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76)
- 2023(18900)
- 2022(16321)
- 2021(15149)
- 2020(12940)
- 2019(29832)
- 2018(29691)
- 2017(57408)
- 2016(31210)
- 2015(35506)
- 2014(35398)
- 2013(35026)
- 2012(32106)
- 2011(28899)
- 2010(28971)
- 2009(26771)
- 2008(26561)
- 2007(23507)
- 2006(20268)
- 2005(17872)
- 学科
- 济(126484)
- 经济(126320)
- 管理(93225)
- 业(88613)
- 企(74203)
- 企业(74203)
- 方法(59233)
- 数学(51602)
- 数学方法(50933)
- 农(34422)
- 财(34397)
- 中国(31207)
- 业经(28845)
- 学(27813)
- 制(26313)
- 地方(25484)
- 贸(22500)
- 贸易(22492)
- 农业(22445)
- 易(21790)
- 务(21789)
- 财务(21698)
- 财务管理(21646)
- 企业财务(20483)
- 理论(20475)
- 和(19724)
- 技术(19548)
- 环境(19417)
- 银(19102)
- 银行(19040)
- 机构
- 大学(449350)
- 学院(448512)
- 济(177376)
- 管理(176122)
- 经济(173443)
- 理学(152902)
- 理学院(151166)
- 管理学(148341)
- 研究(147608)
- 管理学院(147536)
- 中国(108835)
- 京(94852)
- 科学(93395)
- 财(82796)
- 所(74383)
- 农(74167)
- 业大(68576)
- 研究所(67880)
- 中心(67844)
- 财经(66305)
- 江(65914)
- 经(60084)
- 北京(59481)
- 范(58823)
- 农业(58345)
- 师范(58227)
- 院(53849)
- 经济学(53579)
- 州(53013)
- 财经大学(49255)
- 基金
- 项目(308106)
- 科学(241989)
- 基金(223360)
- 研究(222480)
- 家(195089)
- 国家(193531)
- 科学基金(166153)
- 社会(139229)
- 社会科(131972)
- 社会科学(131939)
- 省(121033)
- 基金项目(118981)
- 自然(109629)
- 自然科(107027)
- 自然科学(106999)
- 自然科学基金(105059)
- 教育(102571)
- 划(101730)
- 资助(91945)
- 编号(90789)
- 成果(73321)
- 重点(69167)
- 部(67633)
- 发(65371)
- 创(63528)
- 课题(62442)
- 创新(59362)
- 科研(59315)
- 教育部(57720)
- 大学(57203)
- 期刊
- 济(191280)
- 经济(191280)
- 研究(127464)
- 中国(81340)
- 学报(72512)
- 农(66668)
- 科学(66074)
- 财(64661)
- 管理(62937)
- 大学(54772)
- 学学(51736)
- 教育(46510)
- 农业(45500)
- 技术(39494)
- 融(35418)
- 金融(35418)
- 业经(32348)
- 财经(32016)
- 经济研究(30299)
- 经(27358)
- 问题(25400)
- 业(23598)
- 版(21765)
- 技术经济(21647)
- 图书(21536)
- 科技(21287)
- 理论(21037)
- 统计(20367)
- 商业(20245)
- 资源(19843)
共检索到642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亚平 徐灿 袁满 丁乙宸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背景下,都市圈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重点,其中产业链是都市圈产业空间研究的重要视角。基于1990—2022年微观企业数据,在构建都市圈汽车产业空间形成机制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从时空演变、分布格局、产业分工和功能网络等角度进行研究,发现武汉都市圈汽车产业空间分布经历了初步集聚、点轴扩散、网络扩散三个阶段的演化发展,汽车产业呈现核心环节中心集聚、配套环节较为分散及产业分工圈层分布的特征,表现出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周边的区域格局,总部—分支网络和供应网络分别呈“一主多副”和“星”型放射结构。政府引导、消费市场、产业基础、实体环境等因素对武汉都市圈汽车产业空间结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都市圈 产业空间 产业链 汽车产业 武汉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刘恩华 胡晓鹏
通过构建产业链三重形态演化模型,结合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讨论不同产业生命周期阶段汽车产业链的形态特征和演化规律,以及产业生命周期与产业链形态演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汽车产业链形态在不同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呈现不同特征;产业生命周期决定产业链组织形态,同时间接影响价值形态和空间形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计方 刘星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决策,而两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存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瓶颈。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政策文本进行编码,构建政策主体—产业链—政策工具三维分析框架,并从时间、空间和工具匹配三个维度对产业政策协同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政策工具时间维度的协同性较差;中央与地方两类政策主体在需求型政策上协同性最低,政策数量匹配性较差;政策工具间的协同性在川渝地区表现较为明显,国家层面则存在需求型政策工具的缺失。由此,国家应尽快补齐政策协同短板并注意不同年份间政策群的连续性;川渝两地需以开放共赢的心态进行区域专业化分工和跨地区产业链构建,在动力电池、充换电技术等领域协同研发,探索可持续的充电运营模式;同时注意经济圈内主导产业的支撑扶持与配套产业体系发展政策之间的协同。
关键词:
产业链 成渝经济圈 新能源 产业政策协同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桂寿平 卢爱华 陆丽芳
作为附加值较高的汽车制造业,其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与产业波及系数均较高。为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以珠三角汽车产业为例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汽车制造业产业链中的本体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效应以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据此针对珠三角汽车产业发展之路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汽车制造业 关联效应 灰色关联模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庆峰
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构建和完善我国汽车产业链是保证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在对汽车产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从汽车制造、售后服务、政策、市场及汽车再制造入手 ,提出构建我国汽车产业链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
汽车 汽车产业链 构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贵富
本文介绍了"一汽集团"的前身——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第一汽车制造厂的生产特点和经济效益;研究了一汽集团汽车产业链的组成、治理模式、发展战略;分析了一汽集团的经济效益;对一汽集团产业链的发展提出要实现车总成类零部件设计生产模块化、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品牌化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一汽 汽车 产业链 治理模式 经济效益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施国良 张丽丽 张笑笑 吴静
[目的/意义]企业在产业链不同环节上的技术合作具有不同但相关的特点,并且还受企业自身技术特征影响,因此从产业链视角研究企业的合作关系对企业制定灵活有效的战略规划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文章提出一个基于LDA与GCN模型的产业链多层网络框架MNIC-LG。首先,基于专利数据根据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关系建立企业多层技术合作网络;其次,使用LDA主题模型提取企业的技术主题概率矩阵作为节点的技术特征属性;最后,使用GCN提取网络结构属性,再融入层间关系,通过链路预测得到企业产业链各层环节的技术合作目标。[结果/结论] 企业在产业链上特定环节的合作受自身技术主题属性与其他环节合作关系的影响。使用多层网络,结合企业的技术主题属性特征与网络结构特征,引入产业链上的层间关系分析产业链各层企业技术合作关系的方法可行,能够有效预测企业在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合作目标。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德宏
一、全球价值链理论框架(一)全球价值链的概念"价值链"最早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对全球价值链比较有影响的界定是英国苏塞克斯(Sus-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雷
随着产业进入管制的逐步放松,厂商的密集性进入不仅改变了产业链的横向市场结构,也为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的重新选择创造条件。面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这一现状,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个连续古诺模型的分析,认为下游整车厂商的密集性进入将导致产业链的部分或完全分拆,其具体形式取决于初始状态和上游厂商的数量。最后,结合国际经验以及国内新近产业政策设计和汽车企业的策略实践辅以论证说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吕越 邓利静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已经成为新发展阶段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本文以汽车产业链为切入点,采用2017年1月—2021年12月我国HS6位产品—来源国—省份维度的海关进口数据,构建并测度了产业链安全指数,准确评估当前我国汽车产业链的安全现状,并采用双重差分估计深入分析新冠疫情对我国汽车产业链安全的影响,从而为保障我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本文发现:第一,基于对汽车产业链安全的评估,整体上,我国汽车产业链对进口中间品的依赖度较高且趋于集中,产业链风险存在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区分上、中、下游来看,中游风险相对较高,且呈现出更为突出的动态不稳定性特征;第二,从省份来看,中间品的进口规模效应较为突出,即各省进口规模越大,汽车产业链的安全性相对越高;第三,从国别来看,来自资源型国家(地区)和电子产业发达国家(地区)的进口风险相对较高,其中自澳大利亚等七大经济体的进口面临着进口规模与产业链风险双高的问题;第四,从细分产业链环节来看,上游的模具制造、光伏设备以及中游的汽车整车制造等环节面临的产业链风险相对更高;第五,新冠疫情暴发显著影响了我国的汽车产业链安全,扩大引资规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有助于对冲疫情冲击带来的产业链安全负面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綦良群 胡乃祥
汽车产业链是汽车产业重要组织模式,其演化与整合升级对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汽车产业链演化动因出发,重点分析汽车产业链演化过程,分析归纳影响汽车产业链演化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以东北地区汽车产业为例,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对汽车产业链演化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与东北地区汽车产业链演化发展水平存在不同方向和程度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
汽车产业链 演化机理 影响因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亮 郭鹏辉
续航能力是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角度,建立以提升续航能力为目标的合作研发和非合作研发博弈模型,认为合作研发更为有效,并为实现产业链合作研发而设计研发成本分摊契约和约束电池价格的研发成本分摊契约。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成本分摊契约和约束电池价格的研发成本分摊契约均能实现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高于合作研发决策时的续航能力,而约束电池价格的研发成本分摊契约还能实现产业链利润大于合作研发决策时的利润,是更为有效的产业链合作研发契约。最后,通过仿真验证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续航能力 合作研发 契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翁英英 张伟
覆盖领域广、产业关联性强的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全球汽车产业面临重大调整的背景下,如何认识和有效地提升我国汽车产业链整体协同发展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从投入产出分析的视角研究了我国汽车产业链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情况及其进一步提升的战略问题,引入了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并对其参数给予了解释,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对象的数据样本,在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汽车产业链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特征,并对出现该特征的原因进行了探究,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提升我国汽车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的战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潘啸松 陈慧慧
本文在Salinger和Lin提出的两阶段寡头古诺博弈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汽车产业的现状,改进了过去企业纵向关系研究的"两分法"模型,并添加了自制率、交易成本和规模经济等变量,分析了汽车生产企业选择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原因。并得出结论:最优一体化程度是上下游企业两阶段古诺博弈得到的纯战略纳什均衡结果;企业在选择自己的零部件自制率时,会比较外生交易成本、内生交易成本和规模经济的大小;由于汽车制造业规模经济显著、交易成本不断减少等原因,车企应该努力降低自身零部件自制率,进行适当的纵向分拆。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韩言虎 韩兴旭
从产业链整合视角出发,采用典型单案例分析的方法,以武汉火神山医院为例,从装配式应急医院建设产业链的整合结构、整合资源、整合动力和整合制度,揭示了非常情境下装配式应急医院快速建造的实现机制,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实践启示以及研究局限。本研究不同于以往基于市场机制环境的产业链整合研究,强调医院建设产业链整合的应急工程特征,突破了以往产业链-平行企业的产业链分析结构,提出了产业链-不同层级企业-工程项目的产业链整合分析思路,弥补了已有产业链整合分析研究的不足。本研究对于应急工程快速建造的产业链组织管理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