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35)
- 2023(6762)
- 2022(5546)
- 2021(5265)
- 2020(4353)
- 2019(10299)
- 2018(9823)
- 2017(19840)
- 2016(10362)
- 2015(12192)
- 2014(11818)
- 2013(12108)
- 2012(11167)
- 2011(10245)
- 2010(10003)
- 2009(9416)
- 2008(9178)
- 2007(8051)
- 2006(7019)
- 2005(6506)
- 学科
- 济(57645)
- 经济(57591)
- 方法(30014)
- 业(28518)
- 数学(28428)
- 数学方法(28364)
- 管理(27102)
- 企(20046)
- 企业(20046)
- 中国(18947)
- 农(14520)
- 贸(13252)
- 贸易(13243)
- 易(12943)
- 财(11963)
- 制(9674)
- 农业(9658)
- 融(9476)
- 金融(9475)
- 银(8754)
- 银行(8753)
- 业经(8685)
- 行(8483)
- 地方(8335)
- 发(7669)
- 出(7051)
- 环境(6983)
- 学(6608)
- 关系(6591)
- 体(6497)
- 机构
- 大学(158954)
- 学院(154718)
- 济(84205)
- 经济(83185)
- 管理(61212)
- 研究(56449)
- 理学(53007)
- 理学院(52504)
- 管理学(52079)
- 管理学院(51771)
- 中国(46655)
- 财(36714)
- 京(32912)
- 财经(30479)
- 经济学(29802)
- 经(28260)
- 科学(27266)
- 经济学院(27032)
- 所(26834)
- 中心(25062)
- 研究所(24028)
- 财经大学(23116)
- 北京(21385)
- 农(20764)
- 江(20462)
- 院(19969)
- 商学(17965)
- 商学院(17805)
- 业大(17758)
- 范(17742)
- 基金
- 项目(100917)
- 科学(82429)
- 基金(80069)
- 研究(74826)
- 家(68732)
- 国家(68284)
- 科学基金(59467)
- 社会(54366)
- 社会科(51940)
- 社会科学(51932)
- 基金项目(41087)
- 自然(35340)
- 自然科(34609)
- 自然科学(34601)
- 资助(34262)
- 自然科学基金(34092)
- 教育(33790)
- 省(33288)
- 划(29333)
- 编号(26684)
- 部(25876)
- 国家社会(25038)
- 中国(23459)
- 教育部(23270)
- 重点(22281)
- 人文(21932)
- 成果(21717)
- 发(21605)
- 社科(20503)
- 创(20500)
共检索到234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解垩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测度了残疾人与非残疾人的就业和工资差异,分析歧视因素在工资差异中的占比及工资歧视使残疾劳动力离开劳动力市场的效应。在纠正选择性偏误以后,回归基础上的分解结果显示:残疾劳动力与非残疾劳动力工资差异中,不可解释部分对非残疾劳动力有利的比例为35%~47%,这也是对残疾劳动力工资歧视的上限值;工资歧视使残疾人就业率下降1.4%,工资歧视的就业效应只占残疾人和非残疾人就业率差异的很小比例。
关键词:
残疾 就业 工资歧视 工资歧视就业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震
文章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为背景,在2012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基础上,比较了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在不同单位、行业的就业机会,并测算了农民工就业歧视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在不同类型单位、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就业歧视。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部门分布来看,公有制部门农民工就业歧视较严重,私营企业和自由职业者不存在就业歧视。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行业分布来看,政府机关、金融保险行业就业歧视较大;餐饮业就业歧视较小,制造业、建筑业、其他服务业、零售业不存在就业歧视。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歧视 劳动力市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其进
传统收入理论一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风险偏好。基于2009年农村—城市移民调查数据(RUMIC2009),本文考察了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城镇居民的影响大于农民工;风险偏好对创业者和工资获得者收入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不过对城镇居民创业者收入作用不显著;此外,风险偏好对女性收入的影响在城镇居民中大于男性,在农民工中稍小于男性。风险偏好对过低的年龄组群体收入没有显著影响,且随着年龄的提升,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的作用也逐渐增强。采用父母的风险偏好作为工具变量,纠正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的正向影响仍然存在。
关键词:
风险偏好 收入 城镇居民 农民工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泉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报告(CGSS2006)的数据考察了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个体外语熟练程度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利用劳动力搜寻理论与理性预期均衡从理论上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工人在使用外语的子劳动力市场中获得的工资更高。之后本文在加入有关控制变量的基础上使用扩展的明瑟(Mincer)收入方程来估计外语能力对收入的回报率,发现外语能力熟练对个体的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考虑到外语能力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设计了Treatment-effects微观计量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并且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MLE)重新估计了外语熟练度对个体工资的边际效应,发现外语熟练个体工资高出外语不熟练个体大约69%。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屈小博
劳动力市场正规与非正规性劳动者的教育回报差异,以及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回报在不同就业部门、就业类型存在怎样的特征?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城市劳动力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按小时工资来衡量,不同部门、类型的劳动者整体上具有相似的核密度估计分布,无论按正规与非正规部门还是按正规与非正规就业来分类,尽管相同教育阶段的正规性劳动者的教育回报均高于非正规性,但对正规与非正规性劳动者教育回报均呈现递增,并且职业高中的教育回报均显著高于学历高中,在工资收入分布不同部分的教育回报与平均收入都具有相同的情形。由于正规部门具有相对较高的学历教育阶段进入门槛,发展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实现制度衔接,扩展劳动...
关键词:
教育回报 非正规性 劳动力市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勇 王莉
本文从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滞后城镇化进行了解读。本文发现,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城市本地居民相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具有工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的制度性"溢价",这不仅降低了进城务工人员的迁移意愿,还同时迟滞了城镇化。如果再考虑人力资本差距所引起的工资水平"低端锁定",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便越严重,其对于城镇化的迟滞作用也越强。利用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对上述假说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本文的逻辑。那么,打破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消除城市本地居民相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制度性"溢价",将成为我国提高城市化水平,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条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勇 王莉
本文从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滞后城镇化进行了解读。本文发现,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城市本地居民相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具有工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的制度性"溢价",这不仅降低了进城务工人员的迁移意愿,还同时迟滞了城镇化。如果再考虑人力资本差距所引起的工资水平"低端锁定",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便越严重,其对于城镇化的迟滞作用也越强。利用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对上述假说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本文的逻辑。那么,打破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消除城市本地居民相对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凤鸣 张世伟
依据中国城乡移民调查数据,文章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年资回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劳动力累积年资回报随年资不断上升,5年、10年和20年的累积年资回报分别为0.07、0.27和1.05,高于同时期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不同职业劳动力的年资回报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年资的增长,负责人和办事人员的年资回报一直较高,商业服务人员的年资回报一直较低,而专业技术人员的年资回报则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
工资 年资 年资回报 人力资本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闯 张世伟
依据2002年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数据,本文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估计了城镇居民的就业方程和工作时间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教育年限的增加,个体就业概率不断增加;随着家庭其他收入的增加,个体就业倾向逐渐降低,工作时间逐渐减少;随着家庭人口数的增加,就业个体的工作时间逐渐增加。低收入群体女性和男性工作时间的工资弹性分别为-0.3237和-0.3167,而女性中高收入群体工作时间的工资弹性为0.1429,说明倒S型劳动供给曲线在2002年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是存在的。因此,政府部门应结合经济发展水平适时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教育和培训投入力度,促进低收入群体...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劳动供给 工作时间 城镇居民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世伟 周闯
本文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研究了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女性和男性的劳动参与弹性,结果表明:女性劳动供给工资弹性明显大于男性劳动供给工资弹性;随着家庭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个体劳动参与的工资弹性和收入弹性均逐渐减小。因此,设计并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能够有效地促进低收入群体的劳动参与,有助于城镇贫困的削减和收入差距的缩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明娟 曾湘泉
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探讨了农民工家庭与城镇住户消费行为差异,在控制了生命周期、持久性收入、预防性储蓄及所在城市后,估计结果显示:农民工家庭消费与城镇住户消费存在显著差异,农民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要显著低于城镇住户。Oaxaca-Blinder分解进一步揭示,农民工家庭与城镇住户的消费差异大部分是不可解释的,这些不可解释因素可能是由户籍制度引起的。Standard Fractional Logit Model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家庭的食品、医疗保健、教育文化支出比例要显著低于城镇住户,家庭设备用品和交通通信支出比例要显著高于城镇住户,而在衣着支出上两者的差异并不显著。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曲兆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越来越大。文章利用2008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使用Oaxaca-Blinder分解和匹配分解方法,对男女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男女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工资差异达到了10%左右,在控制了一系列影响起薪工资的重要变量之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使用了Oaxaca-Bimder分解方法对这一差异进行分解后发现,这一工资差异有至少77%无法用男女性别特征上的差异来解释。当进一步使用改进的匹配分解法,即考虑到了男女大学毕业生在个人特征和就业特征上的分布不可比差异之后,工资差异中不可解释的部分进一步扩大到98%。研究结论提供了一个中国劳动力市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佟孟华 于建玲
本文基于CGSS2010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运用Brown等分解方法,考察了所有制不同造成的部门分割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男女劳动者的工资差异主要是由部门内工资差异引起的,部门选择不同带来的工资差异不大;性别工资差异中不可解释的部分略小于可解释的部分,但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可见歧视仍是造成性别工资差异的重要原因。消除对女性的偏见,提升女性自身能力,是缩小性别工资差异的重要途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佟孟华 于建玲
本文基于CGSS2010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运用Brown等分解方法,考察了所有制不同造成的部门分割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男女劳动者的工资差异主要是由部门内工资差异引起的,部门选择不同带来的工资差异不大;性别工资差异中不可解释的部分略小于可解释的部分,但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可见歧视仍是造成性别工资差异的重要原因。消除对女性的偏见,提升女性自身能力,是缩小性别工资差异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