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52)
- 2023(9842)
- 2022(8134)
- 2021(7471)
- 2020(5685)
- 2019(12790)
- 2018(12524)
- 2017(22514)
- 2016(12627)
- 2015(14009)
- 2014(14407)
- 2013(13902)
- 2012(13118)
- 2011(12139)
- 2010(12518)
- 2009(11379)
- 2008(11273)
- 2007(10374)
- 2006(9570)
- 2005(8931)
- 学科
- 济(53805)
- 经济(53759)
- 管理(30834)
- 业(27856)
- 地方(21565)
- 企(19622)
- 企业(19622)
- 中国(19189)
- 农(18503)
- 业经(14897)
- 农业(13206)
- 环境(13157)
- 方法(12487)
- 学(12471)
- 发(11600)
- 地方经济(11293)
- 融(10008)
- 金融(10005)
- 银(9987)
- 银行(9967)
- 理论(9942)
- 行(9750)
- 制(9510)
- 贸(9284)
- 贸易(9269)
- 财(9145)
- 和(9025)
- 易(8847)
- 数学(8749)
- 数学方法(8598)
- 机构
- 学院(180605)
- 大学(172031)
- 研究(68122)
- 济(64909)
- 经济(63099)
- 管理(59994)
- 中国(52113)
- 理学(48661)
- 理学院(47912)
- 管理学(46934)
- 管理学院(46582)
- 科学(44587)
- 京(39539)
- 所(35796)
- 农(32583)
- 研究所(32088)
- 江(31661)
- 财(31176)
- 中心(30766)
- 范(29789)
- 师范(29493)
- 州(26246)
- 北京(26192)
- 业大(26040)
- 院(25507)
- 省(24647)
- 农业(24634)
- 师范大学(23290)
- 财经(23036)
- 技术(22932)
- 基金
- 项目(112131)
- 研究(86270)
- 科学(86158)
- 基金(74547)
- 家(65570)
- 国家(64892)
- 科学基金(53708)
- 社会(51406)
- 社会科(48465)
- 社会科学(48457)
- 省(48176)
- 基金项目(39659)
- 划(39397)
- 教育(38633)
- 编号(37203)
- 自然(32639)
- 发(32040)
- 自然科(31569)
- 自然科学(31562)
- 自然科学基金(30909)
- 成果(30314)
- 资助(29830)
- 课题(28122)
- 重点(26403)
- 发展(25582)
- 展(25110)
- 年(23473)
- 创(23207)
- 部(21922)
- 创新(21569)
共检索到2989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熊芳 刘开华
生态旅游的开发能够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区利益,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武陵山区自然旅游和人文风光资源独具特色,发展的潜力巨大,但由于部分地区生态保护意识不强,存在过度开发现象,加上管理不善,使得自然生态和人文风光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通过大规模的田野调研和深度访谈,在生态旅游视角下对自然、经济与社会的融合发展机理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从旅游资源整合、协调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促进武陵山生态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包括切实推进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建立并落实区域内的协调创新机制;增加财政扶持力度,引入私人资本,弥补建设资金不足;树立区域旅游形象,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等。
关键词:
武陵山片区 生态旅游 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渊基 匡立波 贺正楚
在生态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的双重作用下,生态文化旅游可激发出很强的经济活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成为经济欠发达山区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武陵山区是有着丰富生态文化资源的连片特困区,比如张家界市慈利县是湖南省贫困县,但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因此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是慈利县开展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武陵山片区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可以从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重视生态资源合理开发与升级整合,加强文化资源开掘利用与创新发展等三个方面着力。
关键词:
生态文化旅游 旅游扶贫 武陵山片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渊基 匡立波 贺正楚
在生态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的双重作用下,生态文化旅游可激发出很强的经济活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成为经济欠发达山区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武陵山区是有着丰富生态文化资源的连片特困区,比如张家界市慈利县是湖南省贫困县,但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因此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是慈利县开展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武陵山片区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可以从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重视生态资源合理开发与升级整合,加强文化资源开掘利用与创新发展等三个方面着力。
关键词:
生态文化旅游 旅游扶贫 武陵山片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兆峰 石献
以武陵山区的湘西州、张家界、怀化、铜仁、恩施州和渝东南为案例地,运用综合发展指数、最近邻指数和相对通达度指数等方法,利用2003—2012年相关统计数据,测算分析了交通运输网络发展对武陵山区旅游发展的影响,探究区域旅游业和交通运输网络发展相互作用的空间差异特征及协同发展机制。结果发现:1武陵山区旅游与交通整体呈协同发展趋势;2交通集聚效应越显著的地区,旅游发展程度最高,空间集聚效应也最为显著;3武陵山区内各点之间相对通达度的空间差异导致旅游发展空间出现较大差异,武陵山区域内连接对外骨干高速交通网络的密度与通达性对旅游的影响更为显著。文章最后提出优化旅游业系统和交通系统协同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洪 徐小飞
旅游发展绩效评估是旅游发展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基于云模型理论,综合考虑社会和经济等影响因素,构建三级16项指标的旅游发展绩效评估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旅游发展绩效评估的综合确定度。然后,以武陵山片区为例进行实证评估,得到武陵山各片区的旅游发展绩效评估的绩效等级。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对旅游发展的绩效进行预测,为旅游发展绩效评估提供了新途径。
关键词:
武陵山片区 旅游发展 绩效评估 云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洁 李军
随着旅游收入的稳定增长,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文章立足于武陵山片区区域主要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与分类,分别应用"三三六"评价法和模糊综合法对该区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但发展并不均衡,旅游资源及产品同质性大、重复开发较多,同质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多于合作。该文针对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加强人文旅游资源竞争力的深度开发、提升自然旅游资源合力的整体开发、改善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系统外部环境和利用"旅游扶贫"促进武陵山片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对策措施,以期对该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现实指导作用。
关键词:
武陵山片区 旅游资源 竞合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宝鼎 刘佳
生态旅游模式在近年来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市场需求变化升级的背景下得以产生和发展,并逐渐构成旅游产业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不同于传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生态旅游强调对旅游自然资源的保护,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旅游环境景观,是当今旅游界讨论和研究较为深入的热点问题之一。生态旅游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在社会上形成了诸多认识误区,因此针对生态旅游的科学管理刻不容缓。本文从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内涵、遵循原则和发展路径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旅游经济管理 生态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志龙 王迪云
旅游生态效率研究已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方向。以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采用DEA方法,测度了研究区域旅游经济-生态效率,结果表明区域综合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两极分化严重,但非均衡性趋于逐渐减小;MI指数显示效率在研究期内整体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时序形态呈现“S”形。采用ESDA方法研究要素时空分异特征,全局相关性显示为“聚集-随机-聚集过程”,呈“U”字型变化趋势;局部相关指数显示总体空间关联较弱,呈现从极化趋于均衡的变化趋势。构建了影响因子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研究要素受经济因子影响较大,生态环境因素影响较小;经济因子对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影响弱于欠发达地区,生态因子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影响强于欠发达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志标 李丹丹
[目的]分析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的现状,对旅游扶贫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提高区域旅游扶贫效果提供参考,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方法]利用武陵山片区县域的相关数据,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建立了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利用LINGO编程测算了各个县域旅游扶贫效率和相对有效性,之后进行了投影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果]武陵山片区整体的旅游扶贫效率为0.550,处于中等水平;对于黔江区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来说模型的最优解为1,这表明黔江区和务川县是DEA有效的,同时是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的,其他县域模型的最优解均小于1,为非DEA有效;相对于现有的产出指标水平, 2016年武陵山片区大部分县域旅游业的投入冗余额均小于0。[结论]武陵山片区县域的旅游扶贫发展不均衡,大部分县域旅游业处于投入过量阶段。应提高资源配置合理化程度,因地制宜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加强旅游扶贫与市场需求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合理有效的旅游扶贫链,使旅游能够真正成为群众脱贫的利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华光 王换茹 姚云贵 周立群
产业空间布局是一种全面、长远的经济战略布局,合理安排产业空间布局将有利于发挥地区的优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有利于经济、生态和社会的效益同步。优化旅游产业整体空间布局、打造地域旅游品牌、实现产品结构多元化和整合旅游线路等是该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具体的优化路径,有利于实现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武陵山片区 旅游产业 空间布局 优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世强
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社区发展相协调的旅游行为途径□周世强1、导论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策略之一(周世强,1998),它体现在使游人能够参观、理解、珍视和享受自然和文化区域,同时不对其生态系统或当地社会产生无法接受的影响与损害(李渤生、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凯 林惠 甘畅 邓楚雄
采用SBM模型和熵权TOPSIS分别测算武陵山片区42个国家级贫困县2010—2016年旅游扶贫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度模型探析旅游扶贫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关系。结果表明:①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在小幅度波动中稳步上升,但各国家级贫困县旅游扶贫效率差异显著。②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综合指数较低,经济增速缓慢,区域差异显著。③研究期内,旅游扶贫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较高且呈持续上升态势,二者处于良性协调发展状态;旅游扶贫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双向正相关关系,相较于旅游扶贫效率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区域经济水平的增长对提升旅游扶贫效率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从武 谢正发
民族特色村镇旅游扶贫效果的好坏,最为关键的就是旅游协同发展机制的建立与否。文章以旅游协同发展机制的构建为线索,分析了武陵山片区跨省边缘民族特色村镇:重庆市秀山县洪安镇和湖南省花垣县茶洞镇旅游扶贫与协同发展的条件与障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镇旅游扶贫与协同发展相关问题,并从四个方面构建了旅游开发与旅游扶贫的协同机制,以期为民族跨界地区特色村镇的旅游扶贫协同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振民 石磊
【目的】生态旅游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发展对践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地方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二者间的共生关系可为促进当地生态旅游的有序发展、实现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基于湖南武陵山区特征构建的生态旅游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评价体系,通过加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37个县区2014—2020年的生态旅游和区域发展综合水平评价指数,并分析了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结果】1)湖南武陵山区生态旅游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其空间格局表现为重点县区突出、四周高、中部低,整体变化不大,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2)区域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呈“S”型上升态势,空间格局上由北高、南低转变为西北高、东南低,最后演化成西北高、南部少数地区低的分布状态,总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3)耦合度呈倒“V”字形变化,两个系统的耦合度极高,联系密切且处于有序发展阶段;4)耦合协调度呈“V”字形小范围浮动上升,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较低,变化主要集中在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3种类型县区。【结论】湖南武陵山区生态旅游与区域发展存在着显著的非同步性,其中生态旅游滞后型的县区数量占主导。基于此,针对三类县区提出了差异化的发展建议,以期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岚
近年来,原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区农村远离城市喧嚣,亲近自然山水,利用天然资源优势发展原生态旅游既利于农村旅游业发展,又有助于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提升农村整体竞争力。本文从山区农村原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出发,阐述了山区农村原生态旅游开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目前原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最后根据山区农村原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则和开发思路,对如何推进山区原生态旅游作了探索。
关键词:
原生态旅游 山区农村 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