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88)
- 2023(12572)
- 2022(10766)
- 2021(9824)
- 2020(7979)
- 2019(18114)
- 2018(17688)
- 2017(33810)
- 2016(18304)
- 2015(20231)
- 2014(20295)
- 2013(19882)
- 2012(18816)
- 2011(17220)
- 2010(17783)
- 2009(16655)
- 2008(16483)
- 2007(15081)
- 2006(13846)
- 2005(12967)
- 学科
- 济(76984)
- 经济(76875)
- 管理(56227)
- 业(55101)
- 企(41545)
- 企业(41545)
- 农(27274)
- 中国(25430)
- 方法(24069)
- 地方(21865)
- 财(21455)
- 数学(20574)
- 制(20478)
- 数学方法(20312)
- 业经(19648)
- 农业(18793)
- 银(15872)
- 银行(15842)
- 行(15382)
- 融(15038)
- 金融(15036)
- 贸(14403)
- 贸易(14388)
- 易(13929)
- 环境(13598)
- 学(13455)
- 策(13340)
- 体(13307)
- 发(12923)
- 技术(12154)
- 机构
- 学院(262809)
- 大学(259386)
- 济(112787)
- 经济(110284)
- 管理(97896)
- 研究(95572)
- 理学(82135)
- 理学院(81181)
- 管理学(79985)
- 管理学院(79457)
- 中国(74752)
- 财(56708)
- 京(55706)
- 科学(54672)
- 所(48346)
- 农(45131)
- 中心(43713)
- 江(43469)
- 研究所(42882)
- 财经(42173)
- 经(38063)
- 业大(36385)
- 范(35893)
- 北京(35796)
- 师范(35573)
- 农业(34588)
- 院(34391)
- 州(34086)
- 经济学(34046)
- 省(31514)
- 基金
- 项目(165145)
- 科学(131130)
- 研究(126128)
- 基金(118418)
- 家(101931)
- 国家(100960)
- 科学基金(86616)
- 社会(81112)
- 社会科(76926)
- 社会科学(76911)
- 省(65878)
- 基金项目(61474)
- 教育(57667)
- 划(54791)
- 自然(52698)
- 编号(51846)
- 自然科(51430)
- 自然科学(51418)
- 自然科学基金(50521)
- 资助(48017)
- 成果(44026)
- 发(40996)
- 重点(37565)
- 课题(37518)
- 部(36808)
- 制(35875)
- 创(34679)
- 发展(33446)
- 国家社会(33423)
- 展(32894)
- 期刊
- 济(139317)
- 经济(139317)
- 研究(86987)
- 中国(63291)
- 农(43920)
- 财(43679)
- 管理(39203)
- 学报(36490)
- 科学(35658)
- 教育(33978)
- 融(32751)
- 金融(32751)
- 农业(29335)
- 大学(28930)
- 学学(27069)
- 业经(24001)
- 技术(23026)
- 经济研究(21602)
- 财经(21246)
- 经(18330)
- 问题(17794)
- 业(14464)
- 贸(14187)
- 国际(12764)
- 世界(12678)
- 技术经济(12533)
- 现代(12421)
- 坛(12161)
- 论坛(12161)
- 科技(11925)
共检索到427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璐琳
武陵山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湘鄂渝黔边境邻近地区,包括湖南、湖北、重庆、贵州4省市11个地(市、州)的71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约为17.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645万人,土家族、苗族、侗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武陵地区总人口的48.9%,是我国内陆跨省交界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寻舸
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是当前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在阐释自组织理论与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自我发展机制基础上,以武陵山片区为例,从区域学习机制、内生增长机制、协同发展机制和外部保障机制等角度,分析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自我发展机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建立多层次区域学习机制,大力培育区域内生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区域发展主体和要素的协同机制,强化区域发展的外部保障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武陵山片区自我发展机制创新,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应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启宇 何凡
受多种因素影响,巴中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发展滞后,面临自然环境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问题突出、农村产业发展脆弱等制约因素。应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技术培训、产村相融发展、创新体制机制等路径推进新农村建设,脱贫致富。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制约因素 扶贫开发 路径选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花弘毅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罗霄山片区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以来,中央出台了系列金融扶贫政策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本文对2010~2014年罗霄山片区和全国金融支持经济增长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得出片区金融支持经济增长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原因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做好金融扶贫政策的有效传导提出意见建议。
关键词:
扶贫开发 罗霄山片区 金融服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曦 李玉珍
本文分析了当前乌蒙山区贫困状况的若干新特点,阐释了新阶段乌蒙山区扶贫开发新的指导思想、开发方针和开发战略,认为乌蒙山区扶贫开发新的战略措施是调整扶贫体制、统筹资金管理、强化社会服务、发展特色产业、重视教育培训、探索移民搬迁。
关键词:
乌蒙山区 贫困状况 扶贫战略 管理体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包月英 张海永 高飞
该文针对目前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实施中出现的目标定位不清、政策效果追求片面及基层政府执行偏差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准确定位贫困扶助目标: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异地搬迁政策;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大力推进参与式扶贫等解决措施。
关键词:
扶贫政策 主要问题 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永平 袁家榆
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机制与政策存在扶贫资金管理体制不利于资源整合、扶贫开发机制不利于发挥贫困农户主体作用、整村推进与区域发展缺乏有效衔接、扶贫资金分配不利于贫困地区发展以及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投入力度不够、政策措施不配套等问题。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扶贫开发机制与政策。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切实帮助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解决长远发展问题。
关键词:
农村低保 扶贫机制 扶贫政策 改革调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小志
"十一五"期间河北承德农村贫困山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仍面临着艰巨的任务。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产业结构单一、返贫问题等因素制约扶贫开发取得更大成果。通过产业化扶贫、科技化扶贫、劳动力转移扶贫等方式可有效消除制约因素影响,进一步巩固成果,促进农村社会进步。
关键词:
农村 贫困地区 扶贫开发 对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元江
当前,我国的扶贫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的扶贫开发政策,仍是各级财政部门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跨世纪的扶贫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 (一)扶贫开发取得的巨大成绩,为实现脱贫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双怡 冯琼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救济式扶贫、发展推动式扶贫、开发式扶贫、综合式扶贫、精准扶贫五个阶段。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面临着三大困境:国家政策推进诉求与基层行政实践的矛盾、区域发展诉求与薄弱基础条件的矛盾、贫困户利益诉求与政治文化尚未完成现代转型的矛盾。新时代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应着力构建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再造与提升扶贫对象自身的能力,具体应从发展农村普适性教育、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细化产业带动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入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子敬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土地政策也已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实质上,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始终与我国的土地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在扶贫开发、扶贫攻坚和脱贫攻坚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1978年~1985年:土地经营制度变革推动减贫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印发,这是在国家层面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会明 张钰欣 吉宇琴 顾莉丽
2020年后,深度贫困区域、支出型贫困群体和持久性贫困人口将会成为扶贫开发新的目标群体。在扶贫开发目标上,应以农民增收富裕为贫困人口基本目标,以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贫困区域发展目标,以持续发展确保脱贫不返贫为贫困户永久目标。在扶贫开发政策上,要坚持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融合相贯通,坚持强化外部支持与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相结合。建立起政府、社会、农户参与联动的持续脱贫机制,确保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后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姜会明 张钰欣 吉宇琴 顾莉丽
2020年后,深度贫困区域、支出型贫困群体和持久性贫困人口将会成为扶贫开发新的目标群体。在扶贫开发目标上,应以农民增收富裕为贫困人口基本目标,以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贫困区域发展目标,以持续发展确保脱贫不返贫为贫困户永久目标。在扶贫开发政策上,要坚持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融合相贯通,坚持强化外部支持与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相结合。建立起政府、社会、农户参与联动的持续脱贫机制,确保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后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传岩
2012年新扶贫标准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扶贫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必将给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指出,要进一步创新扶贫思路和机制,通过提高扶贫对象瞄准和扶贫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扶贫产业和项目选择机制、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以及推进政策协调等措施实现扶贫政策创新,开创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
扶贫开发 扶贫机制 政策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