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93)
- 2023(11116)
- 2022(9900)
- 2021(9359)
- 2020(7756)
- 2019(17953)
- 2018(17813)
- 2017(34631)
- 2016(18842)
- 2015(20878)
- 2014(20990)
- 2013(20844)
- 2012(18902)
- 2011(16973)
- 2010(16893)
- 2009(15359)
- 2008(14544)
- 2007(12573)
- 2006(10911)
- 2005(9476)
- 学科
- 济(78192)
- 经济(78122)
- 管理(52930)
- 业(48782)
- 企(40952)
- 企业(40952)
- 方法(36054)
- 数学(31330)
- 数学方法(30975)
- 地方(20079)
- 中国(19413)
- 农(19014)
- 学(17795)
- 财(17606)
- 业经(16490)
- 农业(12873)
- 制(12750)
- 和(12573)
- 理论(12571)
- 环境(12399)
- 贸(12380)
- 贸易(12371)
- 易(11903)
- 技术(11490)
- 地方经济(11275)
- 务(11222)
- 财务(11157)
- 财务管理(11139)
- 企业财务(10580)
- 融(10490)
- 机构
- 大学(266637)
- 学院(264365)
- 管理(107598)
- 济(101353)
- 经济(99025)
- 理学(94289)
- 理学院(93200)
- 管理学(91507)
- 管理学院(91046)
- 研究(87803)
- 中国(63156)
- 科学(57329)
- 京(57321)
- 财(43913)
- 所(43610)
- 农(40798)
- 业大(40722)
- 研究所(40264)
- 中心(39574)
- 江(36748)
- 范(36334)
- 财经(36267)
- 北京(36213)
- 师范(35959)
- 经(33026)
- 院(32679)
- 农业(32052)
- 州(30470)
- 经济学(29694)
- 师范大学(29347)
- 基金
- 项目(190191)
- 科学(149596)
- 基金(137876)
- 研究(137676)
- 家(120511)
- 国家(119549)
- 科学基金(102882)
- 社会(85493)
- 社会科(81019)
- 社会科学(80997)
- 基金项目(74327)
- 省(74214)
- 自然(68379)
- 自然科(66740)
- 自然科学(66727)
- 自然科学基金(65519)
- 划(62994)
- 教育(62784)
- 资助(56586)
- 编号(56005)
- 成果(44582)
- 重点(42718)
- 部(41259)
- 发(40872)
- 创(39082)
- 课题(38422)
- 创新(36461)
- 科研(36375)
- 教育部(35103)
- 大学(35062)
- 期刊
- 济(107409)
- 经济(107409)
- 研究(75288)
- 中国(45122)
- 学报(43446)
- 科学(40054)
- 管理(38449)
- 农(35734)
- 大学(32398)
- 财(31015)
- 学学(30325)
- 教育(28963)
- 农业(25475)
- 技术(23517)
- 融(18941)
- 金融(18941)
- 业经(17715)
- 经济研究(16948)
- 财经(16679)
- 图书(15554)
- 经(14127)
- 问题(14036)
- 科技(13700)
- 理论(13398)
- 资源(13199)
- 技术经济(12773)
- 业(12490)
- 实践(12482)
- 践(12482)
- 版(11966)
共检索到369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媛媛 丁明磊 曾菊新
通过构建武汉都市圈中心地的中心性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抽取6个主因子对都市圈内的26个县级及以上中心地进行中心性测度,并据之将武汉都市圈中心地划分为4个等级。运用数学建模方法将中心地等级、中心性综合得分与主要交通方式时速结合起来,将中心地的扩散域界定转化为不同交通方式、不同通行时间的时距函数。运用Arc GIS10.0平台对数据进行网络分析以获取各中心地的扩散域;叠加各等级中心地的扩散域,最终获得武汉都市圈扩散域空间嵌套模型。在中心地等级划分与扩散域嵌套空间模型基础上,分析了新时期交通因素、信息技术因素、制度因素等共同作用下的中心地系统格局与扩散域形成机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丽霞 罗逍 罗静 胡娟
利用武汉市2007—2011年的人口和就业面板数据,通过ArcGIS方法探索人口与就业的分布与扩散在空间上的差异性,再运用异速增长模型和人口—就业相互作用模型分析二者的空间协调性及其引致关系。结果发现,武汉市就业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而人口近一半集中在近远郊区;2007—2011年,人口和就业仍向中心城区集中的同时也向外围扩散,各圈层人口与就业扩散同步性较差,特别是在内部圈层,就业先于人口向郊区扩散;总体上武汉市各圈层的人口与就业发展相对独立,并不存在相互的引致关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彭勇 肖玲
中国中部地区崛起迫切需要战略支点。在分析武汉市及周边城市初步具备都市圈形态的基础上,从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角度对武汉都市圈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优化思路。
关键词:
武汉 都市圈 结构 特征 优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贾德铮 高汝熹
文章以空间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考察了长三角都市圈16个城市1981年至2010年间区域集聚扩散功能的演化,并将影响该功能的潜在动因划分为城市空间效应和总体经济增长效应。随后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研究证明,在过去近三十年间长三角都市圈呈现明显的经济扩散效应,这种扩散效应既是长三角都市圈内城市之间存在空间竞争效应和空间补充效应的结果,也是部分城市存在空间总体经济增长效应的结果。
关键词:
长三角都市圈 积聚扩散效应 空间计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廉军伟 曾刚 滕堂伟
区域经济联系和城市圈中心城市功能扩散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杭州都市圈在其紧密层城市的功能扩散类型分析,运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探讨了经济联系强度与中心城市功能扩散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与杭州经济联系强度不同,会在紧密层城市空间布局上呈现不同城市功能类型;经济联系强度偏弱的地区,反而对教育、医疗、科技等高端功能要素需求比较大。因此,紧密层城市在加强与杭州中心城市联系的同时,按照经济联系强度大小,科学制订对接政策和平台,有选择地对接杭州中心城市功能扩散类型。
关键词:
中心城市 经济联系强度 杭州都市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祖涛 周玉翠 梁滨
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以集聚扩散理论为基础,从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视角构建旅游流动力模型、旅游流强度模型和旅游流集聚扩散指数模型。研究发现:①武汉城市圈内单向旅游流强度值存在较大的差距,双向旅游流强度值不等。②武汉是最大的集聚地和扩散地,黄冈是圈内重要的集聚地和扩散地。③通过旅游流集聚扩散指数构成的二维空间分析,武汉和黄冈属于高集聚高扩散类,鄂州和孝感属于低集聚高扩散类,黄石、仙桃、潜江和天门属于低集聚低扩散类,咸宁属于高集聚低扩散类。④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武汉—孝感、鄂州—黄冈是圈内实力最强劲的旅游流发展路径,也是未来旅游流空间结构重点要发展的两条路径。
关键词:
旅游流 集聚与扩散 路径 武汉城市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宋菊芳 郭贞妮 刘学军
在热岛效应日益严重的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高效率地发挥宝贵的城市水体冷岛效应有利于解决城市热岛问题。以武汉主城区长江沿岸为例,主要通过多源数据格网化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分析长江冷岛效应扩散影响机制,提出滨水空间的优化策略。研究结果显示:(1)长江冷岛效应的强度随着与岸线距离的增大会出现衰减,并且冷岛主要分布于距江岸线0.5km内,但该范围仍有50.0%热岛现象;(2)长江沿岸冷岛效应扩散阻碍因素的影响力强弱关系为:距江岸线距离(L)>建筑占比(PB)>道路密度(PR)>公共POI核密度(KA)>其余POI类型核密度;(3)滨江0.5km内,当绿地面积与建筑面积和道路面积之和的比例约为7:3时,可基本抵消由建筑和道路带来的增温效应。综上所述,武汉市主城区长江沿岸存在“滨江高热区”,应在规划中对此类空间给予更多重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辰 吕洪兵
互联网的诞生使社会进入碎片化时代,而微博的到来,进一步将碎片化向前推进了一步。病毒营销是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和社会网络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化网络营销模式,近年来被许多企业采用。作为崭新的社会化网络平台,微博正在改变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产品市场的推广形式。本文采用图论和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将中心节点划分成四个维度,对微博信息传递的扩散结构及中心节点的影响力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维度中心节点的社会感染能力不同,可以为企业实施病毒营销战略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病毒营销 社会媒介 中心节点 微博 图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冰 丁堃 孙晓玲 江文森
[目的/意义] 科学论文向技术领域扩散对技术的创新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论文在技术领域的扩散速度参差不齐,扩散速度的快慢是否影响产生的扩散效果尚不清晰。[方法/过程] 文章利用专利引用论文的引用关系,以1980—2009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论文和1980—2020年USPTO数据库的授权专利作为核心数据集,通过论文被引速率和首次被引间隔测度论文向技术领域的扩散速度,通过扩散产生的技术影响强度和技术影响广度综合测度扩散效果,并添加被引间隔和被引速率的交互作用,分析论文扩散速度与扩散效果的关系。此外,选择被专利持续引用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扩散时期的扩散速率与扩散效果的关系。[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论文整体扩散速率不断上升;扩散速率与技术影响强度和广度均呈现倒U形关系,被引间隔与技术影响强度和广度均呈现U形关系;被引间隔对扩散速率与扩散效果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此外,在不同扩散时期,早期和中期的扩散速率与技术影响强度和广度呈现倒U形关系,而中后期扩散速率与技术影响强度和广度呈现U形关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俊成 张敏 宋成舜 汤进华
多中心城市集群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空间发展战略模式,是实现区域协调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武汉城市圈作为我国重要的都市区经济体,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战略支点,是实现湖北区域弯道超越、拐点跨越的重要城市集群。多中心城市—区域结构是武汉城市圈重要空间特征与发展模式,利用区域关联系统、共生思想从定性与定量角度分析了其多中心城市—区域结构、多中心关联关系、多中心协同共生等机理、路径、模式,并从体制、经济与社会维度提出了多中心城市—区域关联与协同共生思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丁宁 王雪峰
城市零售企业是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主体。本文运用技术创新扩散理论,选取典型城市零售企业进入县域中心地市场的数据资料,从内部属性和域元质量两个方面研究影响城市零售企业对县域中心地市场创新扩散的关键因素,并构建probit和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市场潜力和离创新扩散源的距离是影响城市零售企业创新扩散决策的显著因素,人口密度与城市零售企业创新扩散决策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而城市零售企业内部属性对其创新扩散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过程中,政府需要提升县域中心地市场的域元质量,围绕县城构建亚创新源,并根据零售企业在农村市场发展的具体阶段,不断增强其流通创新扩散能力...
关键词:
零售企业 流通创新 扩散 县域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夏琛桂 石金涛
以长三角都市圈为例,从人才集聚、人才扩散与人才共享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了我国都市圈的人才流动状况及流动机理,另外,文章构建了一个有关都市圈人才流动研究的整体框架,借助此框架,许多有关都市圈的人才流动问题可以得到系统化的提出和探讨。
关键词:
人才流动 都市圈 研究框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立鑫 左川
本文将"中心-外围"体系表示为在初始条件上中心大城市的资本回报率领先外围城市;政府竞争模式被刻画为在降税和加强公共基础建设中选择以吸引投资、促进增长。理论模型和经验实证表明,当前长三角都市圈可能处于由回荡效应向扩散效应转换的初期;与"中心-外围"体系中要素流动的回荡、扩散和均衡三阶段相对应,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经济有着各自不同的演化规律;中心城市上海在整个长三角都市圈的政府竞争中处于支配地位,并不需要参与税收竞争来争取资源,随着第二产业向周边中小城市扩散,相应的生产要素也向外扩散,从而会降低上海的拥挤效应;周边中小城市的竞争策略包括在回荡效应期降低税负和在扩散效应期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如上所体现的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间竞争,使得上述要素流动三阶段周期的运行速度加快,即从回荡效应的初始状态到均衡期的最终状态所需的时间缩短。这导致该地区增长时间压缩、年增长率提高,这也为中国经济奇迹提供了一种注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传江 董延芳
武汉都市圈发展潜力巨大,但经济发展不协调,地区间差距较大。本文利用2000至2004年武汉都市圈九个城市八个指标的面板数据,建立模型研究了其地区间差距较大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项政策建议。
关键词:
武汉都市圈 区域经济协调 经济发展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