儿童的不断成熟,父母协同教养关系在婴儿期、学步期、童年期、青少年期虽然表现出不同特点,但对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均具有独特的贡献,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都能从良好的协同教养关系中获益。未来研究可关注协同教养的稳定性、协同教养关系的扩展、协同教养与儿童发展的追踪研究等重要议题。
关键词:
协同教养 儿童发展 家庭系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文 刘磊
本文介绍了由澳大利亚国家健康和医疗咨询中心提供资助的一项研究。此项研究探讨了 2 3位唐氏综合症儿童气质特点及对他们母亲教养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唐氏综合症的儿童与正常儿童明显差异。容易型气质的唐氏综合症儿童比困难型儿童容易引起母亲的直接教育反应和较少的负情绪语言表达 ;而且母亲的教养方式与唐氏综合症儿童的气质中的活动性、节律性、趋避、适应性和心境纬度有显着相关。
关键词:
唐氏综合症儿童的气质 母亲教养行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郑名
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226名幼儿的行为问题与其母亲的教养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离异家庭幼儿的行为问题检出率高,其行为问题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显著相关,且离异家庭与正常家庭母亲的教养方式也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母亲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离异家庭幼儿行为问题的干预,关键是对母亲教养方式的干预。改善不良的教育方式,是减少幼儿行为问题发生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
行为问题 教养方式 离异家庭 母亲 幼儿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文 王志强 邹丽娜
以往研究多侧重于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而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自身特点直接影响到父母教养方式。本研究采用问卷法探索听力障碍儿童的气质特点及对母亲教养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听力障碍儿童的气质与正常儿童的气质在专注性维度上差异显著;研究发现:影响听力障碍儿童母亲教养方式的气质的积极因素是高专注性、低活动性、低社会抑制性,影响听力障碍儿童母亲教养方式的气质的消极因素是低专注性、高活动性和高抑制性。研究对听力障碍儿童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听力障碍儿童 气质 母亲教养方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正 韩悦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Piers-Harrie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儿童社会期望量表(CSD)对1 42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母亲养育方式对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流动儿童在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过分干涉保护上得分低于本地儿童,在母亲拒绝否认和严厉惩罚上得分高于本地儿童;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流动儿童的社会期望、自我意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母亲拒绝否认和严厉惩罚与流动儿童的社会期望、自我意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社会期望在母亲养育方式和流动儿童自我意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母亲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燕芳 刘丽君 刘丽莎
父母受教育水平和教养行为是影响儿童发展的两个重要环境变量。由于长期以来父、母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分工不同,其受教育水平和教养行为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也有所不同。通过对190名学前儿童实施早期学业能力测验,父、母亲分别完成教养行为问卷,教师对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评定,考察父亲和母亲的受教育水平、教养行为对学前儿童学业能力、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差异。结果发现:(1)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和父亲的鼓励谦虚行为显著预测学前儿童的学业能力;(2)母亲的鼓励谦虚和羞辱/撤回关爱行为显著正向预测儿童的问题行为,而父亲的羞辱/撤回关爱则显著负向预测儿童的问题行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丹丹
在当今社会,隔代教育是我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的方式。隔代教育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容易使儿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问题,并且会对儿童未来的发展造成影响。为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对隔代的教育方式进行研究,针对隔代教养的情况,提出了隔代教养通常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从而能够使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
隔代教养 儿童心理发展 教育方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丹丹
在当今社会,隔代教育是我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的方式。隔代教育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容易使儿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问题,并且会对儿童未来的发展造成影响。为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对隔代的教育方式进行研究,针对隔代教养的情况,提出了隔代教养通常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从而能够使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
隔代教养 儿童心理发展 教育方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震
文章使用"中国食物与营养监测系统(CFNSS)"2008年数据研究了中国农村地区母亲外出就业对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作者使用倾向匹配得分方法控制内生性后发现,虽然外出就业可以获得较高收入,但母亲外出就业的儿童的营养状况显著低于母亲在本地就业的儿童。而母亲在本地从事非农就业或农业就业,虽然家庭收入差异明显,但对儿童营养状况却没有显著影响。可见,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收入对儿童营养状况的边际效应在递减,而母亲照料的重要性在不断显现。因此,文章认为,提升农村儿童营养状况,提高其营养摄入水平固然重要,但母亲对儿童的照料也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关键词:
母亲就业 儿童营养 倾向匹配得分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宋占美 王芳 王美芳
目的:探讨父亲和母亲的身体管教与学前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及儿童意志控制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CTSPC)、儿童行为核查量表(CBCL)和儿童气质量表(CBQ-VSF)对635名3-6岁学前儿童及其父母双亲进行测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父亲和母亲的体罚均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学前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但父亲和母亲的身体虐待不能够预测学前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儿童意志控制在父亲体罚、父亲身体虐待、母亲身体虐待与学前儿童外化问题行为之间均起中介作用,在母亲体罚与学前儿童外化问题行为之间不起中介作用。结论:学前儿童的父亲和母亲的身体管教不仅对儿童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意志控制间接影响儿童发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阳泽 陈明英
为探讨听障儿童父母教养效能感对儿童自主的信任与教养期望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效能感量表、自编听障儿童父母对儿童自主的信任问卷和父母教养期望测验对490名听障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听障儿童父母对儿童的自主比较信任;听障儿童父母对儿童自主的信任在父母性别上无显著差异;父母对女孩自主的信任显著高于男孩;中部地区听障儿童父母的信任水平显著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父母;(2)听障儿童父母教养效能感、教养期望与对儿童自主的信任总体和各维度均显著正相关;(3)听障儿童父母对儿童自主的信任在父母教养效能感和教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周宇香
文章使用2014年中国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数据,分析0~5周岁儿童意外伤害状况,特别关注母亲特征及其照护的作用。研究发现,儿童个人特征是显著影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和多种类型意外伤害发生率的重要因素。母亲拥有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有助于降低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相比较母亲务农的孩子,母亲非农就业和未就业的孩子的意外伤害发生可能性均显著更低;母亲年龄越大,儿童越不可能发生多种类型意外伤害。主要由母亲照料的情形下,儿童的意外伤害发生可能性会显著下降。研究还针对全面两孩政策普遍实施背景下女性家庭和工作的冲突进行了讨论,指出增强父亲的照料参与,同时加强儿童友好型的社会抚幼设施建设,将有助于兼顾家庭发展与儿童保护。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燕芳 吕莹
本研究对181名4.5~5.5岁儿童的语言和数学能力进行个体测查,由母亲报告家庭教育经济投入和时间投入的强度,并由母亲和教师分别评定儿童的学习品质。研究具体描述了儿童学习品质整体及各维度上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儿童学习品质在教育经济投入、时间投入与儿童早期学业能力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年龄较大儿童和女孩学习品质整体表现较好,特别在注意力、独立性和灵活性维度上。(2)学习品质在教育经济投入与学业能力的关系中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在教育时间投入与学业能力的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贾 张宇霞 吴莞生
本文在一个信息不完备的视角下分析了父母与子女信息摩擦及父母认识偏差和儿童自我认识偏差对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与子女的信息摩擦显著降低了儿童的非认知能力,自我认识偏差的影响大于父母认识偏差。机制分析表明,父母认识偏差减少了陪伴子女的时间和教育物质投入;儿童自我认识偏差减少了他们用于学习和做家务的时间并增加了娱乐时间。本文研究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即使对于部分富裕家庭的父母,他们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仍然偏离最优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