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32)
- 2023(6239)
- 2022(5572)
- 2021(5075)
- 2020(4527)
- 2019(10547)
- 2018(10378)
- 2017(20038)
- 2016(11247)
- 2015(12704)
- 2014(13102)
- 2013(13230)
- 2012(12440)
- 2011(11505)
- 2010(11760)
- 2009(11136)
- 2008(11338)
- 2007(10384)
- 2006(8976)
- 2005(7862)
- 学科
- 济(50084)
- 经济(50041)
- 管理(29613)
- 业(26797)
- 方法(24931)
- 数学(21300)
- 数学方法(21120)
- 企(20024)
- 企业(20024)
- 农(14846)
- 学(12524)
- 环境(11857)
- 财(10946)
- 地方(10883)
- 中国(10742)
- 农业(10163)
- 业经(9799)
- 贸(9120)
- 贸易(9118)
- 易(8826)
- 和(8686)
- 理论(7699)
- 制(7233)
- 划(7224)
- 生态(7217)
- 资源(6725)
- 务(6573)
- 财务(6559)
- 财务管理(6538)
- 融(6294)
- 机构
- 学院(172217)
- 大学(171005)
- 济(66910)
- 经济(65366)
- 管理(63449)
- 研究(60546)
- 理学(54362)
- 理学院(53652)
- 管理学(52609)
- 管理学院(52280)
- 中国(44226)
- 科学(41227)
- 京(36952)
- 农(34573)
- 所(32387)
- 研究所(29862)
- 财(29699)
- 业大(28617)
- 中心(27804)
- 农业(27407)
- 江(26615)
- 范(25082)
- 师范(24820)
- 财经(24017)
- 北京(23561)
- 院(21610)
- 经(21582)
- 州(21180)
- 经济学(20323)
- 师范大学(20009)
- 基金
- 项目(114349)
- 科学(88210)
- 基金(81326)
- 研究(80355)
- 家(72335)
- 国家(71757)
- 科学基金(59615)
- 社会(49561)
- 社会科(46923)
- 社会科学(46904)
- 省(46275)
- 基金项目(44187)
- 自然(39625)
- 划(38757)
- 自然科(38347)
- 自然科学(38328)
- 自然科学基金(37620)
- 教育(35986)
- 资助(33967)
- 编号(32343)
- 重点(26417)
- 发(26000)
- 成果(25659)
- 部(24481)
- 创(22835)
- 课题(22492)
- 科研(22376)
- 计划(22373)
- 创新(21402)
- 大学(20576)
共检索到245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艳
生态足迹概念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于1992年首先提出(Rees,1992)。1996年,Wackernagel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分析方法——生态足迹分析法(Wackernagel et al.,1996),进一步完善了William Rees的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概念及分析法提出后即受到环境学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重视。Wackernagel第一个利用生态足迹对旅游业进行分析(Wackernagel et al.,2000)。随后,有关旅游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旅游 生态生产性土地 武陵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芬 钟永德
以国内外知名生态旅游地之一的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调查,应用描述性统计、信度分析、因素分析、集群分析等方式,以生态旅游者的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视角来分析生态旅游者类群特征。研究表明,在以旅游者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构建的两维坐标系中,可以将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者分为友好型、破坏型、真正型、伪生态、可持续和偶尔型等6类;生态旅游者在环境意识、环境责任、参与状态、参与程度、环境解说、居民利益和行为表现上均有差异;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旅游市场仍然是一般生态观光为主,生态旅游为辅的格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芬 钟永德 吴忠宏 张西林
本文以湖南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游客问卷调查,以便利抽样的方式探讨游客社会经济背景因素对游客旅游解说需求(解说媒体偏好与解说主题兴趣)的影响,以指导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经营管理者对未来解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研究发现,在解说媒体选择上,游客偏好于带队解说、定点解说与咨询服务等人员解说方式,游客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婚姻与居住地对解说媒体的偏好有显著差异;在解说主题选择上,游客对森林、植物、动物、地质等较有兴趣,游客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婚姻对解说主题的兴趣也有显著的差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琰飞 朱海英 刘芳
旅游者是低碳旅游开发的关键。文章以武陵源景区为例,构建自然遗产地低碳旅游开发中旅游者参与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低碳旅游环境、旅游者低碳消费习惯和低碳旅游参与意愿的关系。研究发现,低碳旅游环境对旅游者的低碳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环境对旅游者的低碳消费习惯不具有显著的影响,旅游者的低碳消费习惯对其低碳旅游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比低碳旅游环境建设,旅游者低碳习惯培育在低碳旅游发展中的效应更加明显,所以低碳旅游开发中需要强化旅游者的主体作用,通过强制和引导相结合的措施,不断培育旅游者的低碳旅游习惯
关键词:
低碳旅游 旅游环境 消费习惯 参与意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利伟 徐红罡 张朝枝
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演变规律的研究在目前国内外旅游产业集群研究中较为薄弱。选择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作为案例地,通过对历年旅游企业的动态变化、旅游发展的回顾分析,深入研究武陵源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变规律及内在机制,指出武陵源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表现出很强的路径依赖的特征。最后总结了集群各发展阶段的特征和分析了今后的发展可能,认为制订基于集群的政策是武陵源旅游目的地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旅游产业集群 集群 演变 武陵源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利伟 徐红罡 张朝枝
本研究以武陵源世界遗产地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度访谈,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对武陵源旅游的网络进行构建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武陵源旅游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开放的、具备创新特征的网络,而这种具备创新特征的网络的形成对于武陵源旅游的集群化发展和保持持续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文章提出促进目的地旅游网络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网络 武陵源 创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朝枝
基于国际上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准则和对生态旅游内涵的3项基本共识,即坚持资源保护底线、保障社区受益、兼顾效益公平,无疑自然遗产地所开发的旅游活动必须是生态旅游。但与一般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不同,社区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中的角色与功能稍有区别,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文谦 王兆峰 陈勤昌
旅游者的亲环境行为对于旅游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旅游环境契合度与地方依恋对旅游者亲环境行为有重要影响。基于旅游环境契合度理论,以世界遗产地武陵源为数据调研地,通过对正在或曾在武陵源旅游的一千余名游客的问卷调查,用AMO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多层次假设检验以及中介效应检验,以廓清旅游环境契合度对旅游者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旅游旅游环境契合度对旅游者亲环境行为的直接影响不显著,旅游环境契合度正向影响地方依恋,地方依恋也对亲环境行为有着正向影响,地方依恋在旅游者-环境契合度与亲环境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据此给遗产地景区提出管理建议,引导旅游者的亲环境行为,促进世界遗产地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聂钠 于坤香
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及旅游经营者对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价值的开发力度大,自然遗产地旅游经济发展异常繁荣,同时也带来了自然遗产地环境退化、资源破坏的严重后果。而用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传统旅游业经济核算结果仅体现旅游经济的增长与否及尺度,而忽略了旅游经济增长同时的环境、资源损耗。现借用SEEA-2000框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环境经济核算的框架,经过重新整合,突出优质而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部分的环境资产类在自然遗产地旅游业中的生产性资产地位,将原SEEA-2000中拆分核算的5大部分、10大步骤整合为4大部分、9大步骤,并对其当前可操作性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指出,虽然目前详尽执行...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旅游业 环境经济核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晖 赵凯 朱雪 杨树华
"三江并流"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面临着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艰难抉择。本文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十大核心景区之一——月亮山景区为例,研究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景观生态规划模式、规划与管理结合的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桂华 张一群
生态补偿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层面的重大问题,造血式补偿是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关键,对于生态脆弱、经济落后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社区而言,以造血式生态补偿模式培养其自我发展机制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具重要意义。旅游开发作为遗产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在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骏
基于积极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追求,以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核心景区为研究对象,结合近年来研究区域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客观现实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过度影响,通过测算得出其生态环境阈限与旅游承载力数值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现实威胁,在此基础上选取7个指标构建武陵源核心景区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AHP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其生物多样性状况进行评价,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前核心景区因旅游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核心景区今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策略,以期实现景区开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同共赢。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志军 徐飞雄 刘嘉毅
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调是世界性难以回避的矛盾和难题。运用主流、成熟的战略管理思想,构建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同的战略管理理论框架,并运用理论框架于崀山实证分析中。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步骤:首先是战略分析,包括远景、使命、战略目标和SWOT分析;其次是战略选择与制定,运用SWOT模型分析进行战略选择,制定国际化与本土化战略、品牌化与多元化战略、利益相关者参与战略与社区居民参与战略、信息化战略、战略联盟战略;再次是战略实施,涵盖组织变革、制度改革、资源获取与配置、组织文化和精神保障;最后是战略评价与控制,包括战略评价和战略控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志军 徐飞雄 刘嘉毅
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调是世界性难以回避的矛盾和难题。运用主流、成熟的战略管理思想,构建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同的战略管理理论框架,并运用理论框架于崀山实证分析中。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步骤:首先是战略分析,包括远景、使命、战略目标和SWOT分析;其次是战略选择与制定,运用SWOT模型分析进行战略选择,制定国际化与本土化战略、品牌化与多元化战略、利益相关者参与战略与社区居民参与战略、信息化战略、战略联盟战略;再次是战略实施,涵盖组织变革、制度改革、资源获取与配置、组织文化和精神保障;最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朝枝 徐红罡 保继刚
世界遗产地内是否有必要建设索道等现代化交通工具,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本文通过游客调查对索道等设施建设是否增加游客满意度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索道乘客群体特征比较明显;②大部分游客对景区内索道等享受型交通工具持欢迎态度,但同时他们也认为索道、电梯等交通工具造成的排队等候增加了景区内拥挤感,影响了游览感受;③游客对索道、电梯等客运交通工具的满意度与游客对目的地总体满意度并无显著线性关系,索道等交通工具建设并不能直接增加游客总体满意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资源管理体制变迁——武陵源案例研究
世界自然遗产景区生态补偿绩效评价研究——基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社区居民感知调查
生态移民户与非移民户的生计对比——以遗产旅游地武陵源为例
遗产旅游地生态移民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例
略论武陵源自然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
对《世界遗产地内索道乘客的特征、满意度及其影响——武陵源案例研究》一文的几点看法
对《世界遗产地内索道乘客的特征、满意度及其影响——武陵源案例研究》一文的一些质疑
旅游对自然遗产地景观视觉的影响研究——以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为例
可持续视角下自然遗产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以神农架为例
观光型旅游地游客动机、交往意愿和体验质量之关系——以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