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89)
2023(14766)
2022(12717)
2021(11997)
2020(9871)
2019(22623)
2018(22599)
2017(43743)
2016(23960)
2015(27155)
2014(27110)
2013(26712)
2012(24660)
2011(22276)
2010(22611)
2009(20616)
2008(20117)
2007(18105)
2006(16243)
2005(14253)
作者
(68965)
(57676)
(56857)
(54440)
(36453)
(27562)
(25759)
(22563)
(21750)
(20566)
(19430)
(19415)
(18268)
(18145)
(17687)
(17485)
(17161)
(16956)
(16529)
(16195)
(14463)
(14241)
(13885)
(13271)
(13076)
(12939)
(12781)
(12665)
(11603)
(11452)
学科
(97508)
经济(97406)
(73983)
管理(65241)
(52084)
企业(52084)
(51588)
方法(39141)
农业(34322)
数学(33658)
数学方法(33230)
中国(27485)
业经(26533)
地方(22955)
(22207)
(19594)
(18550)
(17950)
(17617)
贸易(17607)
(17144)
技术(15999)
理论(15207)
(14748)
环境(14467)
(14245)
(13923)
银行(13883)
(13852)
(13257)
机构
学院(340975)
大学(336693)
(137740)
管理(137515)
经济(134691)
理学(119112)
理学院(117852)
管理学(115980)
研究(115799)
管理学院(115347)
中国(86907)
(71530)
科学(71413)
(70836)
(60258)
(57828)
业大(55967)
农业(53931)
中心(53049)
研究所(52600)
(51324)
财经(47839)
(45841)
师范(45507)
北京(44987)
(43604)
(41703)
(41116)
经济学(38833)
经济管理(37666)
基金
项目(232369)
科学(182745)
研究(174158)
基金(167139)
(144762)
国家(143435)
科学基金(123153)
社会(108675)
社会科(102552)
社会科学(102527)
(91598)
基金项目(89053)
自然(79057)
教育(78314)
自然科(77113)
自然科学(77096)
(76090)
自然科学基金(75703)
编号(73490)
资助(67859)
成果(59777)
重点(51404)
(51040)
(50936)
课题(49860)
(48109)
创新(44691)
国家社会(43858)
科研(43376)
教育部(43363)
期刊
(158183)
经济(158183)
研究(99156)
(72435)
中国(69431)
学报(52904)
科学(50607)
农业(49172)
管理(47470)
(42662)
大学(41077)
教育(39020)
学学(38907)
(32119)
金融(32119)
业经(30967)
技术(29083)
(23235)
经济研究(22182)
财经(22168)
问题(21766)
(18851)
(17782)
科技(17158)
图书(16805)
技术经济(16611)
现代(16388)
资源(16319)
理论(16167)
世界(15723)
共检索到505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成艾  
武陵山片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在呈现出外出务工浪潮强势,并彰显出低层化、两端化、族群化等特征的同时,还表征出在家就业势头高涨,并逐渐表露出多元化、高龄化、科技化等特点。但也存在着"就业渠道不畅通、就业质量欠优异、就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应通过"创设反哺式的农村教育机制、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型的公共服务机制、发展前瞻性的社会保障机制"等来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胡胜男  乔姗姗  
信息消费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方面具有强劲的拉动作用。文章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通过与湖北及全国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水平、信息消费系数和信息消费倾向的对比,分析造成武陵山贫困片区信息消费低迷的客观因素、体制因素和文化因素,建议通过培育信息需求、加强农民信息文化教育、改善信息环境、激活信息市场等措施提高武陵山贫困片区农村居民信息消费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成艾  
武陵山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是一种将个体资源和社会资源深度融合与科学统整而形成的呈复杂结构形排列的能力包。它由归属于个体资源层面的个体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修养及别类于社会资源层面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行为等要素组成。正因为如此,其提升进程必然会受到归属于微观个体层面的价值观念、专业技能、教育程度、经管素质及聚集于宏观社会层面的市场情景、家庭环境、社会条件、政府支持等因素的制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爱翔  吴兆明  刘轩  
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越强,越有利于职业成长,进而越有利于促进自身实现市民化。为推动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提升以适应其市民化成长需要,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法进行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调查,分析当前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的特点和存在的现实问题,同时剖析问题根源,并据此提出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提升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爽  张艳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现状,主要表现为劳动力总体供给大于需求、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大、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然后对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劳动力素质、观念意识和弱势地位三个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劳动力控制数量、提高素质、转变观念和完善就业市场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淼  张艳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也影响中国城镇化发展和整个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的研究,界定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的概念内涵,找出提高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对策,运用切合实际的有效方法和理论依据,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充分就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爱翔  
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攻坚阶段,如何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策略,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就业能力是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调查和分析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培训资源、培训针对性、培训积极性和培训实施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具体对策是:构建农村劳动力培训网络,进行培训前瞻性、实用性和专业性设计,加强对学员的引导,提高培训者素质,构建科学评估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立   赵亮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之一。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劳动力的支撑,在农村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农村实习就业不仅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人才支撑,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村劳动力质量提升,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然而目前受传统历史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赴农村实习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学生农村就业数量少、时间短、形式单一,农村相关政策保障不健全;加之社会对乡村的偏见和误解深刻影响着大学生赴农村实习就业的意愿;高校学生对农村实习就业缺乏正确的理解。因此,要全面分析当前大学生农村实习就业的策略,建立健全大学生农村实习就业体系;构建新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长效机制,解决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和当前农村劳动力质量低等问题。探索大学生农业基层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质量提升二者互惠、互促、互进新范式。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丁建军  赵奇钊  
基于信息产品供需视角,阐释连片特困区典型代表——武陵山片区信息贫困的表现形式、致贫原因贫,发现武陵山片区的信息贫困表现为无供给、无传播、无利用、不匹配4种类型,致贫原因则为信息产品供给不足、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利用能力低下和信息市场发展滞后,进而提出整合信息产品生产要素、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素质培训、完善信息产品供给机制等减贫对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艳芳  刘於清  
加强武陵山片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需要对农村薄弱学校准确定位,要塑造内生和外生相结合的策略机制,形成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特色。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对于促进武陵山片区义务教育发展乃至最终取得扶贫攻坚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飞  夏建军  韩振芳  
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是制约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以贫困地区增产增收脱贫致富实现小康为目的,以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为手段,通过"边干边学"提升就业能力,通过"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通过"创新创业"提升就业能力,通过"城乡就业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升就业能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阮若卉   罗明忠  
基于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素养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的数字素养能显著促进其非农就业,且对其非正规就业的促进作用大于正规就业。数字素养主要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学历匹配、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学习路径、丰富农村劳动力的社会网络,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进而促进其非农就业。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素养对女性和中青年农村劳动力正规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对低学历农村劳动力的非正规就业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阮若卉   罗明忠  
基于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素养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的数字素养能显著促进其非农就业,且对其非正规就业的促进作用大于正规就业。数字素养主要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学历匹配、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学习路径、丰富农村劳动力的社会网络,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进而促进其非农就业。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素养对女性和中青年农村劳动力正规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对低学历农村劳动力的非正规就业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灵  
有序而合理转移剩余劳动力,能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统筹等现实问题。在全球经济复苏、我国经济发展放缓而造成的农村劳动力减少、城镇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就业压力大的新形势下,政府部门应该要运用有效的方式增加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和就业。本文在阐述农村劳动力目前就业转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完善转移就业政策的方式,进一步研究实施劳动力转移政策时应该重视的几个关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丽君  喻可  
文章基于劳动力供需视角分析中职劳动力供求现状,发现存在供给规模逐年缩减、就业结构供需失衡、供需层次难以匹配、区域人才供需错位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由于人才供给规模不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人才层次竞争力较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均等造成。对此,文章提出要把握市场需求、深挖产业潜力、畅通升学渠道、促进区域协同,以期提升中职学生就业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