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3)
- 2023(12967)
- 2022(11373)
- 2021(10361)
- 2020(8669)
- 2019(20031)
- 2018(19822)
- 2017(39148)
- 2016(20831)
- 2015(23420)
- 2014(23406)
- 2013(23437)
- 2012(21660)
- 2011(19788)
- 2010(19744)
- 2009(18330)
- 2008(17537)
- 2007(15258)
- 2006(13649)
- 2005(11942)
- 学科
- 济(109213)
- 经济(109099)
- 管理(61621)
- 业(55525)
- 企(46126)
- 企业(46126)
- 方法(45749)
- 数学(40396)
- 数学方法(40076)
- 中国(25411)
- 地方(24809)
- 农(21747)
- 财(21183)
- 学(20920)
- 业经(20147)
- 贸(15286)
- 贸易(15279)
- 环境(15154)
- 农业(15015)
- 制(14893)
- 地方经济(14862)
- 易(14614)
- 理论(14437)
- 和(14355)
- 务(13094)
- 财务(13035)
- 财务管理(13010)
- 融(12857)
- 金融(12855)
- 技术(12718)
- 机构
- 大学(310467)
- 学院(306630)
- 济(133288)
- 经济(130515)
- 管理(123977)
- 理学(108257)
- 理学院(107034)
- 管理学(105358)
- 管理学院(104813)
- 研究(103876)
- 中国(74703)
- 京(65366)
- 科学(62218)
- 财(57732)
- 所(50979)
- 财经(47548)
- 研究所(46419)
- 中心(45478)
- 农(43408)
- 经(43286)
- 业大(43178)
- 江(42839)
- 经济学(41550)
- 北京(41325)
- 范(39997)
- 师范(39712)
- 院(37762)
- 经济学院(37270)
- 财经大学(35485)
- 州(34980)
- 基金
- 项目(210692)
- 科学(166871)
- 基金(155212)
- 研究(153634)
- 家(133830)
- 国家(132775)
- 科学基金(115439)
- 社会(99853)
- 社会科(94746)
- 社会科学(94720)
- 基金项目(83102)
- 省(80086)
- 自然(74554)
- 自然科(72820)
- 自然科学(72807)
- 自然科学基金(71522)
- 教育(69587)
- 划(67265)
- 资助(64157)
- 编号(61119)
- 成果(48951)
- 部(47024)
- 重点(46291)
- 发(44767)
- 创(42978)
- 课题(41569)
- 国家社会(41262)
- 教育部(41013)
- 人文(40262)
- 创新(40071)
- 期刊
- 济(147242)
- 经济(147242)
- 研究(94959)
- 中国(50991)
- 管理(45213)
- 学报(45166)
- 科学(42739)
- 财(41740)
- 农(38139)
- 大学(34564)
- 学学(32758)
- 教育(28110)
- 农业(26430)
- 技术(25841)
- 融(24608)
- 金融(24608)
- 经济研究(24582)
- 财经(24237)
- 业经(21412)
- 经(20687)
- 问题(20364)
- 技术经济(16649)
- 理论(15338)
- 图书(14566)
- 现代(14435)
- 统计(13971)
- 商业(13965)
- 实践(13724)
- 践(13724)
- 科技(13641)
共检索到442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熊继红
本文首先对武汉经济圈的概况,经济圈内城市的空间结构、等级结构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经济圈与城市圈的相互关系,随后文章通过对经济圈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分析,提出了武汉经济圈与城市圈的互动发展战略。
关键词:
武汉经济圈 城市圈 关系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汪朝阳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武汉市34个制造行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估和比较分析。文章抽取出影响制造业经济效益的利润创造因子和"流动性"因子,并根据综合因子得分进行排序和分析评价,对武汉制造业发展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因子分析 经济效益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金林 胡亚权
研究武汉城市圈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对于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样本资料的可得性及孝感市经济发展水平在武汉城市圈所处的中等略偏上的地位,本文以孝感市为例研究武汉城市圈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利用孝感市1999-2009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孝感市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孝感市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但不存在着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实证分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云彦 秦尊文
近年来,在全球化加深的进程中,在国际分工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中部地区被逐步"边缘化"。随着"中部崛起"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推进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中部地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武汉在中部地区发挥着龙头作用,在武汉城市经济圈中居于核心地位,加快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分析了中部地区边缘化的状况以及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部地区 边缘化 中部崛起 武汉 城市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卫涛 张俊飚 周万柳
协调好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的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并对农业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的农业发展处于资源消耗快速增长阶段,必须尽快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以实现武汉城市圈内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文菲 丰燕
文章基于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2011—2020年的数据,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数字经济、消费升级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消费升级促进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在数字经济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关系中,消费升级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为此,应当加速数字经济的普用与应用,全面提升城市档次;正确认识消费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加速推进城市圈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光 李菲
运用2000~2007年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经济增长的宏观基本数据,分别从绝对差距、相对差距、收敛性等角度,对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间经济增长的差距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绝对差距,还是相对差距,在考察期间都是逐年扩大的;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的实证检验,都证明各城市间的经济增长趋于发散;在加入了反映该城市圈经济增长差异的经济结构变量和产权结构变量后,构建的3个模型检验都证明了其存在条件β-收敛。且农业产值比重和国有企业职工所占比重与各城市经济增长之间负相关,两项指标越大,城市经济增长的速度越慢;而工业产值比重则与各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工业化进程越快的城市,其经济增长的速度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光 罗建兵
文章首先分析了地缘经济关系的内涵,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欧氏距离的分析方法,设计了一个地缘经济关系测度体系,进而对武汉城市圈1+8城市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了定量测度,并根据实证测度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实证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整体上地缘经济关系互补性强于竞争性,但个体上有一定的差别。因此不同城市要根据各自地缘关系类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以促使武汉城市圈更加协调、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
地缘经济关系 欧氏距离 武汉城市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邹游 赵倩 周婕
采用年度社会经济数据和SPSS软件的降维分析方法,改进引力模型中的"城市质量指数"与"时空间距离"。应用该模型,对"高铁时代"来临前后的武汉城市圈内部空间经济联系强度进行度量和对比,并使用GIS对域内各城市间经济联系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最后,引入交通流量位置大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对"高铁时代"来临前后的区域联系及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并基于此对城市圈发展规划提供可行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仁祥 安子铮 安子祎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内的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各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并进行排名。在此基础上,以武汉为中心使用断裂点模型来计算武汉对其他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并以此量化金融辐射力。从金融辐射力的角度来看,武汉对城市圈内其他城市的金融支持并不十分显著。因此,武汉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通过加大金融集聚力来增强金融辐射力,以更好地支持和促进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光 李菲
采用调整后的产业集聚EG指标,结合产业集中度指数,对武汉城市圈2000~2007年制造业19个行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的测度,并分别从制造业集聚度变动趋势、产业集聚度特征、产业集聚空间分布特征、增长集聚弹性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间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的区域集聚度较高,而且中高技术行业集聚特征十分明显,资源性和低技术行业较为分散;从行业的区域集聚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产业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武汉、黄石、孝感和黄冈4市,其它5个城市产业集中度较低,城市上榜次数较少,且上榜行业主要集中在资源性和低技术行业,形成了以武汉等4市为中心,其它5市为外围的"中心-外围"结构;构建的产业集聚弹性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易元红
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集群式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政府服务需求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建议,通过构建制度化的区域合作机制、创新金融体制、提升创新能力、建立服务体系、培育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等途径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集群式民营企业 对策 武汉城市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鄢小兵 徐艳兰 高谦
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和城市流强度模型,对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之间的空间经济联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经济空间联系呈现一种"单核向心模式",即武汉是整个城市圈空间联系的引力中心和辐射源,圈中城市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外围8个城市与中心城市武汉之间的联系;2有"点轴扩散"的分布特征,即城市圈经济空间联系的密集区,主要集聚在沿江沿线分布的4座城市(仙桃、武汉、鄂州、黄石)之间。据此,提出优化武汉城市圈经济空间联系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