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38)
- 2023(14746)
- 2022(12716)
- 2021(11693)
- 2020(9684)
- 2019(22038)
- 2018(21655)
- 2017(41024)
- 2016(22418)
- 2015(24876)
- 2014(24592)
- 2013(24286)
- 2012(22190)
- 2011(20176)
- 2010(19928)
- 2009(18054)
- 2008(17463)
- 2007(15220)
- 2006(13232)
- 2005(10830)
- 学科
- 济(87553)
- 经济(87460)
- 业(59458)
- 管理(58586)
- 企(45215)
- 企业(45215)
- 方法(40027)
- 数学(35081)
- 数学方法(34713)
- 农(33863)
- 农业(22626)
- 中国(22174)
- 业经(21912)
- 学(21557)
- 地方(20352)
- 财(19632)
- 贸(16365)
- 贸易(16356)
- 易(15850)
- 制(14757)
- 环境(14518)
- 技术(13588)
- 理论(13233)
- 和(13171)
- 务(12076)
- 财务(12017)
- 财务管理(11999)
- 发(11993)
- 银(11888)
- 银行(11814)
- 机构
- 大学(318682)
- 学院(318422)
- 管理(124680)
- 济(120140)
- 经济(117451)
- 理学(109746)
- 研究(109125)
- 理学院(108429)
- 管理学(106278)
- 管理学院(105727)
- 中国(77585)
- 科学(73821)
- 京(67489)
- 农(66479)
- 业大(57118)
- 所(55768)
- 研究所(51889)
- 农业(51617)
- 财(50646)
- 中心(49113)
- 江(45021)
- 范(43002)
- 师范(42490)
- 财经(41946)
- 北京(41775)
- 院(39689)
- 经(38282)
- 州(36687)
- 经济学(35082)
- 农业大学(34655)
- 基金
- 项目(233014)
- 科学(181476)
- 基金(168568)
- 研究(162144)
- 家(150871)
- 国家(149615)
- 科学基金(126779)
- 社会(101775)
- 社会科(96265)
- 社会科学(96240)
- 省(92097)
- 基金项目(91327)
- 自然(85669)
- 自然科(83618)
- 自然科学(83591)
- 自然科学基金(82065)
- 划(78074)
- 教育(72897)
- 资助(67860)
- 编号(64998)
- 重点(52479)
- 成果(50705)
- 发(49859)
- 部(49477)
- 创(48179)
- 科研(45209)
- 计划(45050)
- 创新(44993)
- 课题(44521)
- 大学(41807)
- 期刊
- 济(128365)
- 经济(128365)
- 研究(85839)
- 农(63926)
- 学报(62509)
- 中国(56407)
- 科学(54590)
- 大学(45874)
- 学学(43794)
- 农业(43286)
- 管理(40927)
- 财(34922)
- 教育(30991)
- 业经(24426)
- 技术(23902)
- 融(23335)
- 金融(23335)
- 业(20196)
- 经济研究(19595)
- 财经(19007)
- 业大(18185)
- 版(18133)
- 科技(17878)
- 问题(17350)
- 经(16151)
- 图书(15970)
- 资源(15822)
- 农业大学(14687)
- 林业(14455)
- 理论(14302)
共检索到4420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银春 谢静 梁越
研究特定区域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可为传统村落的政策制定和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武陵山片区是中国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里的新概念,片区作为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居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其传统村落保存面积较大、保护完整,社会、历史、文化内涵深厚,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以武陵山片区的735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和空间结构研究方法,对武陵山片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武陵山片区传统村落的分布为凝聚型;空间分布呈"核心多、边缘少"的格局。2)传统村落空间分布集中,极具不均衡性。3)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雨热同期的山地、近河流地区,受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影响显著,受经济、交通与民族文化影响较小。根据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了武陵山片区及同类型区域传统村落合理开发的建议,以期为特定区域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武陵山片区 分布 影响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甘畅 王凯
基于武陵山片区高质量景区POI数据,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和空间叠加分析等方法,探析武陵山片区高质量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武陵山片区高质量景区整体呈现集聚分布态势,在片区层面上,集中分布于湖北分片区和湖南分片区;在地市层面上,主要聚集于恩施州、怀化市、渝东南地区、湘西州、张家界市和铜仁市。(2)武陵山片区高质量景区分布密度的空间差异显著,湖北和湖南分片区表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而贵州和重庆分片区核密度值自东向西梯度递减。(3)武陵山片区高质量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影响显著,其中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和空气质量既是重要的构景要素,也是高质量景区空间分布的重要内生动力;而区域经济、交通通达性、旅游发展能力和政府政策支持的外部调控作用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艳想 李帅 酒江涛 任梦雨 樊祎 苏金乐
[目的]分析河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原地区传统村落的建设发展提供指导。[方法]文章通过谷歌地理信息系统及Arc GIS10. 2软件对河南省12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分布格局、分布均衡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最邻近距离法、核密度估计法及地理集中程度等方法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最邻近距离法分析R=0. 628,小于1,分布类型为凝聚型。核密度分析中,整体空间分布呈现3个核心区域,平顶山东北区域,豫西北沿省边界呈带状分布及豫南信阳南部,空间分布受地理、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影响。[结论]河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属凝聚型不均衡分布。从地级市层面上分析,主要集中在平顶山东部、信阳南部和三门峡地区;从分区层面上,以豫中较多,豫北、豫西和豫南其次,豫东基本空白。形成原因与地理高程、社会经济和历史事件有关。交通不便、经济相对发达或相对落后、历史事件少发的区域,传统村落保存较为完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培刚 曲鹏慧 杨宁宁 罗小龙
传统村落是中国历史文化价值的空间体现,从省域视角辨析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将有效支撑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文章以江苏省472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等模型,分尺度、分批次识别其空间分布特征,构建“格网分析+地理加权回归”框架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结论如下:(1)不同尺度下,江苏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差异化集散特征,区域、市域尺度下传统村落分布较为分散,区县尺度下呈现集中分布的趋势,主要分布在苏州吴江、无锡宜兴、扬州高邮和江都;(2)不同批次传统村落在苏南地区的空间分布密度远高于苏北地区;(3)生态、人口、经济、交通与城市因素对于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作用方向、作用强度差异显著,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江苏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伯华 尹莎 刘沛林 窦银娣
为合理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通过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湖南省101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从市州尺度来看,湖南省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郴州、永州、怀化、邵阳五市;传统村落在五大地理区域中集中分布均衡性较低,最集中的为湘西地区,其次是湘南地区;相对封闭的区域环境、险要的地形、不太便利的交通以及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等因素,都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了重要条件,成为影响湖南传统村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湖南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居肖肖 杨灿灿 赵明伟 徐燕 周德民 张雨薇
以宏观尺度传统村落差异化保护为切入点,选取浙江、安徽、陕西、云南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四省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统计学与GIS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分析了不同省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四省传统村落均呈凝聚性分布,安徽的分布最不均衡但集中度最高,浙江和陕西次之,云南集中度最低。(2)四省传统村落多集中在丘陵与山地地区,其中陕西以丘陵为主,浙江以山地为主;同时,各省传统村落在整体上有较明显的沿河、沿湖分布趋向。(3)四省传统村落存在较明显的城镇中心聚集现象,绝大多数村落分布在中心城镇30 km范围之内;而在交通方面,安徽省传统村落的交通通达性最高,云南省最差。(4)陕西、云南两省的部分城市,传统村落密度与经济发展指标存在正相关,其余城市两者多为负相关,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传统村落的影响方式存在区域差异性。在分析不同区域传统村落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差异化保护和开发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江苏 王晓蕊 李小建
村落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载体,认知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传统村落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价值。以中国传统村落为对象,采用核密度方法识别核心和次核心;构建"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并进行实践分析。发现:①在地理格局上,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第二和第三级阶梯、年均降水量400 mm以上的区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从行政区划来看,部分省份、地级市的交界地带为传统村落的密度核心。②GWR结果显示,对于地形因素,第二阶梯海拔越低、第三阶梯海拔越高传统村落越集中;对于生态因素,在农产品主产区或生态环境保护区,既出现生态环境越好传统村落越密集特征,也出现生态环境越好传统村落越分散特征;对于人口因素,"胡焕庸线"以西的大部分地区人口越密集传统村落越集中,而该线以东区域则相反;对于经济因素,中西部大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传统村落趋于聚集,东部地区经济水平总体较高传统村落趋于分散;交通和城市因素在不同区域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亦存在两面性特征。总体看,各地理要素的回归系数存在正负值、正负值比重差异以及高低值空间差异,反映各要素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方向、程度和范围均存在较大空间差异。基于空间分布特征及要素回归系数空间差异,提出了传统村落开发利用的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代亚强 陈伟强 高涵 马月红
以河南省124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借助GIS和Geo Da技术手段分析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分异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现集聚分布状态,形成了平顶山市、信阳市境内两个高密度区;河南省传统村落整体呈现"中心多、四周少"的分布态势;河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综合影响,除了地形、海拔、交通发展程度等共性因素以外,河流、与区域中心城市距离、经济发展水平对河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独特性。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河南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粟秦 侯兰功 乔标
【目的】贫困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能够为地方制定"精准扶贫"政策与贫困村落实现现代化转型提供助力。【方法】本研究以绵阳市域贫困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及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绵阳市贫困村落分布特征及形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绵阳市贫困村落集中分布在北部山区和南部低洼地区,中部分布较少;贫困村落数量在各区县(市)分布不均衡,平武县、北川县、三台县、江油市和盐亭县集聚了近90%的贫困村落;以市域内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绵阳市贫困村落在三台县出现1个高度集聚区和5个低度集聚区,三个中度集聚区位于安县和盐亭县。【结论】经济、教育、城乡距离、地形起伏及交通等因素对贫困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贫困村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绵阳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咪 芮旸 王成新 姬宇 李雅楠
以吴越文化区内国家首批公布的241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法,利用Arc GIS 10.2等软件探究吴越文化区内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吴越地区传统村落分布南多北少、西多东少,呈集聚分布,传统村落的高密度集聚区与热点区分布相似:(1)西部的皖南山区和西南部的浙南山地地区为高密度集聚区,其中黄山市歙县、黟县,丽水市松阳县及上饶市婺源县均为二阶热点区;(2)在文化亚区尺度上,新安文化亚区密度最大,越文化亚区分布数量最多;在聚落景观区尺度上,传统村落集中于皖南古徽州聚落景观区、浙中丘陵盆地聚落景观区和浙南中山聚落景观区;(3)地形、中心城市影响以及历史文化因素为影响传统村落分布的3个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畅 李立敏 田起军
[目的]以484个陕西省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对陕西省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识别,以期对保护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遗产、振兴传统村落起到重要作用。[方法] 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借助ArcGIS、SPSS,分析其空间密度、空间关联性、空间分布均衡性,以及影响因素与其空间分布的相关性、异质性。[结果]研究得出:(1)陕西传统村落的地理集中指数G为18.582,不平衡指数S为0.688,表明传统村落在107个市(区)县中分布较集中,但具有不均衡性;(2)具体表现为“东部聚集,向中、西部圈层扩散”,主要集中在汉滨、绥德、米脂、合阳、旬阳等区县;(3)陕北东部无定河流域、关中东部渭河流域、陕南中部汉江流域为高密度的三大核心区,泾河、嘉陵江为两个次级分布核心区;(4)传统村落的莫兰指数为0.63,Z值为5.2,空间正相关性显著;(5)传统村落整体空间分布具有低海拔、小坡度、近河流、欠发达、远交通、低人密的空间指向性。[结论]自然环境因素(高程、坡度、河流)是陕西省传统村落生成的源动力,社会经济因素(经济、交通、人口)是陕西省传统村落构成和演变的制约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君子 刘大均 周勇 朱爱琴 肖鹏南
传统村落是时代的产物,其空间分布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运用GIS空间分析法与分形理论对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2)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分形结构,且分形结构大致沿着流域内部河流等线状要素展开;(3)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是地形地貌、水系、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地域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更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华光 王换茹 姚云贵 周立群
产业空间布局是一种全面、长远的经济战略布局,合理安排产业空间布局将有利于发挥地区的优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有利于经济、生态和社会的效益同步。优化旅游产业整体空间布局、打造地域旅游品牌、实现产品结构多元化和整合旅游线路等是该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具体的优化路径,有利于实现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武陵山片区 旅游产业 空间布局 优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宾津佑
传统村落是体现农耕文明、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探讨传统村落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广东省263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指数、变异系数、核密度估计、冷热点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广东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来看,广东省传统村落总体呈不均衡分布态势,在空间上呈倒"T"型多核心凝聚式分布,即形成了以梅州―潮汕揭地区、广佛地区、清远瑶族少数民族地区以及湛江雷州地区为主的四大核心集聚区域;2)从四大地理区域看,广东省传统村落分布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粤北山区>珠三角>东翼>西翼地区;3)从市域层面看,主要集中分布在梅州市、清远市、佛山市三市,约占总数的50%;4)广东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异格局的形成是自然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人文因素等多重因素交互耦合作用的结果,山水格局奠定了传统村落分布的宏观格局,社会经济因素进一步强化了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文化因素是传统村落延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政策因素对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与存续起着重要的外在调控和导向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培家 章锦河 孙枫 曹姗姗 阚越 王昶 徐冬
传统村落作为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建筑艺术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我国西南地区1 912个传统村落为案例,运用计量地理法与GIS空间分析探索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不均衡,区域差异明显,且逐渐形成滇西北、黔东南—黔东北、黔南和云南红河州四大高密度区。(2)地理探测器因子探测结果显示:自然环境的影响因子最强,地域文化次之,经济发展水平等人文社会因子影响力较弱;各影响因子间交互作用增强,且海拔高程、坡向和河流间两两交互的增强作用最为明显。(3)从影响机理来看,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形成演化是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政策导向交互耦合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因素是决定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和发展方向的"基石",起着主导作用;人文社会因素是传统村落发展演化的内在驱动因素;政策导向是形成现有空间格局的外在动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