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80)
2023(9772)
2022(8218)
2021(7780)
2020(6617)
2019(14867)
2018(14592)
2017(27375)
2016(15486)
2015(17483)
2014(17215)
2013(16110)
2012(14458)
2011(13107)
2010(13301)
2009(12002)
2008(11599)
2007(10098)
2006(8867)
2005(7747)
作者
(45766)
(37986)
(37847)
(35706)
(24284)
(18417)
(17140)
(14945)
(14541)
(13525)
(12883)
(12839)
(12344)
(12070)
(11867)
(11691)
(11682)
(11440)
(11048)
(10985)
(9778)
(9400)
(9202)
(8836)
(8667)
(8532)
(8417)
(8364)
(7738)
(7707)
学科
(56136)
经济(56066)
管理(41912)
(38906)
(32189)
企业(32189)
方法(29850)
数学(27025)
数学方法(26423)
中国(15756)
(14516)
(13539)
(13220)
业经(11988)
理论(11675)
(11452)
贸易(11447)
(11154)
教育(9864)
农业(9736)
技术(9588)
(9237)
地方(8538)
环境(8491)
(8432)
财务(8402)
财务管理(8385)
教学(8211)
企业财务(7942)
(7909)
机构
大学(215533)
学院(210818)
(79428)
管理(79014)
经济(77762)
研究(72015)
理学(69757)
理学院(68871)
管理学(66896)
管理学院(66561)
中国(50846)
科学(48519)
(45903)
(43716)
业大(38278)
(37397)
农业(35159)
研究所(34656)
(33660)
中心(32181)
(31223)
(28973)
北京(28732)
师范(28492)
财经(27545)
(26235)
(25248)
技术(24729)
(24446)
农业大学(23797)
基金
项目(150554)
科学(117935)
基金(108607)
研究(102504)
(98229)
国家(97402)
科学基金(82712)
社会(63788)
(60486)
社会科(60401)
社会科学(60383)
自然(57559)
基金项目(57095)
自然科(56344)
自然科学(56327)
自然科学基金(55330)
(52307)
教育(50875)
资助(45544)
编号(40201)
重点(34656)
(32614)
(32239)
成果(31637)
(31040)
计划(30530)
科研(29852)
创新(29843)
课题(29637)
大学(29585)
期刊
(78655)
经济(78655)
研究(59172)
中国(45590)
学报(42784)
(38117)
科学(36094)
教育(35011)
大学(32577)
学学(29653)
管理(28830)
农业(26224)
(25197)
技术(18723)
(14906)
(14846)
金融(14846)
经济研究(14155)
财经(13423)
业经(13334)
业大(12296)
(11529)
(11439)
统计(11368)
科技(11258)
(11011)
农业大学(10378)
问题(10075)
技术经济(10061)
图书(9700)
共检索到303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袁群明  范志光  
为探讨残疾大学生自我污名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机制,采用自我污名量表、自杀意念量表、知觉压力量表和成人素质希望量表,对686名残疾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327名非残疾大学生进行调查以作为参照。结果发现:(1)在残疾大学生中共筛选出有自杀意念者76人,检出率为11.08%;(2)听力障碍大学生自杀意念显著高于视力障碍大学生,视力障碍大学生自杀意念显著高于非残疾大学生;(3)知觉压力在自我污名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希望在知觉压力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本研究探讨了自我污名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改善残疾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姝玥  程诗婷  方杰  王兴华  
本研究以自杀人际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归属感受挫、累赘感知、生命意义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采用问卷法对五所高校114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均对自杀意念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且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当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同时处于高水平时,大学生的自杀意念程度最严重;(2)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负向预测生命意义,生命意义负向预测自杀意念,生命意义中介了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对自杀意念的直接效应。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侯浩翔  
大学生学业成就是衡量一流本科教学水平的基本参照。依据社会网络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学生个体所营造的社会网络可以拓展知识共享路径,对学生学业成就与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效应。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1036名大学生,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学业成就受到初始禀赋的影响,即家庭居住地、父亲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面临着更深的学业困境;网络声望对于学生学业成就的促进作用尤为突出,表明"集体性认知"的获取是学业成就的重要预测因素。另外,知识共享意愿中介作用了社会网络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学生自我效能感调节了模型的后半径,即自我效能感越高,知识共享意愿对学业成就的正向影响越明显。为此,文章提出建立家庭禀赋不利学生的学习补偿机制,搭建完善优质的社会网络平台,为学生创设便捷的线上线下知识共享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激励机制等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桑海云  强冬梅  咸大伟  
文章通过对641名高校学生进行自杀意念现状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在不同学历、不同年级、不同家庭类型、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失恋过、有无性经历、不同压力情况、有无安全感、是否目睹或亲身经历家庭成员有暴力行为、目前为止是否有过自杀行为自杀意念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且与自杀态度、社会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达到差异水平。由此提出从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源的控制、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和关注特定阶段和特殊群体的学生四个方面着手,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率,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邦林  黄瑾  
采用问卷法对河南省、山西省和福建省3所初中863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探究了核心自我评价在同伴欺凌和留守儿童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同时也考察留守儿童意向性自我调节对直接路径和中介路径前半段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和留守类别后,同伴欺凌正向预测留守儿童自杀意念;(2)核心自我评价在同伴欺凌与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意向性自我调节在同伴欺凌与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和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且均属于"雪中送炭"调节模式。本研究揭示了同伴欺凌影响自杀意念的作用机制,为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实证支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金帷  
据英国《卫报》2007年7月5日新闻报道,英国创新、大学与技术部(The Department for Innova-tion,Universities and Skills)近日宣布,将加大对残疾大学生的资助力度。预计从2008年开始,残疾大学生资助经费总额将增加6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志强  王雁  刘海涵  
研究以图片为实验材料,通过同音判断任务探讨听力残疾大学生的音节意识和亚音节意识。研究发现,听力残疾大学生音节意识高分组被试与健听大学生表现出相同的音节加工特征,而听力残疾大学生音节意识低分组被试在音节加工中更易受字形信息的干扰,在字形相似时倾向于做音同反应,在字形相异时倾向于做音异反应。部分听力残疾大学生的亚音节意识达到健听大学生水平,但声调意识整体相对偏低。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范志光  
为探讨正念特质、反刍思维、社会支持对听力障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反刍思维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以及自杀意念量表对328名听力障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正念特质、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2)反刍思维在正念特质对自杀意念的负向预测作用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社会支持在反刍思维对自杀意念正向预测作用中起调节作用。本研究表明,正念特质对听力障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过程。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敏  陈志霞  
采用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PANSI)、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成人一般希望量表(ADHS)对348名大学生的有效样本进行调查,探讨生活事件、希望特质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希望特质呈显著负相关。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生活事件量表得分与希望特质的交互作用显著,低希望水平被试比高希望水平被试更容易受到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从而产生自杀意念,因此希望特质在生活事件与消极自杀意念之间起着显著调节作用。这一调节作用模型提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大学生自身心理保护机制的建设,从积极心理角度来减少和防御大学生自杀。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万明  池倩文  钱梦烨  徐光华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利用对大学生创业者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并检验了创业资源共享对创业绩效影响的模型。结果表明: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基于共享平台的信息、科技资源共享显著正向影响机会创新性与创业绩效;机会创新性对创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同时在信息资源共享、科技资源共享和创业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对机会创新性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莎   国锐   严飞  
大气污染控制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除了需要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公众的行动选择也至关重要。将公众大气风险感知有效转化为亲环境行为,实现环境改善的“知行合一”,首先需明确亲环境行为的发生机制。以在校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心理变量,结合空气质量数据,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验证环境风险感知、自然联结、PM2.5暴露值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环境风险感知正向预测亲环境行为;自然联结在影响路径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影响路径具有城乡差异,即来自城市个体的大气风险感知对直接亲环境行为敏感,对自然联结变化迟钝;影响路径受到个体所暴露的PM2.5浓度的调节,即PM2.5暴露值越高,中介效应越强。上述结果明晰了环境风险感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路径,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亲环境行为和推动大学生环境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莎   国锐   严飞  
大气污染控制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除了需要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公众的行动选择也至关重要。将公众大气风险感知有效转化为亲环境行为,实现环境改善的“知行合一”,首先需明确亲环境行为的发生机制。以在校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心理变量,结合空气质量数据,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验证环境风险感知、自然联结、PM2.5暴露值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环境风险感知正向预测亲环境行为;自然联结在影响路径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影响路径具有城乡差异,即来自城市个体的大气风险感知对直接亲环境行为敏感,对自然联结变化迟钝;影响路径受到个体所暴露的PM2.5浓度的调节,即PM2.5暴露值越高,中介效应越强。上述结果明晰了环境风险感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路径,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亲环境行为和推动大学生环境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佳静  于游  
为探讨残疾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对网络社会支持的影响机制,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量表、网络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对191名残疾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残疾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对网络社会支持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自尊在残疾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对网络社会支持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使用社交媒体、自尊对残疾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的作用,为引导残疾大学生合理使用社交媒体,培养自尊以及有效获得网络社会支持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漫欣  
残疾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残疾学生的自我概念对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本文立足凯利的个人构念理论分析残疾学生的自我概念特征及成因,从构念选择角度,指导学生建构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光华  王奉娟  李爱秋  
本研究基于联合分析法的理论架构,以沈阳市某师范院校和某医学院两所大学的305名大学生为被试,在社区生活辅助活动的情境下,要求被试对联合分析法所发展的22张卡片进行排序,探讨了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残疾类型、年龄、残疾程度、教育程度;接触经验在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的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排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