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02)
2023(9409)
2022(7759)
2021(6956)
2020(5529)
2019(12253)
2018(11632)
2017(22468)
2016(11924)
2015(12910)
2014(12957)
2013(12733)
2012(12090)
2011(11359)
2010(11755)
2009(10892)
2008(10358)
2007(9427)
2006(8807)
2005(8077)
作者
(35173)
(29668)
(29391)
(28291)
(18986)
(13929)
(13237)
(11328)
(11252)
(10474)
(10277)
(9806)
(9766)
(9442)
(9407)
(9348)
(8836)
(8543)
(8380)
(8309)
(7578)
(7268)
(7049)
(6907)
(6801)
(6748)
(6335)
(6104)
(5951)
(5828)
学科
(73405)
经济(73366)
管理(32370)
(26590)
地方(22923)
方法(20096)
(19524)
企业(19524)
数学(18185)
数学方法(17920)
中国(16782)
(16427)
地方经济(14786)
(13392)
业经(13372)
(11407)
农业(11225)
环境(11052)
(10234)
(9577)
(9299)
贸易(9292)
(9190)
金融(9187)
(8849)
(8753)
(8504)
银行(8494)
经济学(8405)
及其(8324)
机构
学院(179085)
大学(175686)
(86633)
经济(84851)
研究(68649)
管理(65629)
理学(55493)
理学院(54741)
管理学(53851)
管理学院(53506)
中国(51329)
科学(40102)
(37444)
(36705)
(34445)
研究所(31017)
中心(30279)
财经(28820)
(28747)
经济学(27646)
(26151)
(25992)
(25040)
(25033)
师范(24900)
经济学院(24398)
北京(23330)
业大(22627)
(22050)
科学院(21224)
基金
项目(115480)
科学(92710)
研究(85233)
基金(84665)
(73472)
国家(72935)
科学基金(62896)
社会(57181)
社会科(54401)
社会科学(54389)
(45079)
基金项目(43904)
自然(38849)
自然科(37886)
自然科学(37877)
(37579)
教育(37283)
自然科学基金(37163)
资助(34258)
编号(33413)
(27823)
成果(27223)
重点(26403)
(24785)
国家社会(24255)
课题(24238)
发展(23256)
(23235)
(22933)
创新(21942)
期刊
(108289)
经济(108289)
研究(60237)
中国(34322)
(26204)
管理(25675)
(24371)
科学(23781)
学报(22966)
(19320)
金融(19320)
经济研究(18306)
大学(17750)
学学(17063)
农业(16280)
技术(16054)
业经(15498)
教育(14937)
财经(14829)
问题(13477)
(12982)
技术经济(10607)
(10529)
资源(9836)
统计(9743)
国际(9276)
世界(9146)
(8957)
现代(8768)
经济问题(8674)
共检索到283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美霞  李民  周国华  王永明  
以我国新时期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区武陵山片区为例,构建综合指标,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该区域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归纳了其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在逐步提升,经济重心略偏北有弱集聚性,空间差距在缩小。不同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区县等级数量分布由"纺缍型"变为"金字塔型";空间上优势县呈"斑块"状离散分布,劣势县呈"连片"状相对集中分布,空间相关性不显著,溢出效应不明显。空间格局的变化主要受自然地理条件、资源开发、交通区位、市场发育、政策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文章最后提出优化发展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建军  李峰  黄利文  
应用偏离份额四分量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武陵山连片区为例,对片区内各县市2003—2009年经济增长总偏离效应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①2003—2009年,片区内初步形成了以增长较快的县市为中心,经济衰落明显的县市为外围的不平衡增长格局;②在空间上表现为增长效应相似的县市趋于集聚的特征,不过集聚程度仍不高;③片区内各县市资源配置没有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整体资源配置不够合理;④中心城市吉首、铜仁和恩施所在的县市经济增长优势并不明显,成为地区性增长极仍需时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县域合作、强化中心城市集聚效应等加快片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水根  王露  
加速县域流通产业发展是巩固产业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基于湖南省武陵山片区37个县(市、区)2001—2019年数据,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索了县域流通产业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县域流通产业总体规模扩大但区域发展极不均衡,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流通经济联系度(量)不断上升,"增长极(冷水江)—最弱极(古丈)"特征明显;流通产业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性,局部集聚态势减弱但两极分化明显;劳动力、技术进步、政府扶持和城镇化对县域流通产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市场需求的促进作用有待提高,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本对周边县域流通产业发展产生负外溢性。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欧阳岚  
选取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中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具有市场潜力的少数民族县一桑植县为样本,以集市物流为对象,进行深入调研,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框架下,对县域集市物流网络布局和集市物流中心节点的构建进行探讨,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培育内发能力提供借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保强  熊理然  蒋梅英  张磊  
基于云南沿边地区56个县域单元1993,2002,2009,2015年人均GDP数据,运用ESDA-GIS方法分析沿边地区县域经济的空间演化格局,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云南沿边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但相关性相对较弱。1993年以来,县域经济整体格局变动不大,经济热点区域始终处于弥勒、建水、蒙自等县市,冷点区域则始终处于广南、麻栗坡、绿春等县域;而经济增长格局则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演化和跃迁特征。整体上看,云南沿边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较大,由随机成分造成空间异质性也逐渐增强,且东—西方向上县域经济差异有进一步扩大趋势。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以及区域发展政策是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保强  熊理然  蒋梅英  张磊  
基于云南沿边地区56个县域单元1993,2002,2009,2015年人均GDP数据,运用ESDA-GIS方法分析沿边地区县域经济的空间演化格局,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云南沿边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但相关性相对较弱。1993年以来,县域经济整体格局变动不大,经济热点区域始终处于弥勒、建水、蒙自等县市,冷点区域则始终处于广南、麻栗坡、绿春等县域;而经济增长格局则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演化和跃迁特征。整体上看,云南沿边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较大,由随机成分造成空间异质性也逐渐增强,且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红  丁嵩  刘光柱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人均GDP为测度指标,运用ESDA-GIS方法对1997—2010年处于全国经济边缘的广西区内空间差异格局进行分析,发现其县域经济已初现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发展差异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但总体空间集聚水平仍较低。在局部差异方面,高—高类型区集中在桂南县域及柳州、桂林中心城区,低—低类型区集中在桂西及桂中县域。受空间相互作用影响,边缘省区内核心—外围结构显著。经济热点区在保持总体格局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有进一步向桂南沿海的北部湾经济区集聚的趋势。经济增长也具有较强空间关联特征,热点区和冷点区快速跃迁,增长的空间差异缓慢缩小。进而,从历史发展基础、地理区位、开放开发政策和空间邻近效应等方面讨论了边缘省区经济空间差异的动因与政策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祖辕  倪方平  蒋勇  杨维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洪惠坤   蔡智聪   廖和平   刘亭  
居业协同作为乡村人居融合发展的高级形态,其协同程度是衡量乡村振兴质量的重要指标,探究县域乡村居业协同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是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以重庆市37个县(区)为研究单元,运用综合评价法对2020年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进行测度,并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诊断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分异的主导因子,揭示其空间分异机制。结果表明:重庆市近32.43%的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处于低协同状态,总体呈现“中高周低”的分布态势;产业结构、省会城市临近度、海拔和医疗卫生条件是影响重庆市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不同类型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形成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可划分为综合发展型、社会公共服务约束型、经济因素—社会公共服务约束型、资源环境—经济约束型和综合约束型5种类型。研究结果可为西南丘陵山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耿  刘芳  
构建区域经济子系统有序度模型和区域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选择区域经济序参量,以武陵山片区为例评价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协同发展程度,并分析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趋势。结果表明,2007—2012年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协同度的最大值为0.225,最小值为0.058,平均值为0.15,说明从整体上看,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程度不高,且在2012年,协同度开始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每个区域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历年来都呈上升的态势。最后,提出了在协调各区域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各区域功能整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宇硕  白永平  李慧  
基于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2000-2008年的县域经济发展数据,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因子分析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密集区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发展较好的县域集中于湟水谷地、兰—青铁路沿线一带;密集区经济空间格局呈核心—外围空间结构,遵循空间距离衰减规律,且具有东西分异、南北分异和低值集聚、高值分散特征;2000—2008年,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县域经济差异有所减小,其中兰州市区、红古区、白银区和西宁市区保持区域经济核心地位不变,中等水平县域由数量少、斑块状的分散布局转变为范围广、集聚性强的面状空间形态,低增长型县域呈组团式集聚分布于密集区南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胥亚男  李二玲  屈艳辉  位书华  
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2000年以来3个时间断面县域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描述了中原经济区范围内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变化状况,并分析其演化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0年以来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局部区域变动较大,但总体格局相对稳定,呈现西高东低态势;30个省辖市市区成为辐射中原经济区整体县域经济发展的极点;市区近郊县域具有二元经济特征。2经济发展空间集聚格局较为明显;热点区呈现双核结构;次热点区围绕热点区分布,圈层结构明显,呈现核心—边缘模式。3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得出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变动是历史基础、农业资源、区位条件和区域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凯  王梦晗  尹建军  甘畅  
基于武陵山片区71个县(市、区)2010~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析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及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内,武陵山片区各县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不断增大,特别是武陵源区、张家界市、黔江区、碧江区等县区间旅游经济联系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融合;(2)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特征明显,网络关联数、网络密度和网络效率呈微小上升态势,而网络等级度逐渐下滑,说明旅游经济有效联系有待增强;(3)武陵山片区节点中心性差值渐趋缩小,旅游经济网络呈现多核心模式;(4)E-I派系结构表明受行政隶属关系影响,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网络呈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与“行政派系”结构,四大子群(派系)的旅游经济开放程度稳步提振但仍有较大改善空间;(5)网络密度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呈正相关,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差异构成负相关,而网络等级度和网络效率则与之相反,网络中心性各指标的提升均能显著增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梨萍  常庆瑞  赵业婷  张昳  
【目的】研究陕西南部丘陵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情况,为区域精准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2010-2011年,以陕西省镇安县为研究区,在19个镇采集农田0~20cm土层土样2 283个,采用地统计学并结合"GIS"技术,构建不同土壤养分的最优半方差模型,进行普通Kriging插值分析,对该地区土壤养分的空间特征进行评析。【结果】镇安县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呈中等变异强度。在空间结构上,土壤速效磷属于弱的空间相关性,有机质、速效氮和全氮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速效钾具有强的空间相关性。总体来看,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呈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农田土壤有机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华光  王换茹  姚云贵  周立群  
产业空间布局是一种全面、长远的经济战略布局,合理安排产业空间布局将有利于发挥地区的优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有利于经济、生态和社会的效益同步。优化旅游产业整体空间布局、打造地域旅游品牌、实现产品结构多元化和整合旅游线路等是该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具体的优化路径,有利于实现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