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85)
2023(3723)
2022(3346)
2021(3227)
2020(2807)
2019(6688)
2018(6752)
2017(13174)
2016(7179)
2015(8192)
2014(8090)
2013(7799)
2012(6779)
2011(6124)
2010(6481)
2009(5855)
2008(5634)
2007(4833)
2006(4144)
2005(3630)
作者
(20541)
(17082)
(16982)
(16182)
(10925)
(8120)
(7645)
(6661)
(6386)
(6082)
(5884)
(5779)
(5614)
(5515)
(5312)
(5143)
(5118)
(4949)
(4834)
(4793)
(4360)
(4160)
(4159)
(3966)
(3882)
(3877)
(3807)
(3668)
(3486)
(3313)
学科
(31589)
经济(31569)
方法(19427)
管理(18960)
数学(18081)
(17976)
数学方法(17601)
(15339)
企业(15339)
中国(6727)
(6432)
理论(6252)
(6026)
业经(5505)
(5223)
(4839)
贸易(4835)
(4713)
地方(4449)
技术(4320)
教学(4271)
农业(4145)
环境(4135)
(4079)
(3902)
(3860)
(3525)
(3514)
银行(3509)
(3448)
机构
学院(100250)
大学(98887)
管理(40123)
(39271)
经济(38497)
理学(35363)
理学院(34972)
管理学(33858)
管理学院(33691)
研究(31654)
中国(23500)
(21117)
科学(21067)
(16306)
(16247)
(16076)
业大(15975)
研究所(15050)
中心(14685)
(14102)
北京(13298)
财经(13295)
农业(12942)
(12151)
(12149)
技术(12098)
师范(11992)
经济学(11985)
(11505)
(11374)
基金
项目(71269)
科学(56564)
基金(51990)
研究(48983)
(46185)
国家(45892)
科学基金(39889)
社会(30036)
社会科(28606)
社会科学(28597)
(28570)
自然(28074)
自然科(27537)
自然科学(27534)
自然科学基金(27010)
基金项目(26590)
(24242)
教育(24238)
资助(23335)
编号(19689)
重点(16470)
(15352)
(15109)
成果(14865)
(14787)
创新(14103)
计划(13961)
课题(13933)
科研(13779)
大学(13153)
期刊
(37661)
经济(37661)
研究(25175)
中国(18325)
学报(15701)
科学(15302)
管理(15115)
(14052)
大学(12106)
教育(11971)
技术(11696)
学学(11495)
(11486)
农业(9832)
统计(8421)
(7513)
决策(6925)
(6783)
金融(6783)
经济研究(6777)
业经(6229)
财经(6043)
技术经济(6003)
(5809)
(5210)
科技(4801)
问题(4565)
商业(4488)
资源(4424)
(4420)
共检索到137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晓军  蔡正高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范围内,人口死亡率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而依据传统死亡模型对死亡率的预测往往高于实际水平,这给养老金财务安排和养老年金的成本核算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本文沿着死亡率模型的发展轨迹,回顾和总结了各类死亡率预测模型,对死亡率预测模型的最新进展做出评述,并对中国死亡率预测模型的选取给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志强  杨帆  
文章将多变点检测方法应用于人口死亡率预测,并对年龄别死亡率的偏差进行主成分提取,利用变点检测法分别估计了主要主成分得分随时间变化的最优变点个数及位置,据此对主成分得分进行分段线性回归拟合,从最后一段回归模型外推主成分得分的预测值,得到死亡率预测值;同时利用发达国家1951~2010年连续60年死亡率数据,对改进的PC模型与经典Lee-Carter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PC模型在死亡率预测的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均优于经典Lee-Carter模型,多变点检测方法提高了死亡率模型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奇异值分解的经典Lee-Carter模型中的时间因子和基于特征值分解的经典PC模型中的第一主成分得分反映出了几乎一致的死亡率变化趋势;经典PC模型中的第二主成分主要综合了队列效应对死亡率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志强  杨帆  
文章将多变点检测方法应用于人口死亡率预测,并对年龄别死亡率的偏差进行主成分提取,利用变点检测法分别估计了主要主成分得分随时间变化的最优变点个数及位置,据此对主成分得分进行分段线性回归拟合,从最后一段回归模型外推主成分得分的预测值,得到死亡率预测值;同时利用发达国家19512010年连续60年死亡率数据,对改进的PC模型与经典Lee-Carter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PC模型在死亡率预测的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均优于经典Lee-Carter模型,多变点检测方法提高了死亡率模型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显示,基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洁丹  朱建平  付荣  
人口死亡率反映人口的死亡水平,是人口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是人寿保险精算的重要数据基础。从数据特征来看,死亡率作为年龄的函数,是一种典型的函数型数据。本文使用函数型数据方法分析中国人口数据,基于1994—2010年中国人口分年龄死亡数据,建立函数型死亡率预测模型,对未来分年龄死亡率进行预测,并通过生命表方法计算了未来平均预期寿命。同时通过对历史数据的预测,说明模型预测结果比较可信。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晓军  路倩  
高龄人口死亡率预测模型是人口预测、养老金成本和债务评估以及长寿风险度量与管理的基础。我国大陆地区高龄人口死亡数据量少、数据波动性大,如何选择适合我国高龄数据特点的死亡率预测模型,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归纳总结死亡率预测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先采用数据较为充分的台湾地区高龄死亡数据,选用Lee-Carter、CBD、贝叶斯分层模型等八种死亡率模型,对模型的拟合效果、预测效果和稳健性做出比较。在此基础上,基于修正和平滑后的我国大陆人口死亡数据,采用CBD模型和贝叶斯分层模型建模和预测。结果显示:贝叶斯分层模型能捕捉我国大陆高龄死亡率数据的历史波动,预测区间能够涵盖全部死亡率的真实值,但预测区间过宽,生存曲线不收敛;相比之下,CBD模型对我国大陆地区高龄死亡率的拟合和预测较好,预测区间和生存曲线合理。在长寿风险度量中,建议采用CBD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园  
我国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还伴随着高龄化的快速推进。文章采用Lee-Cater模型预测分年龄、性别死亡率,并通过加入数据存在或缺失权重的极大似然估计法处理有限数据问题,运用Coale-Kisker方法扩展高龄死亡率,提高死亡率预测精度。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人口预期寿命以及老年抚养比。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樊毅  张宁  张万月  
生活方式的改变、医学的进步和遗传学的新发现都会使人的预期寿命变得不确定。本文针对中国人口死亡率历史数据(089岁男性数据),利用贝叶斯信息准则和嵌套模型的似然比检验等方法,比较了8种目前流行的随机死亡率模型的拟合效果;同时,检验了这8种随机死亡率模型预测结果的生物合理性和稳定性,并比较了它们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由Lee-Carter模型拓展而来的Age-Period-Cohort模型最适合于拟合和预测中国的人口死亡率,这为我国寿险企业和养老金机构的死亡率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范勇  朱文革  汪丽萍  
针对中国1994~2011年中国人口死亡率数据,在Reer修匀、平滑、去趋势后用ARIMA方法分年龄进行拟合、预测。结果表明带趋势的ARIMA模型在平均误差比(MAPE)、光滑度和BIC等指标上优于经典Lee-Carter模型,其预测结果与随机波动趋势法相比,期望大致相同而方差更小,且原始的抽样调查数据在青少年阶段死亡率整体偏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晓坤  李姚洁  
Lee-Carter模型是人口死亡率预测的常用模型,泊松最大似然估计法是该模型参数估计广为采纳的方法,模型中与时间相关的因子可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并进行外推,进而实现死亡率的预测。由于时间因子与死亡率之间的非线性性,简单的外推会带来死亡率预测的低估偏差。这个偏差可以通过对数正态分布的性质进行纠正或者随机模拟方法进行无偏预测。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韩猛  王晓军  
由死亡率下降带来的长寿风险给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加准确地对长寿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需要对未来死亡率趋势进行预测。本文针对我国死亡率数据样本量小以及数据存在缺失的实际情况,对Lee-Carter模型进行了改进,通过一个双随机过程对Lee-Carter模型中的时间项进行建模。在模型中考虑了样本量不足对预测结果造成的影响,使得改进后的Lee-Carter模型更加适合目前中国的人口死亡率预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晓军  任文东  
Lee-Carter模型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死亡率预测模型,传统的Lee-Carter模型在样本量很大时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而中国的死亡率数据量较少,且部分年限的数据缺失,难以达到较好的预测效果。本文基于Li等(2004)提出的有限数据死亡率建模方法,同时考虑样本量不足的影响,采用韩猛等(2010)提出的"双随机过程"建模,构建了有限数据下中国人口死亡率的预测模型,并用于对未来死亡率变动趋势和人口寿命的预测,最后将预测结果与保险公司采用的死亡率改善因子以及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采用的计发月数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相关结论和有关死亡率风险管理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润龙  
一、问题的提出 人们往往利用死亡人口登记、人口普查数据直接计算死亡人口及死亡率。但是,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政策法令不健全,以及统计口径不一致,常常发生死亡人口漏报、死亡人口年龄错报以及人口死亡时间误报。因此,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死亡率的报告经常是不准确的。为了能科学地、准确地评估人口死亡率,近十余年来人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樊毅  张宁  
人类预期寿命的不确定性会因为经济水平上的发展、生活质量上的改善、医疗技术上的创新等因素而增加。文章运用8种较为常用的随机死亡率模型对中国0~89岁的总人口死亡率的历史数据进行拟合,并通过贝叶斯信息准则和赤池信息准则比较法、嵌套模型的似然比检验法对这些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Age-Period-Cohort模型对中国总人口死亡状况的综合拟合效果最优。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宁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宁  
作为长寿风险研究领域的基础,死亡率预测近些年获得快速发展,诸多模型的提出使得历史数据的信息得以最大程度的挖掘,但也带来了模型不确定问题。本文对现有的死亡率预测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整理,提出其中的模型不确定性问题,并针对死亡率预测的模型不确定问题,引入了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该方法以贝叶斯后验概率为权重,综合考虑"一揽子"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并根据它们预测吻合程度进行加权,最终给出死亡率预测结果,结论表明,不但在理论上表现出超过单一模型的优势,也在实践中超过了任何一个单一模型。本文还给出了基于该模型的死亡率预测结果和预期寿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