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85)
- 2023(11695)
- 2022(10019)
- 2021(8973)
- 2020(7774)
- 2019(17464)
- 2018(17163)
- 2017(32414)
- 2016(18151)
- 2015(20094)
- 2014(19537)
- 2013(19235)
- 2012(17764)
- 2011(16115)
- 2010(16116)
- 2009(15166)
- 2008(15192)
- 2007(14001)
- 2006(11953)
- 2005(10375)
- 学科
- 济(72560)
- 经济(72489)
- 管理(53235)
- 业(52414)
- 企(42940)
- 企业(42940)
- 方法(36671)
- 数学(32448)
- 数学方法(32033)
- 农(19575)
- 财(19017)
- 中国(17902)
- 学(17637)
- 技术(16366)
- 业经(15452)
- 贸(14931)
- 贸易(14927)
- 易(14511)
- 农业(13250)
- 制(12897)
- 地方(12807)
- 务(12056)
- 财务(12030)
- 财务管理(11995)
- 银(11409)
- 银行(11340)
- 企业财务(11333)
- 技术管理(11091)
- 环境(10974)
- 理论(10948)
- 机构
- 大学(263543)
- 学院(261384)
- 济(105581)
- 经济(103486)
- 管理(99529)
- 研究(89702)
- 理学(86974)
- 理学院(85941)
- 管理学(84164)
- 管理学院(83682)
- 中国(66077)
- 科学(59810)
- 农(55415)
- 京(55219)
- 所(47448)
- 业大(46808)
- 财(46288)
- 农业(44560)
- 研究所(43823)
- 中心(41465)
- 江(39055)
- 财经(37717)
- 经(34193)
- 北京(34037)
- 经济学(32729)
- 范(32529)
- 院(32061)
- 师范(32043)
- 州(30620)
- 经济学院(29914)
- 基金
- 项目(182044)
- 科学(141938)
- 基金(132250)
- 研究(123391)
- 家(119520)
- 国家(118555)
- 科学基金(99827)
- 社会(78420)
- 社会科(74438)
- 社会科学(74411)
- 省(72255)
- 基金项目(70137)
- 自然(67690)
- 自然科(66208)
- 自然科学(66182)
- 自然科学基金(65012)
- 划(61741)
- 教育(56449)
- 资助(53927)
- 编号(47555)
- 重点(41680)
- 创(40103)
- 部(39328)
- 发(38760)
- 创新(37793)
- 成果(37571)
- 计划(37088)
- 科研(36211)
- 课题(33079)
- 业(33062)
- 期刊
- 济(106652)
- 经济(106652)
- 研究(69130)
- 学报(51762)
- 农(48270)
- 中国(48118)
- 科学(44106)
- 大学(37261)
- 财(35980)
- 学学(35504)
- 管理(34371)
- 农业(32378)
- 教育(23277)
- 技术(21687)
- 融(20464)
- 金融(20464)
- 经济研究(18312)
- 财经(18204)
- 业(18198)
- 业经(17803)
- 经(15605)
- 统计(15016)
- 技术经济(14596)
- 版(14560)
- 科技(14514)
- 问题(14380)
- 策(14044)
- 业大(13826)
- 商业(12384)
- 决策(12109)
共检索到370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南,孙福滨
本文在“死亡漏报的一种新的估计方法”一文的基础上进行了推广,用于计算分年龄组的死亡漏报估计。本文通过对四普死亡报告数据的计算,首次给出了四普死亡报告分三个半年的分年龄组死亡漏报估计值,数据显示婴幼儿组的死亡漏报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且距普查时点越远漏报程度越大。对影响死亡漏报因素的分析表明,几种漏报原因在时间、性别和年龄方向上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表明估计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南,孙福滨
死亡漏报已有的多种估计方法均建立在单时期死亡报告数据上,由于无从对比,必须引入如稳定人口等工具建模,通过将死亡报告数与模型死亡数对比来对死亡漏报作出估计。这些方法假设较强、对年龄变化十分敏感。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给出了多时期死亡报告数据,为建立新的死亡漏报估计方法提供了条件。建立这类方法的一般思路,基于三个时期数据的死亡漏报估计方法,对中国四普死亡报告数据的应用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显示,这类方法假设较弱(分年龄死亡率在短时期内不变),估计较为直接(不需调查之外的其他数据)。此方法可进一步推广,给出分年龄的死亡漏报估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张洋
婴儿死亡漏报是影响婴儿死亡率准确性及平均预期寿命可信度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婴儿死亡漏报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并利用聚类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了婴儿死亡漏报率的可能水平及其对平均预期寿命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死亡水平越低,婴儿死亡率变动所引起的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动就越大;婴儿死亡漏报率越高,婴儿死亡漏报率的变动所引起的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动就越大;婴儿死亡漏报率变动对于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西部和西南地区平均预期寿命变动对婴儿死亡漏报率更敏感;死亡水平及婴儿死亡漏报可能性指数的分布全局上不存在显著的双变量自相关,但局部显示一定的空间聚集且分性别的空间模式具有相似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成 米红
利用Bayesian分层回归模型估计中国1982年后历次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死亡漏报率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0岁死亡漏报率随时间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而1~4岁死亡漏报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全年龄、5~14岁和15~59岁、60~89岁和90岁及以上死亡漏报率随时间的变化基本近似且同样具有阶段性。受漏报原因和不同时期社会背景的影响,女性1~4岁的死亡漏报率不一定低于0岁的死亡漏报率。人口普查成人阶段各年龄死亡漏报率差别较大,而人口抽样调查则较为一致。2000年人口普查男性和2010年全人口90岁及以上死亡率偏低是由比较严重的死亡漏报造成。死亡漏报对预期寿命计算误差的影响因年龄而异,二者关系在婴幼儿中较弱,其余年龄死亡漏报和预期寿命误差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董恒德,崔玉龄,沈玉珍,宋桂香,施雪敏,沈连发
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状况,特别是反映妇幼保健工作质量的敏感指标之一。解放以来上海市区卫生工作和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婴儿死亡率显著下降。1979年上海市区婴儿死亡率为11.14‰,已降到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 计算婴儿死亡率必须有完整的婴儿死亡资料。上海市区户籍工作比较严密,凡属市区常住户口者死亡时必须凭医院开具的死亡报告单向户籍部门注销户口,因此,漏报较少。但婴儿死亡,特别是出生后不久死亡的新生儿一般即由医院处理,因此造成婴儿死亡漏报相当严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福滨,李树茁,李南
一、背景 死亡报告是人口普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人口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因而,对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死亡报告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死亡报告的完整程度,掌握客观与真实的死亡模式与水平,对于分析普查的质量、描述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以及人口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平均期望寿命与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地区死亡水平的主要指标,它们一般是由人口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广宇,原新
出生漏报或瞒报是普遍存在的人口现象 ,但并没有足够证据证明 90年代中国存在大规模和持续性出生漏报 ;相反 ,有理由认为各次全国人口调查中的低生育率是实际生育水平大大降低的反映 ;出生漏报水平可能被高估 ,以往对总和生育率的调整需要重新评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皓
文章对 2 0 0 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调查时点进行调整以后 ,重新估计了我国1 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漏报率 ,结论认为 ,1 990年四普的漏报率远高于四普公布的漏报率 ,其中低年龄段的漏报非常严重。因此四普数据的质量并没有我们以前所认为的那样好
关键词:
人口普查 数据分析 漏报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金营
20 0 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称普查漏报率为 1 81 % ,据此推算漏报人口 2 2 91万人 ,然而 ,这些人口的性别、年龄等人口特征不祥 ,这给人们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带来非常大的不便。本研究就是在准确估计 1 990~ 2 0 0 0年分性别、年龄死亡概率的情况下 ,利用年龄移算方法对 1 990年和 2 0 0 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漏报率给予评估 ,并对漏报人口进行年龄、性别拆分 ,从而较为准确地估计得到 2 0 0 0年年中年龄性别人口 ,以为科研或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状况之用
关键词:
人口普查 漏报人口 年龄移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二利
由于对税会政策的理解以及运用存在偏差或者会计人员人为主观失误,企业往年发生的资产损失并没有及时上报税务部门进行相应处理。资产损失漏报问题常见于企业实务中,其税会处理也成为企业面对的重难点。开展追补确认往年漏报资产损失的税会处理研究,将理论与实务结合,加深企业对相关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的理论把握,提升该类型业务税会处理的效率与质量,并且能够对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陶涛 张现苓
数据质量评估是使用普查数据前的重要步骤,而登记人数的准确性是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文章对六普数据中低龄组人口漏报和青年人口重报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比较多次普查数据的生命表回推结果以及不同来源的数据分析,得出结果显示,六普数据在中老年组数据质量较高,与四普、五普数据相比,同批人人口规模呈现出高度一致性;六普数据在低龄组依然存在大量漏报,其中0岁组男孩漏报更多;在青年组人口中,六普数据16~21岁的人口规模相对于2000年普查及其他来源数据中的同批人规模出现异常增多。与五普数据及户籍统计数据相比,六普16~21岁青年组人口可能存在重报,每个年龄组重报100万人以上,且可能主要是流动人口女性重报。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林基础 宋哲
工程实践中,投标人漏报不可竞争费的情形时有发生。针对不可竞争费漏报引起的工程争议,以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界定不可竞争费的含义,分析不可竞争费漏报的法律后果,从法理分析的角度对不可竞争费漏报在工程结算阶段的责任归属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得出的归责结论对于评标公正性可能造成的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林
在人寿保险业务中,确定保费最重要的依据是被保险人在相应期间内的死亡概率q、死亡力μ和死亡率m。任何一个人寿保险中的风险管理模型,都必须对被保险入某一时期的死亡概率q、死亡力μ和死亡率m作出可靠的估计。本文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处理,提出了可靠而又可行的估计方法。 我们考察在某观察期内的N个人,假设他们的生死是相互独立的。 先考察一种特殊情况:假定观察期为一年,而这N个人在观察期内的年龄正处在从x到x+1岁的这一年,又假设这一年中每一个人的死亡概率为q。则在这一年中的死亡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包文月
近些年来在不少地方虚报、瞒报、漏报人口出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成为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一大难点问题。尽管有些地方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瞒报、漏报现象并没有根除。1992年4至5月份金华县组成了80余人参加的调查组,对全县52个乡镇自1988年1月1日至1991年12月31日出生的30731人进行了为期12天的全面清查。本文就调查中取得的数据对漏报的原因作一分析,并就如何避免漏报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荣清
在人口抽样调查中,对性别一年龄死亡率通常使用比例估计方法。按照这种方法,要得到全年龄的精确的死亡率数据所必需的抽样人口数的规模是很大的,在实际调查中往往难以满足这样的条件。以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数为例,如果用比例估计方法计算得到的性别一年龄死亡率数据,往往呈无规则的波动,从而使结果难以直接利用。笔者认为,出现上述问题,是由于此估计方法未能充分利用过去的信息造成的。如果用决定论中贝叶斯沽计方法,就可解决死亡率估计的稳定性问题。在本文中,笔者详细介绍了死亡率的贝叶斯估计方法,简化了它的计算式;并利用该方法估计了1995年中国30个省区的性别一年龄死亡率,计算人口的期望寿命,并把它和用比例估计的结果作了对比,得出用贝叶斯估计方法比较可靠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