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03)
2023(4512)
2022(3906)
2021(3850)
2020(3254)
2019(7650)
2018(7475)
2017(14367)
2016(7925)
2015(9041)
2014(8725)
2013(8652)
2012(8251)
2011(7362)
2010(7152)
2009(6485)
2008(6261)
2007(5373)
2006(4707)
2005(3904)
作者
(22112)
(18716)
(18294)
(17477)
(12003)
(9147)
(8444)
(7425)
(7382)
(6772)
(6634)
(6197)
(6115)
(5752)
(5695)
(5576)
(5545)
(5424)
(5389)
(5379)
(4694)
(4597)
(4450)
(4358)
(4204)
(4186)
(4121)
(4027)
(3830)
(3732)
学科
(32523)
经济(32485)
管理(20361)
(19115)
(14003)
企业(14003)
地方(13860)
方法(12539)
(11227)
数学(11112)
数学方法(11018)
中国(8337)
农业(8135)
业经(7047)
(6849)
(6629)
地方经济(6451)
环境(5562)
(5115)
技术(4770)
(4667)
贸易(4662)
理论(4514)
(4352)
(4260)
(4069)
教育(4044)
(4003)
金融(4001)
资源(3825)
机构
大学(104883)
学院(104349)
管理(39833)
(38442)
经济(37399)
研究(36951)
理学(35042)
理学院(34377)
管理学(33648)
管理学院(33434)
中国(26349)
科学(24894)
(23063)
(21114)
(20295)
(18815)
(18724)
师范(18576)
业大(17601)
中心(17524)
研究所(17345)
(16836)
农业(15800)
师范大学(15421)
(15185)
(14167)
(13531)
北京(13415)
财经(13204)
(11794)
基金
项目(75527)
科学(60377)
研究(55325)
基金(53847)
(46573)
国家(46067)
科学基金(40147)
社会(34834)
(33397)
社会科(32654)
社会科学(32645)
基金项目(30257)
自然(27085)
自然科(26406)
自然科学(26398)
(26184)
教育(25951)
自然科学基金(25905)
编号(22661)
资助(20790)
成果(17941)
重点(17139)
(17086)
课题(16662)
(16349)
(15593)
创新(14490)
(14220)
科研(14200)
规划(14044)
期刊
(45711)
经济(45711)
研究(30536)
中国(24804)
(17953)
学报(16863)
科学(16581)
教育(16147)
管理(13243)
(12612)
大学(12592)
农业(12225)
学学(11544)
技术(9108)
资源(8821)
业经(8632)
(8520)
金融(8520)
(6615)
(6519)
问题(6040)
经济研究(5852)
财经(5819)
图书(5467)
(5355)
科技(5173)
现代(4986)
(4942)
(4725)
(4551)
共检索到158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岩  谭顶良  
目的:探讨希望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和学校适应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运用个体歧视知觉问卷、儿童希望量表、城市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量表对江浙地区614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希望、学校适应均呈显著性负相关;希望和学校适应均呈显著性正相关;②把性别、转学次数、流动时间作为控制变量之后,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希望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③希望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和学校适应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高希望水平能够降低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负向预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胡梦娟  关文军  
采用问卷法对501名自闭症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研究,考察自闭症儿童父母歧视知觉和群际关系的特点,并重点考察歧视知觉对群际关系的影响及自尊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自闭症儿童父母歧视知觉和群际关系在部分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2)歧视知觉对自闭症儿童父母的群际关系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3)自尊在歧视知觉和群际关系间具有调节作用,歧视知觉对高自尊水平自闭症儿童父母群际关系的预测力显著,而对低自尊水平自闭症儿童父母群际关系的预测力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岩  杜岸政  周炎根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和认同整合在歧视知觉和城市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运用个体歧视知觉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双文化认同整合量表和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对江浙地区1131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支持、认同整合、城市适应均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认同整合和城市适应两两均呈显著正相关(2)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显示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不仅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城市适应,而且通过社会支持——认同整合中介链对城市适应产生间接效应。结论:复合多重中介模型有效地揭示了社会支持和认同整合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邓小晴  师保国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503名流动儿童为对象考察了其歧视知觉与自尊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和流动时间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歧视知觉方面,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显著低于打工子弟学校儿童,小学生显著低于初中生;(2)在社会支持方面,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显著高于打工子弟学校儿童,小学生显著高于初中生;(3)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对二者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流动时间对二者关系起调节作用,即对于流动时间达3.5-10.5年的儿童,歧视知觉对自尊的负向预测力最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倪士光  李虹  张平  徐继红  
探讨流动儿童压力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以及希望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采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社交焦虑量表(SASS-CS)、儿童希望量表(CHS)对广东省中山市1345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压力知觉与社交焦虑显著正相关;希望对压力知觉与流动儿童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压力知觉与希望的主效应显著,共同解释16%的总变异,压力知觉与希望的交互作用显著,三者共同解释19%的总变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希望在流动儿童压力知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雷婷婷  顾善萍  蒋科星  乔虹  
目的:探讨坚毅在社会排斥与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运用流动儿童社会排斥量表、坚毅量表简版、城市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量表对江浙地区690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社会排斥与流动儿童坚毅、学校适应均呈显著性负相关;坚毅和学校适应均呈显著性正相关;②把性别、流动时间作为控制变量之后,社会排斥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坚毅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③坚毅在社会排斥与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高坚毅水平能够降低社会排斥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负向预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傅王倩  张磊  王达  
本研究旨在考察社会支持在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和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360名留守儿童参加了本次调查,测量包括留守儿童歧视知觉问卷、青少年行为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结果发现:(1)初中留守儿童普遍感知到了歧视的存在,其中言语歧视最高,其他依次为回避、行为歧视和攻击;不同留守类型和留守时间的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存在差异;(2)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和社会支持呈现显著负相关,与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和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3)社会支持在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和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阳泽  张香玉  
为进一步探讨歧视知觉与自尊的关系,本研究引入自我补偿并假设它会调节歧视知觉与自尊的关系。采用自编听障大学生自我补偿问卷、歧视知觉问卷和自尊量表对289名听障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听障大学生的自我补偿处于中高水平;女生的自我补偿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城市的听障大学生自我补偿水平显著高于农村的听障大学生;(2)歧视知觉、自我补偿可显著正向预测听障大学生的自尊;(3)发展性补偿和社会性补偿在听障大学生歧视知觉和自尊之间起调节作用,较高的发展性补偿和较低的社会性补偿增强了歧视知觉对自尊的正向预测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吕慈仙  
本文基于杭州、福州、南昌等若干个异地高考政策"率先突破型"城市的2100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行多层级回归分析,建立并验证异地高考政策、随迁子女歧视知觉和社会支持影响教育期望的被中介的调节作用模型。结果显示,歧视知觉对教育期望具有显著负向预测性;异地高考政策在歧视知觉与教育期望的关系间起到调节作用,且削弱了歧视知觉对教育期望的负向影响;异地高考政策在二者间的调节作用以社会支持为中介。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磊  傅王倩  王达  暴占光  
随着社会的发展,留守儿童人数逐渐增多,其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研究也日益丰富。歧视知觉是留守儿童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已有的研究更关注歧视知觉的水平,并未深入讨论其发生的过程性与情境性。因此本研究以湖南省醴陵市的28名留守儿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初中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及其问题行为。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在言语歧视、回避、行为歧视和攻击四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歧视知觉,而歧视知觉可能引起留守儿童的回避、退缩、攻击、违纪等问题行为。最后,提出了对留守儿童教育及干预的意见与建议,以期促进留守儿童的发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乔月平  石学云  
为探讨聋生社会支持在歧视知觉与自尊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歧视知觉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陕西省124名中小学聋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聋生的歧视知觉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对自尊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与自尊显著正相关,能够显著地正向预测自尊;2社会支持在歧视知觉与自尊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歧视知觉不仅对聋生自尊具有直接影响,还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聋生自尊。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董佳  谭顶良  张岩  
目的:考察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希望和城市适应之间关系,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在其中的调节效应。方法:选取464名流动儿童,运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儿童希望量表和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和城市适应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得分和城市适应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流动儿童的得分;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希望与城市适应均呈两两正相关(P<0.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流动儿童希望在社会支持和城市适应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是否独生子女在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希望和城市适应关系中起到调节效应,独生子女家庭中,社会支持和希望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预测作用更大。结论:流动儿童的希望在社会支持和城市适应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是否独生子女在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希望和城市适应关系中起到调节效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倪士光  李虹  
采用双文化认同整合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等研究工具对1307名流动儿童认同整合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自我效能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认同整合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认同整合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认同整合与自我效能感的主效应显著,共同解释26%的总变异,认同整合与自我效能感的交互作用显著,三者共同解释29%的总变异。自我效能感增强流动儿童认同整合与心理健康之间的正向关系,对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在花  
学校幸福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质量指标,许多国家都将其纳入教育评价体系以检讨自身的教育系统。学校幸福感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关,学习价值观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也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本研究以1167名36年级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流动儿童学习价值观、学校幸福感的现状,以及学校幸福感与学习价值观、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流动儿童学习价值观较好,学校幸福感较高;流动儿童学习价值观、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幸福感之间两两显著相关;流动儿童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学习价值观与学校幸福感之间发挥调节作用。对于学业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石雪玉  
为探讨流动儿童学校适应与问题行为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和学校适应量表作为研究工具,调查了北京公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共613名流动儿童。研究发现: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受性别、年级、来京时长、就读学校因素影响。流动儿童问题行为与学校适应存在显著负相关,且学校适应的5个维度不同程度上对问题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