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64)
2023(18653)
2022(15848)
2021(14573)
2020(12196)
2019(27659)
2018(27399)
2017(52402)
2016(28531)
2015(31903)
2014(31788)
2013(31528)
2012(28685)
2011(25713)
2010(26010)
2009(24414)
2008(24179)
2007(21954)
2006(19669)
2005(17562)
作者
(81947)
(68436)
(68001)
(64705)
(43225)
(32840)
(30681)
(26706)
(25921)
(24468)
(23244)
(23202)
(21652)
(21648)
(21013)
(20679)
(20257)
(20186)
(19546)
(19516)
(17002)
(16851)
(16418)
(15741)
(15401)
(15277)
(15219)
(15173)
(13728)
(13563)
学科
(115873)
经济(115702)
(108902)
管理(95171)
(90017)
企业(90017)
(51863)
方法(49443)
数学(39488)
数学方法(39077)
业经(37441)
(35715)
农业(34568)
中国(32257)
(27117)
(24410)
财务(24335)
财务管理(24299)
技术(23596)
企业财务(23055)
地方(22051)
理论(21666)
(21355)
(19847)
(19840)
(19557)
贸易(19543)
(19134)
(19132)
(18999)
机构
学院(411239)
大学(406565)
管理(166502)
(166220)
经济(162700)
理学(143623)
理学院(142134)
管理学(140002)
管理学院(139247)
研究(132079)
中国(102261)
(86253)
科学(80193)
(78077)
(77751)
(65492)
业大(64196)
(63025)
财经(61527)
中心(60975)
农业(59571)
研究所(59009)
(55915)
北京(53873)
(52235)
师范(51788)
(49824)
经济学(48769)
(47199)
财经大学(45164)
基金
项目(274669)
科学(217889)
研究(205441)
基金(199314)
(172104)
国家(170479)
科学基金(148179)
社会(131056)
社会科(123902)
社会科学(123869)
(109045)
基金项目(106207)
自然(94485)
教育(93300)
自然科(92290)
自然科学(92270)
自然科学基金(90685)
(89726)
编号(84751)
资助(79859)
成果(68513)
重点(60622)
(60620)
(60408)
(58861)
课题(57597)
创新(55715)
(54221)
国家社会(53602)
教育部(52201)
期刊
(192872)
经济(192872)
研究(120180)
中国(85963)
(77355)
管理(63675)
学报(62212)
(62169)
科学(59181)
农业(52376)
大学(48862)
学学(46243)
教育(45915)
(37818)
金融(37818)
技术(36853)
业经(36598)
财经(30444)
经济研究(27766)
(27049)
(26072)
问题(25486)
技术经济(21597)
(20985)
科技(20899)
现代(19666)
理论(18983)
商业(18245)
世界(18038)
图书(18029)
共检索到6144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成艾  
武陵山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是一种将个体资源和社会资源深度融合与科学统整而形成的呈复杂结构形排列的能力包。它由归属于个体资源层面的个体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修养及别类于社会资源层面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行为等要素组成。正因为如此,其提升进程必然会受到归属于微观个体层面的价值观念、专业技能、教育程度、经管素质及聚集于宏观社会层面的市场情景、家庭环境、社会条件、政府支持等因素的制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成艾  
武陵山片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在呈现出外出务工浪潮强势,并彰显出低层化、两端化、族群化等特征的同时,还表征出在家就业势头高涨,并逐渐表露出多元化、高龄化、科技化等特点。但也存在着"就业渠道不畅通、就业质量欠优异、就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应通过"创设反哺式的农村教育机制、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型的公共服务机制、发展前瞻性的社会保障机制"等来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爽  张艳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现状,主要表现为劳动力总体供给大于需求、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大、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然后对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劳动力素质、观念意识和弱势地位三个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劳动力控制数量、提高素质、转变观念和完善就业市场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德召  梁成艾  黄玖琴  
农村劳动就业与创业问题是"三农问题"所关注的重点领域,故有关西部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创业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多。但综合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后会发现,在西部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是供求结构的改变,主要影响因素是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力求改变的主要对策则在于农业的产业化;在西部农村劳动力创业问题方面,则存在着创业环境是关键影响因素、政府政策扶持是关键提升对策的研究结论。为此,建议通过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和创业支撑平台等途径提升西部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阮若卉   罗明忠  
基于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素养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的数字素养能显著促进其非农就业,且对其非正规就业的促进作用大于正规就业。数字素养主要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学历匹配、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学习路径、丰富农村劳动力的社会网络,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进而促进其非农就业。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素养对女性和中青年农村劳动力正规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对低学历农村劳动力的非正规就业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阮若卉   罗明忠  
基于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素养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的数字素养能显著促进其非农就业,且对其非正规就业的促进作用大于正规就业。数字素养主要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学历匹配、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学习路径、丰富农村劳动力的社会网络,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进而促进其非农就业。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素养对女性和中青年农村劳动力正规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对低学历农村劳动力的非正规就业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卢丽华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就业市场的单一化问题;教育培训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转移进城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创业教育在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多元化就业方面有着较为重要的功能及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飞  夏建军  韩振芳  
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是制约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以贫困地区增产增收脱贫致富实现小康为目的,以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为手段,通过"边干边学"提升就业能力,通过"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通过"创新创业"提升就业能力,通过"城乡就业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升就业能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巫文强  
20世纪60年代,随着农村集体经济体制的形成,中国农村出现了以无效劳动分占有效劳动为特征的劳动分占。虽说劳动分占在农村集体中既不公平也不合理,是指令性计划经济下农村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但它却是计划经济下的一种有效化解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就业压力的机制。从劳动分占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角度回顾农村经济的变革过程,能够客观地看到中国农村的问题主要是劳动力能否从事有效劳动,或者说有效劳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吸纳农村劳动力。这就说明,向农村提供充足的有效劳动的机会,才是真正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办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成甦  宋山梅  
运用AHP方法构建包括4个层次16项指标的非农就业能力评价体系,并利用来自贵州农村的1245个有效样本,计算各地非农就业能力综合指数。结果显示:就贵州而言,人力资本对非农就业能力的影响最大,家庭环境因素对非农就业能力的影响最小;贵州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能力普遍较低,非农就业能力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贵阳市和铜仁市。建议加大对农村人口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提高劳动力非农就业能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涛  
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是释放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潜力的有效途径。文章立足我国农村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就业现状,研究农村服务业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吸纳效应,认为农村服务业可以通过直接吸纳效应和带动吸纳效应两种渠道拉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并且这种拉动作用非常显著。文章提出加大农村服务业投入、调整行业结构、加大人才培训力度等措施,以加快农村服务业大发展,持续拉动农村扩大就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其仁  
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周其仁一、就业机会:发展战略、体制和政策取向(一)发展策略、体制选择和农村就业农民的就业机会首先并不是由他们本人的就业意愿和劳动技能所能决定的。国家的经济发展策略和经济体制选择,外生地决定着农民就业空间的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淼  张艳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也影响中国城镇化发展和整个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的研究,界定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的概念内涵,找出提高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对策,运用切合实际的有效方法和理论依据,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充分就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志彬  徐玉龙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江淑斌  苏群  
劳动力转移理论表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动力可能是农业收入下降或非农部门工资上涨。虽然都能促进非农就业,但这两种因素对土地市场的作用机制并不相同。基于此,笔者考察了短期内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的关系。结果表明,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的关系因非农就业动力而异。农业收入下降推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抑制农户间比较优势发挥,抑制土地流转;而非农部门工资上涨拉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促进农户间比较优势发挥,促进土地流转。因此,非农就业市场与土地流转市场的关系并不等同于家庭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关系。劳动力大量非农就业没有引发土地快速流转的原因可能是农业经营环境恶化,利润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